理论教育 中国档案馆开放性设计的未来展望

中国档案馆开放性设计的未来展望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1世纪以来,中国档案馆的开放性发展将档案馆从机关大院一角引入了城市空间中,从有限的档案查阅向多样化利用模式拓展,从封闭单调的建筑空间向开放性空间转变,档案馆开放性设计策略适应并协同着这种社会角色的转变,并沿着这种发展方向不断延伸。这些转变在构成当代中国档案馆发展动力的同时,也成了未来档案馆的发展起点。融入城市公众生活,是档案馆开放性发展目标。

中国档案馆开放性设计的未来展望

21世纪以来,中国档案馆的开放性发展将档案馆从机关大院一角引入了城市空间中,从有限的档案查阅向多样化利用模式拓展,从封闭单调的建筑空间向开放性空间转变,档案馆开放性设计策略适应并协同着这种社会角色的转变,并沿着这种发展方向不断延伸。这些转变在构成当代中国档案馆发展动力的同时,也成了未来档案馆的发展起点。

1.建设模式多样化,从进入城市向融入城市发展

公共服务的开展要求档案馆建筑转变服务对象,通过与公众、组织建构良好的社会关系来扩大影响力和吸引力,提高档案利用率。在这种目标下,档案馆建筑从封闭的机关大院或荒郊野外进入到城市空间。然而,进入到城市空间只是开端,如何有效地融入城市,服务公众才是档案馆建设发展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档案馆建设模式必然越来越多样化。

档案建设模式选择不再是简单地在城市中选地,然后将建筑搭起来,或者与同类型公共建筑合建。融入城市公众生活,是档案馆开放性发展目标。通过与市民最常接触的社区服务机构的合作,完善城市公共设施网络;与非文化功能设施相混合,以解决用地紧张、文化建筑分布不均的问题;基于自身发展的建筑结构,增加档案馆与城市空间的接触面,都将成为档案馆建设模式的备选之一。建筑功能拓展中对外服务功能与库房的分离,建筑空间架构中的等级建构将进一步为档案馆的建设模式松绑,档案馆的建设模式也必然更加多样化。

2.建筑功能多元化,从档案服务向社会服务发展(www.daowen.com)

开放性发展趋势下,档案馆服务客体范畴不断延伸,通过多来源、多类型馆藏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来拓展社会职能,吸引更多潜在档案利用者。与此同时,档案馆建筑也从单一的建筑功能实现了建筑功能的多层次拓展。然而,这一阶段只是基于档案服务需求的建筑功能拓展,依托档案资源、建筑资源的社会服务功能将会是建筑功能拓展的下一目标。

现阶段的档案馆建筑功能根植于档案馆馆藏资源,如档案展览、档案阅览。随着档案电子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档案信息在家也可以查阅。档案馆如何吸引市民从家里进入档案馆,传统的信息给予已经不起作用,档案信息将更多是作为一种“缘由”。在必要性活动,如档案查阅通过网络即可满足的未来,自发性活动、社会性活动,如观看展览等的容纳将是档案馆发展方向之一。通过在档案馆的阅览与观赏中,人们获得交流沟通的机会。档案馆的对外服务功能空间将越来越多地成为城市中的公共社交、休闲、娱乐的场所。档案馆建筑功能的拓展将从满足档案利用功能的基础上向满足社会服务方向转变,更加关注于市民活动的功能需求。这种从档案服务向社会服务的转变将使得档案馆建筑功能拓展的视野更加宽广,建筑功能更加多元化。

3.建筑空间多维化,从满足功能向满足公众发展

区别于传统档案利用的目的性,自发性档案利用者的活动是自由连续的,难以采用功能空间的形式截然分开。基于此,空间的界面消解、空间的复合使档案馆对外服务功能建筑空间呈现融合趋势。未来,随着建筑功能中社会服务作用的扩大,空间建构将更加关注交流氛围的营造,以空间来鼓励自发性、社会性活动的发生。有的学者认为建筑的作用是为空间的使用提出建议,而不是给出规定,希望使用者可以自己去发现场所的不同用途,只要不影响他人,无论怎样使用建筑,都是应该被允许和被鼓励的。档案馆对外服务功能区域作为一个开放的建筑空间,它的建构不仅仅限于满足人们基本的功能需求,对公众需求的尊重以及对公众需求的满足将推动档案馆建筑空间的再创新。许多需求都有可能出现在同一建筑空间中,并被认可与满足。建筑空间将呈现出一种多维化发展,而那些为满足功能需求而来的层、间等传统空间限定元素也将不断被突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