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当代中国档案馆在开放性发展趋势下的新设计策略需求

当代中国档案馆在开放性发展趋势下的新设计策略需求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的相关人群、不同角度对档案馆开放性设计有所期待。当代中国档案馆的开放性发展趋势一方面为历近千载的中国档案馆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对现有档案馆城市定位、资源建设、管理运营以及建筑设计带来诸多挑战。在开放性发展趋势之下,当代中国的档案馆面临诸多困境—第一,档案意识薄弱,难以进入城市空间;第二,自身资源有限,建筑功能构成单一;第三,管理体制影响,空间开放程度偏低。

当代中国档案馆在开放性发展趋势下的新设计策略需求

在中国档案馆的发展历史上,封闭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随着服务型政府范式转变,档案馆有了“开放”的发展趋势,然而这种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面临的偏见、局限、束缚需要更长时间去转变、弥补、解除,需要档案管理者、政府决策者、设计工作者、档案利用者多方面、多层次的努力。在快速发展的城市空间中,建筑作为档案馆社会职能的物质承载体,在满足档案馆运营物质性空间需求的同时,其所展示出来的形象将先于档案直接呈现在公众视野中,利用建筑设计思维与方法的更新将有助于推动档案馆开放性发展。当代中国档案馆设计新策略不仅仅是档案馆的自身发展需求,或是面对难题设计工作者层面的自我调整;更是档案馆转变公众、政府决策者认知的有效途径。不同的相关人群、不同角度对档案馆开放性设计有所期待。

1.基于设计工作者角度

开放性发展趋势促使档案馆社会关系、社会职能、运营理念都发生变化,刻板的套用或沿袭传统的设计方法难以有效满足档案馆发展需要,过度的开放也容易给档案保存带来安全隐患。当下,档案馆设计工作者往往处于一种两难的状态:一方面,对档案馆的运营、发展缺乏整体、全局的了解,对档案馆的开放性转变感到费解与迷茫,设计时局限于传统档案馆的固有思维定式;另一方面,又经常收到档案馆管理者零星开放性空间的设计要求,如适当增加咖啡厅展厅等,只能被动地将这些看似开放的空间拼凑进传统档案馆的固有思维框架之中。故此,设计工作者迫切需要一套具有整体视野的,从档案馆机构转变说起的设计新策略,在为设计工作者提供技术实操层面措施的基础上,通过一个更高层次的档案馆发展认知来帮助设计工作者理解档案馆,理解档案馆的开放性。

2.基于档案利用者角度

档案馆建筑是档案利用者或潜在利用者对档案馆的第一印象,好不好找、好不好用,简单的公众评价往往直接客观地反映了档案馆这一机构的开放度。档案馆建筑作为档案馆这一社会机构在城市中的实体展示,档案馆的建筑选址、空间形式都会对市民的档案馆认知产生深刻影响。从档案利用者角度来说,直观感受远比档案工作者宣传有效。信息、文化需求促使市民进入档案馆,但传统的档案馆无论是建设模式还是建筑功能、空间形式既难以满足市民档案利用上的基本物质需求,更遑论给予市民精神上的愉悦。档案馆建设需要从传统的以安全保存为核心的设计模式,向保存与利用并举的设计新模式转变。故此,迫切需要通过新的设计策略来推动档案馆建设,以满足市民信息和文化需求。

近期档案馆建设实践中,部分城市档案馆与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合建或者临近,或与城市的历史文化区的结合,档案馆建设选址的变化有助于市民心中档案馆公共文化设施形象的建构。同时,在建筑内部空间设计上通过采用中庭、室外绿色庭院等空间形式,营造出轻松氛围,对档案利用者进行开放性心理暗示。通过对档案馆建筑设计策略的更新有助于增强市民对于档案馆开放性的认知,提升档案馆公共服务水平。

3.基于档案管理者角度(www.daowen.com)

对于档案管理者来说,宏观层面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促成了档案馆开放性发展,作为政府机关的延伸需要从各个方位进行落实;然而在具体运营管理中存在着众多束缚,需要新的设计策略来解除和创新。一方面,基于保护保存而建立的档案馆建筑,空间形式上往往难以容纳更多的新功能以及外来人流。公共服务的开展对于档案管理者的运营方式产生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建筑空间组织不适应这种运营方式的转变,甚至会给现有库房带来安全隐患。这些给管理者日常工作带来困扰,档案管理者往往焦虑于保存或利用、封闭或开放的抉择。另一方面,新的设计策略可以协同促进管理者理念革新,使档案馆在运营过程中提升运营效率,并集约利用有限的建筑资源。在建筑设计中,通过设计工作者与档案管理者的沟通有助于寻求出更多的解决途径,为档案馆运营提供更多的创新点。

4.基于政府决策者角度

档案馆建设的开放性体现了档案馆公共服务精神的回归,体现的是服务型政府对公众个体的尊重,是一种基于公平与正义的开放性,是一种有关民主的开放性,有利于保障公众档案信息获取的开放性。政府从统治型向管理型,继而服务型的转变,是历史的进步,也客观反映了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和地位的转变。不同的政府范式,其组织结构、性质目的、运行机制也不同。反映到建筑形态上,则导致建筑功能及空间上的差异性。服务型政府建设中,作为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政府决策者对于档案馆的定位与发展目标已发生改变,更希望通过档案馆设计策略的更新与优化来实现政府与公众的有效沟通,并展示当代中国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果,彰显公共服务精神。同时,政府作为城市发展方向的主导力量,往往面临有限的城市资源与众多社会机构需求的窘迫,也迫切需要档案馆摒弃传统的独立、封闭的建设模式,建设与设计更加灵活。

当代中国档案馆的开放性发展趋势一方面为历近千载的中国档案馆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对现有档案馆城市定位、资源建设、管理运营以及建筑设计带来诸多挑战。在开放性发展趋势之下,当代中国的档案馆面临诸多困境—第一,档案意识薄弱,难以进入城市空间;第二,自身资源有限,建筑功能构成单一;第三,管理体制影响,空间开放程度偏低。同时,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档案馆管理者、政府决策者对于档案馆建设寄予厚望,希望通过档案馆建设更新来贴近公众日常生活,引导市民进入档案馆利用档案,来缓解或消除档案馆运营过程中档案利用与档案保存的矛盾,提升档案馆运营效率;来在公众与政府之间建立顺畅而有效的沟通渠道,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面对档案馆的开放性发展,设计工作者也迫切需要一套具有整体视野的,从档案馆机构发展说起的设计新策略,在为设计工作者提供技术实操层面措施的同时,通过一个更高层次的档案馆发展认知来帮助设计工作者理解档案馆,理解档案馆的开放性。在当代中国,无论是民主的进步,政府范式的转变,还是对公民权利的尊重,都将推动着档案馆这一具有双重属性的社会机构日渐开放,并呼唤着一种适应并协同档案馆公共服务开展、开放性发展的新设计策略的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