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公共服务发展:档案馆综述

公共服务发展:档案馆综述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对档案的定义不尽一致,但是“原始记录性”这一档案本质特性得到社会公认。进入新千年后,档案的文化休闲利用服务逐步引起档案馆的重视。这两种认知的转变促使档案馆从特权阶层的私人贮藏室转换为对外开放的公共服务机构。服务理念档案馆作为集中保存档案信息的主体,在法律和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为公众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是其职责所在。

公共服务发展:档案馆综述

1.档案的定义与特性

(1)档案的定义

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档案的社会作用以及载体形式不断发生变化,学术界对于档案的定义故此纷争不已。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对档案的定义不尽一致,但是“原始记录性”这一档案本质特性得到社会公认。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简单地说,档案是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性信息。过去,档案作为统治的武器与工具,档案多以记录政权统治管理相关的文书资料形式出现;随着民主进步与科技发展,档案形式的日趋多样化,档案的定义范畴不断拓展。

(2)档案的双重属性

最初的档案往往是对国家统治阶级管理活动的记录,具有较强的政治机要性。经过历史沉淀,这部分信息资源逐渐产生了历史文化价值。随着社会发展与民主进步,档案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政府管理信息,档案的文化科学属性不断复苏,逐步被社会公众理解和认同。1992年,挪威档案学家在第十二届国际档案大会《从职业到专业:档案工作者的职业特征》一文中指出:档案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信息,还是人类进行各种活动的记录,反映人类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是反映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基础。档案在传统政治机要性的基础上,其文化科学性也逐步得到社会认可。档案可以是政治活动的产物,也可以是社会文化活动的产物,是一种国家信息资源,也是一种人类文化遗产。国际档案理事会的logo设计形式即基于对档案的双重属性:政治机要性、科学文化性的认知而产生的。

2.档案利用与档案馆发展

(1)档案的利用

20世纪90年代,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档案利用从传统的纸质档案阅览向多样化的档案利用形式发展,在线的档案查阅、数字化展览以及教学等成为档案利用的新形式。法国的专家在《开放和传播档案信息的障碍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把档案利用状况的演变过程与民主思想的萌生、成长,与历史研究重点和方法的变化,与信息处理和复制技术的进步联系在一起,令人信服地论证了档案事业至今还未终止的一个发展趋势:档案馆对公众更加开放。”进入新千年后,档案的文化休闲利用服务逐步引起档案馆的重视。档案的社会职能得到发展,从传统保存信息的“珍宝”拓展至新时期的社会“文化资源”,档案利用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发展成为休闲文化的组成部分。根据国家档案建立起的以司法—行政管理为基础的档案工作向建立在更广泛的公共政策和利用基础上的社会—文化档案概念的变化呈现不可逆转之势。档案的利用是随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从早前的“封闭利用”向“开放利用”逐步转化,档案的社会功能也从保存信息的“珍宝”向“文化资源”拓展。

(2)档案馆的发展历程

无论是中国西周的档案库还是古埃及、巴比伦的档案库房,抑或古希腊罗马的王室档案馆都是现代档案馆的雏形。封建社会时期,档案机构往往从属于统治阶级的国家管理机器,只向统治阶级提供档案利用,封闭性较强。183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档案法》并成立了公共档案馆—英国的国家级综合档案馆,负责保管中世纪以来英国中央政府各机关和法院的档案,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依法命名的公共档案馆。法国的档案法令提出了档案开放原则,在过去的200年间,这一原则逐步得到各国政府的认同。虽然目前在开放程度上仍然存在着差异,但档案馆日益开放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从封闭库房到功能多样的现代档案馆,档案馆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不同时代公众、管理阶层对待档案的态度与认知的差异性。档案馆的日趋开放不仅仅是机构自身的转变,更是社会变迁、民主发展的缩影。档案馆的发展历程与政府范式转变紧密相连。

3.档案馆公共服务开展的推动因素

(1)外在因素(www.daowen.com)

档案馆开放或封闭与时代民主政治发展息息相关。在威权社会中,档案代表着一种统治权力,档案保存局限于国家政治活动等,利用档案更是少数人的特权,难言其公共性。到了近现代,随着社会民主的进步,档案馆才开始慢慢走近民众,这种转变鲜活地反映了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是社会文明程度、民主化程度的一种映射。

(2)内在因素

档案馆自诞生之日起就从属于国家管理体系,每一次政府范式的转变对档案馆发展都是一次巨大的推动。随着政府范式转变、民主进步,信息知情权的发展,公众对于社会发展、政府运营的透明度需求不断提升,档案馆的社会角色也随之发生转换。一方面,国家管理阶级对自身角色的认知,从古代的“统治阶级”到现代的“服务型政府”转变;另一方面,社会对档案信息的认识程度,从古代政治斗争中的“插入鞘中的剑”到现代的“信息资源”或“社会记忆”这种认识的转变。这两种认知的转变促使档案馆从特权阶层的私人贮藏室转换为对外开放的公共服务机构。社会角色的转换将档案馆的发展主题从以往的“保存”向“公共服务”转化。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动下,各地区政府决策者、档案馆管理者逐步认识到档案馆社会角色的转换,并被动或主动、有意或无意地将档案馆向公众开放。这种转换是基于社会外在因素转变而对自身社会定位做出的调整与适应,并在档案馆实践运营中不断发展与完善。

4.档案馆公共服务的模型描述

(1)服务对象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档案馆服务对象也在不断扩展之中。在民主社会无论是档案信息,还是档案馆建筑本身都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公共物品本部具有排他性,其服务对象不仅包括传统的利用者—政府机关和科研人员,还应当包括社会上任何有合理档案信息需求的个人或者组织。

(2)服务客体

档案馆依托档案信息开展服务利用,档案馆的服务客体即档案信息。公民是档案馆的服务对象,公民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对档案馆的信息进行选择与意见回馈,这一过程促使档案馆对其所提供的服务客体进行不断拓展与更新,信息来源更加多元化,信息类型更加多样化。

(3)服务理念

档案馆作为集中保存档案信息的主体,在法律和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为公众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是其职责所在。档案信息来源于社会,档案机构的运营与发展有赖于纳税人的支持。档案馆作为主体向公众提供的理应是开放共享,而非居高临下的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