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深度研究

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深度研究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长期以来采取不同的资源描述标准,基于馆际合作的数字文化资源组织呼唤新的元数据标准。面向数字文化遗产保存与共享需求的描述标准采用DC元数据是否最为合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相关专家与学者认为,元数据著录技术以及统一的开放协议作为数字文化资源互操作实现的依据为其步入真正意义上的无缝连接提供了数据转化标准。此外,文化资源的全面整合必须遵循统一的开放协议。

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深度研究

相关专家与学者提出了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定义,即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美术馆、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机构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相对分散的、异构的馆藏数字资源进行类聚、融合、重组,从而实现资源“一站式”查找与获取。另一部分专家与学者在总结国外相关实践项目的基础上,强调了政府在资源整合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分析了世界各国文化资源整合的代表性项目,结合案例研究,讨论了映射、复用与集成、API、关联数据等元数据互操作方式,讨论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中的平台建设问题,从而提出了国外公共文化资源整合的主要特点和趋势,认为公共文化机构之间的合作将进一步扩大,以扩展可用资源的范围,整合的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特征,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相关专家与学者从国家行动战略的高度,提出构建国家数字文化资源揭示与服务平台。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大威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国家数字文化资源揭示与服务平台的总体架构,并从统一平台架构设计、主要应用系统设计(包含元数据搜索引擎、唯一标识符调度系统、统一用户认证系统及其他子系统)等方面提出了设计方案。他们的研究更加聚焦于平台的资源整合问题。从信息生态的角度,探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问题,认为信息生态理论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可以在信息生态理论的指导下,构建合理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信息系统,推动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发展。相关专家与学者还从需求驱动、政策驱动、技术驱动、竞争驱动等方面探讨了公共文化资源整合的动力机制。

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长期以来采取不同的资源描述标准,基于馆际合作的数字文化资源组织呼唤新的元数据标准。从实践上看,不同的数字遗产项目采用的著录规则也各不相同。世界数字图书馆采用杜威十进制体系;德国的专家将图书、档案和博物各自的描述标准统一到都柏林核心集体系下;欧洲的MINERVA项目以都柏林核心集为基础开发了DC.Culture;我国文化共享工程的元数据标准以DC核心元数据为基础。从总体来看,主题分类法中的杜威十进位体系、都柏林核心集、图书编目系统被广泛采用,而档案领域遵循的来源原则以及编码著录标准没有被采用。当前世界上常用的元数据标准有7种,每种元数据标准适用于不同的资源类型。面向数字文化遗产保存与共享需求的描述标准采用DC元数据是否最为合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相关专家与学者对比了国外流行的元数据标准,总结了元数据标准在设计和实现过程中重要的法则,提出元数据标准设计要实现个性化与通用性的均衡。(www.daowen.com)

相关专家与学者认为,元数据著录技术以及统一的开放协议作为数字文化资源互操作实现的依据为其步入真正意义上的无缝连接提供了数据转化标准。探索以不同元数据技术为基础的文化资源著录标准,对比分析其适用性与优越性,对于准确揭示文化内容特征,为信息检索和服务提供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文化资源的全面整合必须遵循统一的开放协议。近年来,基于本体、语言建模等语义互操作技术以及基于元数据整合的关联数据也在为推进旨在实现分布式异构数据共享与联合搜索的文化资源整合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国外的相关研究沿袭了基于实践项目的特征,大多通过具体的实践项目介绍来分析信息整合的方式与途径。数字资源整合研究的先驱者,认为传统载体形式向数字资源的转化对馆藏机构的资源整合和功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相关专家与学者基于COVAX项目进行了案例分析,该项目旨在解决数字馆藏资源分布式存储带来的信息标准及存储格式标准化等问题,集合HTTP、Z39.50等协议,可以统一检索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馆藏资源,并提供资源传递等服务。相关专家与学者探讨了数字馆藏机构的合作类型,包括基于数字内容长期保存的合作、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合作、资助机构和课程开放机构的合作、专业协会和数字保存专家的合作等。相关专家与学者提出了一种描述、存储、传递数字化馆藏资源的理论模型。由于不同的实践项目具有不同的目标和特征,因此并没有一个广泛适用的整合模型或技术标准在国际上通用。这也成为研究者需要着重突破的问题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