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部地区特色文化资源的产权界定与保护性开发

西部地区特色文化资源的产权界定与保护性开发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优秀的传统特色文化资源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根基,西部地区和边境地区的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民族团结和边境稳定的大局。在西部地区进行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开发模式,片面强调经济利益或短期效益,导致对传统特色文化资源的破坏,甚至使一些民族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严重影响了传统特色文化产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西部地区特色文化资源的产权界定与保护性开发

党的十九大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为新时代的重大战略目标,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将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和实现基础,因此,我国西部地区文化繁荣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战略机遇,必将迎来新的辉煌。我国55个少数民族共有1.138亿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49%,绝大部分分布在占国土面积2/3以上的中西部地区。我国陆地边境线与14个国家接壤,长达2.28万千米。沿陆地边境分布着9个省、自治区的136个边境县(旗、市、市辖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8个边境团场,生活着30多个跨境民族。[1]在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环境宗教习裕的约束下,广大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灿烂的文化资源。尤其是独特的行为文化、宗教文化和艺术文化逐渐成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持续竞争优势。进入21世纪,广大西部地区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重点发展以旅游文化产业和民族地域特色艺术与工艺品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国先后打造了6个批次共344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各民族省区也形成一大批省级文化产业基地和重点园区。各文化产业园区先后推出了展示本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精品剧目,例如,《云南映象》《印象·丽江》《多彩贵州风》《印象·刘三姐》《梦幻漓江》《鄂尔多斯婚礼》《浪漫天涯》等经典演出,不仅成为西部地区人文风情发展的经典缩影,而且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产业效益,各西部省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当地GDP的比重逐年攀升。

优秀的传统特色文化资源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根基,西部地区和边境地区的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民族团结和边境稳定的大局。在西部地区进行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开发模式,片面强调经济利益或短期效益,导致对传统特色文化资源的破坏,甚至使一些民族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严重影响了传统特色文化产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当今,个人经济权利的边界日益清晰化,少数民族群众并于自身的文化权利意识也开始从自发转变为自觉,如何在全面开发和深度打造特色支柱产业的进程中更好地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持续提升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立足于传统特色文化资源特殊的产权属性,规范利益博弈强势方的开发行为,探索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策略进行全面分析。(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