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黔北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黔北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3.2.3遵义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路径选择以“遵义会议”精神与“长征文化”作为发展的着眼点,他们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培养人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对红色基因的传承。

黔北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奋斗时期、战争年代,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形成的具有对现代人教育意义的历史遗存,是一种物质形态、信息和精神共有的资源。遵义是贵州北部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重要城市,也是中国革命重要的转折地。其旅游开发、充分考虑当地特色,既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让很多人了解到遵义独特的红色文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热血爱国青年,推动遵义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3.2.1 黔北红色文化资源概况

黔北位于云贵高原东北部地区,1949年黔北各县解放并设置遵义专区,所以遵义也就成为黔北的代名词。遵义是一座历史文化厚重的城市,1935年1月,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在这里召开了我党历史上具有转折点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实际上确定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生死攸关之际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因此,遵义又被称为“会议之都”“转折之都”,具有丰富、高质量的红色文化资源,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中心,在赤水、湄潭习水、仁怀等地都有大量的革命文物和遗址。形成了点线结合的红军长征遗址群。在此,既有重大历史事件的遗址,包括遵义会议会址、苟坝会议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红军四渡赤水等;同时,也有著名人物的故居,包括毛泽东故居、王稼祥故居、博古故居等,同时,也有以历史事件命名的纪念馆,包括赤水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等;还有红军长征过程中留下的大量布告、宣传单等,此外,还有歌颂红军战士英勇战斗、军民鱼水情等大量的红色民谣。“千重山、万重山,红军冲过娄山关,吓得白军丧了胆,扔落两支枪。”以上宣传标语都具有明显的革命特色,所以,“遵义会议”“长征文化”是遵义红色旅游资源的鲜明旗帜,形成了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坚定信念,民主团结,务求必胜的会议精神以及实事求是,敢于创新,坚定信念,不怕困难的红军精神。以上都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资源,是促进遵义市旅游必不可少的宝贵精神财富。

5.3.2.2 遵义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性开发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遵义市政府依托遵义会议为中心,重点挖掘遵义市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整理和重塑,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条例来加强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重点发展红色旅游,建立一系列爱国教育基地,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有待完善。遵义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有诸多历史遗迹和革命遗迹。然而,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有的人更多关注经济增长,忽略了对历史文物和遗迹的保护,导致一些遗迹损毁严重,甚至一些已经面目全非。例如,1998年为了修建遵义市第十一中学理化楼就拆除了红军干部休养所。一些革命历史遗迹虽然存在,但是,由于长时间缺乏保护,经过风吹日晒早已面目全非,杂草丛生,甚至一些碑文上面的字迹已经无法辨认。当然,在近几年的纪念馆和遗迹修复过程中一些已经得到复原,但在修复中融入太多现代化因素。例如,赤水复兴区古街的修复,水泥路代替了原来的石板路,历史特色小街,街旁的商铺也都是现代工艺品,失去原来特色,缺乏历史沧桑感,人们无法深入体会厚重的红色文化。

第二,价值开发程度不高,形式过于简单。遵义会议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形式多样,且具有更大的挖掘潜力。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遵义市依托“遵义会议”“长征文化”两个主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提高宣传力度,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用于红色文化开发。但是,红色资源大多源于战争年代,很多散落在民间的红色印记在历史的淹没下已经荡然无存。此外,现存红色资料中多以图片、文物、雕塑、陈列室、纪念馆为主,讲解员通过语言叙述的方式将历史事件告知给人们,缺乏让观众直接感受的互动类节目,导致人们难以直接领悟红色精神,接受红色教育。

第三,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有待强化。遵义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和湖南丘陵的斜坡上,南面与省会贵阳紧密相邻,北临重庆,与四川省的距离适中。市区及周边区域遍布红色旅游资源,同时,还有大量的自然风景资源。但是由于缺乏长期统一规划,遵义市与周边省市各景点之间的红色资源开发大多还处于相对独立状态,没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此外,遵义红色文化本身品牌效应也不够明显,导致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附加值不高,在保护与发展上实现平衡难度较大。

5.3.2.3 遵义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路径选择

以“遵义会议”精神与“长征文化”作为发展的着眼点,他们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培养人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对红色基因的传承。

第一,完善红色文化资源的收集和整理。由于时间、地理环境、人文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红色文化印记正在逐渐减弱,很多已经散落在乡野村间,资料也日渐减少。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倾斜,不断追加投资,支持学者、部门走访当地群众、红军后代,收集相关资料、文献、文物,加大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考察力度,整理回忆录等。例如,遵义师范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对红军在遵义召开的会议、历史事件、人物活动,以及红军所到之处留下的印记进行了整理,从而确保遵义红色文化的保护。

第二,发掘红色文化价值,拓展保护性开发渠道。遵义会议在我国红色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谓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吹响了号角。遵义作为红色旅游城市,其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垄断性、独特性等特点。在对遵义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充分尊重市场需求,及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制定规划,突出红色旅游主题,不断创新旅游资源开发的形式和方式。如可以充分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将光、电等极具现代特色的元素融入且运用于纪念馆、图片展示等静态形式中,以不断提升史实资料的现代感和生动性,为人们更好地领悟革命精神,陶冶情操提供便利;此外,还可以及时地了解参观者的需求,并相应地设置一些参与式、体验式的项目,让参观者在参与上述项目活动当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如对于青少年而言,可以鼓励他们重走长征路,让他们感受到当年红军两万五千里的艰辛和坚强的意志,从而培养他们对革命前辈的崇高敬意和民族自豪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磨炼,培养自身坚韧不拔的性格。此外,还可以开展诸如游戏抽奖、知识竞答等活动,帮助游客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学习和了解历史,接受教育和熏陶。

第三,加强区域合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遵义不仅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而且地处我国贵州省,拥有非常淳朴的乡村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其原生态文化颇具神秘色彩,悠久的酒文化也享誉全球。为了更好发挥红色旅游资源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传承红色文化,可以将自然景观、酒文化、乡村文化在红色文化当中加以整合,实现“以红带绿”“以红带酒”“以红带史”“以红带茶”的发展理念,以遵义为中心,向娄山关、仁怀、赤水、遵义县等红色文化地辐射发展,参观者从遵义出发,溯赤水河而上,既可以到茅台镇去感受国酒文化,又能在赤水河畔体会当年红军风采,实现红色旅游和美酒享受相结合,吸引更多游客来遵义游览。此外,遵义北临重庆,南接贵阳,与四川、湖南的距离也很近,有大量客源,随着遵义机场的通航,诸多高速建设通车,使得遵义交通便利程度大大提高。以遵义为中心,加强与周围红色旅游城市和景点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市场互动,客源互送,效益双赢。

第四,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提高保护性开发水平。首先,在政策上给予优秀人才资源以优惠,吸引优秀人才到遵义发展,为遵义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贡献力量。其次,加强和高校的对接工作,特别是当地的专业性院校,在资金或者政策上鼓励专业院校设置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文化资源的研究机构,不断拓宽从业人员的知识面,丰富其文化知识,提升其服务质量。最后,应当充分尊重和发挥高校专家学者的智谋,邀请专家学者为相关红色景点的保护和开发等提供计谋和规划。积极与高校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加强合作。包括可以在遵义职业技术学校、遵义师范学院等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为学生提供到红色旅游景点实践的机会,增长其见识和经验,为其今后踏上社会从事相关工作夯实根基。[16]

【注释】

[1]黄俊贵,倪波,赵燕群.文献分类与主题标引[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www.daowen.com)

[2]谢桂华.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肖峰.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J].中国社会科学,2010(4).

[4]单志广,吴洁倩,栾婕,武森.信息资源分类——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5]俞君立,陈树年.文献分类学(第二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6]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逻辑学教研室.逻辑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7]国家图书馆《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修订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2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8]张泰城.井冈山及周边地区的红色传说(六)[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

[9]张泰城.论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7(7).

[10]费孝通.人文资源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和意义[J].文艺研究,2001(2).

[11]徐明忠.西部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J].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10(3).

[12]中共南充市委党史研究室.南充苏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

[13]四川省南充市志编纂委员会.南充市场[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4.

[14]四川省南充市志编纂委员会.南充市场[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4.

[15]张鹏程.南充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性开发探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6).

[16]张兵,袁霞.论黔北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法制与社会,2016(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