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促进贺州市原生态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途径

促进贺州市原生态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途径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贺州市原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需要依托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进一步调动多方积极性,形成合力,实现综合效益。当前社会已经被网络数字技术所主导,这对保护原生态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促进贺州市原生态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途径

习近平于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其重要措施之一就是繁荣乡村文化事业、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必将有助于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贺州市原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需要依托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进一步调动多方积极性,形成合力,实现综合效益。

第一,加强原生态文化资源传承与开发的人才队伍建设。从根本上讲,文化传承主要依靠文化主体的力量,所以,要想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文化,就应该做好对传承人的保护工作,另外,培养新的传承人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新农村建设同样如此,必须结合当前国情,制定符合时代的政策制度,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力度,全面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另外,物质支持必需的。在传承人培养方面,通过完善和健全传承体制,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培养,比如,开办相关课程、师徒教育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传承人的综合素质和知识能力,激发他们对原生态文化的保护欲望。

第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保障原生态文化载体的有效维护。民族文化传承机制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民族文化载体。当前社会已经被网络数字技术所主导,这对保护原生态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建立庞大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海量的图形、文字和声音信息。还可以利用发达的数字技术构建先进的展示系统,尽可能详尽地为人们描绘出原生态文化资源的状态、流程、发展等,通过不断地交流和互动,实现不同人群和民族的文化交融。借助工艺品辅助设计系统、数字化图案、数字化故事编排与讲述技术、虚拟修复与演变模拟技术等,进一步传承和保护当地各民族原生态文化。进一步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开发利用新技术、新工具、新技能,发挥当地居民自身特长,在各自擅长的领域积极宣传、记录和了解相应的原生态文化,推动原生态文化资源持续传承发展。

第三,重视宣传教育工作,为生态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奠定思想基础。加强宣传力度,正面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原生态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首先,需要政府组织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鼓励民间业余文化团体发展,增加资金投入,制订专项扶持计划,增加培训人员数量。除此之外,还要从教育上重视原生态文化,可以在少数民族学校开办相关课程,传授包括文化遗产的保护知识和文化遗产内容等,学校可以邀请文化传承人进行宣讲,让更多的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文化内涵。另外,还需要发挥社会媒体的能量,将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搬到社会中,成立专项讲座和宣传专栏,开办专业节目,举行鉴赏活动,把原生态民族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散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第四,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合理地统筹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社会需求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这种需求性主要体现在人们对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情况,只要适度、合理,就能推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相关工作进程。当前最关键的工作就是研究出科学合理利用原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机制,寻求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平衡,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利用中推动保护,不断创新,使原生态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短期效应,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是原生态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关键,在原生态文化的范畴之内,不断创新,打造多样化的文化产品,提高文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这样才能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丰收。[16]

【注释】

[1]石奕龙.浅谈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若干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2]张云平.原生态文化的界定及其保护[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

[3]石奕龙.浅谈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若干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4]张云平.原生态文化的界定及其保护[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

[5]田川流.论原生态文化的价值及其判定标准[J].东岳论丛,2011(4).

[6]贵州省百科信息网.贵州省少数民族概况[EB/OL].2015.4.26.http://gz.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2540.(www.daowen.com)

[7]张呈鸿.十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活文物”看个够[EB/OL].2015.4.28.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8]刘宗碧.论文化遗产保护与原生态文化实践的交叉与区别[J].东南文化,2014(5).

[9]刘宗碧.原生态文化研究的方法及其反思[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10]饶思锐.我省文化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制度设计为文化产业发展持续加力[EB/OL].2015.5.1.http://roll.sohu.com/20130111/n363177678.shtml.

[11]刘宗碧,唐晓梅.原生态文化实践的文化传承意蕴[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8).

[12]刘宗碧.原生态文化项目产业化过程中的特殊矛盾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13]李银,曹滢.原生态多元文化的市场魅力[J].瞭望新闻周刊,2005-1-10.

[14]张云平.原生态文化的界定及其保护[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

[15]张云平.原生态文化的界定及其保护[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

[16]宋慧.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原生态文化发展的契合——以贺州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2(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