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原生态文化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对策建议

原生态文化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对策建议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方面,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规范原生态文化市场行为,提高其市场地位,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主客体要坚决抵制,在合理保护中适度开发。以往保护原生态文化的主要方式为博物馆式、采风收集式,从保护性开发的实效性来看,这两种方式都存在明显的不足。[14]第四,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为原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持。

原生态文化保护的困惑很多,但保护原生态文化就是保护民族多样性文化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建立有效机制,保护原生态文化。

第一,健全完善相关文化资源产权立法,将原生态文化的保护纳入其中。一方面,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可以借鉴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正确处理并约束受益人、使用人、收集人和传承人之间的关系,从法律层面上保护民间传承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规范原生态文化市场行为,提高其市场地位,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主客体要坚决抵制,在合理保护中适度开发。

第二,积极探索,拓展渠道,依托现代化媒体手段,不断健全原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体系。以往保护原生态文化的主要方式为博物馆式、采风收集式,从保护性开发的实效性来看,这两种方式都存在明显的不足。随着网络、电视、自媒体、移动终端的普及,社会上各种形式的媒体通过开办特色节目来宣讲、引导保护原生态文化,这都是社会的进步和人们保护意识的提高。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中央电视台《魅力12》《民歌·中国》等栏目,融综艺性和娱乐性为一体,深度发掘我们熟知的民歌背后的感人事迹和文化内涵,并揭示原生态民歌的整个传承过程,同时也加深了全国观众对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认识。

第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扩大资本投入,努力塑造原生态文化品牌。我国的文化事业单位很早以前就开始尝试改革文化体制,但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着力于保护原生态文化品牌,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进行文化实践和再创造。很长一段时间的文化市场都只能成为公益性文化事业。但是,当文化产业被提出后,文化产业进入市场,在市场规律的影响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到了较大提高。有专家表示,首先,要弄清楚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缘由,才是推动民族文化市场化的关键,只有能够从中获得心里可接受的经济利益,才会萌生源源不断的动力。[13]当然,经济利益的驱动并不能成为原生态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唯一保障,当人们获得了必要的经济利益,还要不断地了解这些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云南映象》为较为成功的典范,有专家指出,《云南映象》本质上是在社会民间团体的力量推动下诞生出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商业开发和原生态文化保护的矛盾,既提高了经济效益,也收获了社会价值。[14](www.daowen.com)

第四,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为原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开发,原生态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应该以内容为基础,所以,需要大量有相关经验的高素质人员参与,这样才能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原生态文化的欣赏性和创新性,这也符合保护传统民族文化的基本要求。在《云南映象》中,杨丽萍用了15个月时间走遍家乡的千山万水,终于寻觅到云南民族传统文化的本源。同样,保护云南宁蒗的摩梭人的原生态文化也离不开相关专业人士的指导,既要顾忌现代文明的冲击会给原生态文化造成毁灭性破坏,又要给所保护的原生态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实现文化的可持续传承,提高社会价值。

专业人才队伍的壮大和专业人员的介入,原生态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工作将事半功倍,他们长远的眼光就是原生态文化健康发展的保障。当前,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化,各个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来自于其他国家的文化冲击将会越来越快,要想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经得住外来文化的冲击,只有更好地保护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原生态文化保护依然面临严峻考验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付出更多努力,勇于向前,担起传播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