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促进彝族手工刺绣旅游商品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促进彝族手工刺绣旅游商品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府可从彝族传承本民族手工刺绣大群体的保护与开发、共创发展平台、培训刺绣技法、扩大市场份额、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提出对彝族手工刺绣产品旅游商品化发展的具体对策。彝族手工刺绣商品经营者可选用多种销售方式,如门市销售、节日展览销售、网络销售等。

促进彝族手工刺绣旅游商品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健全彝族手工刺绣保护性开发的政策体系。因彝族手工刺绣产品旅游商品化的发展要以保护与传承、创新与维护并重前行,以彝族文化为主要核心发展方向,政策参与其中,着重进一步提高彝族手工刺绣商品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焕发新的生命力。传统刺绣文化与手工工艺进行保护性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政府统筹规划、出台政策来反哺或保护彝族刺绣手工艺生产者在社会中应得的利益,促使刺绣手工艺者和经营销售者更集中、高效地制作传统手工刺绣。政府可从彝族传承本民族手工刺绣大群体的保护与开发、共创发展平台、培训刺绣技法、扩大市场份额、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提出对彝族手工刺绣产品旅游商品化发展的具体对策。

第二,加强与知名旅游企业的深度合作及交流。在资金方面,实行优势互补,加强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对于知名旅游企业,实现利润收入,宣传企业文化,为企业形象加分,创造无形文化价值。带动当地经济收入,强化彝族刺绣文化与知名旅游企业的深度融合,表明彝族地区旅游发展到了高级发展阶段,其为重要标志,是民族文化和谐发展和彝族人民消费观念不断更新的具体表现。

在宣传合作的方面,利用捆绑宣传,达到双赢效果。利用知名旅游企业的优势宣传彝族手工刺绣文化及商品,让游客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少数民族产品,转变游客对彝族手工刺绣商品的消费观念,增强游客对彝族手工刺绣商品认可度,提高彝族手工刺绣商品的消费者数量,提升游客在彝族手工刺绣商品上的消费金额,吸引更多外来游客,制造本地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和企业文化得到宣传与创收的双赢局面。

在生产经营方面,通过与知名企业合作,让企业代理销售,利用企业销售网和广阔的人脉,加之与外商企业的合作机会,提高经营收入。彝族手工刺绣商品经营者可选用多种销售方式,如门市销售、节日展览销售、网络销售等。

第三,推动产业链的持续完善发展并完善市场开发。彝族刺绣产业要上规模、上档次,需要政府积极引导,有效整合资源,多向彝族刺绣产业发展方面倾斜,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彝族刺绣产业建设和彝族刺绣产业发展中来。从宏观层面,要促进产业的协调发展,形成以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旅游等服务行业全面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从微观层面,可在甘洛打造彝族手工刺绣一条街、彝族手工刺绣文化展览馆、彝族手工刺绣村等,进一步将现有的门市统一规划、合理分布、整合发展,完善旅游市场的开发程度,让彝族手工刺绣产品能够很快地投入市场,为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充足的物资条件,保证旅游市场开发的充分性。通过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延伸,使少数民族特色技艺文化产品具有促进其相关产品所在地的各个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开发。

第四,扶持彝族特色手工技艺人才的培养及发展。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大力扶持彝族特色手工技艺人才,提高福利待遇、完善基本医疗卫生优化教育环境等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重点加强双语教育,提高刺绣者汉语水平。引进外来人才为本地的彝族特色手工技艺人才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也加强民族和谐与团结的理论发展。邀请专家学者、其著名设计师开展讲座及其培训课程,形成长期交流与合作,并定期回归交流,确保现有人才相关知识不断与时俱进,同时进一步完善对手艺及其旅游知识的相关扶持。政府大力吸引外来企业进行合作,为特色手工技艺人才提供更大平台,提供外出交流学习机会,提升和完善自我。

第五,加大彝族手工类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完善对品牌宣传的工作机制,政府与相关品牌宣传者自身应具备良好的宣传意识,对彝区的手工刺绣旅游品牌宣传氛围形成一种自主的效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形式,适时调整品牌宣传机制。组建针对省外及国外的专业宣传团队。从新媒体网络、到各类报刊、再到实地会展及主题活动等各种形式多样的宣传形式下,加强对内和对外的联系,并逐步完善各项宣传工作的进度,从而进一步加大对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加快对商品品牌的建设步伐,实行统一的协调发展规划,以经营细致的管理基础,形成文化传承、健康发展、爱心公益等品牌形象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丰富彝族手工刺绣的旅游商品品牌的独特文化内涵,增强彝族文化的传播力和认知度,进一步提升其在行业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注释】

[1]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与商业化经营[J].河南社会科学,2009(7).

[2]谢晖.民间规范与习惯权利[J].现代法学,2005(2).

[3][印]阿马蒂亚·森著,任赜,于真译.以自由看待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中央民族大学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编:《中国少数西部地区水电建设移民安置补偿补助体系研究报告》。(www.daowen.com)

[5]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当今多样化世界中的文化自由[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6]周真刚.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补偿机制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7]黄永林,谈国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

[8]黄永林,谈国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

[9]王红宝,谷立霞.基于旅游体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0(11).

[10]1亩=666.66平方米。

[11]王红宝,谷立霞.基于旅游体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0(11).

[12]杨晶.凉山彝族服饰审美文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13]沈良杰.彝族服饰市场现状与发展探讨[J].西昌学院学报,2005(04).

[14]叶莉撰.彝族服饰审美意识研究[D].贵州大学,20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