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及附近各县全年接待旅游游客数量逐年稳步攀升,大多数的游客都会被当地少数民族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所吸引,并购买各种彝族的绣品、漆器或银器等留作纪念。在调查甘洛县经营店铺时间情况发现,甘洛县售卖彝族手工刺绣的所有店铺中,长时间经营的店铺占多数,刺绣从业人员收入也相对稳定,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手工刺绣与非手工刺绣的市场销售情况对比。在实地调研过程中,50%的受访者认为甘洛县目前的彝族手工刺绣开发的情况比较好,发展彝族手工刺绣的旅游商品化有较好的市场开发基础。同时,调研数据统计显示,甘洛县彝绣服饰店铺2019年出售的手工服饰件数比非手工服饰的数量少,且出售服饰件数不够均匀。如图3-1所示。
图3-1 2019年出售手工与非手工服饰件数对比图(www.daowen.com)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实地调研数据整理计算绘制所得。
甘洛县彝绣服饰店铺销售不平衡主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一是有些店铺的手工刺绣品较好,手工刺绣销售量就相应提高;二是有些店铺因受开店时间短的影响,缺乏刺绣者提供手工刺绣品,导致手工刺绣品比非手工的销售量低;三是有些经营店铺开店时间长,则手工和非手工的刺绣品都占有一定的比重,该店铺的手工和非手工的刺绣品的品相较好,易销售。但总体而言,手工比非手工出售量要低,这意味着现今机械化的彝族刺绣品产量正在增多,从事手工刺绣的人逐步在减少,手工刺绣者经济收入受到了影响,机械化的服饰品正逐步占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从价格方面看,非手工刺绣因机械化、产量大、时间少、人工成本低,具有价格优势。从做工方面看,手工刺绣虽然耗时长,但精巧、耐存,具备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第二,从业人员分布情况。在甘洛县,传统彝族手工刺绣技法特殊,耗费时间较长。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机器化的制作方式已经在普遍运作,使得传统彝族手工刺绣品的消费市场在不断缩小,从事手工刺绣妇女越来越少。目前,只有少部分女性在刺绣,而这少部分人形成了组织鲜明、分工明确的团队,从负责培训及宣传彝族手工刺绣的活动,到县里租店铺专门负责彝族服装的收购、转卖、销售等流程都有明确分工,从而形成了一条人口规模较小,但分工明确的产业链。从刺绣者的职业分布来看,大多都是农民和个体工商户,农民占到57%以上,个体工商户占到22%以上,其他职业者占比接近20%,由此可知,手工刺绣人数在各个行业分布不均衡,手工刺绣群体多是农村女性隐性失业人口。
第三,手工刺绣技艺的宣传与推广。彝族手工刺绣的传统传承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的,通过家庭的教育代代相传。现如今,深受教育发展的推动,甘洛县职业高中及其民间作坊,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彝族妇女进行传授刺绣技艺。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彝族刺绣产业发展,把彝族刺绣产业列入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中,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民族特色产业,走创新发展道路。2006年,创办了由甘洛县工商联组织的“甘洛县彝族妇女刺绣协会”,协会是民间性、经济性的社会团体,主要负责彝族手工刺绣品的设计、开发和研究;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播;组织村民(彝族妇女)做手工特色刺绣产品;举办展销、讲座、培训会等方式,提高彝族刺绣品的技术水平;负责彝族刺绣品的生产、销售,向县内、州内、省内、全国和国外销售;协会积极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吸引外来技术、资金来甘洛投资建厂;协会负责设计项目向政府及国外有关基金会申请资金,把刺绣品发展作为彝族千万家户致富的路子。2013年1月14日,由北京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向县职业技术学校捐赠了21万元,用于纺织彝族手工刺绣产业,县职业技术学校举办了第一期彝族刺绣培训技艺班。同年10月30日,由凉山州总工会、甘洛县总工会和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联合举办的为期1个月的彝族刺绣技艺培训班,正式对会彝族手工刺绣及对彝族手工刺绣感兴趣的彝族妇女进行开班授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