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与保护性开发策略的探讨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与保护性开发策略的探讨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体验式旅游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本末倒置。国内很多地方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普遍存在过度开发、重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重开发轻管理的情况。要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的“度”,使两者达到动态平衡。二是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身特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与保护性开发策略的探讨

第一,理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的辩证关系。发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体验式旅游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本末倒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生活和生产方式、文化活动、民间风俗,是一种动态、具有生命力的文化资源。这些文化活动存在于特定的时代和社会条件下的,具有较高的社会、历史人文、科研、经济和文化价值。如只是单纯进行静态保护,只会不断削弱其生命力,并最终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完全消失,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会最终消亡。所以,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发展体验式旅游,不但可以维持其生命力,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开发是以保护为前提的,过度开发、忽视保护必然会造成非物质文化资源的破坏。国内很多地方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普遍存在过度开发、重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重开发轻管理的情况。一些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超负荷开发严重,过度的商业化、人工化使得很多的民俗艺术不但变了味,而且其本身也受到了很大的破坏。要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的“度”,使两者达到动态平衡。两者存在一种辩证关系,即保护才能进行开发,而开发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两者是相互促进的,核心围绕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

第二,发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主题的体验旅游。国内旅游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同质化严重,游客们越来越趋向于寻找那些异质化强、有文化底蕴、有情感内涵的旅游主题和目的地。旅游相关基础设施水平的不断发展,也使得采用自助游的散客越来越多,他们通过自由安排旅游的时间和路线,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对旅游的个人喜好和情感需求。而体验旅游作为一种完全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旅游方式,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是关注游客的情感需求及个人倾向。发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旅游项目,首先,满足游客的需求,针对目标游客的情感特点和个人需要,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游客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有来自着不同地域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有自己的职业和教育背景,不同的年龄追求的旅游内容也不一样,再结合他们的性格、爱好,对于旅游内容的需要丰富多彩。在开发旅游项目时,要认识和重视这些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满足游客的不同需要,让他们体验到在其他旅游项目中不曾体验的情感满足和愉悦体验,使他们通过旅游能够完全释放掉旅游出发前所希望排除掉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负面情绪。这些需求的满足在本质上说,都是人性化旅游项目的表现。一项优秀的旅游项目,应该把自己的文化内涵和氛围表现出来,让游客了解和感受到文化环境,同时获得不同于他人的旅游体验。

二是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身特色。几十年的旅游经历使人们已经厌倦了各种包装和过度商业开发的旅游项目和内容,人们开始追求古朴、本真的旅游体验,而且这种体验的强烈程度往往和他们的消费投入是正相关的。很多人旅游的初始动力就是为了去感受不一样的文化,体验不一样的生活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融入不一样的文化氛围,了解那些未曾认识的文化传统来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愉悦。这种对旅游期望的满足,也是发展旅游的基本标准之一。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开发,需要保持其原真性,实现其文化的吸引力和魅力,是获得持久客源的根本原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常常代表这种文化的稀缺性和价值水平,原真性越高,旅游收益相应也更持久。(www.daowen.com)

三是重视和以活态性为优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旅游。随着国内旅游市场几十年的发展,单纯的风景游,尤其是那些路线固定、内容重复的走马观花式旅游越来越不受欢迎,那些以探索、参与为活动内容的旅游项目逐步开始火热起来。对于旅游体验来说,就是开始更倾向于主动化、情感化及个性化和人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静态的,它是具有生命力和延续性的文化内容。相比于其他的文化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突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通常体现了一个民族在生产、生活方式,而且与人息息相关,通过身口相传来延续,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活态文化。这种活态文化的特性,为提升旅游体验提供了天然条件。

另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旅游开发,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发展原生态式民族旅游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普遍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民族性,其形成、发展于一定的地区,与该地区的地域特色有直接关系,离开了这个地区,不要说传承和发展,生存都失去了意义。发展生态旅游是旅游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除了一些原生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外,文化生态系统也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点领域。对于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常常也是原生态环境的区域,在这些地区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有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村寨,很适合建设原生态式民族旅游村,这些原住居民还可以作为旅游村的工作人员,这样既可以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不受经济发展的破坏,还可以发挥和发展当地的文化生态环境,尊重和维护他们的生活习惯、民情风俗。对于旅游者来说,则能够体验到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生活,以及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提高旅游满意度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本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二是发展节会式活动。这里所说的活动通常包括了节庆和集会两种:节庆通常是一些地方性、民族性的特色节日活动,在每年的固定时间进行,有较为正式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是该地区和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如很多地方都会在春节前后办花灯、表演花灯戏,端午节前后,则是南方各地赛龙舟的集中时间段。这些活动可以进行适当的开发和加工,提高游客的参与度,让更多人能够参与进来,在体验中去获得自己想要的旅游感受。集会式活动与节庆不同,举办的时间并不固定,地方的人们会举办各种活动来表达自己对于亲人们的感情,这种活动相对于旅游者的生活和成长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也是发展体验式旅游的重要方式。

我们国家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是各地的群众和少数民族在几千年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和直接体现。单纯的保护需要资金的持续支持,而通过发展体验式旅游来进行保护性开发,可以一方面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另一方面为地方提供持续的经济收入,使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支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