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是影响决策的另一重要因素。决策深受记忆、感知、动机、过去的经历和观念等诸多个人因素的影响(Furnham,2005)。影响决策的偏见有多种类型:自负偏见,当决策者自以为是,眼高手低,高估自己的能力时产生的偏见;证实偏见,决策者刻意选择性地收集信息,以证实所提的观点时产生的偏见;框架效应偏见,决策者根据信息的表达方式,选择性地做出决策时产生的偏见;典型性偏见,当决策者依据思维定式,根据某一问题以前发生的情况类推,预测决策结果时产生的偏见(Greenberg & Baron,2008;Robbins,2005)。
在第四届国际循证图书馆信息实践大会上,Eldredge(2007)阐述了偏见和EBLIP之间的关联。他的研究阐明了馆员的认知偏见如何干扰决策者实施循证决策过程,即“馆员的认知偏见会导致馆员错误判断工作环境,阻碍馆员做出有效分析”(Eldredge,2007:13)。Eldredge对医学图书馆员进行了调查,要求他们确定与同事合作中发现的前三种常见的认知偏见。调查结果显示,馆员最常见的偏见有:职业倦怠偏见[3];现状偏见;权威偏见;锚定效应偏见;群体思维偏见;光环或晕轮效应;证实偏见。Hiller(2008)走访调查了多所高校图书馆——该工作属于研究图书馆协会制订图书馆评估工作计划的一部分,研究了颇为常见的各种偏见,提出的许多偏见与上述偏见相同,其中,最常见的偏见有职业倦怠偏见、光环或晕轮效应、固执己见、主观臆断和最坏情况。
职业倦怠——依据他人对职业的普遍看法,而非用更为开放的视角看待问题出现的情况。
光环或晕轮效应——对他人的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在其他情况下也会据此推断对此人的看法。
固执己见——坚信以前获得的信息,即使信息不可靠也深信不疑。
主观臆断——根据个人愿望而非可能产生的结果看待问题,片面评估事物。(www.daowen.com)
最坏情况——强调或夸大可能产生的种种负面结果,与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均不相符。
(Hiller,2008)
Eldredge(2007)指出,他所调查的馆员对同事因循固守上述各种偏见极为不满,令他深感不安,因为偏见是人的共同特征,人人都会受其影响。馆员因此要时刻铭记,如果馆员不想对偏见持否定或反对态度,就该承认偏见,尽量减少偏见,这是关键。可是,营造令组织内的员工感到踏实安全的工作氛围,能让员工承认自己的偏见,或者能坦率指出同事的偏见,并非易事。
在团队成员达成共识阶段,坦诚对待偏见,是正确对待偏见,营造馆员能开诚布公各抒己见的组织文化氛围的良方,此法可作为团队成员达成共识阶段的检验手段,即仔细研究每一种可能出现的偏见,并与同事推心置腹,探讨同事是否担心自己的偏见可能会影响决策。应该由专人负责偏见审查过程,负责人既能确保团队小组各抒己见,又能保证小组成员能直言不讳,不怕引起负面影响。因此,尽早营造员工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工作氛围,十分重要。还有一些处理个人偏见的策略,比如,馆员为自己寻找“责任伙伴”结对子(Wilson,2015),馆员与责任伙伴已取得一定程度的信任,责任伙伴才能指出馆员决策的缺点,或质疑馆员的决策推理过程。比“责任伙伴”更为正式的策略是同行专家指导。Eldredge(2010)认为,通过同行专家召开同行会议,“讨论和评价决策的合理性,助推做出最终决策”(第12页),同行专家指导是卓有成效的方法,能将偏见最小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