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提问框架:提问标准模式与关键问题的聚焦方式

提问框架:提问标准模式与关键问题的聚焦方式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问的标准模式或提问框架有助于馆员抓住提问的重点,即聚焦问题的关键所在。现有的提问框架大都基于助记符而定。表3.2SPICE提问框架还有一些针对具体问题类型研发的提问框架,例如SPIDER模型,侧重于使用确定的各种定性研究方法或混合研究方法。戴维斯指出,可将已有的各种提问框架视为手段,指导馆员形成各自的文献检索策略。

提问的标准模式或提问框架有助于馆员抓住提问的重点,即聚焦问题的关键所在(Davies,2011)。现有的提问框架大都基于助记符而定。已有的提问框架能帮助馆员掌握提问重点,也有助于馆员深入思考证据检索中出现的各种概念和同义术语,还有利于培养馆员的信息检索策略。Booth(2006)和Davies(2011)都研究了如何将循证医学(EBM)的各种概念应用于图书馆事业,都探讨了针对图书馆领域而设定的种种提问框架,但Davies(2011)扩展了Booth(2006)有关提问框架的研究综述。还有较近的相关研究,如Cooke,Smith和Booth(2012)与Methley et al.(2014)已研究并验证了医疗保健领域的质性综合提问框架。

(一)PICO提问框架

最初,健康科学图书馆员使用循证医学EBM提出的PICO模型设置问题(Richardson et al.,1995)。PICO各字母代表的含义如下:

P——患者或问题(患者是谁,或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I——干预措施(馆员考虑的主要干预措施是什么?)

C——对照策略(进行对比的主要干预措施是什么?)

O——预期结果(预期的结果或预期效果有哪些?)

综上所述,对于志在提高服务效果的图书馆员而言,提出问题的各种步骤如表3.1所示。

表3.1 PICO提问框架

因为PICO提问模型主要针对临床医学,并不适合图书馆员的工作实际,尤其对于不熟悉专业术语的健康科学领域之外的人而言,效果更不切合实际。因此,对于与健康科学相关的不涉及疗效的许多问题,该模型的作用也不明显,还可能对其他领域的健康专业人员造成种种困难。戴维斯(Davies)(2011)论述了与健康科学相关的四个提问模型(PICOTT,PIPOH,PECODR和PESICO),并研究了如何将它们进行修订,才适于LIS领域使用,同时,还指出了上述各模型存在的缺陷。此外,还有另一与健康科学领域相关的ECLIPSE提问模型可供选择,该模型为解决健康管理和政策制定问题而提出,可能更适合于图书馆的工作情境(Wildridge & Bell,2002)。

(二)SPICE提问框架

在图书馆信息研究领域,Booth提出的SPICE模型,能更为准确地体现图书馆信息专业人员提问时考虑的各种要素:

S——场景——(提供服务的情境)问题出现在哪里?

P——视角——(看待问题的角度)从谁的角度提出问题?为谁提问?

I——干预措施——采取什么措施解决问题?

C——对照措施——与什么进行相比?

E——评估结果——产生的结果如何?(www.daowen.com)

(Booth,2004b)

就工作环境而言,图书馆宁可启用志愿者,而不愿招聘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采用上述提问框架不失为良策,馆员可按照表3.2中的说明设置研究问题。

表3.2 SPICE提问框架

还有一些针对具体问题类型研发的提问框架,例如SPIDER模型,侧重于使用确定的各种定性研究方法或混合研究方法(Cooke,Smith & Booth,2012)。尽管SPIDER框架基于PICO框架而建,但与PICO框架相比,SPIDER涵盖的范围更广,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它查到的研究型证据较少(Methley et al.,2014),因此,只有在不需要做全面综合的研究时,才会推荐馆员使用SPIDER提问框架。

戴维斯(Davies)(2011)指出,可将已有的各种提问框架视为手段,指导馆员形成各自的文献检索策略。Cooke、Smith和Booth(2012)以及Methley et al.(2014)对上述提问框架的结果进行了检验,夯实了上述观点,即提问框架只能以指南的形式存在,馆员不应受其约束,生搬硬套,也不用担心所提的问题是否非得亦步亦趋符合所选框架中的每个要素。实际上,尽量让所提的问题尽量包括框架中的所有要素,可能会大大限制搜索结果,还可能会遗漏证据,这些研究结果与Methley et al.(2014)的研究结果相同。出现提问框架与实际问题不符的情况,馆员可用提问框架中的两三个要素去检索信息,其余各要素可以作为纳入标准,有助于馆员系统地筛选查到的证据,并确定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决策流程的下一阶段,即评估证据阶段。

就像助记符并非万能通用,人人适合一样,馆员所提的问题也可能不符合某个提问框架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明确提问仍然很重要,提出像“但是……会怎么样?”或“如果那样,……又会怎样?”等问题,可能有助于馆员思索究竟想提什么样的问题。提问可以分组进行,也可两人提问,或者单独一人进行(向同事提问,或者自问“但是……会怎样的问题?”)。

例如:

·我对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IL)研究感兴趣——……但是你对信息素养的哪方面感兴趣呢?

·我对能产生效果的证据感兴趣——……但是你想知道哪种类型的证据有效吗?

·我想了解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但是你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呢?

·我在开设网络课程——……但是,你对此想了解什么呢?

·我想了解学生是否学完了网络课程,还想知道他们学完课程后,检索技能是否有了长进?

通过上述发问,馆员会专注思考真正想问的问题,然后才能仔细琢磨,提炼出要提的问题。经过上述发问过程,馆员会逐渐明白想提的问题实际上是:

1.学生是否在上我的网络课程?

2.学生学完网络课程后,信息检索技能提高了吗?

馆员厘清遇到的问题,再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才会思考需要查找何种类型的证据,益于解决所提问题,还有助于馆员反思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有所收获。在上例中,如果馆员还未提出问题,就需要搜集一些本土化证据(见第四章),以便熟悉当前的实际情况。但是,如果馆员对网络课程是否有效更为关注,可能希望查阅一些研究型证据,比较自己的教学经验是否与他人的经验类似。如果馆员一开始考虑要提的问题时,就懂得提问是明确提出问题的第一步。然后,馆员才会发现能运用某个提问框架,也提高了信息检索策略,可谓一举两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