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演好课堂长剧,唱好教学主题曲

演好课堂长剧,唱好教学主题曲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长剧”要能够“长”,一是要保证学生活动持续的时间长,二是要保证学生学习持续的劲头长,所以除了有情景,最好有情节,有一种“课堂长剧”的形式是教育戏剧。上述“课堂长剧”中,不仅有学生扮演

演好课堂长剧,唱好教学主题曲

如果数学“课堂小剧”之“小”是说它只是用力于新授知识的点开、重点知识的点染或难点知识的点破,更多地属于教学的点睛、点拨和点化,作用如同教学的开场或插曲,那么,还有一种数学情景表演则可以贯穿一节课的主要环节甚至整节课的教学,成为教学的主题曲,我们称之为“课堂长剧”。

“课堂长剧”要能够“长”,一是要保证学生活动持续的时间长,二是要保证学生学习持续的劲头长,所以除了有情景,最好有情节,有一种“课堂长剧”的形式是教育戏剧

1.表演可以是戏剧表演

“戏剧是离人最近的艺术。”教育戏剧是一种运用戏剧与剧场技巧,推广于学校课堂的教学方法。数学也可以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戏剧。

例如一位教师特意选择圣诞节那天进行《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整节课连缀着三个情景表演任务——

表演情景1:观察圣诞老人。在欢快的《铃儿响叮当》音乐声中,圣诞老人进场与学生欢跳,然后背对讲台静站在那里,学生继续围着圣诞老人唱啊、跳啊……老师拿出事先拍好的四幅照片,让学生说出刚才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表演情景2:观察圣诞礼物。圣诞老人给三个小组发了礼物,分别是玩具房、玩具猴、玩具娃娃,学生连线所看到的图片和所观察的位置,再去看看其他小组的“连线”对不对。

表演情景3:观察圣诞树。教师搬上四个侧面分别写着“圣”“诞”“快”“乐”的圣诞树。每组组员从圣诞老人发的信封中抽出一张画着圣诞树一面的图画,看谁能最快找到正确的位置。当老师说“我们把圣诞树底座四边的字连起来读”时,“圣诞快乐”的喊声在教室响起。这时,《铃儿响叮当》音乐声又重新响起,上课教师、圣诞老人、学生一起围着圣诞树跳唱起来。

从教学的艺术角度看,这节课以“欢度圣诞”为基本情景,形成情景表演的主线,为我们呈献了一幕数学活动剧。

2.表演可以是即兴表演

(1)让学生露一下“真人秀

从广义上讲,情景表演不仅仅表现为戏剧表演,在数学教学情景中的学生演示也可以看作肢体表演和行为表演,好比电视节目中的“真人秀”。

例如《平移和旋转》一课,我们整节课设计了“演一演”的任务——

1.新授环节。

教师出示图片:它们各是怎么运动的?你能用合适的方法,把这些运动表演出来吗?

教师在学生表演的基础上讲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2.练习环节。

师:其实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它们就在我们身边。来,让我们先走进体育课找一找。

师:谁会神气地踏步走呢?谁来演一演?

师:为什么说踏步前行的运动方式是平移?(方向直直的、人体形状不变)

师:真棒!来,我们一起喊“平移、旋转”口令,让他用这种方式回到座位。

师:还有哪些体育运动方式能用“平移、旋转”来描述呢?接下来,我们玩个《我演你猜》游戏,猜测者既要说出这是哪种体育运动,还要说出它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

教师用小卡片依次出示“拔河、掰手腕、踢毽、跳绳、拍球”指令,一位学生表演动作,其余学生猜是什么运动,并说出运动方式。

师:在体育运动中我们能找到很多平移和旋转现象,那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和旋转现象呢?你能来说一说、演一演吗?(学生边表演边回答)……(详见第三章《即兴表演,让学生遇见知识的美好》一文)

席勒说:“人在游戏时,才完全是人。”本质上,表演活动也是一种游戏活动。学生在情景表演的主体性活动中不仅获得了学习的快乐,更获得了学习的“舞台感”,最终获得了学习主人的存在感。任务驱动学习就应该多一些这种不仅充满喜气而且充满喜悦的教育喜剧。

又如《圆的认识》一课,一位教师给了学生七次画圆的“真人秀”机会,用画圆的任务不断驱动学生秀出自己的才能——

第1次画圆:利用圆形物体画圆。

第2次画圆:用圆规画一个圆。(www.daowen.com)

第3次画圆:在别的地方再画一个圆。

第4次画圆:画一个和刚才不一样大的圆。

第5次画圆: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

第6次画圆:画一个直径是6厘米的圆。

第7次画圆:在操场上画圆。(详见第三章《多次画圆,画出“圆的认识”》一文)

当然,随着学生所学知识越来越多和所习技能越来越高,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继续表演下去——

第8次画圆:用圆组成美丽的图案。

第9次画圆:徒手画圆。

第10次画圆:左手画圆,同时右手画方。

第11次画圆:右手正向画圆,右脚反向画圆……

此时,与其说是学生把自己的画圆才艺表演给老师和同学们看,还不如说是学生自我风采的表现。

(2)让学生过一把“老师瘾”

甚至,学生当小老师这种表现活动也可以看作情景表演,“老师”也可以成为学生在“课堂长剧”中要扮演的角色。“老师”是学生喜欢的角色,因为学生都有向师性。在任务驱动学习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数学内容,为学生演好老师、演好自己搭建表演的舞台。

例如一位教师这样上《亿以上的数的认识》一课——

教师首先画了一个满头大汗的地球,用“地球上有61亿人口”引出亿的概念,然后布置表演任务:“3人为一组,小组商量一下,看看怎么把课本知识告诉别人。”

45名学生按照3人一组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孩子们讨论得很激烈。5分钟后,大半学生举起了手:“我来讲!我来讲!”“我可以表演!”

一个小组被挑选成为这堂课的小老师,三个人走上讲台。一名男生扮演地球,弓着身子,压低嗓子:“大家好,我是地球,我身上有61亿人,我快背不动了!”教室里爆发出一阵哄笑。

一名女生伸出手给他擦汗:“地球爷爷,你歇一歇吧,我们想知道,61亿人很多吗?到底是多少呢?”

另一名女生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6100000000”,告诉同学们:“你们数一数,从最后一个零往前数,就知道61亿有多少啦。”

此时,教师提问:“三名老师表演得很生动,但是我和同学们想知道,遇到其他亿以上的数,我们该怎么读呢?”

三名小老师愣住了。男生吐了吐舌头:“我也不知道。”

教师趁机走上讲台:“那我来给大家讲讲吧。有知道的同学,也可以上来和我一起讲。”

又有三名同学上台了。小小的讲台上,现在有了7名老师。有人表演,有人画图,有人讲解,热闹极了。

40分钟过去了,一堂课结束了。教师问:“明天的课大家说怎么讲?”有同学提议:“可以扮演父母和孩子,进行对话。”教师点头:“好,一会儿大家预习一下明天的课文,不懂的就问。”

一堂课40分钟,孩子们在讲台上的时间大概有半个小时。

上述“课堂长剧”中,不仅有学生扮演的“地球”角色,而且有学生扮演的“老师”角色。教师设计的“地球”角色,让学生做到了有景出演,而教师设计的“老师”角色,则让学生做到了有情出演——有一种“主持课堂”的自豪感和荣耀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