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生在及时反馈中坚定前行

学生在及时反馈中坚定前行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有及时反馈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进步速度非常快,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在学生学得一帆风顺时,除了学生的自我反馈,也需要教师反馈;在学生学得一知半解时,教师的反馈不能是简单告知和强行纠正。在任务驱动学习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开始的时候“想象这个目标达成后的美好结果”,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而且在学生遭遇困难灰心丧气的时候,也要让学生“想象这个目标达成后的美好结果”,以此来激发斗志,坚定学习的毅力。

学生在及时反馈中坚定前行

教学是师生之间“你来我往”的双边活动,教师需要从学生那里获得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有没有衰减、有没有偏离甚至有没有异变的反馈;同样,学生也需要从教师那里获得自己学习情况的反馈,以便及时对原来的学习进行强化、调整或修正。由此可见,反馈是教学活动中关系教学质量、涉及“你(教师)、我(学生)、它(教材)”的一条热线。那么,在任务驱动学习中,如何让这条热线“热”起来发挥更大的能量呢?

1.“游戏思维”:反馈应做到及时

经常听到许多家长说:“要是你有玩游戏一半投入的话,你还有什么学不好呢!”

教师与家长一样,也十分痛恨学生沉迷游戏。那种专注、那种迷恋、那种爱慕、那种笑逐颜开……如果这些表情是学习中所有的,那该多好!如今,我已从痛恨转为羡慕嫉妒:既然无法阻止孩子玩游戏,那何不换一种思维方式,用“游戏思维”努力让我们的课堂充满吸引力?由此,“任务驱动学习”应运而生,它主张把学习内容包装成有趣、有疑、有劲、有用、有料的任务,去吸引学生进行一种挑战性、探究性以及持久性、融合性的学习。

另外,用“游戏思维”设计教学的关键还体现在反馈的及时上,哪怕学生爱上学习了,依然需要及时的学习反馈,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之路上走得更快、更远、更好。因为游戏让人上瘾的最核心原因,是它提供了日常生活(特别是学校课堂教学)所少有甚至没有的即时反馈,让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反之,玩游戏上瘾了,怎么戒?有一种做法就是去除及时反馈——玩的时候把音效关了,游戏对大脑的刺激程度就会下降很多。

在有及时反馈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进步速度非常快,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做事情,反馈周期越久,感觉就越困难。许多人纳闷:我可以连续嗑瓜子一小时以上,为何学习却不行?对此,我们不妨换个游戏规则:只嗑不吃,一个小时后把积累的瓜子仁一次吃完。如此,是不是特没意思?同样是一小时,瓜子仁也没少吃,为什么感觉变了?因为反馈的周期拉长了。

《一分钟经理人》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之所以会改变,是因为他得到了反馈。一个典型的学习周期是这样的:学习,思考,应用,校正。这个周期越短,学习就越轻松。虽然我们不需要像嗑瓜子那样两秒反馈一次,但要改变那种不重视即时反馈,甚至让学生放任自流的做法。很多时候,学习难是因为学习的反馈周期长。

例如“钉子板上的多边形”一课,我开场讲了一个皮克定理在生活中应用的故事:“国外某次数学会议,特地邀请了当地的一位林业官员,他向与会者介绍了如何由森林巡航车从树木位置确定的地域范围来计算含在其中的多边形面积的。”听后,学生获得了一个充满疑惑的探究任务:林业官员是怎样算的呢?

在任务驱动学习中,学生经历了以下反馈和反思过程(反馈和反思是相依相伴的,其实反思也是一种自我反馈):首先想到“图形的边数越多,面积就越大”,得到的反馈是结果不正确,应该关注“边上钉子数”;随之由少到多探究时,在“形内钉子数为1”的情况下,发现“多边形的面积是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的一半”,结果到“形内钉子数为2、3、4……”的情况时,得到的反馈是结论又不正确;如此像游戏一样“步步惊心”的即时反馈——“怎么又不对”,强烈激发了学生好奇和探究的劲头,最后学生终于明白形内钉子数与多边形的面积也有关系,发现了规律;学生在庆祝之时,我在结论后面又打了个“?”,反馈给学生新的探究任务:为什么形内钉子数多1,多边形也就多1个面积单位?对此,我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如图5),让学生看清其中的奥秘。

图5

由此可见,在设计教学时,除了可以用任务驱动学习,还可以用“简化反馈”的游戏思维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

2.“身份转换”:反馈应做到多样

学生自主学习并非不再需要教师。其实,在学生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都应该“在场”,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调控。在学生学得一帆风顺时,除了学生的自我反馈,也需要教师反馈;在学生学得一知半解时,教师的反馈不能是简单告知和强行纠正。那么,在提供反馈时,教师究竟担任何种角色呢?

(1)当好“鼓掌的人”:有一种反馈叫表示赞赏

教师的鼓掌,可以是一种表示祝贺的反馈,也可以是一种表示祝愿的反馈。

在学生学习顺利的时候,掌声可以让学生感觉到“离成功不远了”。哈佛商学院教授特蕾莎·阿马比尔发现76%的人向目标前进时最愉快。当旁人(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可以是教师)对自己的想法和目标表示赞赏和支持时,这种喜悦和满足还会被进一步放大。

美国莎莉·霍格斯黑德在《一万步的目标》中写道:

我有了一个便携式活动记录仪,它可以精确记录我的日常活动,把琐碎的细节串成一条生活线。通过将细节编织在一起,它将单调的日常活动变成使人上瘾的计分板。

有一天,我的手环嗡嗡嗡地振动,屏幕亮了,那是在告诉我,我已经达到一万步的目标。我被这种游戏化的记录方式所吸引,开始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所说,只有被测量,才能被管理。如果人们可以测量自己的进步,就会更加努力地争取更大的进步。在任务驱动学习中,教师的掌声反馈,也是一种量化,可以让学生“准确地知道期望达到的目标”。

在学生学习不顺利的时候,教师的掌声可以反馈给学生“撸起袖子大胆干,别怕,有我呢!”的信心。纽约大学教授加布里埃尔·厄廷根开发了一套“WOOP”思维工具:“W”是愿望,第一个“O”是结果,第二个“O”是障碍,“P”是计划。就是先设定一个目标,想象这个目标达成后的美好结果,然后再思考实现目标的障碍,接着制订计划去攻破这些障碍。在任务驱动学习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开始的时候“想象这个目标达成后的美好结果”,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而且在学生遭遇困难灰心丧气的时候,也要让学生“想象这个目标达成后的美好结果”,以此来激发斗志,坚定学习的毅力。

(2)当好“教练”:有一种反馈叫解决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袁振国教授说,在新教学模式和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领域的改革意味着教师将更像是教练……“教练”,更明确了教师的指导者身份,除了指明前进的方向,还要帮助学生跨过前进过程中跨不过的坎。

作为“站在路边鼓掌”的教师,在鼓劲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形下,教师就应转为“教练”,及时教给学生反思的具体方法,帮助学生认清问题的关键或自己的水平,从而走出困境。(www.daowen.com)

任务驱动学习中,我们也要及时添加“柴火”,帮助无心的学生回顾学习目标、帮助无力的学生展望学习愿景,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帮助学习无法的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帮助无助的学生寻找学习资源……

例如《分数的认识》一课,刚开始是通过“分东西得不到整数个,怎样用数表示?”的任务来驱动学习,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感到分数不那么好理解,有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分数可以化成小数,干吗还要学分数啊?”由此,我感到原来所设的任务目标已经难以“打动”学生的心,于是我改用“通过‘放大’目标来‘缩小’困难”这种站在更高层面的反馈方法(如图6):给学生展示了许多生活中使用分数的例子。如果说原来的任务目标着眼于历史,那后来的任务目标则放眼于现实,相比而言,与学生当下生活息息相关的任务目标激励性更大。由此我想到丰子恺说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

图6

那么,好学生需要教师这个“教练”吗?答案是肯定的。对此,我们只需要思考:世界排名第一的网球运动员、高尔夫运动员、象棋运动员为什么还需要教练?他们自身的水平不是足够高了吗?答案是教练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当局者迷,认清自己是最难的。哪怕是好学生,依然需要“教练”的及时指导。

3.“工具留影”:反馈应做到可见

墨尔本大学的约翰·哈蒂教授提出了一个“可见的学习”原则。我认为,“可见”的含义可以很广泛,它既可以表达“师与生的可见”,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不需要教师的时候,教师尽管淡出学生的视野,但必须作为旁观者清楚地看见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学生需要教师的时候,教师则应让学生觉察到自己作为学习协助者的存在;它还可以表达“教与学的可见”,也就是让学生的学对教师可见,以及教师的教对学生可见。

及时而准确的反馈,有助于师生沟通,沟通了就能够彼此“可见”:教师可见学生的学,学生可见教师的教。为了帮助师生彼此“可见”,我们可以选择性地借助以下七种“学习单”:

(1)导学单

导学单的用途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给予的提纲或提示开展课前自学或者课中自学。在自学时,可以采用标记的方式表达自学的结果,例如在自己觉得已经明白的地方打上钩,反之打上问号。这样教师一看就能大致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从而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开展针对性的课堂教学。

(2)问学单

问学单的用途是引导学生把自学过程中或课堂教学过程中生发的新问题记录下来,课前或课后反馈给老师,向老师请教,也可以张贴在学习园地向同学请教。这样的问题并不是教材中的问题或教师提出的问题,而是属于学生“自己的”个性化问题。

(3)共学单

共学单的用途是引导学生把一些需要合作研究或讨论的大任务或长任务,进行分解并进行分工,在课前、课中或课后以团队形式共同完成诸如探究、调查、统计、制作等工作,在合作活动中做到资源共享,在反馈展示时做到经验分享。

(4)理学单

理学单的用途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特别是单元学习之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类、提炼,甚至逐步架构一个单元的“知识树”。学生的理学可以在平时就进行,这样等到单元复习时就只需要进行理学情况的反馈或理学作品的展评。除了让学生理一理知识,也可以让学生理一理错题,看一看哪些错题可以移出错题本,哪些错题依然需要注意。

(5)搜学单

搜学单的用途是引导学生借助生活工具、网络、阅读等手段和途径去搜寻、搜集需要的学习资料或学习材料,以帮助自己开展活动、扩充知识或开阔视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不同的解法或想法,以获得更多的启发或启示。

(6)用学单

用学单的用途是引导学生反馈学以致用的情况,让学生记录自己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了哪些新的思路、新的方法甚至新的知识。

(7)考学单

考学单的用途是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出题考一考同学。平时,学生除了准备错题本,还可以准备出题本,模仿教材或教师的出题方法自编一些习题,同学之间相互考一考,教师也可以选用到考试中作为试题。学生会编题也就会解题,所以在结果反馈时,教师可以采用“兵教兵”的教学策略,让出题学生讲解题目或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重视了教学反馈,也就会重视教学评价;学生重视了学习反馈,也就会重视学习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