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治家和文学家切斯特菲尔德说:“知识有重量,但成就有光泽。有人感觉到知识的力量,但更多的人只看到成就的光泽。”在任务驱动学习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能够透过“成就的光泽”——知识所产生的财富,产生学习的驱动力,去发现和感受其中所隐含的“知识的力量”。
1.任务的真实应让学生看到“知识创造财富”
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管理好知识,就可能创造更大的生活财富。下面的故事就能很好地让我们知道“知识有什么用”和“知识可以干什么用”——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年轻时穷困潦倒。一次,一个商人当着全街人的面对泰勒斯冷嘲热讽:“听说你知识渊博,可是,知识能给你带来什么呢?是黄金?还是面包?”泰勒斯没有理会商人们的嘲笑,只在心里默默发誓:我会用事实来让你们知道知识有什么用。
泰勒斯综合各方面的知识推断出第二年将是一个橄榄丰收年。冬天,他用低廉的价格将当地所有的榨油器全部租了下来。
第二年,橄榄果然大丰收,许多商人都想收购、榨油。可是,他们奔走了许久都没租到一台榨油器。曾经挖苦过泰勒斯的几个商人不得不跑到泰勒斯家门口苦苦哀求。泰勒斯说:“我去年运用知识就能预知今年的光景,你们说,这是不是知识的力量?”在场的所有商人哑口无言。
无疑,在教学中,能够产生财富的任务,更能吸引学生去完成。例如面对“小红家的自来水管怎样连接可以节省材料?”这样的实际任务(如图12),节省材料也就是节省费用,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知识就是财富”,而且能够感受到“知识就是力量”。
图12
美国作家威廉·庞德斯通认为,掌握恰当的、足够多的知识是能够致富的,知识多的人挣得也多,而且常识性知识还能带来健康。知识创造财富,不仅指增加人的财产,还包括增加人的常识。一个人不能死读书,很多时候需要在真实场景中综合并灵活地运用各种知识。
例如救生员要救一个溺水者(如图13),选择哪条路径最快呢?从数学角度看,无疑路径A最短,但最短并不等于最快,我们还要考虑,游泳速度比奔跑速度慢,所以,综合下来,路径C才是最佳选择。也就是说,能够把所学知识灵活用于实践才是真获得和真本领。
图13
2.任务的真实应让学生看到“知识也是财富”
(1)帮助学生获得对世界更多的认识(www.daowen.com)
成甲说,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提高我们改变认知或行动的速度。除此,管理好所学的知识,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感知世界。有意义的深度学习一定不是记住一个结论,而是更新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并引发更有价值的生命活动。由此可知,任务完成很多时候不局限在为了获得一个知识结论,而是经历一个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也就是能够获得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可能是学习的体验,也可能是生活的体验,还可能是成功的体验。
图14
例如有人发现:不管是大瓶还是小瓶,啤酒瓶盖都是21个锯齿(如图14),一些饮料瓶上的锯齿状瓶盖锯齿也是21个。这里面藏有什么学问吗?在学生学习“3的倍数”之后,可以将其作为一个研究性任务追踪溯源——
19世纪末,英国发明家William Painter为了解决啤酒内二氧化碳外泄问题,进行了好几次3的倍数的瓶盖锯齿实验。他发现锯齿太多瓶盖会过紧,锯齿太少则会漏气,最终把锯齿数量定在24。这一数量一直沿用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
后来,人工加盖变成了机器加盖,人们发现24个瓶盖锯齿数过多,容易堵住自动装填机的软管,于是改良成21齿。
那么,为何选择以3的倍数为基准?这涉及物理基础力学的原理,在地球上相对于两点或四点,以三点来支撑物体的状态是最稳定的。但要用三点原理来固定圆形瓶口却十分困难,因此Painter才会进行3的倍数的瓶盖锯齿实验。
学生在完成任务期间,在学会应用数学知识的同时还收获了物理等其他学科知识,在知道一个关于发明创造故事的同时还收获了一些关于发明创造的方法,这些都将成为学生宝贵的知识财富。
(2)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对生活的见识
有时候,任务完成中,思维方法的获得要比知识结论的获得更重要。美国“知识就是力量”项目的前任首席执行官斯科特·汉密尔顿说,有一次,在学校里,有一个女孩问他:“我想要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为什么要学代数呢?”汉密尔顿当场被问住了。后来,他打电话问研究教育的认知科学家丹·威林厄姆,很多高中生离开学校之后,很少会在生活中用到代数,为什么他们还要学习代数呢?威林厄姆回答:“代数是大脑的体操。代数教大脑如何把抽象的理论应用于实际。”也就是说,代数是座桥梁,连接着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
有研究表明,学生上的数学课越多,十年后他们的收入就越高;高中毕业十年后,学习过高等数学的学生收入比没学过的学生要高19.5%。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和各方面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尤其是逻辑推理能力,这些能力能让他们在工作中更加高效。学过高等数学的人知道如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他们可以很快地被提拔到对能力要求更高的职位,收入当然也更高。
由此可知,知识本身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教给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抽象思维能力就如同人思考时的指南针。正如伊顿公学校长成廉·考利所说,学到的知识,很大一部分会被忘却,而被忘记的知识的影子会成为你的铠甲,保护你不被愚昧反噬。所以,在任务驱动学习中,学生完成任务,不只是为了获得“真知”,更是为了获得“灼见”。
在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曾有“实质课程”和“形式课程”这样一对概念,前者指称的是学习内容的实用价值,后者指称的是学习内容的心智训练的价值。它给我们的思考是:任务驱动学习中,怎样的任务设计可以让课甚至课程“价更高”?我们希望老师设计的真实任务能具有两方面的价值,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智慧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