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平面形组合方法与规律

平面形组合方法与规律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平面形组合方法与规律(一)形的派生与繁衍这一主题要讨论的是,当确定一个原始的基本形态,如何利用如上形态的组合关系,利用一些具体的规律与方法改变原始形态,这种改变将是按照“视觉美”的法则改变原始形态的基本结构、数量、大小、方向、位置、层次等等,这是一个再造新结构、新形态的创造性的构成过程。

平面形组合方法与规律

三、平面形组合方法与规律

(一)形的派生与繁衍(加减组合法、繁殖重复组合法、近似组合、虚形与实形组合)

这一主题要讨论的是,当确定一个原始的基本形态,如何利用如上形态的组合关系,利用一些具体的规律与方法改变原始形态,这种改变将是按照“视觉美”的法则改变原始形态的基本结构、数量、大小、方向、位置、层次等等,这是一个再造新结构、新形态的创造性的构成过程。

1.减缺组合法:确定一个原始的基本形态,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去一个或多个形状的图形,原始形态由此被改变为一个新的形态,被减缺的图形可以作为新形与原始形态进行重组,由此得到新的造型形态。形态减缺构成法其实已经具备了最基本的解构主义精神,并遵循了解构主义的基本原则,即改变、打碎原始固有形态或事物,重新组合为完整的新形象、新事物(如图3-24~图3-27)(有关解构的课题详见第六章)。

2.繁殖重复形组合法:确定一个原始的基本形,在此基础上复制一个或多个该基本形,不改变复制形的基本形状,以不同的数量、改变不同的大小、改变不同的位置以不同的组合方式与原始基本形进行组合,以构成新的独立形态或构图形态。

在重复组合过程中,可分为规律性重复组合和非规律性重复组合,应综合运用形态与形态的分离、相交、联合等组合关系,注意正负形的对比与利用,在不断改变“重复形态”的数量、位置、大小、方向的过程中把握组合规律,以创造出具有全新视觉节奏与规律、全新内涵的新形态(如图3-28~图3-31)。

3.近似形态组合法:确定一个原始的基本形,跟一个或者多个与之近似的图形进行组合构成,这里的“近似”是指所组合的形态必须有某些相同性质,如大小的近似、形状的近似、肌理与色彩的近似等。这种形态的组合具有微妙性与和谐性(如图3-32~图3-38)。

img80

图3-28 学生作品

img81

图3-29 学生作品

img82

图3-30 以三角锲形为基本形的形态组合

img83

图3-31 重复组合构成标志图形

img84

图3-32 近似形态的画面组合

img85

图3-33 学生作品

img86

图3-34 学生作品以箭头为基本形的近似组合

img87

图3-35 学生作品近似形与汉字设计

img88

图3-36 董庆波设计

img89

图3-37 董庆波设计

img90

图3-38 佐藤图形设计

4.虚形与实形组合:在二维平面上,当我们用笔将物体的形状记录到纸上,就引出形状和画面之间的关系问题,即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在三维空间里,也存在物质实体(图形)与其所置身的虚体空间(背景)的对比关系问题,我们总称为实体形态与虚体形态的对比关系。人们对画面上的形状的知觉是由图形和使其显现的背景之间的明暗对比所决定的,由于图形和背景的相互关系的变化,对形状的知觉呈现正形和负形两种不同的情形。人们一般在习惯上倾向于对正形的知觉,而对负形的知觉则一般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获得。这一相关课题训练的重点是,实现从以正形为中心的观察到对负形的观察再进而达到正负形状的相互作用、融合的过程的转变,以及将这种观察的策略最终发展成一种设计方法的可能性,即以达到画面图形关系的完美统一为目的的构图原则。

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形状就是指凸现于周边背景的实形(即正形),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某个物体或者某个形状的图形,是因为在该物体或图形的周围空间之间存在一定的明暗、色彩、肌理等对比,在这种对比中,我们通常称之为图与底的关系。就平面画面而言,图形和背景的关系是指形状与周围空间的关系,这个空间被四边所限制,相对于我们所积极关注的物体的形状来说,周围的空间由于人们的视觉习惯而不被关注,从而具有消极的性质,但是消极的空间却是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里,空间本身又称为负形。

一般说来,在一个特定的空间中,我们的视觉很容易分得出何谓背景、何谓凸现的图形,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们的视觉会自觉地注意“图形”而使之成为视觉主体,而自觉地省略、忽视背景,但是,当在一个特定的空间里,“图”与“地”在形状、大小、色彩、组合的对比过程中存在一种不分主体、互为衬托的关系,我们常称之为图地反转,这是一种视觉巧妙的构成关系,没有简单的图地之分,它们互为主体、互为背景,在人们的视觉感知过程中营造出一种富有魅力的视觉效果,呈现出一种辨知的多义性,使得画面更耐看,更独特(如图3-39~图3-43)。

img91

图3-39 佐藤设计

img92

图3-40 周峰设计关于战争题材的公益海报

img93

图3-41 正负形组合之标志图形

img94

图3-42 学生作品

img95

图3-43 学生作品

单元课题训练:

1.确定一个基本形(有机形、不规则形、几何形皆可),完成如下训练:A.基本形形状不变,大小、数量可变,创作3个独立图形形态和3个构图形态。B.基本形状作近似变化,大小、数量可变,创作3个构图形态。

2.确定3个以内基本形(有机形、不规则形、几何形皆可),进行实形与虚形的构成训练,创作3个独立图形形态。

3.训练方式注意:工具、构成技法不限(根据构思确定使用何种工具与技法),限定以平面构成的方式制作,限定使用黑白灰无彩色系,单个构成规格10厘米×10厘米,统一标准化装裱,重视草图,每次课题作业上交时单独将相关草图装订一起上交。

4.注意不要被相关概念束缚,综合运用形态之分离、相交、相叠、融合等组合关系,把握形态组合关系的丰富性应用,在形态组合过程中,特别注意构成轮廓、线条的肯定性,细致分析、组织形与形的各种组合关系。

5.感悟、模仿一些纯粹主义大师与现代派绘画以及一些经典设计的构成规律与方法。

(二)平面形的分割与组合

“分割”意味着对一个原始形态的改变,意味着对原始的结构和布局在空间环境中的重新划分、组合;分割”也意味着一种“破坏”,关键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和规律去“破坏”,怎样“破坏”,“破坏”后如何创造性重组,在这一新的构成过程中,新的形态得以产生;“分割”也是一个重新建立新形态骨架的过程;“分割”的方式决定着新形态的最终结构。

img96

图3-44 学生作品(左)

img97

图3-45 经由聚散组合构成的字体设计与海报设计(右)

形态分割的课题训练基本上分为规律性分割组合及自由性分割组合。规律性分割组合是指以理性的、按照一定的数理规律进行的分割组合方式,最后构成的新形态在视觉上呈现一种规律性的秩序感。规律性分割组合由于这种数理性的、秩序的构成方式,符合人们视觉本能的规律性的节奏感以及阅读规律,比如在书籍设计与版面设计中,利用规律性的分割组合进行版面构成,既能够营造秩序的、充满规律性韵律的视觉美感,又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文字与图形组合的版面空间,还能满足受众理性的阅读规律。

1.聚合与发散

聚与散的形态构成实际上是源于人们知觉上的一种集群效应,就画面形态而言,形态集聚意味着画面磁场的形成,其必然容易形成吸引视觉注意的焦点或核心,形态的分散意味着磁场权力的稀释与转移,人们着落的视线也会变得放松与自由,聚与散的视觉效应,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美感的视觉节奏,它们如同一张纸的两面,既对立又统一。在构成训练过程中,我们应当把握聚合与发散在画面构成中的协调与统一,在分割好的画面架构中,灵活地将诸构成要素进行多样化的聚合与发散训练(如图3-44~图3-46)。

img98

图3-46 芬·尼嘉德的音乐海报设计,点元素的聚集与发散,元素聚集处凸显出主题形态的基本结构

2.渐变式分割组合

渐变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常有的视觉感受,如近大远小、火车铁轨由宽变窄等。渐变组合形态的视觉效果或具有强烈的透视感与空间的延伸感,或充满有规律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渐变分割组合”强调在改变原形态的构成过程中遵循某种“渐变”的规律,这里的“渐变”更多的是指一个变化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有规律的、渐进的、呈现微弱对比的过渡,因此,这样一种孕育着规律性变化的过程在视觉上就呈现出一种“动”的韵律,规律性的“变动”是这一构成形式的基本要义,这里“渐变”并非单指形体之形状的变化,位置、大小、方向、色彩层次、明暗等变化均可以成为渐变的重要的呈现样式,这些视觉因素不但可以单独地形成渐变,而且还可以混合几种因素进行渐变组合以形成一种更为丰富复杂的视觉效果(如图3-47~图3-49)。

img99

图3-47 董庆波制图一种渐变的组合效果

img100

图3-48 渐变式组合之标志图形

img101

图3-49 杉崎真之助作品,AGI柏林会议海报

需要注意,渐变(特别是形状的渐变)的一个极端形式就是“变异”,变异意味着一个变化过程的结束,意味着对原始形态质的改变,意味着与原形态的强烈对比,关于这一问题,将在第六章中详细分析。

3.数理分割组合与自由分割组合

数理分割法是一种严格按照某种尺度关系、模数关系进行形态分割、组合的构成方法,几何性、数学规律是这一构成手法所遵循的基本法则,依据数理分割法构成的图形具有强烈的秩序美感,这反映了一个基本原理,即人的生物节奏(包括视觉节奏、运动节奏等)对数学化的、符合某种尺度规律的图形图像有着本能的审美愉悦。比如众所周知的黄金分割律,这种比律广泛存在于现实的生态自然中,大量体现在诸多动植物的形式以及结构中,也存在于人类自身,如人体中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古希腊著名的雕塑《断臂维纳斯》以及《掷铁饼者》就是严格遵循几十组黄金分割比而创作的;优美的鹦鹉螺主轴线也具有黄金分割比的构成规律,这说明黄金分割比反映了生物结构的某种规律,而这一规律符合人类的某种生理和功能需要,故而引起审美愉悦(如图3-50、图3-51);在自然形态中,植物的枝叶的对生或者某些花瓣的排列结构、精美的蝴蝶花纹、奇妙的矿物晶体结构,广泛呈现出秩序构成和数理逻辑的规律(如图3-52)。在晶状体中,精巧的秩序构成令人惊叹,如雪花晶体,以120度和60度角分叉,规则而又多变,就像根据几何数理计算而成;雏菊的花序的螺旋形排列遵循斐波那契数列关系——即黄金分割的整数系列,在数列中,每个数都等于前面两个数之和:0,1,1,2,3,5,8,13……复杂而又秩序的自然为我们提供了经典的构成模版,同时也暗示了一种秩序美的构成原理,这种秩序美的构成原理值得我们多多研究、训练和体验。

img102

图3-50 鹦鹉螺螺旋曲线符合黄金分割比,这一比律被有意识地应用于古希腊诸多人体雕塑。

img103

图3-51 星形结构在西方建筑艺术形态中也大量出现

img104(www.daowen.com)

图3-52 符合斐波那契数列比律的雏菊形态

从视觉表现上来讲,数理分割构成其实是一种更为细致、理性的、充满数学规律的渐变构成,德国著名具体艺术家马克斯·比尔、瑞士的理查德·保罗·洛斯以及日本设计师朝仓直巳的相关作品就是数理分割构成的经典作品。我们以理查德·保罗·洛斯为例,他作为一个平面设计艺术家和书籍设计师,作为当代瑞士平面设计的先锋,他从风格派和至上主义那里接受了这样一种规则:用无名的具有一定尺度的绘画单元,以集群的方式互相重叠;用数理的方式来分割和组织画面,并以规则的方式排列色彩,使画面充满节奏与美感。自1942年他着手实施构图,创造出标准的作图方式,画面的结构通常是这样构成的:色彩的数量、位置以及形体大小的安排,类似于连续的音乐,遵守预先决定的法则来展开主题和副主题,洛斯的作品是均衡化中的不均衡,均衡是由体系支撑着,虽然存在但不直接显现。

其次,洛斯与抽象形态风格的其他艺术家不同,如前文提及的蒙德里安、马列维奇以及范·杜斯伯格,这些艺术家常采取随意的几何形分布。即使他们有时采取了相对规则的形式(如蒙德里安),但是在画面分割以及色彩的布局上也相对自由、不拘一格。洛斯则完全抛开感性的因素,纯粹以数理构造支撑画面,采取精确分割构成,以重复或数列的手法,把数学的思维模式与数学般精确的作图方式运用到创作中,洛斯的作品大多由简单的直线分割而成,数学般理性与精确的色彩分布,结合分割恰当的图形,使他的画面变化微妙丰富。洛斯努力寻找最简单的合理单位,像彩色的小方形之类,画面的分割形式就是简单的方形结构,方形有着清晰的垂直线和水平线,它看上去是静止、稳定和简化的;洛斯通过使用明度幅度变化很大的色彩,严格并巧妙地安排色相和明度的分布关系,把那些单位嵌入逐渐增大的复合体之中,画面向侧面均匀地展开,直至画布边缘为止,没有一个焦点,具有超越边缘、向外无穷无尽扩展的形态张力;洛斯变幻无穷的色彩组合体现于他精心推敲形态秩序与色彩布局,并通过不同色相、明度与纯度的色彩搭配、对比使图形产生错视、冷暖相间、明暗对比,从而形成一种虚拟运动的秩序和节奏感。科学的使命是在多样化的现象中提炼出有规则的秩序,而艺术的使命则是运用形象去显示出这种多样化的现象中所存在的秩序,洛斯丰富多彩的构成作品,其最终都表现出了一种理性的秩序感,他把有数学般明确关系的数量及构造带入画面之中,形成特有的优美构成,实现了数学般严谨构造与艺术感的完美结合(如图3-53~图3-55)。

img105

图3-53 理查德·保罗·洛斯具体艺术作品

img106

图3-54 包豪斯教师艾伯斯作品

img107

图3-55 埃舍尔作品

(1)黄金分割律组合构成。上文已有相关叙述。

(2)等差数列分割构成:数学上的加法关系,数列相隔的差级是相同的数字,如1,3,5,7,9,11……相邻数字差均为2,以此数列进行分割构成,可呈现微妙的渐进式的节奏和韵律。

(3)等比数列分割构成:数学概念上的乘法关系,数列中每个数均乘以相同数字,如3,6,12,24,48,96……数列,相邻数字均是2的倍数,以此数列进行分割构成,可形成渐进级数变化差异较大的骨架与构图。

(4)斐波那契数列分割构成:在数列中,每个数都等于前面两个数之和:0,1,1,2,3,5,8,13……以此数列进行分割构成,可形成渐进级数变化差异适中的画面与构图(如图3-56~图3-59)。

img108

图3-56

img109

图3-57 董庆波制图按照数理结构的形态组合训练

img110

图3-58 董庆波制图按照黄金螺旋结构设计的图形

img111

图3-59 符合斐波那契数列构成的版面设计

(5)模数分割构成:按某一特定的单位形来组织分割画面的构成方法,这里特定的单位形可以是简单几何形(如三角形、四方形等),也可以是复杂的有机形或不规则形,这一构成法则的特点是,画面的分解、组合、规划都以一种特定的模数单位为依据,它可以有效地组织、节省平面空间或三维空间,从专业设计的角度来看模数分割构成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意义,现实的建筑设计家具设计、印刷设计等都广泛地应用模数分割这一法则(如图3-60~图3-68)。

img112

图3-60 埃舍尔作品基于精密数学计算的艺术画面构成

img113

图3-61 詹火德英文字体设计,以正方形为基本设计模数

img114

图3-62 Philipp yor kmartin作品以圆形与方形为基本模数设计的数字

img115

图3-63 董庆波设计以正方形格为基本模数设计的汉字,源于风格派艺术的启示

img116

图3-64 董庆波设计制图几种模数构成示例

img117

图3-65 董庆波设计制图几种模数构成示例

img118

图3-66 董庆波设计制图几种模数构成示例

img119

图3-67 董庆波设计制图几种模数构成示例

img120

图3-68 董庆波设计制图几种模数构成示例

img121

图3-69 学生作品基于一种自由骨架的构成训练(上)

自由分割组合:自由组合,这是一种按照视觉美感的基本法则,按照一种无规律的骨架结构,自由组织画面各构成元素的构成方法。同理,对于一个原始的基本形态,按照无规律的骨架结构进行分解、重组即是自由分割,相对于数理分割组合构成来讲,自由分割组合不受一些具体的理性规则的限制,只是按照一种抽象的视知觉美感规律把握画面,这样的构成画面灵动、感性、自由无束(如图3-69)。

4.形形分割组合

是指用一种或以上单位形去突破、改变、分割另外一个或以上原始形态的构成方法,这里其实训练的是两种或多种形态的相互组合关系,当分割形与被分割形组合时,必然产生复杂的透叠、叠合、结构、面积、明暗等组合关系,无论最后组合为独立形态或是构图形态,都应细腻处理如上组合关系(如图3-70、图3-71)。

img122

图3-70 学生作品形形分割之独立图形形态设计

img123

图3-71 奎内克海报设计(下)

5.综合分割组合

指将多种数列分割构成法则应用于同一画面,自主调节相互间的面积关系、节奏关系、组织关系,使其生成新的构成画面(如图3-72~图3-75)。

6.分形构成

分形构成源于数学意义上的分形几何,分形几何通俗一点说就是研究无限复杂但具有一定意义下的自相似图形和结构的几何学。对于自相似的解释是:例如一棵苍天大树与它自身上的树枝及树枝上的枝杈,在形状上没什么大的区别,大树与树枝这种关系在几何形状上称之为自相似关系;我们再拿来一片树叶,仔细观察一下叶脉,它们也具备这种性质。“分形”一词译于英文Fractal,系分形几何的创始人曼德尔布洛特(B.B. Mandelbrot)于1975年由拉丁语Frangere一词创造而成,词本身具有“破碎”、“不规则”等含义,他发现整个宇宙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构成自相似的结构,这种呈现于诸自然形态具有普遍意义的“自相似结构”图形后来就被称为Mandelbrot集合图形。Mandelbrot集合图形的边界处,具有无限复杂和精细的结构,当你放大某个区域,它的结构就在变化,展现出新的结构元素。这正如“蜿蜒曲折的一段海岸线”,无论您怎样放大它的局部,它总是曲折而不光滑,即连续不可微,若用数学方法对放大区域进行着色处理,这些区域就变成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图案,这些艺术图案人们称之为“分形构成艺术”,分形艺术以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展示给人们,使人们认识到该艺术和传统艺术一样具有和谐、对称等特征的美学标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对称特征,分形的对称性即表现了传统几何的上下、左右及中心对称。同时它的自相似性又揭示了一种新的对称性,即画面的局部与更大范围的局部的对称,或说局部与整体的对称。这种对称不同于欧几里德几何的对称,而是大小比例的对称,即系统中的每一元素都反映和含有整个系统的性质和信息。分形构成使人们觉悟到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数学与美学上的统一,使昨日枯燥的数学不再仅仅是抽象的哲理,而呈现为具体的知觉感受;不再仅仅是揭示一类存在,而是衍生为一种艺术创作,“分形构成”在实践意义上搭起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桥梁

img124

图3-72 学生作品综合把握形态组合的各种方法与规律,围绕文字符号进行构成训练

img125

图3-73 学生作品综合把握形态组合的各种方法与规律,围绕文字符号进行构成训练

img126

图3-74 学生作品综合把握形态组合的各种方法与规律,围绕文字符号进行构成训练

img127

图3-75 学生作品综合把握形态组合的各种方法与规律,围绕文字符号进行构成训练

当下,随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图像技术的进步,“分形构成”从纯数学理论、实验性探索层面渗透到美术、设计、音乐、戏剧动画等艺术门类,它亦应当成为构成学科的一个重要的门类,“分形构成”也必然为艺术设计创意提供一种新的视觉角度和思维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经由计算机下载一个名为FractalArt的分形软件,它能让我们方便地创作出精美的“分形构成艺术”,若再结合其他多媒体技术,就可产生更为丰富、立体、综合的视听幻艺术或设计作品(如图3-76)。

img128

图3-76 经由特别的计算机软件,按照分形构成的原理创作的图形

单元课题训练:

1.选择一个原始的基本形态(有机形、不规则形、几何形皆可)渐式改变其形状,组合成1个新的独立图形形态(注意保留渐变过程,重点研究表现原形态与新形态的延续性)。

2.选择字母、数字或者汉字符号(3个以内)进行相应形态组合训练:综合运用渐变分割、数理分割、形形分割等组合手法,创作6个新的独立图形形态。

3.训练方式注意:工具、构成技法不限(根据构思确定使用何种工具与技法),限定以平面构成的方式制作,限定使用黑白灰无彩色系,单个构成规格10厘米×10厘米,统一标准化装裱,重视草图,每次课题作业上交时单独将相关草图装订一起上交。

4.思维要开放,综合运用形态之渐变分割、数理分割、形形分割等组合手法,把握形态组合关系的丰富性应用,在形态组合过程中,特别注意构成轮廓、线条的肯定性,细致分析组织形与形的各种组合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