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当代书法批评现象片谈
关于当代书法批评,人们已经谈论了许多。这里仅从批评主体与批评对象的水平及关系的角度,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因此我把文章的题目定为“片谈”。而从这一关系的角度来看,许多所谓的“书法批评”,也仅仅是一种“书法批评现象”而已,或曰从“现象”上看是一种书法批评,而实质上却并不具备真正美学意义上的书法批评的深度与价值。因此我把当代书法批评称作“当代书法批评现象”。
对这种“当代书法批评现象”,可以大体上区分为如下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外行批评外行,亦即不懂书法艺术的“批评家”批评不懂书法艺术的“书法家”。当代书坛鱼龙混杂、真假难分,不但假书法家比真书法家多,而且假批评家也比真批评家多。因此我们的书法批评,往往是在“外行”的层次上展开的。这种“外行”性质的书法批评,大量地存在于广大书法爱好者之间所进行的书法批评之中。我们知道,尽管当代书法艺术大军的队伍浩浩荡荡,但其构成主体则仍只能属于爱好者的范畴。作为爱好者,他们无论在艺术水平上还是在理论水平上,均是尚未步入真正的书法艺术之门的。但他们仍具有自己的艺术观、美学观,因而便仍会进行书法批评活动。当这种批评活动在他们之间展开时,便是我们所说的“外行批评外行”了。另一种外行性质的书法批评,见于“现代书法”的领域之中。在我看来,迄今为止,搞“现代书法”的人虽然还不是很多,但其情况却很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其中确也有一批无论在书法艺术还是在书学理论上均具有很高的水平,矢志由此出发来为当代书法探索走向未来之路的人。但也确有一批因为根本不晓得书法艺术为何物,便对书法艺术陷入了糊涂观念、走上了歪门邪道的人。人们不时见到的一些有关“现代书法”的批评言论,相当一部分就出自后面这批外行的手笔。当然,最为典型的“外行”性质的书法批评,是一些新闻媒体对所谓“书法怪才”、“书法奇才”之类的张扬与宣传。这种所谓“怪才”、“奇才”,就是那类双手写字的人、手脚同时写字的人、用脚写字的人、用口写字的人等等。事实上他们根本无法进入书法艺术的大雅之堂,而那些予以张扬、渲染者,亦多属书界以外的新闻工作者之类。这里的“外行批评外行”,最可以一目了然。因为批评者与被批评者都是“外行”,所以这类“书法批评”,要么是不着边际的胡吹乱捧,要么是张冠李戴的陈词滥调,要么就是颠倒黑白的无知妄说,是谈不上什么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
第二种类型,是外行批评内行,亦即不懂书法艺术的“批评家”批评确有艺术造诣的书法家。当一些处于爱好者层次的人出来批评某些知名书家的时候,情况是这样。当一些书法领域之外的人(诸如新闻工作者、地方志编修者)出来评介某些知名书法家的时候,情况也是这样。类似情况,在对古代传世书家的批评中,也相当普遍地存在。在这种“批评”中,被批评者的批评价值是无可置疑的,且书法界对他们的成败得失往往已有不同程度的定论,而批评者则并不具备任何真正的批评眼光,甚至仅仅相当片面地知道一些书法术语而已。因此这样的“书法批评”,要么相当笼统宽泛,只是把一些常见的书法术语到处乱套;要么则是重复甚至照搬那些尽人皆知的定论。所以在这种“书法批评”中,人们最常见到的是一些陈词滥调,批评者的独到见解是难得一见的,且这见解一“独到”,便往往谬误百出。所以这类“书法批评”对整个批评世界的建构,也不具有什么积极意义。(www.daowen.com)
第三种类型,是内行批评外行,亦即真正的书法批评家,批评那些冒牌的书法家。本来,冒牌的书法家是不具备被批评的美学价值的,真正的书法批评家也不会关注他们。然而,在当代书坛上,有一大批冒牌的书法家,其并非平头百姓,而是有权有势的人物,如政府官员、军界将领、商海大腕、文坛权威、书协领导之类。因为有权有势,所以他们要请批评家来对他们批评一番,自然是心想事成、不费吹灰之力的。他们所请的批评家,每每是那些在书学界享有一定声誉的人。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乃是使他们的书法艺术得到肯定的必要条件。而且,有不少的批评家,也心甘情愿为他们“效犬马之劳”。于是乎便应运而生了当代书法批评中的“内行批评外行”。在这里,“内行”本来是看得出问题的,但“外行”的权势却使这“内行”难以秉笔直书。因此便形成了这类“书法批评”的一种基本格调与模式,这就是:曲意奉承、文过饰非。不但挖空心思、捕风捉影,甚至无中生有地挖掘被批评对象的各种“优势”并进行极大的夸张与美化,而且将一些明摆着的缺陷和不足也要千方百计地说成“优势”。譬如,多少能看得出一点功力的,便是“功力深厚”、“学有渊源”,甚至“博采众长”、“熔古铸今”云云。若连起码的基本功也尚未具备的,那便是“自抒性灵”、“不落窠臼”,甚至“自我作古”、“卓然成家”了!在近些年人们读到的各种评介著名书家的文字中,这种东西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评说文字之华美与被评作品之拙劣,往往反差强烈,形同“小品”。所以这种“书法批评”,也没有多少批评价值可言。
第四种类型,是内行批评内行,亦即名副其实的书法批评家批评名副其实的书法艺术家。因为双方都是内行,所以这样的书法批评才是真正美学意义上的书法批评。只有在这种书法批评之中,批评家才能真正体现出自己的主体价值,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书法家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的艺术自我,确定自己的历史地位。因而这样的书法批评,才是具有不可或缺的开拓性与独创性的。毫无疑问,这才是当代中国书法批评的脊梁所在,是传统中国书法批评在当代的继续和发展,也是当代中国书法继往开来的批评基点。然而,即使在这一部分书法批评中,也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尽如人意之处,这就是情感因素对理性思维的干扰。众所周知,这种批评经常是在师生、朋友、同窗、上下级之间进行的,所以便难免或出于友爱、或碍于情面、或慑于威严,而将恩师作“大师”、视弟子为“才子”。这类文字,我们不时也可以读到的。当然,这种情况,只是部分地存在于对当代书家的批评之中;对古代书家的批评,自然不会如此。而且,就是在这类书法批评中,情感因素的干扰,毕竟还是较为次要的,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种批评的质量,却到底不至于完全扑灭理性思维的光辉。
这就是我们从批评主体与批评对象之间的水平及关系层面出发,对中国当代书法批评的一个大体认识。由此不难看出,我们当代书法批评的总体质量和水平,还是很难让人满意的,是亟待提高的。这就是近些年来,人们始终都在关注着书法批评自身的建设与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