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书法艺术创新的出路,倒退不是选项

中国书法艺术创新的出路,倒退不是选项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们看来,倒退并不是中国书法艺术创新的真正出路,永远不会。目前的倒退现象的出现,只不过是中国书法在走向这一真正出路的过程当中,所未能幸免的一段弯路而已。因而这“倒退”,就不但是反书法艺术的,而且是反人类文明的,亦即违反书法艺术与人类文明的大方向的。

中国书法艺术创新的出路,倒退不是选项

12.倒退不是出路

当代中国书法实现自己的艺术创新的出路在哪里,这是近些年来当代中国书坛全力以赴以求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距离最终解决这一问题的目标尚远(这是一种永远都会存在的距离,因为这永远都是一种理想与追求),但种种迹象却明显地表明,相当多的人都将这一出路定位于倒退上了。往哪里倒退?往文字书写倒退,亦即让书法艺术倒退到文字书写的阶段与水平上去,说得更具体一些,就是要让书法艺术倒退到民间书迹的阶段和水平上去,尤其是要倒退到那些十分低劣的民间书迹的阶段与水平上去。这方面的主张和理论越来越多,这方面的艺术实践就更是大红大紫了。以笔者所见,这些年来走红书坛的一些所谓新秀,以及于各种展览评奖中获奖的相当一部分所谓佳作,实际上都是这种倒退性质的东西。难道中国书法真的物极必反地进入了一个向着民间书迹亦即文字书写而全面倒退的新时代?我们绝不这样认为。在我们看来,倒退并不是中国书法艺术创新的真正出路,永远不会。目前的倒退现象的出现,只不过是中国书法在走向这一真正出路的过程当中,所未能幸免的一段弯路而已(弯路多而直路少,历史总是如此)。

需要首先指出的是,我们在此所说的民间书迹,泛指出于非真正的书法艺术家之手的一切书迹。因而在汉末魏晋书法艺术实现艺术自觉之前的所有书迹,都是民间书迹,都是文字书写性质的,不管它是甲骨文金文,还是秦简、汉牍。而在之后的所有出自非真正书家之手的书迹,也都是民间书迹,都是文字书写性质的,不管它是魏碑、墓志,还是写经、“残纸”。由此可见,在整个的汉文字书写史上,书法艺术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它仅仅是自汉末魏晋以来历代那些真正书法艺术家的创造物。本来,书法艺术乃是这类民间书迹亦即普通的文字书写在美学性质上的质变与升华的产物,它在美学性质上的高于民间书迹与好于民间书迹是无须赘言的。而“倒退主义”者们则将这一切彻底颠倒了过来,从而让民间书迹凌驾于书法艺术之上了。其具体的表现如主张“帖”不如“碑”,后世的篆书不如早期的甲骨文字、金石文字,以及许多名家名迹尚不及那些无名氏之作,等等。此等言论在当今书坛真是随处可见、比比皆是。

当然,尽管我们坚持认为在美学性质上民间书迹和书法艺术是根本不同的两种东西,但我们却丝毫也不贬低、更不轻视书法艺术向民间书迹学习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也就是说,民间书迹作为文字书写,也有值得书法艺术借鉴与学习的地方。但在这一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是必须时刻头脑清醒的。这就是:第一,民间书迹尽管有可供书法艺术借鉴与学习的地方,但这丝毫也不能改变它的非艺术性质。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它和书法艺术永远都是绝对地不可能相提并论的,就更不用说凌驾于书法艺术之上了。第二,书法艺术之借鉴与学习民间书迹,是为了将民间书迹中的某些有用的东西提高到书法艺术的水平,从而使自己得到丰富与发展,而绝不是将书法艺术降低到民间书迹的水准上去。这就是人们所常说的,吸收民间书迹的丰富营养以发展书法艺术的问题。在我们看来,这才是书法艺术向民间书迹学习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而那些“倒退主义”者们的所作所为,则与此截然相反。他们所梦寐以求、全力以赴的,恰好不是要将民间书迹提高到书法艺术的水平,而是要将书法艺术降低到民间书迹的水准上去。说得简单明了一些,就是要用民间书迹的那一套来取书法艺术而代之。惟其如此,所以他们的学习与借鉴民间书迹,便不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式的。因而他们从民间书迹中所学到的,就根本不是民间书迹中所存在的某些精华,而恰好是其中的那些糟粕。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他们的“书法艺术”之中,那具体表现为点画形态的线条质量之美,几乎荡然无存了。众所周知,书法艺术“以用笔为本”。“以用笔为本”,就是以线条质量为本,因为“用笔”只是保证线条质量的具体技巧与方法。而他们的“书法艺术”为了向那些拙劣的民间书迹“倒退”(在他们的眼里,越拙劣的东西越好),就故意模仿并追求那种“不会写”的点画特征(如写得不方折、不圆润、不流利、不劲挺等),因而已经与任何的线条质量无缘了。第二,在结体和章法方面,他们也是一味效法民间书迹的那种“不会写”的特征(如写得不均匀、不整齐、不端正、不好看等),而故意将字写得忽大忽小、东倒西歪、支离破碎、破破烂烂,从而使自己的“书法艺术”也和真正的结构之美与章法之美背道而驰了。(www.daowen.com)

因而这样的所谓“书法艺术”,实际上已经成了民间书迹之中那所有“不会写”特征的,一种集大成之物。在我们看来,民间书迹尽管同属文字书写,但水平参差不齐、相差甚巨,其中有好的、有差的,也有很差的。但即便很差的,也往往是在有些方面差一些,而在另一些方面则稍好一些,因而总会多少有些可取之处。而“倒退主义”者们的所谓“书法艺术”则是“以差为美”、“唯差是务”,因而就几乎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了。所以从直观上看,这类东西就是那些真正不会写字的人的一种胡涂乱抹,因而点画不成点画,结体不成结体,章法不成章法。他们就是这样将书法艺术变成了“真正不会写”的文字书写,将书法家变成了“真正不会写字”的文字书写者。当然,对此,这些“书家”们自己是不会这样看的。在他们看来,他们才是真正的书法艺术家;他们才是当代中国书法的缔造者与代表者;他们的倒退也自然不是什么倒退,而是通过对传统书法的“全方位突破与超越”,才取得的一种“艺术创新”!

整个的人类文明都是在不断前进的,至今也没见哪一种艺术形式真正地倒退过,为什么书法艺术发展到了今天就非要“倒退”不可了呢?因而这“倒退”,就不但是反书法艺术的,而且是反人类文明的,亦即违反书法艺术与人类文明的大方向的。譬如说,我们的书法艺术传统,乃是历代的书家们创造书法艺术的经验总结。因而可以说,真正创造书法艺术的方方面面的技巧、方法、规律、原则等等,都在这里。试想:如果完全抛弃了这个传统,就是完全抛弃了这些技巧、方法、规律、原则等等,那你还用什么来创造书法艺术呢?这样的技巧、方法、规律、原则等等,在那种非艺术性质的民间书迹中,是根本不存在的(须知书法创作之法不同于文字书写之法)。如此等等。如果能想一想这些并不复杂的问题,那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不难找到的。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整个书法艺术队伍的文化素质太差。因为“太差”,所以就连美学和艺术领域中的那些最基本与最重要的问题也不能正确理解与认识,于是乎也就只能以邪为正、以丑为美了。譬如说,对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盲目崇拜,以为这一思潮的美学本质就是和传统对着干,而这就是当代艺术发展的大方向。因而他们照此行事的结果,便是拿起民间书迹的武器来和真正的书法艺术传统“对着干”。譬如说,对艺术的美丑属性产生误解,以为艺术并不是用来表现美的,而是用来表现丑的。因而他们的写字便是以丑为指归的,以为“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刘熙载此语本有具体所指,并非总体上的以丑为美之论)。譬如说,完全不理解书法艺术的美学性质,从而将书法艺术和文字书写混为一谈,并进而认为那些纯文字书写性质的民间书迹,比真正书法艺术的水平与层次还要高。所以他们才将各种民间书迹作为自己心仪手追的师承对象,并让自己的艺术追求与艺术创作也民间书迹化了。

总之在我们看来,在当代中国书法的艺术创新问题上,倒退的出路是此路不通的。它之在近些年来颇为轰轰烈烈,只是当今的某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的产物,而并不是对其历史合理性与美学正确性的一种确证。那么,真正的出路在哪里?在“前进”。从哪里“前进”?从真正的书法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前进”。这个真正的书法艺术传统,便是从汉末魏晋以来由历代真正的书法艺术家所奠基并真正形成的那个书法艺术传统。除此之外的那些非书法艺术性质的文字书写,是不在这个传统的范围之内的。因而在当代探索与解决书法艺术的创新问题,只能沿着这个传统的方向并在这个传统的基础之上“往前走”,而绝对不能完全抛弃这个传统并沿着与这个传统相反的方向“往后走”(亦即向文字书写的方向走)。当然,在这个“往前走”的过程中,是要充分吸收并借鉴那些民间书迹的某些优势与特长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将这种优势与特长“吸收过来”并“为我所用”,而绝对不是将书法艺术降低到民间书迹的水平,或干脆用民间书迹来取代书法艺术。这才是当代中国书法在艺术创新方面的唯一的正确出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