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械工业发展起来的时候,如何有效操纵和控制机械的问题导致了人机工程学的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体力的简单劳动转向脑力的复杂劳动,人机工程学也进一步地扩大到人的思维能力的设计方面,“使设计能够支持﹑解放﹑扩展人的脑力劳动”。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情况下,人们追求自身个性的发展和情感诉求,设计必须注重对人的情感需求进行考虑。设计因素复杂化导致设计评价标准困难化。一个个性化的设计作品能否被消费者所认同?新产品开发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实力还并不强大,设计开发失利承受力还不很强的情况下,如何系统地﹑有根据地认识﹑评价设计,使其符合市场,就需要对设计因素进行再认识。利用界面分析法,正是使设计因素条理化,避免将人作为“生物人”的片面和走出笼统地说“设计=科学+艺术”的简单误区。
现代人机工程学和消费心理学为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它们的成功就在于实验﹑调查和数理表述,是较为系统的。同样对设计艺术而言,进行设计界面的分析,也要有生理学﹑心理学﹑文化学﹑生物学﹑技术学等学科作为基础。从理论上来说,它要直接建立在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之上。相对于机械﹑电子设计和人机设计,以往人机界面设计把握了技术科学的认识和手段,而忽视了人文科学观念与思想。它的界面设计只能存在于局部的思考范围内,只成为一个设计的阶段。
有人以功能论来评判设计。“功能决定形态”曾是20世纪上半叶的设计格言,它的提法是片面的。这是因为:第一,功能不是单一的,它包括使用功能﹑审美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等。“过分追求单一的功能会导致将许多重要内容(装饰性﹑民族性﹑中间性)被排斥掉”,而且“有些内容并不是‘功能’的概念所能包括得了的,更何况物质和精神的内容也并不是时时处处等质等量地融洽在一个统一体中,随产品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它们各自的主次地位也随之变化”。在现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情感因素越来越成为设计的主要方面。物质意义上的功能在保持其基础地位的情况下,却日益不能代表情感诉求的表述。第二,按“形态服从功能”而设计的产品,对于不熟悉它的使用者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产品要为人们所理解,必须借助公认的信码,即符号系统。第三,满足同一功能的产品形态本来就不是唯一的,像汽车等成熟的产品,年度换型计划等措施已成为商品经济中日益不可避免的现象。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设计的专业需求,而这时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已能满足,简单地以物质性功能来决定设计是不恰当的。(www.daowen.com)
相反,设计界面体现了人—物交流信息的本质,也是设计艺术的内涵,它包括了设计的方方面面,明确了设计的目标与程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