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族民歌概述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这里气候、生活条件艰苦。无数个春秋以来,生活在这里的藏族人民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甘南藏族民间歌曲,是这里的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艺术形式。甘南藏族民间歌唱艺术,深受高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是高原农牧人生产和生活的真实写照,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天然性、流动性等鲜明的文化特质,是民族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一、甘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南藏区”)自然环境及其对民间歌唱艺术的影响
(一)甘南藏区自然环境
甘南藏族自治州在甘肃省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9.27万人,其中藏族人口34.46万人,占总人口的49.75%。辖碌曲、玛曲、夏河、舟曲、迭部、卓尼、临潭等七县和合作市。
甘南境内山势高峻,降雨充沛,水资源充足。境内有“三河一江”,即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还有尕海、达尔宗湖等大大小小的高原湖泊。甘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海拔平均3000米以上,因受海拔高度的控制,大部分地区气候高寒低温,年平均气温很低,玛曲、碌曲、夏河平均在3℃以下。甘南气候湿润且多雨雪,年日照时数长,全区高寒而大陆性气候强,霜冻期长,不利于一般农作物生长。甘南的气候复杂多变,并常有倒春寒和寒流等天气现象。
甘南所处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构造和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有广袤的草场,茂密的森林,充足的水力,丰富的矿藏,多姿多彩的山川。全州天然草场占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峡谷,亚洲最好的天然草场,中国最好的湿地。
(二)甘南藏区自然环境对民间歌唱艺术的影响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客观基础,同样也对歌唱艺术给予各种各样的影响。辽阔的甘南大草原,天地万物显得非常自然、和谐,蓝天、白云、雪山、牧场,骚动的牛羊和牧人的远影,是那么的动荡与宁静,于是,牧人就用歌声在草地上抒写情书,藏族“拉伊”由此产生。“拉伊”是藏族青年男女抒发感情和表达爱情的情歌。青年男女们独自在空旷的草原上放牧,寂寞难耐,止不住要抒发感情或向远方的牧人表达爱意,用“拉伊”表达最直切。与大草原这种自然环境相伴的山歌是归顺自然的,从形式到内容非常贴近高原环境和牧人性格。“拉伊”的音乐旋律极富想象力,缠绵而舒展,节奏自由缓慢,衬词和装饰音较多,特别是起句长长的拖腔,悠远而舒展,像是在呼喊,又像是昭示远方的人注意,紧接着出现全曲的最高音,将音乐推向高潮,字真意切地将歌词内容表达得淋漓尽致。旋法自然,从拖腔到高声区、中声区、低声区缓缓过渡,恰似高天流云下的雪山草原。歌唱呼吸和演唱风格极其自然,声音高亢明亮,音质纯朴,发音位置靠前,极富穿透力,可传送到远方。甘南原生态民歌还有酒歌“勒”、表演唱“格尔”、民间歌舞“卓”以及民间弹唱等等,都是藏族人民在特定的高原自然环境中创造的独特演唱方法,与高原自然环境和高原牧人生产生活相吻合。
劳动是高原音乐的源泉。在甘南藏区,无论是放牧、剪羊毛、挤奶、打酥油还是打土墙、收青稞等劳动都唱歌,为简单重复的劳动带来不少的乐趣。高原缺氧,劳动节奏缓慢,歌曲节奏也较缓慢,但节奏显明,旋律舒展而富有动感,曲调欢快,藏族天才般的将劳动和艺术结合得如此和谐和统一。藏族的其他歌曲也很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如摇篮曲显得平缓而宁静,歌舞音乐则显得热情奔放而富有动感,恰似高原人昂扬向上的性格,嘛呢歌的曲调和歌词的声调紧相吻合。
二、甘南藏区的人文环境及其对民间歌唱艺术的影响
(一)甘南藏区的人文环境
甘南是内地最近的雪域高原,西接藏区,东连汉地,历来称为“汉藏走廊”,是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
甘南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自远古时代起,甘南藏族先民们就在这里生息,用勤劳的汗水和智慧,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藏族是全民信教的民族,藏传佛教对藏族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以及文学艺术等都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甘南藏区,宗教文化色彩很浓,境内具有藏族建筑风格的藏传佛教寺院星罗棋布,有闻名遐迩的夏河拉卜楞寺,安多古刹卓尼禅定寺等大小寺院100多座,诸多的寺院以其恢弘的建筑、精巧的雕塑、精美的唐卡、珍贵的文物以及浩如烟海的经卷、造诣高深的大德高僧等享誉国内外。在甘南藏区,一年四季宗教活动接连不断,袅袅的桑烟、悠悠的法号、呢喃的诵经声、飘动的经幡、飞洒的“龙达”、朝圣者的影姿,勾画出雪域高原庄严而神秘的人文景观。
独特的气候条件、高原牧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审美观念,孕育和造就了甘南藏区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甘南藏区具有很多民俗节庆活动,有藏历年、正月大法会、酥油花灯会、娘乃节、插箭节、赛马会、香浪节等。草原上的各种节日为居住分散的农牧民聚会和交流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农牧民文化的交流传播搭建了平台,也促进了民间歌唱艺术的交流。
甘南藏族艺术门类齐全,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藏族传统艺术分为表演艺术(如音乐、歌舞等),造型艺术(如建筑、绘画和雕塑等),语言艺术(文学诗歌)和综合艺术(藏戏)等。
(二)甘南藏区人文环境对民间歌唱艺术的影响
在甘南藏区,各种文化深受宗教文化的影响,涉及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藏族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各种文化。藏族各种文化和歌唱艺术一脉相承,相互影响。比如在香浪节上,走进各式各样的帐篷,穿上鲜艳的民族服饰,杀牛宰羊,享用藏餐,给客人敬献哈达,人们唱歌敬酒,跳锅庄舞、赛马、摔跤、射箭等等。一个节庆活动,将宗教文化、民居文化、服饰文化、礼仪文化、饮食文化等各种民俗文化和民间歌舞、传统体育有机结合起来,全方位展示,密不可分。
藏传佛教文化对民间歌唱艺术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影响。甘南藏族民歌的歌词大都融入很多宗教文化的成分。“果卓”(汉语称锅庄)是一种围成圆圈边歌边舞的歌舞形式,这种“圆圈”体现了藏传佛教因果轮回观念。而“嘛呢歌”歌词都是六字真言,全反映了宗教内容。藏族民间歌舞中,除歌词内容反映宗教意识外,舞蹈的队形变化,行进的路线等,也体现着人们的宗教观念,和日常生活中转经筒、绕寺庙的方向是一致的。
藏族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能歌善舞,性格开朗,藏族民歌大都旋律高亢舒展,节奏自由,突出了高原人张扬的个性。有歌必有舞,有舞必有歌,藏族歌与舞相伴,舞蹈动作大部分模拟生产生活的外在形态,模仿崇拜和喜爱的动物动作,是生产和生活的再现。
藏族民间歌曲,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场合,演唱特定的歌曲。在山野放牧,青年人演唱悠扬浪漫的情歌“拉伊”;喜庆宴席中演唱优美欢快的酒曲“勒”;节日里载歌载舞演唱歌舞曲“格尔”、“果卓”;劳动中演唱擀毡歌、打青稞等劳动号子;宗教活动中演唱“嘛呢歌”。
三、甘南藏族民间歌曲的种类
甘南藏族民歌包括拉伊、勒、格尔、卓、沙目、朵迪、尕巴、说唱、哇唠、嘛呢歌、儿歌等。
拉伊 也称情歌,是反映藏族人民朴实热烈的爱情生活,抒发青年男女之间彼此爱慕和思念之情的悠扬山歌。曲调高亢、自由,大多是独唱,也可对唱,拉伊只能在山野、牧场或者长辈不在的场合演唱。歌词多用比喻手法,一般为三段式,每段唱四句或两句。前一段比兴,后一段表达本意。例:
《头一次驮载的马儿》 (流行地夏河)
1.头一次驮载的马儿 2.头一次见面的姑娘
步子闪又闪 心儿咚咚跳
腰儿软又软 气儿嘘嘘喘
不由教人不可怜 不由教人不可怜
勒 即酒歌,是“强勒”的简称。在逢年过节聚会、喜庆宴会时演唱。曲调高亢、豪放、活泼、流畅,节奏自由,旋律委婉动听。勒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和齐唱。演唱时,主人和客人手持酒瓶,互相传递,边唱边喝,表达人们欢乐喜悦的心情。歌词内容以庆祝和祝福为多。可细分为强勒(酒歌)、多勒(颂歌)、齐合勒(婚礼歌)、德茂勒(祝福歌)等。勒的歌词一般为二段,也有三段或数段的。例:
《欢快地沿歌舞场唱》 (流行地碌曲)
唱歌要在大佛前唱, 虔诚地磕着响头唱;
唱歌要在首领前唱, 恭敬地献着哈达唱;
唱歌要在众人中唱, 欢快地沿歌舞场唱。
格尔 也称“则柔”,“玩意儿”之意,是一种流行在夏河地区带有动作的古老表演唱。演唱者只有两人时对面而立,多人时则围成圆圈,其中一个以衬词“阿谢”起句领唱(有定调之意)后,众人随之放声相和,舒臂曲身,边唱边舞,亦有换帽子、肩碰肩等风趣热烈的动作。曲调节奏较强,部分为二、三、四拍交替进行。唱词一般为三段二句式,内容以颂歌为主,多数曲目有固定唱词,每首曲调有曲牌名称。常用的曲牌有《阿柔玛》、《丈洛在》、《桑当达尔》、《夏入恰吾杰》等。例:
《我唱着跳着上蓝天》 (流行地夏河)
我唱着跳着上蓝天, 玉龙起舞我也起舞;
我唱着跳着上高山, 野牛起舞我也起舞;
我唱着跳着到舞场, 朋友起舞我也起舞。
卓 也称“果卓”,汉语意为“圆圈歌舞”,多在节日喜庆、劳动之余、宗教仪式上演唱,参加者围成圈,相互拉手扶肩,且歌且舞,规模可大可小,男女老少都可参加。歌词一般为二段二句式,亦有少量四句式,衬词占很大比例。常用的曲目有《赛尔浪吾坚恰》、《阿当拉伊》、《扎西》、《哎玛央吉索》、《来相噢》、《拉玛桑包》等。例:
《哎玛央吉索》 (流行地夏河)
宽广的金滩上, 迎接尊贵的上师;
马队仪仗连天边, 花雨满天降落;
慈善的上师面前, 跳起欢乐的歌舞。(www.daowen.com)
朵迪 是舟曲藏寨中普遍流行的藏族歌舞。男女多人同性之间手拉手,步伐随演唱蹲马式的一起一蹲向左前方移动,顺圈而舞,对唱呼应,气氛极为热烈。马铃舞的舞者还要单手垂持马铃,随节奏拎甩,时而加唱。朵迪舞、马铃舞曲调很丰富,风格独特,旋律多有三度五度上行、四度下行,节奏多变,唱词大多为叙事性的,叙述或问答。例:
《朵迪舞曲》 (流行地舟曲)
跳朵迪舞转圈吧, 不跳朵迪舞跳啥呢;
跳朵迪舞转圈呢, 跳朵迪舞从尾往上跳;
跳朵迪舞转圈呢, 歌儿从排头往下唱。
沙目 是当地对巴郎鼓舞的藏语称谓,是流行于甘南卓尼县东部藏巴哇、洮砚境内藏族部落中一种特有的民间歌舞,它以独特的道具——羊皮拨浪鼓而得名。据考证,沙目是当地原始宗教自然崇拜中节庆祭祀的仪规,后来慢慢演变成民间社火性质,只在春节期间演出。沙目各个曲子的应用,都有一定之规,表演的次序、场合都有严格的限制。沙目原有一百多种套路和曲目,现仅存二十余首。例:
《沙目美》 (流行地卓尼藏巴哇)
1.美啊美啊沙目美 2.好啊好啊沙目好 3.平啊平啊沙目场平
没有比沙目更美的 没有比沙目更好的 没有比沙目场更平的
招福的沙目是福沙目 招福的沙目是福沙目 招福的沙目是福沙目
尕巴舞 是迭部旺藏地区藏族群众在农历十一月的丰收节(饮食节)里表演的歌舞。舞者中有人物及人神双重身份角色,属祭祀类舞蹈。以鼓钹敲击节奏,摇甩串铃,舞者脸摸黑灰,赤臂狂跃,边舞边唱。观者欢歌笑语,呐喊助威,山歌情歌皆可演唱,原始风情,尽显山野。例:
《尕姆》 (流行地迭部旺藏)
问:“尕巴”来源于何方? 答:“尕巴”来源于印度国;
问:“尕巴”落脚于何处? 答:“尕巴”落脚于荷花滩;
问:“尕巴”生根于何地? 答:“尕巴”生根于森林中。
说唱 甘南的藏族说唱内容丰富、曲调多样,分为乐曲类和诗赞类。
乐曲类以弹唱为主,旋律性强,曲调擅长抒情,以扎聂琴(龙头琴)和八弦琴(曼陀玲)为伴奏乐器,自弹自唱。乐曲类弹唱主要流行在夏河和玛曲,唱词一般由演唱者即兴编填,格式为三段三句或三段四句式。扎聂琴弹唱曲牌有《桑达劳》等。八弦琴弹唱的曲牌有《阿可班玛》等。
诗赞类以说唱为主,擅长叙事,曲调音域不宽,无乐器伴奏。诗赞类说唱大多是从吟诵发展起来的,旋律节奏与语言接近,根据唱词内容的长短可做多次反复。诗赞类说唱又可分为边说边唱和全唱两种体,由男性演唱,史诗《格萨尔》属边说边唱体,它的曲调有多种,节奏较自由,两句为一段。卓尼藏族中流行问答式的“善巴”说唱,善巴意为唱历史,内容为《里蒙尕》(唱文成公主进藏)、《知旦》(唱水火湮烧世界、风劈世界)、《琼如盼》(唱吉祥如意)。旋律略有不同,音域为四度,二句或三句为一段。例:
《一敬茫茫苍天》 (流行地 玛曲)
一敬茫茫苍天, 日月当照行空, 温暖充满人间;
二敬万里虚空, 孕育雨露源泉, 恩施五谷丰登;
三敬慈祥双亲, 女儿福德根基, 哺育儿女成人。
哇唠 即劳动歌曲,是高原最早的音乐。在甘南藏区,农区有播种歌、割田歌、堆垛歌、打场歌等。牧区有打酥油歌、织褐子歌、擀毡歌等,林区有拉木歌、装木歌等。各地还有打夯歌、修房子歌、放牧歌等。曲调一般都不长,甚至有一个乐句成一首的。唱词内容有叙事性的,有即兴填词的,但大部分则为念嘛呢,还有语气词、数数字等。
甘南的民间歌曲除上述以外,还有嘛呢歌、儿歌、催眠曲、乞讨歌等。
四、甘南藏区民间歌唱艺术的文化特质
文化是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各民族文化的特质,是由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宗教信仰等诸多因素决定的,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与特定的生活中生成、传播和发展起来的。作为藏民族反映自己生活,抒发个人情感的特殊语言——民间歌唱艺术,具有以下鲜明的文化特质。
(一)天然性 在长期的农牧业生产中,藏族人领悟到人与天地万物处在一个不可分割的宇宙统一整体中,导致藏族文化中形成一种具有强烈的归顺自然、顺应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价值观。这一观念的主流便形成了天然性特征,这种天然性表现在民间歌唱艺术中就是从发声方法、演唱形式和内容都崇尚自然的美。在雪山、草原、游牧背景下的歌唱艺术自然纯朴,展现人与自然、歌声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歌唱方法非常自然,一切在自然状态下呼吸、歌唱,对声音不刻意雕琢修饰,音色纯真,音域宽广,尤其对高声区的发声有一种本能的把握。歌词表现的内容大都是雪山、草原等自然景物。
藏族民歌的旋律、节奏非常贴近高原的自然风光和牧人悠闲的生活。“拉伊”和“勒”的起音大多是长长的拖腔,这种长音加以装饰性音色润腔,表现了辽阔草原的意境和牧人在草原上悠闲放牧的音乐形象。从旋律线上看,主要是高升递降型的,上升比较急促,而下降比较缓慢,呈锯齿状进行,结束缓缓收音,使人联想到高天流云下连绵起伏的雪山和辽阔草原。从润腔方法上看,主要是长音附加下二度、三度或上二度、三度的倚音,这是对主干音的环绕的另一种表现方式,这种润腔方式和弦乐器的演奏方法有关,也出自语言有关的审美观念。嘛呢歌、擀毡歌、劳动号子等藏族民歌的音调和节奏贴近歌词声调以及生活劳动节奏。
(二)流动性 任何民族的文化特征都是一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反映。藏族牧民生产生活方式是逐水草而居,靠天养畜,在广阔的大草原上自由地放牧,再加上地广人稀,居住分散,所以文化活动区域也必然不会固定在一处,歌唱艺术具有流动性特点,这种流动性主要表现在演唱场所的流动性、演唱方式的流动性、旋律节奏的流动性。
演唱场所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演唱场所的多样性,藏族牧人以蓝天为背景,以大地为舞台,为大自然歌唱、为生命歌唱、为爱情歌唱……牧人生活的每一串足迹,都有歌声的影子相伴。雪山下、草地上、帐篷里、村寨外、篝火边、打麦场、马背上、热炕头都是他们演唱的舞台。
演唱方式的流动性表现为演唱时的行进与流动中。无论是放牧游走和骑马远行时演唱的情歌“拉伊”,还是打青稞打墙时演唱的劳动号子,无论是喜庆聚会时演唱的酒曲“勒”还是香浪节上集体演唱的“果卓”,藏族牧人所有的演唱几乎都在行进和劳作中或在舞动中完成,边走边歌,边劳边歌,边舞边歌,充分展示了藏族歌唱艺术的流动性特点。
旋律节奏的流动性与高原音乐和牧人生活息息相关。高原富有动感的踢踏舞节奏,使高原音乐更富于流动感。高亢的音乐和富有动感的踢踏舞节奏相结合,能使高原大地颤动,使人震撼,更展示了高原藏族歌唱艺术的流动性。
(三)尚武性 青藏高原海拔很高,气候寒冷多变,人类要想在此生存并发展下去,就得创造出适合这方土地生产生活方式的文化模式。藏民族顽强的和大自然斗争,表现出了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自强自立精神。藏族民间歌舞最能表现出高原人昂扬的生命激情、不屈的民族精神和欢乐的人生态度,无不显示着张扬与活力,体现了尚武性。
藏族歌舞是舞蹈和歌唱有机统一的整体,有歌必有舞,有舞必有歌,一定形式和内容的歌唱必有相应的舞蹈去表现,一定形式的舞蹈必有相应的歌唱音乐相伴,相互映衬,相互补充,达到了内容美和形式美高度的统一,完美的结合。
藏族歌舞是音乐和舞蹈立体的表现形式。藏族舞蹈是具有高原民族特色的肢体语言,这种肢体语言表达了藏民族勇猛剽悍,百折不屈,勇往直前的性格特征和欢乐的人生态度以及高原人独特的审美观念,而这种立体的歌舞表现方式更加完美、透彻地表达了藏族文化的内涵。高原音乐舞蹈粗犷而奔放,热烈而舒展,这种夸张的动作最能表现尚武性。
(四)开放性 开放性主要表现为藏族民间歌唱艺术在广泛接纳外来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本族文化艺术,使其丰富多彩。
藏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地域风格和高原主体精神。长期以来,藏族人在保持了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的同时,恰到好处地融合吸收异族文化,以促进自己民族文化的发展。
历史上,藏汉文化长期交流,互相吸收、借鉴,不断丰富各自的文化内涵。藏民族还大量吸收周围羌族、蒙古族、门巴族、鲜卑族等其他民族的文化,丰富和发展本民族文化。
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历史上称为“汉藏通道”,由于藏传佛教六大宗主寺之一的拉卜楞寺在甘南境内,这里形成了安多藏区经济、宗教和文化中心。四方香客商贾,带来了各自故乡的艺术,各种文化在这里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并经过熔融、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特点。藏族民间歌唱艺术从演唱方法、演唱形式、歌词内容、伴奏乐器等多方面恰到好处的吸纳了各种优秀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五、甘南藏族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甘南藏族原生态民歌,是一种原始的、自然的、未经任何加工和修饰雕琢的,按照本民族的音乐特点和演唱方法及发声习惯进行演唱的一种民族民间歌曲。是由该区域藏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发展、语言、心理特征、审美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决定的,有浓郁的藏族特色和高原地域风格。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各种文化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各民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本民族文化。就歌唱领域而言,在原生态唱法的基础上吸收西洋美声唱法和中国民族唱法的优点,形成了民族唱法。民族唱法一种是经过学习发展和加工变异后的声乐演唱形式,也有人称是中国的美声唱法。通过学习发展后的现代民族唱法,对作品的驾驭能力比原生态更强,演唱更加科学规范,有力地推进了各民族歌唱艺术的传播、普及与提高。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增多,也为原生态民歌的传承带来了严峻挑战,原生态民歌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面临被世界文化潮流所吞噬的危局,应采取果断措施加以拯救、保护和传承。首先要以政府行为加以保护拯救,成立相应机构,保障人力、财力、物力。其次收集、抢救、整理濒临失传和灭绝的原生态民歌的文字、曲谱和声像资料。因为原生态民歌是靠口耳相传,不是靠文字乐谱记载相传的,随着老歌手和艺人的相继离世,不少民歌就会随之失传。第三,在保护老艺人和老歌手的同时培养挖掘新歌手,使藏族民歌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世代相传。第四,为原生态民歌传承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应用工作,在大中小学开设相应课程,使本土音乐进教材进课堂。第五,媒体、舆论要大力宣传和营造氛围,定期举办艺术节、大赛等活动,为原生态民歌的传承和交流提供平台。第六,对原生态民歌要立体的加以保护,有些语言文字、民俗风情、生产劳动工具和方式以及生活方式逐渐消亡,要站在保护民族文化的高度采取相应措施全方位进行保护。只有这样,才能留住天籁之音,使藏族原生态歌唱艺术世代相传,永放光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