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成果

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成果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截至目前,中原传统音乐资料与数据库的建设和研究仍缺乏系统的认知方法,不能结合软件工程知识,将现实的资料系统转化为数据库系统。这无疑制约了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的信息化发展,不能适应当今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因此,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的建设对应用程序的选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目前我们的研究实际出发,拟采用前台用Front Page编写界面,后台用ASP调用Access数据库的方式建立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

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成果

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之思考

◇李敬民

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对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依赖程度愈来愈大。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开发,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共同选择。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也对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信息化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与建设将是未来一个时期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任务。

数据库系统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源于对文件(资料)系统数据处理能力的一种补充和发挥。70年代,作为描述文件(资料)系统的数据理论基础,提出了数据与文件(资料)关系的模型理论。80年代,随着电脑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与之相呼应的是各个学科的数据库系统的建设与研究业已日趋成熟。90年代,数据库开始步入了广泛的应用时期。音乐学科的数据库建设也无一例外地开始起步。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起,河南省音乐文化管理部门,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收集、整理并出版了包括民间歌曲、民间歌舞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在内的五大类集成巨卷,同时在理论研究、教育科研、创作表演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资料检索方面,均采用的是传统的资料处理方法和手段,因此,占用了宝贵的可用于开创性思维的时间,大大阻碍了中原传统音乐文化在更广阔的(时)空间领域里传播与交流,使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或多或少地丧失了它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截至目前,中原传统音乐资料与数据库的建设和研究仍缺乏系统的认知方法,不能结合软件工程知识,将现实的资料系统(即:文字、图形、声音、影像等)转化为数据库系统。这无疑制约了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的信息化发展,不能适应当今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中原是一个地域概念,古时与中国、中夏、中土、中州同义,泛指黄河中游的广大地区,因其右有徐、青、扬三州,左有雍州,上有冀、兖州,下有荆、梁州,其位于九州之中故曰中州,亦曰中原。今河南为其主体,因此,中州、中原又是河南的代名词。

一、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的两个最基本问题

中原传统音乐文化跨越了几千年的沧桑岁月,给中华民族留下了鼎盛而辉煌的音乐文化遗产。但在当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业已完善并进一步稳步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以及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已成为学术界、文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其中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成为焦点。围绕此问题的展开,各个领域的有识之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研究。音乐资料数据库的产生与开发就是众多研究中盛开的一朵璀璨的鲜花。和现实世界的其他实体一样,音乐资料数据库系统的研制,首先在观念上应认识到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中的过程,它具有从产生到发展直至被更新的事物所替代的共性规律;其次才是一个用于数据存储、管理、处理和维护的软件系统。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的建设是以中原传统音乐历史的发展和传统音乐文化的形成为切入点,以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为视角,通过对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的研究与开发,建立起一个具有通用性、小规模的音乐资料数据库系统,在方便教学科研资料的查询和管理的基础上,将中原传统音乐的研究与教学纳入到一个全新的工作平台上进行,使音乐研究和教学工作逐步走向现代化。

1.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的几个关键性技术问题

音乐资料数据库的建设是一个需要多学科相互协作的工作。因此,要建立可供实用的数据库系统,首先就要在数据的结构化上对建库做精心的分析与论证。当数据被结构化以后,才可进入到第二步的数据应用的实践阶段。

(1)数据标准化问题是建设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所谓数据,是指“能够被计算机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的一切信息”。它是“人们利用文字符号、数字符号以及其他规定的符号对现实世界的事物及其活动所做的描述”。这种描述是将上述各种符号转化成为数字信号,并通过标准化的格式将这些信号按数据结构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的存储器中,以实现数据之间的相互联系。所谓标准化,是指将原本在形式上、性质上不同的传统资料格式转化为统一、严谨和规范的数字资料格式,形成可利用于计算机读取的统一而有序的数据集成体。构成数据集成体的方法是制定一个具有标准化的文件。如选用的主题词标准化、机读目录格式的标准化、格式交换的标准化,等等。标准化文件建立的依据,一是它的集成性,二是它的共享性。所谓集成性是将已筛选的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按类种学的方法进行分类,并进行数据编码后集合于计算机数据结构的格式当中,其中的数据冗余很小,但资料的存量却很大;所谓共享性,是指多个不同的用户为了不同的应用目的而同时使用不同的语言来提取数据库中的资料,以实现对资料的把握,推进科研与教学的顺利展开。

(2)应用程序的选择是建立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的另一个关键性技术问题

传统数据库技术有一个根本的基点,那就是人们在选择应用程序时总是试图用一个统一的模式和框架来描述、组织、处理客观事物中的所有对象。只要能够满足这种应用程序模式和框架的对象,都可以被接纳和处理,否则就必须经过改造才能纳入到这种应用程序的统一模式当中,而那些无法改造的就将被拒之于该程序的门外。但在对一些对象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不免又要将部分十分重要的资料丢掉,因而造成许多信息资料的缺失,形成不必要的科研与教学障碍。因此,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的建设对应用程序的选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尚属初创阶段,因此,作为小型数据库建设,当多种音乐资料收集整理完毕,可采用多种方法对数据库的建设进行研发,目前可采用网页的方法,即用Front Page做前台界面,后台用ASP调用Access数据库;也可采用Author Ware调用VFP数据库。如遇到资料量大的情况时,还可采用后台用SQL对数据库进行管理。从目前我们的研究实际出发,拟采用前台用Front Page编写界面,后台用ASP调用Access数据库的方式建立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这种方式的优点,一是增加、改写方便,便于完善数据库的内容;二是内容表现较为直观,便于对资料的查询与检索;三是系统集成较为简单,便于实现对资料的集合。但使用这种格式时则要求建库者必须熟悉主页的编写规程,熟悉采用ASP调用Access技术。而后者作为一种集成方式,能直接编译成为独立的系统,且发行较为方便。但程序编写内容较多,修改不方便,一旦系统集成完毕后其库内容不易修改。

(3)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关键

所谓数据模型是严格定义的概念集合。这些概念精确地描述系统的静态特征、动态特征和完整性约束条件。因此,数据模型通常是由数据结构、动态特征和完整性约束条件三部分组成。数据结构是对象类型的集合,它包括对象和对象之间的关系。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对象的实例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规则,由数据操纵语言和查询语言表示。数据约束是完整性规则的集合。完整性规则是给定数据结构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约束和依存规则,用以保证数据正确有效地相容。

目前,数据模型可分为三类:一是面向记录的传统数据模型;二是注重描述数据及其之间语义的数据模型;三是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它是在前两类数据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

(4)直观界面的设计是直接影响数据库应用的关键性部分

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的直观界面是进入数据库的门户。然而,能否直观全面地反映数据库库存资料的全部内容,并以极其简易的操作进入资料数据库,往往体现了界面设计的科学程度。科学的直观界面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是能够通过直观界面反映出数据库中所存入资料的全部菜单;其次是能够通过直观界面的菜单,简便快捷地检索出库中储存的相关资料;再次是能够通过直观界面不同层次的菜单,简便快捷地检索出库中储存资料的全部内容。因此,直观界面菜单由主菜单与子菜单两部分组成。主菜单的直观界面可以直观地反映数据库中的全部资料内容;而子菜单则按其资料分类,又可分为子菜单1、子菜单2、子菜单3,等等。如下菜单举例:

2.音乐资料分类法上的几个问题

音乐资料是从事音乐研究和音乐教学的主要知识源。所谓音乐资料,是指“所有具备音乐要素和音乐知识信息特征的不同物质形态的必需品。这些必需品可能以文献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以实物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以音响和影像的形式出现———笔者注),但它们都是音乐学科领域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产物。因此,也都是音乐研究不可少的研究对象”。

在音乐资料数据库的建设中,第一步的工作就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此外,在组建数据库的过程中,无论是方案的制定,还是具体构建工作的展开,乃至数据库落成的总结性报告的提出,都基于大量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而对资料所进行的分类、整理和筛选则是建库的关键性环节之一。能否科学而符合常规分类原则的执行,将直接影响到数据库是否具有对资料进行流畅的数据检索功能,这种功能最终将通过使用数据库的可操作性而得到检验。

音乐资料数据库作为一个“数据基地”,是“为满足某一部门中多个用户多种应用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在计算机系统中组织、存储和使用的互相联系”的音乐数据集合。就其资料的分类而言,它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1)有声资料与无声资料;(2)文字资料、乐谱资料、音乐图表资料、声像资料、实物资料;(3)宫廷音乐资料、文人音乐资料、民间音乐资料、宗教音乐资料;(4)按区域与民族划分的音乐资料和按历史朝代划分的音乐资料。

上述音乐资料的分类方法有其不同的检索特点,因此,它需要建立不同的数据模型来给予支持。

音乐资料数据库的开发与建设,在20世纪90年代已被教育部正式列入“全国音乐院校科研工作会议”的议事日程。因此,本研究项目的提出,一方面是根据会议精神的要求,首先是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具有专业性和地方特色的小型数据库的开发与建设上,其次是重实用,忌盲从,重科学性,忌随心所欲;另一方面是从实际出发,以特色与优势为基础,立足于中原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建立具有我省专业特色与专藏特色的音乐信息资料数据库。(www.daowen.com)

二、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的基本步骤

基于上述音乐信息资料数据库建设的要求,中原传统音乐信息资料数据库的开发与建设将分为三个步骤实施:

1.中原传统音乐信息资料数据库的原始资料编码与存储阶段

其内容主要包括:(1)中原传统音乐文字资料的编码与存储;(2)中原传统音乐乐谱资料的编码与存储;(3)中原传统音乐图表资料的编码与存储:(4)中原传统音乐声像资料的编码与存储;(5)中原传统音乐实物资料的编码与存储。

2.建立中原传统音乐信息资料数据库的信息资料的加工利用阶段

它是将存储的原始资料转化成为信息资料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1)将中原传统音乐信息资料的非物质形态知识和物质形态载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其不同属性、特征和类型,转化可供计算机处理和检索的印刷型(文字、图表)和非印刷型(声音、影像)信息集合; (2)将中原传统音乐信息资料的各种非机读型信息资料电子化,并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组织转换计算机可读的信息集合;(3)根据音乐专业和计算机技术的处理要求,对中原传统音乐信息资料作必要的类型划分,建立起专门统一的中原传统音乐信息资料存取、管理和加工的控制系统软件,以保证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操作上的一致性。

3.建立中原传统音乐信息资料数据库的检索系统

它是在信息资料加工的基础上,编制中原传统音乐信息资料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用户维护和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提供便捷与方便的工具,使数据库应用管理系统更具实用性。内容主要包括:(1)建立独立使用的可供查询、修改和删除功能的独立模块;(2)建立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宿主语言和子语言;(3)建立方便的数据库维护模块,以便于对音乐资料与信息的补充和更新。

信息资源是搞好科研和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没有充分的资料准备,没有畅通的信息渠道,没有对前人科研成果周全而充分的调查分析,任何科研难题的突破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中原传统音乐信息资料数据库信息容量大、容面宽,信息种类形式多样,信息更新周期短,采用光盘存储、计算机读取,能大大提高获取信息资料的速度、广度、深度和精度,摆脱过去那种原始的靠人工查找信息资料的落后局面。由于中原传统音乐信息资料数据库有其不可替代的特点,故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息网络数据系统,也就形成其特有的结构模型。这个结构模型主要包括:(1)中原传统音乐文字资料数据库模型;(2)中原传统音乐乐谱资料数据库模型;(3)中原传统音乐图表资料数据库模型:(4)中原传统音乐声像资料数据库模型;(5)中原传统音乐实物资料数据库模型。最终形成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网络模型系统。

三、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的意义

当下的人类社会,业已进入高度电子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利用率和更新率的提高,将对中原传统音乐的研究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在利用计算机、光纤通信、光存储、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和手段的同时,对音乐信息资料进行收集、处理、存储、查询、检索和传输,这将会大大提高中原传统音乐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并使其继承与发展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较高的实际意义。这个意义表现在:

第一,加速中原传统音乐资料从原始信息系统数据管理形态的转化,提高音乐资料使用功能在音乐研究、音乐教学、音乐创作与音乐表演等方面的作用。

第二,科学系统地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包括各种乐谱和乐器)、影像之间的关系,使物质形态的载体与非物质形态的知识信息有效结合起来,提高中原传统音乐资料的利用率,使其在数字域系统中发挥资料的使用功能。

第三,中原传统音乐数据库的建立,有利于中原传统音乐资料在更广泛的地区和领域传播,使更多的人学习和了解中原传统音乐文化。

第四,中原传统音乐数据库的建立,可以迅速同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音乐院校、音乐机构、音乐组织、音乐团体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建立起畅通的音乐信息交换通道,共同推动人类音乐文化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都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中原传统音乐信息资料数据库的建立,将大大推动中原传统音乐的传播与交流,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能使音乐教育走出校园,能使我们迅速而有效地同世界进行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最终实现弘扬中原传统音乐文化的目标。

(注:本文亦属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拯救与开发研究———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项目批准号:2003BYS001]中规定的研究论文之一)

[参考文献]

1.郑莉华:《论数据库系统课程教学实践的方法论》,《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3月。

2.张祖葵、刘斌:《数据库建设浅析,石油实验地质》,1997年3月。

3.胡扬吉:《关于音乐资料数据库若干问题的思考》,《中国音乐》,1996年第3期。

4.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电子学与计算机》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学与计算机·“数据库”条目》,1986年。

(李敬民,河南信阳师范学院艺术系副教授,理论教研室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