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广洲
一、音乐传播的发展历程
人类学家爱德华·萨皮尔在《社会学百科全书》中认为:“每一种文化形式和每一种社会行为的表现都或则明晰或则含糊地涉及传播。”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艺形式和文化形态,音乐在传播中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从《尚书·益稷》中记载的公元前2100多年前虞舜时期赫赫有名的“击石拊石”的演奏《韶》乐开始,随着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一直发展到今天,音乐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愈久弥香。音乐传播随之经历了一个清晰的历史过程。
1.早期音乐传播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主要是乐音)构成艺术形象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声波振动是音乐存在的基础。所以,在早期的音乐传播中,基本上都是有声传播,人们创造的所有音乐作品都是借助乐者的歌唱来传播的,中间没有,也不可能经过任何媒介。这时的音乐传播是最低水平的,停留在口传心授的阶段和层次上,不存在音乐媒介或是传播技术的问题。这样,音乐的传播范围、传播速度也就是很小、很慢的,也非常容易中止。
这样,乐谱的诞生成为了必然的事情。中国的乐谱产生较早。约在公元前2世纪成书的《礼记》中就有一种可以看出是记录鼓点的春秋战国时的鼓谱。现被收藏在日本京都喜贺茂神光院的一份日本“国宝”珍品,是1400年前的中国琴曲《碣石调·幽兰》,它是第一次记录下音高的古书,可以被看成是保存至今最早的旋律谱。
在中国,还有多种乐谱形式。唐代的“燕乐半字谱”是以乐器音位和手法为基础的谱式;工尺谱是我国应用最广的唱名谱;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公元9世纪我国唐五代世俗歌舞音乐的琵琶伴奏谱等。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的“简谱”目前还被很多人采用。简谱在单旋律的情况下运用还算方便,但是多声部(几个音同时出现)或者是音域比较宽(高低音距离较远)以及转调频繁的情况下,简谱的使用就变得很繁琐。这种情况下,在视觉上有明显表示、容易识别的五线谱就凸显出了它的优势,因此,现在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就是五线谱。
乐谱的出现是人类音乐史上最应该记录的一个里程碑。作为一种音乐传播的载体和形式,乐谱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在一定程度上作为相对固定和统一的标准进行音乐的传播、交流、继承。乐谱在把高低长短的乐音记录下来的同时,也沉淀了历史的分量,成为人们探索久远年代的音乐作品的本质与内涵的最合理、最权威、最直接的途径。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被应用到乐谱传播中后,人类音乐传播真正地走向了一个相对大众化、广泛化的阶段,不再是拘泥于小范围内的区域性活动,这使得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音乐开始融会贯通,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从而出现了新的音乐体裁、音乐手段、音乐内容以及更多的乐器。
2.近期音乐传播
音乐是一种声音文化,必然要借助人类的听觉系统才能够被人们接受、认识、传播。单纯的书面记录不能保留音乐最直观的表现形式———音响效果,无法立体化、全方位地展现音乐的形态和内涵。音频记录技术的突破实现了人类在音乐传播中的一个梦想。
(1)唱片工业与无线广播占主导的音乐传播
1877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的声音记录器成功地实现了人类对声音能量的管理,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录音公司———爱迪生录话公司,也诞生了音乐传播的工业技术性手段———声音记录。1888年电讯技师埃米尔·柏林纳在美国费城富兰克林学院进行示范讲演的“留声机”为现代唱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成为了世界唱片史上的历史起点。1898年丹麦人波尔森发明钢丝录音机,第一个通过磁性的取向录放了声音信号,为磁性记录奠定了技术基础。50~60年代美国、英国开始研制生产立体声唱片,70年代四声道立体声唱片诞生。在人们为唱片工业的发展欢呼雀跃的同时,另一个惊喜也大张旗鼓地出现了———无线广播的面世与发展。唱片工业与无线广播结合在一起,构成了音乐大众传播较为完整的体系,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享受到音乐传播快捷急剧的发展。
一次次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技术的飞跃。90年代初,索尼公司开发出第一台完全家庭化的MD播放机/录音机。MIDI技术的发展使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制作等在很大程度上融为一体,颠覆了传统的音乐传播模式,普通人也可以如同音乐家一样在自己家里进行音乐创作。从信号的模拟方式快速地向数字方式过渡成为传媒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也带来了音乐传播的春天。
电视是科学技术和信息传播手段发展的产物。1897年,布劳恩(Ferdinand Braun)第一个提出“电视”概念,1900年的巴黎国际博览年会上,第一次使用“电视”(Television)一词。
机械电视使人们梦寐以求的“千里眼”、“顺风耳”的幻想成为现实。电子电视大幅提高了画面的清晰度和远距离传播能力。从1941年5月28日美国的CBS试播的彩色电视,到1954年美国正式开办彩色电视,彩色电视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使电视画面还原了生活中的本色彩和多色彩,既增加了生活的逼真性,又平添了美感。1956年磁带录像的发明和推广利用,使电视节目的制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电视卫星开创了“家庭—社会—全球网络化”的新局面。电缆电视为繁荣电视屏幕、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开拓了新的领域。电视报纸、电视唱片、激光视盘等新型记录系统的发展,使各种信息、电视艺术向小型储存化、醒目清晰化、数字化、光学化方向发展。
音乐大众传媒中的广播电视将由传统的单一功能、单向广播逐步升级过渡到交互式通信系统。借助广播电视作为传播手段和途径后,音乐传播开始数字技术化、功能多样化、频道专业化、覆盖全球化、多媒体联网化。
网络是人类创造的一个奇迹,作为回报,它给音乐传播带来了更多的惊喜。现在,关于音乐,关于音乐历史,关于音乐家、音乐作品、音乐现象等等涉及音乐领域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在互联网上点击到,一切与音乐有关的观点、讨论都可以在网络上快速、公开、广泛地传递,而且在成本上也体现出了经济效益。
二、高等院校的艺术管理教育
现在,文化产业尤其是音乐产业中的从业者大多是非专业的。他们更多的是掌握了实际项目的操作经验,但这种经验是需要支付巨大的经济成本和时间代价的。同时,由于他们的文化层次良莠不齐,使得他们没有对一些既成经验的灵活性变通甚至是更改的能力。这些都影响了音乐传播的速度与质量。通过高等院校的艺术管理教育来培养、输送专业的音乐产业从业者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1.音乐艺术管理的概念
用商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管理艺术叫做艺术管理。艺术管理可能是卖门票,可能是充当剧场的引座员,也可能是考虑音乐厅的卫生问题。而更高层面的艺术管理是合理利用当前的国内外文化政策、国际条件,在考虑国内外经济政治环境、艺术家的权利、合同的概念、演出标准、演员的健康与安全、演员的回报、演出组织者与经营者的利润回收、税收、可能存在的纠纷等问题的前提下,进行艺术活动的前期策划,各类演出活动的宣传、包装、营销的系统方案,并在实际操作中达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的的活动。
音乐艺术管理是指依据有关法律的规定,采用商业管理的手段制作和推广现场音乐及音乐制品的过程,它涉及到与演出、广播、出版发行以及音响设备的生产和数码革命有关的各个领域。
2.艺术管理专业教育的必然性
现在,全球的音乐传播都进入了一个黄金阶段。但是,在中国,由于现代科技、文化产业、文化市场、传播媒介等对传统音乐形成的巨大影响,加之音乐产业的机制尚处在一个迫切需要发展完善的环节,还没有比较系统全面的法制约束规范,以及音像出版业、制造业居高不下的成本和与之相对应不被大众所接受的高价位的音像制品等由音乐产业衍生出的相关经济问题都摆了中国音乐产业面前。
如何深入文化产业、音乐产业内部,依托专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借助雄厚的专业音乐技能和精湛的传媒技术、扎实的文化功底,找出音乐传播中每一个链条上的本质与规律,在真正的产业项目实际操作中获取利润;同时,提供经验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的系统理论性总结,为音乐产业的工业化生活和网络化传播,提供指导或理论、法律依据,并提出处理专业艺术与大众艺术、传统艺术与新型艺术之间关系的合理方法,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这些课题的解决需要专业的艺术管理者。这些管理者首先要对相关的音乐艺术有相当专业化的了解,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具有商业管理知识和才能,具有敏锐的洞察市场动态的意识和本领,熟练掌握一套以上的管理学、营销学、策划学理论,懂得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协调音乐家、音乐机构、音乐传播媒介与大众消费之间关系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此严峻课题的迎刃而解、如此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都需要高等院校发挥资源优势进行专业的艺术管理教育。
3.艺术管理专业教育的可能性
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国的文化市场异常活跃,文化艺术已经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开始接受市场经济的挑战并将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目前我国的艺术市场存在着尚不完善的地方,同时也孕育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基于此种境况,艺术市场亟待既懂得艺术生产的全过程,又懂得市场需求、有敏锐的艺术市场定位能力并懂得市场运作规律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随着国内各大高校的扩招、音乐人才的急剧增加,部分院校将有可能投入一定的资金,设立艺术管理专业,开设音乐艺术管理课程。面临音乐专业特长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就业现状,部分拥有音乐技能的学生也自然会从专业音乐学习中分流出来从事音乐管理专业的学习与工作。
从资金实力、科技水平、市场运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中外文化产业、音乐产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的音乐产业还处于“处女地”阶段,没有太多地开垦,存在着不可限量的发展空间,可以提供巨大的就业机会。这种绿色无污染、低投入高产出的新兴产业必然会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圈中的支柱产业,国家和政府也肯定会出台各种体制性、法制性的政策来扶持、规范音乐产业的发展。这就免除了部分处于彷徨阶段,在音乐产业面前犹豫不前者的后顾之忧。(www.daowen.com)
4.艺术管理专业教育的经验性
2002年以来,全国各大高校陆续开设艺术管理专业。但是,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一批正式的艺术管理高校毕业生。所以,对于艺术管理专业教育来说,在国内尚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经验、系统体系可以借鉴,也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师资建设来模仿。
2001年,在全国首创艺术管理专业的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今年即将送出他们的第一届毕业生。下面就以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来分析一下艺术管理专业教育的经验。
(1)办学思路要与政府政策连接,加强政府指导性
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办学是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创办的前提条件。在国家高校院校教育教学政策的指导下,该系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办学思路。把实践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在音乐学院开设艺术管理系,培养面向市场的文化经营人才,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在全国是第一家。因为没有成熟的模式、经验、教材可以借鉴利用,如果不重视实践,必然是空中楼阁、闭门造车。
第二,教学成果最终是要经过实践检验的。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学成果经受住了实践检验,才能在不断的摸索中来创立学科、完善学科。
第三,该系的办学理念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择职就业为目的”。所培养的学生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这应该是高等院校非常重要的办学思路。当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以后找不到工作。其中有经济原因、人口原因,但很重要的原因是高校毕业走出校门的学生对市场需求不甚了解,同时,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他们对工作、社会都是有些茫然的,甚至是不知所措。这样,肯定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重用。实践有教学实践和就业实践,注重就业实践,用“实践”两个字把整个教学全过程贯穿起来,就可以和就业直接联系在一起,培养的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市场才有可能如鱼得水。
(2)办学模式要与文化市场对接,发挥市场监督性
办学模式是一个专业的根本。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的办学模式可用这样一个公式来概括:1+2+3。
“1”是指一个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学科理论基础,学科是管理学和艺术学的交叉学科。“2”是指两个专业方向。该系设定了三个专业方向:艺术经纪与商务、音乐编辑与记者、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学生可以选择两个以上的专业方向。最有特色的是“3”,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单位、任何经营者首先强调的都是效益,他们都会尽量减少生产、营销中的环节与时间。所以,即使有学科理论基础,有良好的技能,仍然不可能有文化商人投资来让初学者完成一个完整的经营项目。市场需要的是有过运用文化产品在市场上获取利润经历的人。所以,“3”是指在学四年期间至少有三个以上的成功经历。比如说,传媒两个专业方向(音乐编辑与记者、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的学生一定要在省级以上的报刊、电视台、电台发表过三千字以上的文章或制作、编辑过专栏节目,艺术商务专业的学生必须在省级以上的演出公司策划、宣传过正式的大型节目。
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该系强调四个原则,一是内外结合式(本院教师与外聘专家的结合教学);二是师生互动式,采用启发式教学;三是项目引领式,以具体的操作项目工程带领教学;四是成果检验式,以具体的项目成效生动检验教学成果。同时,该系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建立了几十个实习基地,将实践进一步落实,将“1+2+3”教学模式进一步落实,做到“系内有实验室(商务实验室、虚拟演播室、信息实验室等)、校内有项目、校外有实习基地”。
(3)办学成果要与人才质量衔接,强调质量标准性
①以认真的教学夯实质量基础
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在充分调动本院音乐学、作曲理论、基础课的教学优势的前提下,从“本院师资、引进、培养、兼职”四个方面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聘请工商管理院校的教授、文学专家、影视学专家、美术学院教授、电视台著名化妆师、电台播音员、报社编辑、记者担任专兼职教师。
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直接、更深入地接触文化市场、了解社会需求,该系每周聘请电视台、广播电台、演出公司、报刊等文化产业第一线的部门和单位的精英人士举办讲座。仅2004年上半年在16个教学周中,该系聘请了17名北京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如歌华太阳集团胡敬云总经理、保利集团文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曹利群、中国对外演出公司策划与市场媒介部总监曹维、《中国文化报》主编江心等)来院讲学,产生了极好的效果。
②以科学的管理确保质量标准
作为管理体系中的一个专业,该系把科学的管理作为生命和灵魂。四个年级均有自己的班主任、学生组织,实现了学生—班主任—系—学校这样一个有机的链条,在管理上达到了科学、健康、稳妥。
③以成功的实践体现质量成果
同样,这种办学思路的正确性和成效性在实践中被证明。该系音乐编辑与记者专业方向在《中国文化报》、《音乐周报》、《每日新报》等全国、省市比较著名的报刊整版发表文章的同学有十几个,如四年级的肖明霞在《每日新报》多次发表整版文艺评论文章,并撰写了有关音乐剧专著的部分章节;三年级的王佳颖经常在《中国文化报》头版头条发表文章,现已发表文章5万多字;三年级的孟绮被《音乐周报》聘为实习编辑,发表文章也达到几万字。这些在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并不是少数现象。
另外,在北京的中国对外演出公司、歌华太阳文化公司、保利集团文化公司等全国最知名的文化单位实习的同学,参加了“刘德华演唱会”、“蔡琴演唱会”、“王力宏演唱会”等大型演出活动的策划工作、演出商务活动,这些或直接或间接的市场运作经历锻炼了这些未来的文化产业从业者适应市场的本领、前期准备的耐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④以良好的就业创立质量品牌
64名学生,距离大学毕业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就业率已经在90%以上,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而且,部分学生现在已经成为京津沪等地各类文艺团体、演出公司、音乐传媒中的中流砥柱人物,直接参与到了国内外的一系列大型音乐演出活动的具体实施工作中去。
今天,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文化、音乐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音乐传播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强势。音乐传播、音乐产业的良性化发展要求确定长期性的战略远景规划和目标,并形成一套科学、详实、全面的评估体系。艺术管理专业教育应运而生。这也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音乐传播的前景应该是一片光明的。
[参考文献]
1.靳学东著:《中国音乐导览》,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4月版。
2.张文俊编著:《当代传媒新技术》,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
3.曾遂今著:《音乐社会学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4.张凤铸主编:《影视艺术前沿》,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9月版。
5.蔡兴勇编著:《广播电视技术基础》,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作者单位: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