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军旅音乐与音乐社会学教程的相交互动

中国军旅音乐与音乐社会学教程的相交互动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古代,常见的是军旅音乐与宫廷音乐的交叉叠合,而这交叉叠合部分就是一种双文化现象。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一直承担着国家的外事礼宾、党政盛会、节日庆典、宴会游乐等重要的奏乐任务。

中国军旅音乐与音乐社会学教程的相交互动

四、中国军旅音乐的相交互动现象

相交互动,是笔者在对中国音乐文化体系的音乐社会学思考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意指在一个历史时期,多种音乐文化体系环节的互相吸引、排斥现象。音乐文化体系环互相吸引、排斥的过程就是一个运动的过程。

在军旅音乐文化中,这种相交互动现象表现为军旅音乐系统与其他音乐系统的交叉叠合。在中国古代,常见的是军旅音乐与宫廷音乐的交叉叠合,而这交叉叠合部分就是一种双文化现象。即既是军旅音乐,又是宫廷音乐。比如周代王师大献所用的“恺乐”就是周代的军乐;汉代的宫廷燕乐“食举乐”来源于军乐“黄门鼓吹”;汉、魏至南北朝间的“短箫铙歌”是鼓吹乐中一种最受重视的形式,是用于郊、庙的军乐,相当于先秦用于王师大献的“恺乐”。“汉时有短箫铙歌之乐。”其曲有《朱鹭》、《思悲翁》、《艾如张》、《上之回》、《雍离》、《战城南》、《巫山高》、《将进酒》、《君马黄》、《上陵》、《有所思》等。内容“多序战阵之事”,而曲调实际采自民间歌曲。汉代鼓吹乐的另一种形式“横吹”,也为军中之乐,为宫廷在赏赐边将时应用。“乘舆以为武乐,后汉以给边将;和帝时万人将军得用之。”(31)唐初的军中乐舞“破阵乐”,“发扬蹈厉,声韵慷慨”,又名《秦王破阵乐》,其后发展为唐宫廷歌舞大曲,后作为武舞用于“雅乐”。唐高宗的《神功破阵乐》,唐玄宗时坐部伎的《小破阵乐》均由此演变而来。“破阵乐”,“声闻百里,动荡山谷”,音乐来自民间,完善于军中,服务于宫廷。宋代的“随军番部大乐”,是宫廷的鼓吹乐,用于贴近“御驾”的仪仗行列,多由禁军或内监掌握,而不属鼓吹署。据《武林旧事·卷二》“御教仪卫次第”条载,这种鼓吹乐用拍板二、番鼓二十四、大鼓十、札子九、哨笛四、龙笛四、筚篥二,全乐队大约需要五十余人。规模较小的活动中,由钧容直组织的骑吹鼓吹乐,称为“马后乐”。(32)明清时这种鼓吹乐称为“铙歌乐”。(www.daowen.com)

军旅音乐的这种与宫廷音乐文化体系交叉叠合的情况,古代有,当代也有。在当代中国,军旅音乐的另一部分——仪表型军旅音乐,与政府音乐文化体系相交而成为政府音乐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一直承担着国家的外事礼宾、党政盛会、节日庆典、宴会游乐等重要的奏乐任务。天安门国旗升降仪式也是由军队的专职军乐队奏乐。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看到,军旅音乐的另一种高级形式已经作为政府的职能和国家形象的代表。

军旅音乐的音乐成分来自民间或军旅音乐在民间的流行现象,也是军旅音乐系统和民间音乐系统交叉叠合的结果。从本质上来看,军旅音乐就是经历着这样的一个运动轨迹:军旅音乐来源于民间,形成于军旅,流行于全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