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军旅音乐的历史与影响

军旅音乐的历史与影响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军旅音乐起码可追溯到周代。基于此,作为“工农商学兵”中“兵”的音乐,即军旅音乐,必然是中国大众文化、大众音乐的又一重要的组成部分。

军旅音乐的历史与影响

第三节 军旅音乐

军旅音乐,明示着社会群体的军事斗争行为和音乐的并立,暗示着音乐社会功能作用的发挥,将永无止境地渗透进人类的军事行为之中。

如果从人本的角度来观察这一现象,我们就会发现,人的正气凛然之举,人在慷慨激昂之时,或人步入了悲壮山河、感天动地的历史时刻,这时与之相关的音乐将会触动所有人的每一根神经。所以,公元前227年的战国时代,当燕太子丹命荆轲赴秦谋刺秦王政(即秦始皇),人们送荆轲勇士至易水之上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img55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9)这段史料充分地说明了:正义的军事斗争行为(无论这种斗争行为是失败还是胜利)和音乐的鱼水相依关系,以及音乐在弘扬正气、歌颂正气、鼓舞正气、支撑正气中散发出的巨大能量。正因为这种关系和能量,则只要有军事斗争存在,就会有音乐发挥作用的广阔空间。这也许是一条至今还不能颠覆的真理。所以,我们无数的革命烈士们,在慷慨就义之时总要高呼口号(口号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歌曲、一项非常规的歌唱行为),总要高唱《国际歌》去见我们的马克思;所以,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就有“战地新歌”(书册名)、“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诗句)的出现。“战地”和“歌”连在一起,“战地”和“花”连在一起,一则,说明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征战行为和音乐艺术天然的缘分,二则,歌,鼓舞人,花,愉悦人,鼓舞和愉悦,都是在一种残酷现实中吹来的一股清风,一丝凉气、一缕希望、一方温暖。而只有靠这些,人们才能在困苦和囹圄中振奋精神,争取胜利和主动。(www.daowen.com)

如果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军旅音乐,则我们可认为,军旅音乐是专供军队、武装部队或相关的集团和个人在履行职能或休闲娱乐中所应用的音乐。“军旅”一词,早在先秦儒家经典《周礼》中就可见:“大濮……凡军旅田役,赞王鼓。”(10)由此可见,军旅音乐起码可追溯到周代。另外,在中国古代,“士农工商”并列成为一个阶层。古代典籍上解释:“凡习学文武者为士,肆力耕桑者为农,工作贸易者为工,屠沽兴贩者为商。”(11)由此又可以得知,在统治集团的观念中,士是民、民众或大众。在中国近现代,“工农商学兵”又是“人民大众”、“老百姓”的同义语。基于此,作为“工农商学兵”中“兵”的音乐,即军旅音乐,必然是中国大众文化、大众音乐的又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