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流行音乐在中国,是受欧美、港台流行音乐文化的影响、启发而发展起来的,同时它又是当今高科技传媒时代的大众音乐形态,因此,它首先在音乐生成的物质技术基础方面,和大众音乐领域中其他门类的音乐有着明显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乐器以电子乐器为主,加上其他一些西洋管弦乐器组合成具有当代色彩的各种乐队,如用电吉他、电贝斯、电子合成器、架子鼓、钢琴、小提琴组、小号、长号、萨克斯管等乐器来进行组合。声乐,以一种自然的人声形态为主(在中国称为通俗唱法,有别于西洋的美声和中国的民族传统唱法)。其次在音乐的内容成分上,流行音乐更为接近人的生活、人的情感自然形态、人的多种现实追求、人与自然的情感互动等。当代城市流行音乐的表现内容,和大众音乐中的军旅音乐、革命音乐的表现内容有着明显的区别、明确的界限。
根据音乐最本质的功能,目前在中国的流行音乐海洋中,我们可以进行第一个层次的梳理,将其分为三类:娱乐类流行音乐、教育类流行音乐和广告类流行音乐。
(一)娱乐类流行音乐
这类流行音乐是在当代音乐文化中占据的比重最大、影响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类。很多优秀的、知名的歌曲作品和器乐作品(如人们所说的情调音乐、风光音乐、环境音乐以及克莱德曼的钢琴音乐,喜多郎、雅尼的电子合成器组合乐队音乐等)都来自这一范畴,而人们的创作、演唱、演奏、传播的主要精力和社会音乐生活质量的标志也集中在这一范畴。
娱乐类的流行音乐,侧重于人们的音乐审美愉悦、精神放松和文化休闲。各种情感形态在这种音乐中得到艺术化的再现,人的情感通过音乐得到共鸣和宣泄,音乐的审美目的也就达到了,人们的娱乐行为也就实现了。但中国自古即有“寓教于乐”的艺术美学传统,也是一般循规蹈矩的听众自觉遵行的传统准则。因此,很多优秀的流行歌曲,总是要给人们提示着一种情绪,暗示着一种道德观念,启示着一种行为原则和游戏规则。如20世纪70年代末流行的邓丽君的《路边的野花不要采》。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们,对邓丽君的这首《路边的野花不要采》是记忆犹新的。这首当年被老百姓们首肯的民间流行俗歌,却曾被我们的音乐批评家、道德家们武断地鞭笞得体无完肤。可是,当我们今天重新回顾这首歌曲的内容和形式时,却惊人地发现,这不正是在“寓教于乐”吗?这不正是在劝导人们对某项文明准则和社会秩序的遵循吗?
重温《路边的野花不要采》,再看现今无数被媒体运载的一批音乐“货运卡车”上的产品,相对于那破碎不堪的面目和堕落沦丧之内容,以及这些内容所面对的当今一切“规则”都被摧毁的现实,《路边的野花不要采》是何等之优秀、何等之纯洁、何等之可爱!
在当代流行音乐中,从事音乐生产的人们,在今天,似乎已赋予“寓教于乐”以新的内涵。比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走过来的人,谁也不会忘记崔健的《一无所有》,这首曾经在创作、表演、传播过程中引起轩然大波的流行音乐作品,宣告了原创性的中国摇滚乐的诞生。从此,作为世界大众音乐文化现象的摇滚音乐,正式在中国登堂入室。这首歌曲的意义非常深远:它标志着传统中国音乐文化三大体系(文人音乐文化、宫廷音乐文化和大众音乐文化)之一的大众音乐,开始结束小农经济和农耕时期的封闭与保守,以博大的胸怀,溶解现代西方文化,并以音乐的形式,向世人解读当代人超前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因此,摇滚乐的当代意义不同于一般流行小曲的雕虫小技所指。摇滚乐的创作、表演和传播方式,以及它对人的社会参与引力,在新的世纪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摇滚乐似乎也在“寓教于乐”。它的“教”,是感染人们情绪的奔腾,是引导人们对某些陈腐文化传统的颠覆,是传播人们情感的宣泄、疏通人们血液的汹涌。摇滚乐是社会和平稳定发展期的激情之乐。摇滚乐也是一种充分展示个性和人性的当代“郑卫之音”。摇滚乐以其独特的音乐个性,传播空间的博大精深以及高科技手段带来的听觉、视觉新鲜感和冲击力,使当代城市人在身历其境的各种困惑感笼罩中能得到精神慰藉的“港湾”。
因此,摇滚乐的生产组合发展得很快,摇滚乐的社会容纳、理解空间也在迅速扩大。20世纪80年代以后,很多职业、半职业性的摇滚乐小群体诞生了、成长了。在北京,在这个充满皇家气派、彬彬有礼、风度卓然的文明古都,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批摇滚乐队如“唐朝乐队”、“黑豹乐队”、“1989乐队”、“呼吸乐队”、“眼镜蛇乐队”、“指南针乐队”、“AGAIN乐队”、“面孔乐队”、“超载乐队”、“新缔乐队”等悄然来到人们面前。而21世纪以来,摇滚乐的小群体、小组合已在全国各地(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起来。
今天,中国各地的摇滚乐队已铺天盖地,组成一支庞大的摇滚乐“军团”。
在当代的娱乐类流行音乐中,还有一种独特而重要的器乐作品范畴,它们从国外以CD的形式传播到中国,并改变着中国作曲家们的创作思维方式。这种器乐作品,具有较深刻的思想性、独到的艺术性和社会的市场商品性,并强烈地影响着中国的音乐社会。
日本喜多郎(原名高桥正则)的合成器乐队音乐,充满东方宗教色彩并和传统音乐文化融合,表现着人与自然的精神互动。人们称他为“自然之子”。他说:“我可以用合成器创造海洋、冬天的海岸、夏天海滩上的全部景色。”
出生于希腊的美国音乐家雅尼(Yanni),在那充满人类文化历史感的电子与传统乐队的音乐中,利用电子合成器极其丰富的音色来演奏、表现、制作多种情感和情绪,并和传统管弦乐队完美地组合,表现出现代流行音乐的博大胸怀和宽容。他说:“交响乐乐团能演奏出美丽动人的宏伟的音乐,那是使人感觉美妙的部分。另一方面,键盘乐会让我们听到丰富的声音。当我把它们合而为一的时候就会产生独特的效果,它不仅仅给耳朵带来愉悦,并且会给你带来感情上的共鸣。”在雅尼的音乐中,他在和人进行情感交流,他在和历史进行理性的对话。他用音乐摄取所有人的人生经历并把它们翻译成乐音组合链条,渴望给听众带来一种心灵的冲击。他的音乐,好像在抨击历史的无情和当代人的过于理性。他的音乐,一端通向遥远的古代废墟,一端连接今天的大众心灵。他要从远古的、消逝的人气晃动中,找回失落的情感,点亮熄灭的青春,唤醒沉睡的遗憾,呼唤永恒的梦想;他要从当代的、芸芸众生的大千世界里,探索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切,并要人们珍惜这一切。
爱尔兰的恩雅(Enya),现代流行音乐潮流中一位离群索居的女隐士,一位执著追求完美的音乐人。她在合成器乐队音乐中,加上她的自然人声。《蓝色的加勒比海》(Caribbean Blue)清新自然、深邃无边,唱奏出歌者纯真的思想;而《我如何能继续歌唱》(How Can I Keep From Singing)却流露出一丝忧郁、一曲恋歌、一方怀念;《中国玫瑰》(China Roses)是她对东方独特的感受;《牧羊人的月亮》(Shepherd Moons)则唱奏出她在月光如水的梦幻中充满童心的期盼。
克莱德曼的钢琴音乐(电声乐队和弦乐队伴奏)以钢琴来表现各种人性的情感,如《爱情的故事》(Love Story)、《秋日的私语》(A Comm Amour)、《蓝色的爱》(Love is Blue)、《爱之梦》(Liebestraum)、《玫瑰色人生》(Lavie en Rose)、《命运》(Give a Little Time to Your Love)等。
而在流传的各种商品CD音乐小品中,当代的作曲家们利用自己的计算机音乐工作室,深刻地追踪自然界中的生命,讴歌着生命的意义。《狼》(Bleeding Wolves)糅合了民谣、古典音乐、爵士音乐、摇滚音乐的多种成分,用强烈的节奏,表现狼群在原野上奔跑的身影,还有溪流的霞光、风雨的叹息,原始、野性衬托出的生命的骄傲。《天唱》(Of God and Men)、《江上船歌》(Rafts on the Tsang-po)、《格桑梅朵》(The Ge-sang Flower)、《雪顿丽佛》(The Xie-dun Festival)表现人、神与天地的问答,创造了雪域高原最透明、纯洁的音乐,音乐中倒映着藏传佛教和谐的节奏和虔诚的人气。《问天》(Of Heaven and Earth)用中国的古乐器埙来表现生命反思中的“天问”,音乐在时光隧道中徘徊,节奏在宇宙沧桑中凝固。《状态》(Form),在电声背景上用中国竹笛、古琴来表现大千世界的流动和运动,奔腾不息、永无止境。《湖》(The Lake),在平静的音乐背景下用女声朗诵来陈述音乐,表达感情。
娱乐类的流行音乐,常通过如下的8种手段进行传播。
其一是广播电视。通过无线电广播、电视台传播的这类音乐,传播速度快,社会覆盖面宽广,数量繁多。在媒体上常见到的诸如“每周一歌”、“银屏歌声”、“正大综艺”、“百花园”、“文艺天地”、“银屏恋歌”等栏目、板块以及各种音乐“排行榜”、文艺晚会以及MTV等形式,推出众多的流行音乐作品。(www.daowen.com)
其二是影视故事片。这些流行音乐有较深厚的社会现实基础。这个“社会现实”,就是影视艺术片所提供的“环境”、“情节”空间。歌曲的词曲作者如果能够完美地概括这些感人的故事,那么这些歌曲就能获得较大的流行强度。事实上,多年来很多知名的歌曲,均是从银幕、屏幕上走入社会开始流行起来的。但是,目前影视歌曲明显已高度饱和。除了极少数的影视片在剧本质量、编导才能、音乐处理水平上有所突破外(相应的主题歌或插曲均能叩动人心),大多数的影视片艺术平庸。导演们常常模式化地理解影视歌曲:每片必歌,首尾必歌。这样,影视歌曲太多、太滥。不该入歌的,却要入歌;该入歌的,词曲水平又欠佳。歌很多,但演唱风格、创作水平几乎是同一个面孔,很难有所突破。
其三是体育场馆的营业性演出活动。由演出公司策划、组织的商业演出,是当代城市流行音乐传播的重要渠道,也是流行音乐生产商必要的生产经营手段之一。通过对歌手的“包装”并将其公之于众,能否产生轰动效应将直接影响其后的唱片销售量。
其四是宾馆、饭店、酒吧、歌厅的演出。流行歌手、乐手在这样一些场合的演出活动,尽管不能造成体育场馆式的轰动效应,但满足了宾馆、饭店、酒吧、歌厅中的休闲娱乐要求。
其五是音像制品的商品性传播。21世纪一开始,流行音乐的CD、VCD、DVD的商品载体传播在中国已经铺天盖地。由于数字复制技术的普及,不法商人们对这些载体的盗版活动猖獗,但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当代流行音乐传播的爆炸性效果。
其六是网络传播。国际互联网(internet)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已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体现出媒介传播回归人际化的最新成果。全世界的各种商业网站、音乐网站和个人主页数以百万计。流行音乐的MP3音频压缩文件传输已成为一项极其普及的网络技术。因此,流行音乐的下载试听、在线试听,个体之间通过电子邮件、网络电话的音乐文件互动,成为网络音乐传播的重要方式。在个人音乐网站上,音乐传播获得了空前的自由——个人的音乐创作成果可以直接公之于众,而不依赖出版商,不依赖一般传播学理论中所谓的“守门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网络音乐传播,无“门”可守。如果个人的音乐创作动机就是为个性的展示而不带任何经济目的的话,那么,音乐的网络传播对他说来是高度自由的。
其七,校园歌曲传播。校园歌曲是现当代中国大学生课余自娱自乐的一种音乐体裁。校园歌曲是由大学生自己亲自创词、作曲。吉他的自弹自唱是校园歌曲的原发形式、默认形式、首选形式、传播形式。校园歌曲散发着浓郁的青春气息,体现着青年人对人生的积极思考。同样是学生们唱的歌、学校内的歌,校园歌曲和中国早期的学堂乐歌有着本质的不同。校园歌曲是学生自己创作的、娱乐性的流行音乐,学堂乐歌是先生们创作的、教育学生的音乐。校园歌曲不可能进入革命歌曲范畴,而学堂乐歌很大一部分就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歌曲。
校园歌曲有一个很重要、很突出的传播特点:原始传播。所谓“原始传播”,笔者已作较详细的解释。这是一种歌曲直接的自然传播,不靠无线电,不靠电声设备,而是直接的“口耳相接”、“口口相传”。这种原始传播是我国古代的歌曲传播方式,但在今天仍然有它存在的价值。大学校园内的吉他弹唱歌曲,多以这种形式传播。歌曲自成一体并有鲜明的特征。由于创作弹唱的随意性(不受广播、出版条件限制),没有“守门人”的参与,因此歌曲题材内容多样,充分地表现着学生们的各种心态和感情。歌曲结构短小,曲调清新。
其八是印刷品传播。娱乐类的流行音乐,尽管现在媒体对它们的传递已占有支配性、垄断性,但乐谱传播流行歌曲,仍然是一项不可忽略的形式。书店出售的歌集,各地公开或内部发行的定期音乐期刊,它们除了刊登各类代表性曲目外,更多的是刊登人们的实验性作品。
(二)教育类流行音乐
这种音乐,其主要功能是出自于民间自发为自身群体、集团的管理,或为推行某一政策、法令、法规而对民众进行普及宣传教育。利用歌曲的形式,把这些条例命令形象化、艺术化,将会产生一定的宣传效果。这种歌曲与“娱乐型”相反,它不是“寓教于乐”而是“寓乐于教”。以教育宣传为目的,以愉悦审美为手段。
这类流行音乐在形式、风格上有些不同于前类流行音乐:由于音乐项目的发起人多为中年人以上,不少人是某部门的经理、企业的厂长。在他们的观念中,这些歌曲要促进其企业的发展,凝聚其企业的人心。因此,音乐的形式总是偏向于传统:传统的文辞风格、传统的旋律走向、传统的歌唱形式、传统的伴奏方式。
这类流行音乐不可能得到大面积的流行效应。
“行业歌曲”是教育类流行音乐的典型形式。为了增强一个企业、一个系统职工的团结和内部凝聚力,以便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和生产管理,促进当代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人们就以歌为之。当代,已出现了诸如“厂歌”、“矿歌”、“行歌”、“院歌”、“会歌”的热潮。如某酒厂厂歌、某煤矿矿歌、某银行行歌、某医院院歌、某协会会歌、某中学校歌、某市市歌等。
教育类的流行音乐,一般有五种传播方式。(1)电台、电视台传播,如以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城市交通管理、能源节约、税法宣传、安全生产为主题的文艺专题节目。其中歌曲演唱是一项重要的宣传教育手段。(2)电视片主题歌,以某些政策宣传为题编写的电视故事片,其中主题歌或插曲具有强化宣传教育的功能。(3)宣传性的音像制品,如为交通安全而制作的录音、录像带、DVD光碟等。(4)社会原始传播,行业歌曲多数为一定范围内的职业从业者自己演唱,极少跨进大范围的媒介传播,因此带有原始传播的特点。(5)期刊传播,一些地方性期刊刊载上述一些较好的歌曲乐谱。
(三)广告类流行音乐
这类音乐是近20多年来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也是国外广告流行音乐的中国化,多在电台、电视台的商品广告中出现。其作用是为配合广告画面,醒目地引起人们对商品、商家的注意。常见的有药品广告、酒类广告、家用电器广告等。此种音乐又可视为中国历史上城镇集市贸易中小商品生产、出售者“叫卖歌谣”的又一种表现形式和现代化的延伸。在电台、电视台出现的这类音乐,结构极其简单,但旋律和音响组织十分醒目而突出。
广告类的流行音乐,也可看做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的目的是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因此,企业为了扩大自身的知名度,促进产品或商品的畅销,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常不惜重金聘请明星为形象代表并制作音乐与影视画面做广告宣传。在大众传媒上这种企业音像的登台亮相,将起到明显而突出的效果。这就比历史上如宋代的“叫声”、“叫果子”或元明时期的“货郎儿”、“叫曲儿”等“叫卖歌谣”响亮到千万倍了。
广告类流行音乐,是现代商品生产、市场经济竞争中的兴奋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