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音乐专业教育生产及成果

音乐专业教育生产及成果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音乐的专业教育生产重点培养音乐创作、唱奏表演、研究评论、音乐教育、大众传播媒体音乐编辑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在中国,音乐专业教育生产在音乐学院、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中全面展开。音乐批评(评论)生产成果主要是以文字、语言形式在大众传播媒体中体现出来。

音乐专业教育生产及成果

四、音乐伺服生产

社会音乐生产中,音乐伺服生产虽然不具体生产音乐的艺术、技术和音响形态,但它对音乐创作、表演和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伺服生产具体指音乐教育生产、音乐批评(评论)生产、音乐科学研究生产等环绕音乐生产的诸多方面。它们为音乐的创作、表演、传播服务并以人才的培养、完善或成形的形式满足音乐职业群体中的新陈代谢和听众鉴赏水平的提高,以科学论文和评论论文的文字形式研究、监督、引导音乐的创作表演和音乐科学的方方面面。健康而完满的音乐伺服生产,是音乐社会运作机体中的一个有力的“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是社会音乐生活永远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动力源泉,是社会音乐的传、受双方始终保持和谐的协同关系的润滑剂。

(一)音乐伺服生产的构成

音乐伺服生产一般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音乐教育生产

音乐教育生产是由音乐的专业教育生产和社会教育生产两翼组成。

音乐的专业教育生产重点培养音乐创作、唱奏表演、研究评论、音乐教育、大众传播媒体音乐编辑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在中国,音乐专业教育生产在音乐学院、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中全面展开。在学生接受相关的学科训练后,以掌握相应的艺术技巧,具备相应的艺术、美学修养为标志完成教育生产。

目前中国的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形势,似已形成三大格局——职业音乐教育(以培养职业音乐专门人才为主)、师范音乐教育(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主)和传媒音乐教育(以培养传媒音乐人为主)。其中,职业音乐教育和师范音乐教育由于创立时间长,因此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成果积累方面,已取得长足的经验和发展。但是,由于当代社会条件的变化、音乐商品进程发展加剧以及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创新,传统职业音乐教育和师范音乐教育在社会人才占有量上已接近饱和,社会人才需求量曲线已在下降。而传媒音乐教育,则是一个正逐步走向完善、丰满的事业。它朝阳似火,如日中天,社会人才占有趋势刚刚开始,社会人才需求量曲线正在上升。正因如此,目前全国很多音乐艺术院校和师范院校开始增设传媒音乐(艺术)专业(方向、系、院等)。

音乐的社会教育生产以提高各层次群体的音乐艺术修养,健全完善的社会音乐接受、消费系统为宗旨,其中包括中小学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大中专院校的课余音乐教育,社会各行业的业余音乐教育,等等。这种教育生产以授课、讲座、大众传播媒体宣传等方式进行。

2.音乐批评(评论)生产

音乐批评(评论)生产是对所有的音乐现象,而其中重点是对创作、表演、传播成果的是非成败进行评说。针对音乐的传、受双方,它一方面客观地评价专业音乐工作者的艺术成果,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另一方面它又向社会推崇优秀,明晰良莠,以提高整个社会的音乐鉴赏水平。音乐批评(评论)生产成果主要是以文字、语言形式在大众传播媒体中体现出来。

匈牙利音乐学家贝拉·巴托克正利用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研究民歌。

3.音乐科学研究生产(www.daowen.com)

音乐科学研究生产是一项面向音乐发展的科学研究活动。它包括音乐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两大范畴。在音乐的基础理论研究中,目的是回答和解决音乐“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它纵观古今,横跨中外,从微观到宏观并交叉多门学科而形成了庞大的科学生产体系:民族音乐学、音乐史学、音乐美学、乐律学、音乐社会学、音乐传播学、音乐民俗学、音乐教育学、音乐音响学,等等。在音乐应用理论研究中,则重点是回答和解决音乐“怎样作”、“怎么办”的问题。它更多的是涉及音乐创作表演的技术运用,如和声、曲式、旋律、配器的研究,声乐技术研究,合唱研究,乐器研究,等等。音乐科学研究生产的生产成果一般常以具有较严密的科学逻辑和完整理论构架的科学论文、科学专著形式体现出来。

4.音乐软硬件设施、设备生产

音乐软硬件设施、设备是保证音乐生产得以顺利实现和改善音乐生产条件,推动音乐生产发展的必要基础。它包括文字谱、五线谱等一切音乐记录符号,各种乐器、音乐录音设备、音响设备、音乐数字化软件,甚至是保证音乐声音传播效果的专业音乐演出场馆的建设,等等。在音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音乐软硬件设施、设备的生产和改进始终围绕着音乐生产,并使得音乐创造、表演观念和技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比如说电子合成器的发明,不仅给音乐家们带来便利,同时也使电子音乐得以发展,从而拓展了音乐的新领域。另外,对于音乐传播来说,音乐软硬件设施、设备的生产,也促使其不断改进传播方式、效果,使之更科学和实用,并为其带来更广的受众面和社会影响力。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时期里,音乐传播的范围由于人声和乐器声波传递范围的局限,使得音乐受众人数受到限制,至多不过数千人,而电子扩音设备的发明和使用,使得音乐受众不再局限在室内或小范围内,可同时欣赏音乐演出的受众数量增至上万甚至更多,为户外音乐节的生产创造了必要条件。

(二)音乐伺服生产对音乐的作用特点

纵观音乐伺服生产,与音乐生产的其他环节相比较,可知音乐伺服生产对音乐的作用特点,主要是其间接性、铺垫性和累积性。

1.间接性

创作生产产生了“音响蓝图”——乐谱;唱奏生产根据这种“音响蓝图”产生了音乐;传播生产将音乐送入社会的各个方向和层面。这三种生产以其不同的功能直接作用于音乐并促进音乐的社会实现。而音乐伺服生产以其特殊的生产成果——掌握音乐技能的人、音乐的知识系统、音乐的物质条件——作用于音乐。这种作用是相对间接的、缓慢的。掌握一定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人,其人才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音乐工作者们要使用的音乐生产工具,其设计和制造工艺的成熟也耗费了技术人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而音乐理念,作为音乐作品中透出的思想、美学观念,更是需要长期的酝酿和准备,需要从前人的成果中去总结和继承。

2.铺垫性

音乐伺服生产服务、作用于音乐生产,它的生产内容是由音乐创作、表演、传播的客观需要决定的。音乐伺服生产犹如土壤、空气和水,围绕着音乐生产,使音乐生产随时能从中提取所需。音乐伺服生产越是完善,音乐生产的条件就越是有利,起点也就越高。

3.累积性

人类音乐生产发展的几千年,也就是音乐伺服生产不断积累的几千年。音乐生产从音乐伺服生产中获得支持,同时,音乐生产的成果也反过来回报音乐伺服生产,使这一土壤变得更厚实与肥沃。历代优秀音乐家和音乐表演艺术家们的经典作品,最终总是会成为音乐院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资源。而中国历代的音乐美学思想、乐律研究,则通过历代音乐实践的传承,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音乐创作者们的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