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柔婉细腻的《圣母颂》
知识导航
《圣母颂》原指天主教徒对圣母玛利亚的赞美歌。歌词最早是由罗马教廷于1545年起召开的特洛特会议上确定的。而19世纪以来的圣母颂,歌词已经变得比较自由,除了必须含有的对圣母的赞颂之外,其他戒律均被打破。有的作曲家借它抒发感情和对未来的希望,所以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世俗的成分,而不仅仅限于宗教的范围了。
《圣母颂》的歌词出自虔诚真挚的祈祷文,配合着如泣如诉的旋律,每次演唱时,听者、歌者都自然地被激起了孺慕之情,优美纯朴,所以,一百多年来一向是脍炙人口的。
圣母颂
法国浪漫时期的著名音乐家古诺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圣母颂》,其使用的伴奏是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前奏曲部分。
《圣母颂》作品始终充满着一种高雅圣洁的氛围,使我们感觉似乎置身于中世纪古朴而肃穆的教堂之中;而《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前奏曲部分则精美绝伦,集纯洁、宁静、明朗于一身,满怀美好的期盼,可以说以这样一首乐曲作为《圣母颂》的伴奏,确实是恰如其分的。而最难得的是,古诺竟将它与自己歌曲的旋律结合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可谓巧夺天工。
知识放大镜
赞美歌
赞美歌是以管风琴伴奏的合唱曲,由赞美诗发展而来。16世纪宗教改革后,基督教新教的赞美歌相当于旧教中的经文歌。
赞美歌取《圣经》或其他教会文字为歌词,在基督教会中举行奉贤仪式或布道之后用英文唱歌。其中包含独唱的,称为“独唱赞美歌”;无独唱的,称为“合唱赞美歌”。(www.daowen.com)
《圣母颂》开始的前奏,采用了六连音的分解和弦,造成一种感情上的起伏,歌曲旋律优美、舒展、动人,感情委婉、真挚、感人至深,歌曲里的临时变化音、装饰音和三连音运用得特别巧妙,而且恰到好处,从而使歌曲新颖不俗,独具魅力。当歌曲唱到第八小节,出现了感情的高潮,然后逐渐平静下来,并轻声呼唤圣母的名字。最后,全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爱伦祈求圣母
《圣母颂》还曾被舒伯特谱成了小提琴曲,这首《圣母颂》是他在1825年根据英国诗人瓦尔特·司各特的叙事长诗《湖上美人》中的《爱伦之歌》谱写而成。歌曲抒发了叙事诗主人少女爱伦祈求圣母饶恕其父罪行的纯真感情。
《圣母颂》采用分节歌形式,曲调柔美委婉、纯净朴实,音乐表情细腻丰满,表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向往。由于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后人将其改编成器乐曲演奏,又以小提琴独奏及弦乐演奏主旋律、竖琴伴奏的谱本流传较广。
知识扩展
古 诺
古诺共作了十二出歌剧,最著名的是浮士德、罗密欧与朱丽叶;另外有交响曲与弦乐四重奏;还有一首管乐交响曲目是军乐队中经常演奏的;另有一首幽默的交响小曲也颇为人知,曲名《丧葬进行曲》,本来应该是非常悲伤哀悼的乐曲,不过在演奏时各种乐器发出奇异诡怪的音乐,反而使观众忍不住嬉笑起来。
古诺还作了宗教音乐数百首,包括许多圣诗合唱曲与清唱剧,以庄严肃穆著名,其中一首就是家喻户晓的《圣母颂》。
一百多年前被认为太严肃太德国化的古诺,今日却被乐评家批评旋律太感情化,可是事实上,在大众都认为歌喉比剧情更重要的19世纪中叶,作曲家也都是力求歌曲以感人取胜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