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圆舞曲之王《蓝色多瑙河》
知识导航
《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被称为第二国歌。作者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著名的轻音乐作曲家。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这是一首典型的圆舞曲风格的管弦乐作品。音乐华丽、明快、活泼,通俗易懂。
1866年奥地利在普奥战争中惨败,使维也纳人感到哀伤、压抑,空气沉闷,情绪低落。为振奋人心,约翰·施特劳斯受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领导人赫贝克之约,创作了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圆舞曲。
《蓝色多瑙河》节奏活泼、配器华丽、通俗动人,称得上是维也纳的交响音诗。1868年2月,小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五十四号时,把一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在其中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并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这部乐曲在巴黎公演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没过几个月,这部作品又在美国公演。于是,这首圆舞曲迅速传遍了世界各大城市,后来就成为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品。直至今日,这首乐曲仍然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而在每年元旦维也纳举行的“新年音乐会”上,《蓝色多瑙河》也成了保留曲目。
普奥战争
知识放大镜
圆舞曲(www.daowen.com)
圆舞曲又称“华尔兹”,19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它起源于奥地利一种民间的三拍子舞曲,按速度不同,可分为快、慢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现在通行的圆舞曲,则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速度为小快板,特点为节奏明确,旋律流畅,伴奏声部采用周期性反复的节奏型音较突出,而此种体裁种类繁多,有用于声乐的圆舞曲,有用于社交舞会的圆舞曲,甚至有用作交响曲中的一个乐章。
《蓝色多瑙河》曲名和创作动机源于德国诗人卡尔·贝克题献给维也纳城的诗作中的诗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和柔顺,犹如矿中闪闪发亮的金子,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而后来的歌词则是由诗人格尔纳特重新创作。
《蓝色多瑙河》按照维也纳圆舞曲形式,维也纳圆舞曲结构的主体大多为四五首小圆舞曲的联缀,前有序奏,后有尾声。每首小圆舞曲又有两个主要旋律,是用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构成,由序奏、五首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的。
蓝色多瑙河
知识扩展
《蓝色多瑙河》的创作趣闻
关于《蓝色多瑙河》的创作,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次,约翰·施特劳斯回家时换下一件脏衬衣。他的妻子发现这件衬衣的衣袖上写满了五线谱。作为妻子,她知道这是丈夫灵感突现时记录下来的,就放在了另外一边,可是在她几分钟以后回来想把它交给丈夫的时候,却发现这件衬衣被洗衣妇连同其他脏衣服一起拿走了。而当她赶到洗衣妇住处时,见到洗衣妇正要把那件衬衣丢入盛满肥皂水的桶里。她急忙抓住洗衣妇的手臂,抢过了那件脏衣,还好,乐谱墨迹还未泡掉。就这样,才挽救了衣袖上的珍贵乐谱,这正是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当然,传说并不一定和事实完全相符,但它说明人们对这支曲子的热爱和想追根求源的迫切心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