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乐 我国丰富多彩的历代音
知识导航
从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中可以看出,原始先民的那种“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姿态。原始社会的乐舞是与原始部落的狩猎、畜牧、播种以及战争等多方面的生活有关。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盆里,有3组舞者,每组5人,从他们手挽着手列队舞蹈,包括舞者头上下垂的发辫或装饰物以及每人都有一个小尾巴来看,很有可能是一种扮演鸟兽的舞蹈。
“远古乐舞”的传说大至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某某氏”命名的氏族部落的“古乐”;另一类是歌颂被尊为古代帝王或本部落图腾的古乐舞,如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和夏禹等原始部落的乐舞。第一类时间一般较早;而后面一类有的已属于部落联盟和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的产物,时间明显晚于前者。
古乐舞
原始社会,随着氏族部落之间战争的爆发和原始宗教的产生,出现了为各代所制或者歌颂自己氏族部落首领、图腾的乐舞,比如,黄帝部落的乐舞叫《云门》,歌颂唐尧的乐舞叫作《咸池》,歌颂舜的乐舞叫作《箫韶》。这就是后世文献中所称的“三代乐舞”。
甲骨文“舞”
葛天氏部落的乐舞是一部具有史诗性质的乐舞作品。这部作品集中地反映了生活在原始社会的葛天氏部落的人民对自己部落祖先——“载民”的歌颂,对自己部落“图腾”玄鸟的崇拜,同时也是他们对畜牧业和农业生产的期望和对大自然的祈求。
甲骨文中的舞字很像一个人手持一对牛尾巴或其他动物的尾巴在舞蹈之形,这也可以说明“操牛尾”踏歌而舞在远古乃至商代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历来传说中伊耆氏部落的乐舞叫作“腊祭”。在每年的十二月,伊耆氏部落的人们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万物的祭礼,希望不要有地震、水灾、虫灾,也不希望杂草和野树丛生,这说明了这一氏族部落已经进入到农业生产阶段。
知识放大镜
弦乐传说
墨丘利是希腊神话中诸神的使神。传说有一天他在尼罗河畔散步,无意中踩到一个东西,稀奇的是那东西发出了美妙的声音。他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个空龟壳,内侧附有一条干枯的筋。于是墨丘利从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弦乐器。
到了禹的时代,禹的代表乐舞叫《夏》。所用的乐器以竹苇制成的编管乐器“籥”为主,所用的乐曲、歌曲共分为九段,有九次终止,所以称为九成。(www.daowen.com)
苇龠
商的覆灭,周的兴起,频繁的战争和改朝换代,神圣的天命思想开始动摇。周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天命思想,开始“制礼作乐”,大兴文教。所以周代的音乐文化在长期积累和借鉴前代经验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其主要精神除敬天事神外,更重人事,所以,这一时期的乐舞更体现在世俗人的活动之中,也就有了现实的欣赏价值。
周代时期,民间音乐生活涉及社会生活的十几个侧面,十分活跃。世传伯牙弹琴、钟子期知音的故事也是发生在这个时期。这也反映出演奏技术、作曲技术以及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同时这个时期声乐技术上也有了高度的成就。
秦汉时开始出现“乐府”。它继承了周代的采风制度,搜集、整理改编民间音乐,也集中了大量乐工在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这些用作演唱的歌词,被称为乐府诗。汉代主要的歌曲形式是相和歌,而且也从最初的“一人唱,三人和”的清唱,渐次发展为有丝、竹乐器伴奏的“相和大曲”,并且具有“艳—趋—乱”的曲体结构,它对隋唐时的歌舞大曲有着重要影响。
汉代以来,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西域诸国的歌曲已开始传入内地。北凉时吕光将在隋唐燕乐中占有重要位置的龟兹(今新疆库车)乐带到内地。由此可见当时各族人民在音乐上的交流已经十分普及了。此时,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性乐器古琴已趋于成熟。
隋唐两代,政权统一,特别是唐代,政治稳定,经济兴旺,统治者奉行开放政策,勇于吸收外城文化,加上魏晋以来已经孕育着的各族音乐文化融合打基础,自然而然地萌发了以歌舞音乐为主要标志的音乐艺术全面发展的高峰。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还表现为有一系列音乐教育的机构,如教坊、梨园、大乐署、鼓吹署以及专门教习幼童的梨园别教园。并且这些机构以严密的考绩,造就了一批批才华出众的音乐家。
宋、金、元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市民音乐的勃兴为重要标志,此时隋唐音乐得到更为深入的发展。随着都市商品经济的繁荣,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游艺场“瓦舍”“勾栏”就应运而生了。
明清社会已经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萌芽,市民阶层日益壮大,所以音乐文化的发展更具有世俗化的特点。明代的民间小曲内容丰富,虽然良莠不齐,不过其影响很广,已经达到“不论男女,人人习之”的程度了。
知识扩展
音乐学
音乐学是一个历史的科学的研究音乐的广阔领域,其中包括音乐理论和音乐史。音乐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各文化也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系统,民族音乐学是一门以该领域为讨论对象的学科。音乐是无国界的,无论你是哪个国家的人,说着怎样的语言,听见好的音乐,都会明白作者的心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