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当代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中的轻舞风分析

当代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中的轻舞风分析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中的“轻舞风”,是舞蹈作品的一种整体风貌呈现,大多光脚而舞,多为一方山水、民俗、民风、拜神及祭祀而舞,追求造意、创景、虚空、想象。高层次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必然是典雅和纯美的,这必然也会给民族民间舞蹈带来一些“轻舞”之感,但这种“轻舞”之感是高层次与高品格的,是我们所追求和赞同的。

当代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中的轻舞风分析

高立雄

作者简介:高立雄,男,1979年11月生,云南曲靖人,舞蹈学硕士,现为渭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舞蹈系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学与创作。

摘 要:当代的一些民族民间舞蹈作品过多强调造意、创新,运用舞蹈技法的动作组合,离现实越来越远,一种虚化、创想的,缺乏生活与生命之本,呈现出一种“轻舞风”态势,背离了中华民族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厚重感与精神气质。

关键词:当代,民族民间舞蹈,“轻舞风”

在思索自己的民族民间舞蹈在时代发展中的流变与走向时,我们尽可以去看一看别人的(西方的)民族民间舞蹈,看一看西方的民族民间艺术,兴许能找到答案。当代一些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在题材、样式、结构和风格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繁荣景象。新生代编导的创新探索,突破固有模式,强化了民族民间舞蹈的视觉、情感冲击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有许多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在时尚包装与借鉴西方现代舞动作开发中,在一味追求创意及舞美灯光时迷失和模糊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应有的特色,有许多舞蹈作品成了一种动作的玩味,穿着现代精致的民族服饰,跳着与该民族相去甚远的舞蹈动作,再加上许多非舞蹈因素的介入,使得许多民族民间舞蹈面目全非;赤脚露臂,轻舞薄衫,与大地与生活与现实离得越来越远,缺乏生活与生命之本,呈现出一种“轻舞风”态势。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中的“轻舞风”,是舞蹈作品的一种整体风貌呈现,大多光脚而舞,多为一方山水、民俗、民风、拜神及祭祀而舞,追求造意、创景、虚空、想象。这主要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诗歌文风、绘画、书法、崇月等人文思想的影响。特别是以中国的孔孟(儒)、老庄(道)、《周易》(易)三者构筑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追求的基本框架,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天人合一”、“象外之象”、“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和渗透,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韵味,故此中国的艺术追求神、气、意、象、味、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中国当代的古典舞蹈,从诞生之初就是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艺术审美追求而确立和发展的,也才有了像《轻青》、《扇舞丹青》、《风吟》、《书韵》等一系列优秀的“轻舞”舞蹈作品。民族民间舞蹈对传统美学与审美意向的追求也是必然和既定的,这也是当代民族民间舞蹈产生不同层级与思想深度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高层次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必然是典雅和纯美的,这必然也会给民族民间舞蹈带来一些“轻舞”之感,但这种“轻舞”之感是高层次与高品格的,是我们所追求和赞同的。而本文所探讨和担心的是,有许多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不但没有高层次的艺术品质和精神内涵,反而连舞蹈最基本的动律和形态都缺乏生活与生命之本。故此我们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与整合时,我们首先应该关注的是生活之“重”、生命之“重”,应该舞出大地的节奏和生命的色彩。中国文化自古就为典型的“农耕文化”,土地就是老百姓的命根子,是繁衍生息的资本。他们的舞蹈无不与土地气节有关,他们为一山一石,为生产劳动,为丰、灾、祸、福而舞。

在今天的现代社会,民族民间舞蹈似乎在大城市消失了:生活的压力就业、买房、买车和浮躁的社会,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都在忙于自己的生计,周末都时常在加班,舞蹈似乎是生活中的奢侈品。一年中甚至没看过一场演出,更没有为生活为自己而舞蹈过。其次电脑的普及,加上交通的拥挤,许多人更愿意待在家里上网,也因此产生了许多追求时效的快餐文化。在舞蹈界,在各种比赛活动中产生了许多为比赛而比赛,为时效而创作的快餐舞蹈作品,它们带着某一民族某一地区的某些舞蹈特点和动态,然后肆意包装组合,而产生了一些看似民族的缺乏生活的“轻浮之风”的舞蹈作品。舞蹈作品后面的编导们要思考一下你对这一民族这一地区的了解有多少,不要为了创作而创作,为比赛而比赛,反之我们倒不如静下心去研究一下现实中的民族民间舞蹈舞步与文化的深邃内涵。

当今广泛的国际艺术交流,西方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价值观的融入,使得许多编导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与整合中也融入了许多的西方舞蹈文化因素,大量应用现代舞蹈编创技法,充分的身体应用与动作开发,元素动作的嫁接与重组,出现了许多非正常组合的舞蹈动作编排,再加上许多舞蹈是光脚而舞,能更好地应用三度空间,演员一会儿地面一会儿空中来去自如,舞得更加行云流水,这就给民族民间舞蹈增添了许多“轻”巧之风。其次,一些民族民间舞蹈为迎合时尚和新意,对民族民间舞蹈原生的音乐和节奏加以变化和嫁接,这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是一件好事,但是有许多的民族民间舞蹈音乐和节奏的变化和嫁接,却让人匪夷所思难以接受,特别是一些极具动感的音乐,甚至是美国的嘻哈音乐的加入,使得这一作品变得动感十足,成了动感的藏族舞、动感的傣族舞、动感的朝鲜族舞等等,窃以为它不仅给该作品带来了民族属性的模糊与淡化,还是对这一民族民间文化的不尊重和轻视。(www.daowen.com)

另一方面,当代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专业化建设,舞蹈动态形象的美化与舞台表演的典雅化,也给当前的民族民间舞蹈增添了“轻舞”之感。这又涉及当代民族民间舞蹈的存在空间和层级问题。众所周知,当我们把源自民间大众的民族民间舞蹈推上专业舞台、引进课堂与艺术专业化建设及形态保护,民族民间舞蹈的存在空间、层级和舞蹈本身就已经发生转变和提升。故此,当代的民族民间舞蹈在文化形态、存在空间、艺术层级上是多元丰富的,是在一种舞蹈形态与舞蹈文化及民族情感的游走与回归中创新和发展的。她必定会更加典雅纯美,这必然也会给民族民间舞蹈带来一些“轻舞”之感,但这种“轻舞”之感是高层次与高品格的,如上所述,是我们所追求和赞同的。但是民族民间舞蹈是一个无限丰富的世界,当代的民族民间舞蹈的提升与整合又有许多的方法和途径:比如一个舞蹈语境的转换,就足以使一个民族民间舞蹈作品面目全非,比如以胶州秧歌为语言组织创作的《一片绿叶》,由于舞蹈语境的转换,伴随舞蹈动态存在的音乐不是以最初原生态状态存在的,而是存在于当今流行的发烧音乐大碟之中,而使舞蹈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意向和复杂的含义,也由音乐的空灵和虚空,使该舞蹈成了一个典型的“轻舞”舞蹈作品,一时引起许多的关注和探讨。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这一称谓下涵括了太多的舞蹈存在和艺术形态,有时甚至是中国舞蹈的全部。这给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带来了一个无限丰富的世界,同时也使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创作有太多的可能与抉择;其次现今高度发展的舞蹈教学与舞蹈创作技法运用和当代的民族民间舞蹈多元的空间存在和舞蹈语态的转换,也使得我们在民族民间舞蹈创作时会有迷失和无措之感;再次时代的审美变迁和民族民间舞蹈自身的流变与消失、时尚与猎奇、保护与创新、原生与新生,艺术总是在无限可能与矛盾中诞生,故此今天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中出现的“轻舞”之风也不足为奇,我们需要的是随时保留一颗舞蹈的心灵与和谐的创作观。

参考文献

[1]朱志荣.中国美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郭磊.试论现当代学院派民间舞创作的困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3).

[3]许锐.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认识演变与概念阐释[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