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龙
作者简介:张飞龙,男,1984年6月出生,陕西渭南人,西安音乐学院唢呐本科专业,现任渭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唢呐专业讲师,研究方向:唢呐表演及教学。
摘 要:视唱是学习音乐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音乐专业学生最重要的音乐基础课程之一。乐感是音乐素质内涵中的重要因素,对乐感的培养应该是音乐的核心。通过视唱练耳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增强视唱、听辨、记忆等能力及其音乐感受能力,对学生的音乐各方面学习和实践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一、视唱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视唱是学习音乐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音乐专业学生最重要的音乐基础课程之一,属于识谱技能训练。一般是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独立运用视觉、听觉、感觉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练习识谱。通过视唱大量的音乐旋律片段或音乐主题旋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音乐养料、积累音乐素材与资料,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音乐资料及演唱(奏)水平,增加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能力。
“音乐是靠听觉来感知的,敏锐的音乐听觉,是感受音乐的基础,是产生情感和树立形象的前提。”而敏锐的音乐听觉除来自一定的先天因素外,后天的训练和培养起着主导作用,视唱便是我们后天培养音乐听觉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并对我们学习音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乐感的含义及其形成
乐感是一种听觉能力,是音乐听觉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不依靠实在的声音印象而建立的音乐想象能力,是以听过的乐曲中的形象在记忆中的再现为依据的。是指在音乐艺术活动中,主体即欣赏者的审美感官之一的听觉器官对客体即音乐作品的音质、音调、节奏、旋律等的感受力。简单地说,音乐乐感是人的大脑中基于以往聆听音乐的积累与新发生的音乐、音响相结合的心理活动。
对于乐感的形成,既包含有先天遗传因素,又更是后天我们的主观努力和客观环境影响所致。乐感的先天遗传因素,主要是指要有先天遗传下来的健全的听觉器官,即健全的耳朵。对于一个耳聋或重耳的人,再美的音乐也不能听见或听不清楚。耳朵的这些先天性的高低,当然也会直接影响乐感,影响欣赏音乐的能力。乐感体现了人们后天奋发努力的结果,对于人的先天遗传的音乐潜能或缺陷,可以通过后天的主观努力和环境影响去发挥和弥补。
三、视唱学习对乐感培养的促进作用
(一)正确的节奏和节拍对音乐理解的促进性
“节奏”就是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节拍”指在音乐律动中,单位拍有规律的强弱变化的序列。节奏与节拍是同时存在的,节奏必然存在于某种节拍之中,而节拍中也必然含有一定的节奏。在乐曲中运用某些节奏型的重复,使人易于感受,便于记忆,也有助于乐曲结构上的统一和音乐形象的确立。节奏感的训练也是为准确表达音乐情绪的重要内容。在节奏感训练中主要是围绕音长和音强关系,其表现在节奏与节拍上来进行的。而音乐节奏与节拍有着直接的、密切的联系,它们在音乐表现中永远是同时并存,不可分离的。也就是说,节奏中必须有节拍;节拍中也必然存在着节奏。节奏和节拍,都是音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的具体体现,不同的只是各有所侧重。
(二)音准的掌握对乐感的重要性
音准是指歌唱和乐器演奏中所发的音高,能与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在人们的认识中,似乎乐感就是学生天生对音乐的一种表现力,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音乐细胞”。乐感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在乐感的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来自于我们对音准的把握,音准是音乐的“灵魂”和“生命”,是伴随音乐学习全过程的永恒话题,同时也是最难突破的问题。音准训练是学习音乐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培养习乐者对音准的判断力,大多数初学者不具备准确的音准判断力,需要进行大量反复的训练,以准确地控制音高。在掌握音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去接触作品,理解作品,在作品中发挥自己的东西。
(三)对乐曲内容的正确理解有助于音乐情感的提高
在乐曲的内容理解上,我们不但对将要演奏的乐曲,从风格、形象、情绪的整体构思,到音调、色彩、力度等个别表现要素都要有充分的理性概念,而且对以上各要素也要有准确的感性认识。当我们看到作品后,要看清楚作者的提示,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写作意图,常常有许多提示,不论是乐曲开始,还是每一段的开头等,了解作品的提示对理解和处理作品有很大的帮助。由于音乐的情感是审美情感,它比生活中的情感更强烈、更集中,也更富有感染力,自然对乐感的培养极其有利。音乐内容凝合在音响之中,首先以情感和情绪来表达,在情感和情绪的后面,包藏着作曲家对自己的立场、观点和理想,为了表达这些内涵,作曲家使用了一系列音乐化的比拟、暗示、象征、联想等方法,运用作曲技法来达到目的。通过了解作品的背景、音乐提示等认识和理解作品,当然也带着自己的观点、态度和趣味,这正是音乐艺术的魅力所在,表演家把乐谱符号变成音响讯号,欣赏者把音响讯号变成感情信息,而演唱者是传达情感的使者。
(四)通过训练音乐想象力来完善音乐乐感的能力(www.daowen.com)
听觉意象是音乐想象的基础,乐感的形成离不开想象。如果说感知是评判乐感形成容易与否的关键,那么音乐想象则是评判乐感发达与否的标志之一。因而音乐想象能力的提高会进一步地完善乐感。以下是几种训练音乐想象力的方法:
1.不断扩大和丰富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生活体验,从而增加想象的广度和深度。想象是演奏(唱)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音乐表演者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扩大和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与形象感受,并且把它创造性地运用于演奏(唱)之中,这是表演者演奏(唱)创造获得充沛的生命力,并使之生动感人的关键。
2.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是引起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鸣,定音鼓的轮击好像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像下雨的形象,手风琴抖风箱的音响,像奔驰的火车、呼啸的风声、颤抖的树叶等艺术形象。因此,我们必须具备非常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将其表现得更加生动具体。
3.用相同的旋律表达不同的特定的情感。如奥芬·巴赫《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中一段小提琴演奏的2/4拍欢快的旋律,然而这段旋律经圣·桑将拍子改为4/4拍,放慢速度用钢琴在低音区轻轻奏出,就变成了对“乌龟”步伐沉重的真实刻画。由此,我们可以受启发得知相同的旋律改变其节奏和演奏乐器等会产生另外的音乐形象。
综上所述,音乐表现,其内容丰富,风格各异,体裁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故表现不同音乐内容、风格的音乐语汇及其表现技法等也丰富多彩。音乐与有组织的音响运动方式用来塑造音乐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是一门特殊的,最具有情感性的艺术。通过视唱练耳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就是培养学生富有乐感;同样,注重学生乐感的培养和提高,也是视唱练耳训练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薛良.音乐与色彩漫记[J].中国音乐,1993(4).
[2]〔苏〕玛采尔.论旋律[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3]刘咏枫.浅谈音乐教育中乐感的培养[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S1).
[4]符丽.试谈音乐教学中乐感培养的重要性和途径[J],深圳教育学院学报,1998(2).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人民出版社,2002.
[6]李重光.基本乐理简明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7]吕仲起.基础乐理知识问答[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8]舒泽池,谢秀珍.乐理新思路书面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9]修海林.音乐存在的听觉感知基础[J].中国音乐,1990(3).
[10]李重光.谈节奏节拍训练中的一些问题[J].中国音乐教育,1963(5).
[11]罗杰·卡曼著.徐德译.音乐课[M].海南出版社,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