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索西方音乐魅力: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与浪漫主义音乐

探索西方音乐魅力: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与浪漫主义音乐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分别从反叛理性主义和人与社会分化两个层面对门德尔松的浪漫主义作品《仲夏夜之梦》序曲进行了分析,因此而感受到了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内在文化魅力。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是一部代表了浪漫主义特质的典型作品。由门德尔松首创的音乐会序曲是标题音乐与序曲相结合的产物,这一体裁的创作是门德尔松归属于浪漫主义作曲家的标志之一。在门德尔松创作《仲夏夜之梦》序曲中,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小精灵们状态的崇拜。

崔 峰

作者简介:崔峰,1980年生,男,陕西西安人,渭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舞蹈系副主任,器乐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音乐学与音乐教育学

摘 要:浪漫主义音乐具有的新的文化特质,它与古典主义之间是一种形式外壳连接而文化内层断裂的关系。本文分别从反叛理性主义和人与社会分化两个层面对门德尔松的浪漫主义作品《仲夏夜之梦》序曲进行了分析,因此而感受到了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内在文化魅力。

关键词:浪漫主义,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文化特质

一、关于门德尔松创作的《仲夏夜之梦》

门德尔松生于19世纪初,是一名德国作曲家,他的作品不但具有浪漫主义气息,并且坚守着古典美学原则,在古典曲式原则创作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他是一位浪漫主义中的古典主义者。门德尔松为莎士比亚的喜剧共写过两部音乐作品,一部是在1826年所作的钢琴四手联弹《仲夏夜之梦》序曲,次年改编成管弦乐曲,被称为是音乐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标题性音乐会序曲;另一部是1843年为《仲夏夜之梦》所写的戏剧配乐,其中的序曲就选用了当年所作的序曲。

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是一部代表了浪漫主义特质的典型作品。故事本身发生在人仙共存的雅典城郊的森林,讲述的是恋人们的爱情故事,其间的梦境是戏剧情节发展的重要转折点。“精灵主题”、“舞蹈主题”和“爱情主题”音乐性格各异,分别代表了诙谐顽皮的精灵、欢快的庆典场面和柔美缠绵的爱情,这三个主题不仅形成戏剧性的对比,还形成了戏剧性的融合,曲中展现了神话般的幻想、大自然的神秘色彩和诗情画意。

二、对浪漫主义音乐《仲夏夜之梦》的文化特质解读

(一)反叛理性主义

浪漫主义音乐反叛理性主义但未反叛理性,它追求的是一种独特无羁的情感。浪漫主义之前的音乐对感情的表达与浪漫主义有本质的区别。门德尔松作品的风格属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中的保守派,因此他也被称为“古典主义的浪漫主义”。《仲夏夜之梦》这部作品的结构和技法遵循古典形式,但柔和抒情的音乐表现却是浪漫化的,这部作品很好地在古典主义音乐的均衡和富于逻辑的思维与浪漫主义的注重个人感受和抒情意识之间做到了最好的折中。第二,浪漫主义时期之前的音乐主要强调的是理性与情感的协调平衡或理性对感情的支配;而浪漫主义音乐重视的则是被理性主义所忽略或贬抑的本真感情,主要体现的是感情对理性的统治和超越。门德尔松在创作《仲夏夜之梦》时,为了表现内心情感的无限涌动,尽量避免按步就班的和声布局。例如,使乐曲不结束在主和弦上,或者运用一些非功能性的和声进行,变化音的运用越来越具有独立性、目的性,不再用于润饰声部进行,而主要为了表达复杂的情感。

如在《仲夏夜之梦》的间奏曲中,一开始8/6拍、a小调旋律色彩暗淡,采用快速的音程大跳,描写哈米亚遭到爱人背叛后,心情慌乱不安在森林里急速奔走追寻爱人的场景,但在间奏曲结尾,门德尔松笔锋一转,换作2/4拍子,转入A大调,旋律明朗欢快,木管乐器组的吹奏又带出工匠们笨拙的滑稽感,一下子把听众带入了工匠们排练戏剧的愉快场景当中。

浪漫主义者往往沉迷于非理性的梦境之中。门德尔松的序曲《仲夏夜之梦》就与梦相关,他主要通过精巧、细致的配器造成梦幻般的色彩,如木管演奏的四个朦胧诗意的和弦,表现小精灵的小提琴轻巧跳跃的快速演奏等。

不仅如此,在音乐体裁方面,浪漫主义音乐也体现出感情冲动“自由地来建立自己的音乐形式”。“标题音乐”这一概念是由李斯特首创的,所谓标题音乐,是用文字、标题来展示情节性乐思(表现文学性内容)或通过模仿、象征、暗示等手段模拟自然音响(表现绘画性内容)的器乐曲,产生于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音乐。序曲最早出现在17世纪,所谓序曲,是在歌剧话剧清唱剧等开场前演奏的管弦乐曲,有时也指某些大型器乐作品的开始曲。序曲的一个“序”字,带有初始之意,是交响乐的前身。早期的歌剧序曲和歌剧的内容没有直接的关系,往往一部歌剧的序曲可以借用于另一部歌剧。门德尔松在17岁时创作的《仲夏夜之梦》)序曲开创了音乐会序曲这种体裁,它与莎士比亚的原剧剧情紧密结合,体现了童话般的梦幻色彩。由门德尔松首创的音乐会序曲是标题音乐与序曲相结合的产物,这一体裁的创作是门德尔松归属于浪漫主义作曲家的标志之一。(www.daowen.com)

(二)人与社会的分化

自然和当时黑暗而又庸俗的社会相比,显得更加明净、纯真和可亲,因此回归自然是浪漫主义者的理想选择。门德尔松在序曲《仲夏夜之梦》中,一开始那四个色彩渐深的和弦用木管乐器演奏,交代故事发生的场景——仙境中的森林。这仙境般的森林代表的是自然风光和自然状态的憧憬,厌倦了城市生活的门德尔松,内心更向往像这仙境般的自然。序曲开头这四个和弦在整个序曲中出现了三次。开头的和弦仿佛将人们引入密林深处故事发生的梦幻场景,中间一次和弦出现被用来切换场景,最后,在开头的和弦再现中,平静安详地结束,密林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美好的大自然与作曲家心中的苦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加使得他们的痛楚欲罢不能,例如,小精灵在夜间迷人的月光下舞蹈也许更能反映人们对自然风光和状态的憧憬,更能引起人们心中的共鸣。自然为浪漫主义者的灵魂提供了一个适于安置的地方。

除了用木管乐器柔和透明的音色营造出仲夏夜的朦胧和梦幻,模仿号角的宫殿主题代表的是中世纪雅典公爵提休斯的城邦,中世纪是浪漫主义者躲避现实社会的圣地。这两个主题出现的作用在于两方面:一方面对周围环境的氛围进行渲染。这两个主题对比鲜明,一个朦胧神秘,一个庄严辉煌,能够明确地营造出故事发生的空间;另一方面就是起到了场景切换的作用。这两个主题起到了仙界和城邦的造型作用和场景虚实交替的切换作用。返回自然的含义还包括对人性本真的自然状态的追求,使人们弹精理道,解粘去缚,返还生命的本色。在门德尔松创作《仲夏夜之梦》序曲中,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小精灵们状态的崇拜。

三、结束语

从某种意义上说,浪漫主义艺术不仅造成了古代艺术的历史终结,而且成为现代艺术的逻辑起点。浪漫主义者是在以人的内在需要、生命潜能和自由本性为基础进行创作,是在追求个体自由的感性自我和艺术形式背后的终极实在。浪漫主义音乐的魅力也许正在于它造就了这样一个真实而又超越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朱敬修.西方音乐史[D].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

[2]张梦榕.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的音乐与戏剧性特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陈新坤.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文化特质[D].南京师范大学,2002.

[4]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