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创造性音乐教育模式: 地方音乐与舞蹈研究

创造性音乐教育模式: 地方音乐与舞蹈研究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何种模式的音乐教学法,均贯穿着“创造”这一主题。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若想更有效地实施全民素质教育,我们则更有必要采用多种音乐教育模

创造性音乐教育模式: 地方音乐与舞蹈研究

梁 晶

作者简介:梁晶,女,汉族,1982年9月生,山西闻喜人,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渭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大学生艺术团团长,陕西省大秦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渭南市音乐家协会理事,主要从事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研究、行政管理工作。

摘 要:现代音乐教育模式甚多,在这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中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主题——创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应强调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在不同模式的音乐教育中充分发挥创造主题,同时也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勇于创新,以“创造”为主题的多种音乐教育模式服务现代音乐教育。

关键词:创造,教育模式,教学体系

音乐的教学和体验是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中进行的,创新性、创造性是多种音乐教育模式的主题,如果要成功地进行音乐的创造性教育,那么,从教学设施到教学方法都必须适应教育的具体要求,而不应该受到局限,教师应具有足够的想象力并愿使教学常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应强调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在不同模式的音乐教育中充分发挥创造主题,同时也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勇于创新,不拘一格。

现代音乐教育模式甚多,从表面上看,会觉得五花八门,甚至会感到杂乱无章。然而从这看似表面的混乱中却不难看出它内在的秩序,在这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中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主题——创造。卡尔·奥尔夫(Car Orff)的儿童音乐教育方法是一种重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实验方法。其实质是通过节奏让儿童以此来创造他们自己的音乐。儿童通过一系列不断深化的表演活动来掌握一些音乐的词汇:谈话、运动、唱歌、演奏和玩耍。该教学法并不要求很快就能教会学生歌唱、奏乐的方法,而是让学生接触音乐实践。奥尔夫认为如果学生能唱得好、奏得好,首先要使他们喜爱音乐,要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融合到音乐中去。不要求学生对老师所传授的一首歌曲或一个舞蹈去进行不折不扣的模仿,而是要求师生在一起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共同来形成一些新的东西。一堂成功的奥尔夫课往往会给人以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它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幻觉,即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受。参与者(学生)虽然并没有很多的技巧或理论背景,却也能创造自己的音乐。孩子们在奥尔夫教学法的训练过程中能够经历着一种通常只有专业音乐家才有的合奏感。简言之,奥尔夫教学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音乐活动、用元素性的音乐来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以体态律动著称的达尔克罗斯教学法是爱米尔·雅克·达尔克罗斯(Emile Jaques Dalcroze)所创立的现代教学法,这是一种以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及创造性为目的的教学法。虽然人们常常以为体态律动就是达尔克罗斯教学法,但实际上这仅仅只是其三大内容之一。该教学法的另外两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视唱练耳和即兴演奏。在体态律动的课上,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地运动,教师(有时是学生)用钢琴即兴演奏。学生通过走、跑、跳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在视唱练耳课上,要求学生用唱名演唱音程和歌曲,尤其重要的是要进行声乐的即兴演唱,这种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视唱练耳”课与传统的专业视唱练耳课是有极大的差别的。即兴演奏多在大钢琴上进行,也可在其他乐器上进行,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形成与对音乐进行体态反应的自由,学生进行任意速度的即兴表演练习。达尔克罗斯教学法对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目的非常明确,这就最大限度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主要是一种民族的、全民的音乐教育思想,他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匈牙利的民族素质,主张通过音乐让孩子们形成创造性并丰富其生活。柯达伊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第一,培养音乐文化水平,用传统音乐语言思考、读写和创作的能力。第二,通过使用学生自己祖国的民间音乐遗产给予他们一种文化认同感,通过本民族的民间音乐知识进一步了解其他民族和文化。第三,提高所有学生的表演能力——在班里、在合唱队里演唱、参加重奏团与管弦乐队,把参加集体音乐活动作为丰富生活的一种方法。第四,让全世界伟大的音乐作品成为学生的财富。为达到上述目的,柯达伊强调每课时必须集中于若干不同的音乐目标,如:齐唱和分声部唱,乐谱的读写,练耳、内心听觉、记忆技能,识别、使用曲式,随音乐运动,听赏音乐,即兴创作。显然,作为最高阶段的创作是该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www.daowen.com)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是产生于美国本土的一种教学法。它是根据著名的《曼哈顿维尔音乐教学大纲》中的“螺旋形上升素质培养大纲”而开设的课程,最初是作为专业音乐学习的一门课程(包括七个方面的素质培养:乐音、节奏、旋律和声、曲式、调性、结构,音高、音色、力度都包括在乐音内)。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基本内容有如下几条:教学思想,彻底改变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法,通过自觉乐感的培养,发展人的创造性思维,以适应新的工业革命浪潮;教学内容,综合音乐史与音乐理论知识进行素质训练;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引导者,发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帮助他们产生创造的欲望,实现创造的结果;课堂结构。自由探索,引导探索,即兴创作,有计划即兴创作,巩固概念。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推广到非专业的音乐教育领域后,且发现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使用该教学效果更好,由于该教学法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故又直接称之为“发掘创造力教学法”。除以上教学法以外,在现代音乐教学中所使用的还有卡拉博—科恩教学法、铃木的天才教育方法、流行音乐的教学法(主要为爵士乐教学)等教学模式。无论何种模式的音乐教学法,均贯穿着“创造”这一主题。

在我国,音乐界也已开始注意到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在我国普通音乐教育界,也已开始引进外来的先进音乐教育模式与方法,外来的音乐教育模式只是教学上的某种观念、方式与方法,它还并不会有损于中国音乐的内容与风格,我们更应该能够接纳它,用之服务于我国的素质教育。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若想更有效地实施全民素质教育,我们则更有必要采用多种音乐教育模式来发展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让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都能找到适应本地或个人实际的模式。21世纪的中国需要更多的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因此,我们需要多种有利于培养、提高人的素质的,尤其是能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育模式。一方面对外来的先进音乐教育模式采取拿来主义,另一方面也要创造出我们自己的更新、更好的音乐教育模式来。

参考文献

[1]李旦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3]赵岩.音乐教育论与教学方法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