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校园戏剧:引领新一轮校园文化风潮

校园戏剧:引领新一轮校园文化风潮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让戏剧艺术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成为学生的必修课,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坚持十年开展校园戏剧活动,把校园戏剧活动同学校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结合起来,使戏剧活动成为校园生活一道风景线。经过陕西省剧协批准,成立了“陕西地方戏剧研究中心”,被陕西省剧协确定为“陕西省校园戏剧活动示范基地”。

校园戏剧:引领新一轮校园文化风潮

冯 巍

作者简介:冯巍,原名冯忙晓,男,汉族,1956年4月生,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教育书法协会理事,渭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党总书记

戏剧与学校教育有什么关系,开展戏剧活动到底能给学校和学生带来什么,戏剧活动在校园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过程中有什么特殊意义和作用,这些问题是我们开展校园戏剧活动希图解决的主要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的收获体会是,校园戏剧活动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增强学生能力、扩展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拓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让戏剧艺术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成为学生的必修课,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

学校作为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以影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公益服务组织,不仅要对受教育者进行严谨丰富的科学知识引导灌输,还需要通过生动的情感引导影响受教育者。面对来自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经历感受,具有不同理想追求、思想情感、品质性格、心智体格的学生,学校教育的主要方法,是按照社会需要和人的成长成才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多途径、多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是在肯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判断辨别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的前提下,充分照顾受教育者的人格、意志、个性特点,引导开发其自身潜在的学习接受知识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受教育者努力成为具备适应社会生活基本常识,遵守社会生活基本道德规范,与人相处和参与社会生活、社会活动能力的全面教育活动。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坚持十年开展校园戏剧活动,把校园戏剧活动同学校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结合起来,使戏剧活动成为校园生活一道风景线。举办“渭南师院校园戏剧节”,参加三届“陕西省校园戏剧节”,先后有1000多名师生参加戏剧排演活动,排演师生原创、改编各种剧目60多个,组织戏剧专场演出20多次,组织在“陕西省校园戏剧节”获得“优秀剧目奖”两个,“剧目奖”三个,“优秀剧本奖”一个,“优秀表演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舞美奖”、“表演奖”等个人奖项40多个,先后有两万多观众观看了演出。在此基础上,我们努力推动校园戏剧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经过陕西省剧协批准,成立了“陕西地方戏剧研究中心”,被陕西省剧协确定为“陕西省校园戏剧活动示范基地”。

在诸多艺术门类中,以语言故事、动作表演、舞蹈音乐、舞台美术为综合特征的戏剧艺术,通过特定环境条件(舞台、剧场)、特定形式(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等)、特定角色(演员、观众)、特定设计(正剧、喜剧、悲剧等等)艺术地展现社会和人生,凝练、形象地展现社会百态、人生百态,通过情景、情势、情感、故事吸引感染人,使不同观众在艺术氛围中,感受、体验社会和人生,具有其他艺术形式无可替代的感染人、鼓舞人、影响人、塑造人的特殊作用和群众性特点,是学生热切期待、热衷参与、深受欢迎和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学校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戏剧活动,使处在身心发育成长关键时期的受教育者在充满生动快乐的环境氛围下,在有机会直接参与其中的校园戏剧活动中感受生活,感悟人生,必然对其人性全面发展、身体和心智健康成长、事业更有成就等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因此,在校园戏剧节举办过程中提出的“戏剧与德育同行,戏剧与美育相伴”,既是对戏剧进校园的意义、作用、目的和作用的概括阐述,也是探索学校教育容纳戏剧、满足受教育者成长成才需要的理想追求,符合学校教育的本质要求,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需要。

同时,作为有别于其他戏剧形式的中国戏曲,容纳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等多门类艺术因素,将众多艺术形式巧妙有机地聚合在一起,既有360多个传统剧种之别,又有不同的艺术探索追求,在形式、表现、传播中蕴含了中华哲学、中华艺术、中华文化传统的博大精深,弥为珍贵。学校有责任为其传承发展做出贡献。但是,在过去的岁月里,由于多种历史原因,这些凝聚民族聪明智慧和文化精髓的艺术瑰宝的现实生存状况却是,360多个剧种目前仅存不到三分之一,而且,存者之中相当一部分处于自生自灭、难为后继的濒危状态。不仅学校戏曲艺术教育,而且整个戏剧事业教育体系中都处在一种未言已涌泪、言及泪湿襟的凄惨境地。学校戏剧教育,原先全国有130多所大中专戏剧学校,到目前却是或无规模,或改换门庭,或师资匮乏难以为继。“戏曲日渐式微”、“戏曲衰落”已经是不争的现实。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需要不断地灌输和熏陶,需要社会组织的不间断推进,更离不开学校给青少年创造良好传统文化学习环境。而我们现实的教育环境,却是从幼儿园大学,一般的学校只开设音乐课、美术课(而且在许多地方、学校还是能不开就不开,能少开就尽量少开,甚至是音乐课教唱流行歌,美术课只教粉彩画),没有开设戏剧课。这样几十年一贯的教育状况,几代人传统文化学习的严重缺失,还有几个教育工作者能了解戏剧(特别是戏曲),懂得戏剧,会欣赏戏剧,敢给学生教戏剧?几个受教育者能得到戏剧(特别是戏曲)艺术的影响感染?如果这种现实得不到尽快改变,戏剧教育走不进学校课程设置,走不上课堂,不能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将只是一句口号被吊在嘴边。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中华戏曲,也将在“抢救、挖掘、整理、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喧嚣声中渐渐枯萎消失,中国当代教育也将以“历史性失误”难卸其责,载入史册。(www.daowen.com)

戏剧作为包含文学(剧本)、音乐(音乐伴奏、音响效果及戏曲、歌剧中的唱腔等)、美术(布景、灯光、舞台布景)、舞蹈(演员优美的动作、姿态)、表演(角色扮装)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艺术,作为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热衷参与的文化传播形式,对人的行为、语言、生活方式,甚至思想意识产生的感染、影响、鼓舞、引导、塑造作用则是多方面、立体和直接的,有着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优越的普及化、大众化的条件、基础和艺术境界。当年演《白毛女》发生的战士拿枪要打饰演黄世仁的演员陈强的事例;剧场里经常出现的台上演戏、台下观众跟着演员“唏嘘”,随着剧情推进发展提心吊胆的情景;一幕好剧一个人反复看,几代人传着看,依然百看不厌、传诵吟唱的场面,都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达到的,是“台上小天地,生活大世界”紧密生动、艺术精练地有机结合带来的,是戏剧艺术感染影响人的真实反映和体现。

有学者在研究义和团历史之后提出:“义和团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戏剧的影响。正是戏剧为义和团运动的发生创造了一种社会‘叙述背景’。一方面,义和团在穿着、神态、话语、行为等许多方面都是模仿戏剧舞台演出;另一方面,戏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王加华:《戏剧对义和团运动的影响》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并引用了陈独秀把戏剧作为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第四种原因”的话语:“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中国戏,乃是造成义和拳的第四种原因……义和拳所请的神,多半是戏中‘大把子’、‘大脸’的好汉,若关羽张飞赵云孙悟空、黄三太、黄天霸等是也。津、京、奉戏剧特盛,所以义和拳格外容易流传。”(陈独秀:《克林德碑》,见《新青年》第5卷第5期,1918年11月。

陕西省戏剧家协会自2007年发起并参与组织、着力推进的“陕西省校园(大学生)戏剧节”活动取得的实际效果,各参与院校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形,也都能充分说明校园欢迎戏剧,校园需要戏剧。“戏剧与德育同行,戏剧与美育相伴”,戏剧感染影响大学生,戏剧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2007年首届戏剧节“26所学校参加,参加演出的学生达500余人,参演节目81个,其中大学生原创剧目54个,改编剧目27个”(据戏剧节闭幕报道)。2009年第二届戏剧节“有17所高校的近千名大学生走上舞台一展风采,推出20余台、近60个具有鲜明的校园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中外经典剧目”(据戏剧节闭幕报道)。2011年第三届报名参加院校30多所。而且,各院校重视程度、参与面以及演出的剧目数量、质量,演出水平等,也都一届比一届好。戏剧节的每一场演出,都受到师生的热忱欢迎。特别是直接参与的师生,把参与当作荣耀,当作难得的学习锻炼机会,认为戏剧让自己思想、能力、知识等都收获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对戏剧有了更深的了解,更炽热的爱”,“戏剧节活动改变了自己,也将影响自己的未来”。同时,戏剧节也给各院校学生戏剧社团带来希望,提供了平台,添加了推动力。以渭南师院“梦想话剧社”为例,自2006年9月成立以来,先后有100多名师生参加剧社活动,排演师生原创剧目十多个,组织社团专场演出十多次,组织承办了学校三届戏剧节,参加“陕西省校园(大学生)戏剧节三届活动,获得集体、个人奖项40多个,让1.4万多人次在校园里观看到了戏剧专场演出,得到学校党政肯定支持和观众热情赞誉。许多已经毕业的社员说,如果“梦想话剧社”能成为专业戏剧团体,他愿意回来参加。

戏剧艺术教育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成为学生的必修课,也并不是我们异想天开,而是党中央已经做出“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鼓励和扶持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优化专业结构,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培养基地。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深化职称评审改革,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创造有利制度环境”的决定,有许多有识学者、教育工作者和戏剧专家、艺术家已经在千呼万唤,世界上已经有车在前。“美国国会1994年通过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把艺术课程——音乐、视觉艺术、舞蹈、剧院艺术——增列为美国基础教育中的核心课程,与数学、自然科学、英语、历史、地理并列。”“美国有3000多所大学,一半以上都设有戏剧系,每年数以万计的戏剧专业毕业生中,真正成为专业戏剧工作者的所占比例最小,比例最大的是当中小学戏剧教师。而且每个大学里选修若干戏剧课程的非专业学生人数更是戏剧专业毕业生的好几倍。这些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的选修课中既有一般的戏剧欣赏等‘软课程’,也有和戏剧专业学生一起上的表演、剧作、舞台美术等‘硬课程’。由于硬课程必须严格限制人数,一般每班不超过16人,这些课程还经常供不应求。”(冯巍《戏剧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我们讲戏剧“走进学校课程设置,走上课堂,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除了上述理由外,还因为戏剧艺术既有我们民族一代又一代人呕心沥血造就的优秀戏曲传统,又有我们通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兼收并蓄,已经建筑起来的包容世界戏剧艺术,探索创造新戏剧艺术新大厦,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特别是优秀的传统剧目,大都是歌颂历史上的忠臣义士、英雄豪杰,宣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人本主义,弘扬民族共同伦理道德观念,表达人民群众是非善恶观念和态度,反映社会文明进步主流倾向的生动教材,是历经历史检验、千锤百炼,称得上典范的艺术精品,更是我们传承延续民族血脉,构建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人民精神家园”内涵丰富的精神资源。

因此,通过学校教育传承发展戏剧艺术,使戏剧艺术熏陶感染、引导影响受教育者思想感情转变,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健康成长,是一个值得重视、研究和尽快解决好的重要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