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民族声乐作品处理问题的研究成果

民族声乐作品处理问题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生理和嗓音条件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确定演唱歌曲的类型。歌唱者在选择声乐作品时,要按照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内容进行大小搭配,这样既有利于演唱,又比较容易收到较好的演出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民族声乐作品处理问题的研究成果

一、 对作品选择的处理

歌唱者在选择声乐曲目时,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既要考虑声乐作品的实际,又要考虑个人的音色是否符合所唱的声乐作品,只有切合自身实际的歌曲才可以选唱。

在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对于歌曲的选择不能脱离最基础的歌唱训练。选择的曲目应以中、低音区为主,歌曲的节奏平稳、速度稍缓,旋律优美抒情、简单易记,情绪的起伏不宜过大,歌词不要追求深奥复杂,内容健康、品位高尚即可。代表性曲目如中国歌曲《花非花》《同一首歌》《月之故乡》《故乡的小路》《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大海啊,故乡》《嘎俄丽泰》《长城谣》等,外国歌曲目如《莎丽楠蒂》《摇篮曲》等。

对于中级程度的声乐学习者来说,在选择歌曲时要以巩固和加强歌唱基本功为主,同时注重增强发声器官各机能的力量,这是对歌唱基本功继续加强的训练。例如增强横膈膜的支撑力和灵活力、喉头的稳定力量以及声带的闭合能力等。选择u、o母音多一些的抒情歌曲,可以增强喉头的稳定感;选择情绪活泼欢快的歌曲,用明亮的音色来演唱可以增强声带的闭合能力。同时可以在个人的音色调整和歌曲表现力上有所侧重,以逐渐明确自己声音的发展方向。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生理和嗓音条件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确定演唱歌曲的类型。代表性曲目如 《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在银色的月光下》《长江之歌》《燕子》《教我如何不想他》《祖国,慈祥的母亲》《玫瑰三愿》等,中国民歌 《小河淌水》《槐花几时开》 《在那遥远的地方》《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我爱你,塞北的雪》 《小白杨》《说句心里话》《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

随着对基本功的掌握更为娴熟,声乐学习也进入到了高级阶段,歌唱者的声音类型和音色特点的发展方向已经确定,此时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歌曲训练。选择适合个人声音类型的歌曲不但有利于巩固歌唱技巧,还可以发挥自己嗓音的特色,使歌曲的风格得到更好的表现。代表性曲目如 《松花江上》《我住长江头》《黄水谣》 《草原之夜》《黄河怨》《古老的歌》《多情的土地》《我像雪花天上来》《风萧瑟》《大森林的早晨》《那就是我》等,中国民歌 《小白菜》《飞天》《孟姜女》《万里春色满家园》《火把节的火把》《长相思在敦煌》《昭君出塞》《海风阵阵愁煞人》等。

有些歌曲适合各声部演唱,像这样的歌曲可以移调演唱;歌剧中的选段,因为与具体角色有关,一般是不能够移调演唱的;一些古典艺术歌曲,由于调性色彩等方面的原因,无论移高或移低演唱,都将有损于乐曲的音乐形象,所以是否要移调演唱,应该慎重考虑。

歌唱者在选择声乐作品时,要按照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内容进行大小搭配,这样既有利于演唱,又比较容易收到较好的演出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注意不同的时代,歌曲创作的时期。如果演唱同一作者的作品,那么他早期的作品必须安排在后期的作品之前;如果是不同作者的作品,那么古典作品必须安排在近代作品之前,比如将古典歌剧选段安排在前面,而将近代歌剧选段安排在后面。

第二,注意不同的作者。对于歌曲的选择,不必偏重于某一个作曲家。如果不是演唱同一作者作品的专场音乐会,不宜把一位作者的作品作连续性的演唱 (声乐套曲如舒伯特的 《冬之旅》除外),而应该作普遍性的选择,演唱不同作曲家的风格各异的作品。

第三,注意不同的技术与情绪。避免将两首同样技术的歌曲安排在一起演唱。例如,两首花腔女高音歌曲不宜接连演唱;两首同样情绪与气氛的歌曲也不应安排排在一起,否则就显得太单调了,容易让听众产生审美疲劳。另外,如果两首歌曲之间情感变化的反差很大,如前一首情绪欢快,后一首可能感情哀婉,这种情况下歌唱者就要注意在报幕、前奏或见奏中迅速调整自己的情绪,以尽快融入规定场景,从而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第三,注意相同调性、节奏与速度的歌曲也不宜安排在一起。

总之,歌唱者在安排节目时,必须牢记一个原则:保持听众持久的兴趣和注意力,切勿使他们感到疲劳与厌烦。在每一组曲目之中,尽量把比较严肃的作品安排在前面演唱,而将愉快轻松的歌曲放在最后,使观众在欣赏之余能够保持精神上的松弛。

二、 对作品理解的处理

一首优秀的歌曲是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体。歌曲中含有旋律、节奏、和声和曲式等音乐元素,也有语言、诗歌、文学等艺术以及思想、情感、意境等多种美学价值,这些都是要借助于歌曲表现出来的。因此,对于歌唱者来说,在唱歌之前,首先要正确地理解作品,这是演唱的基础,是艺术表现的前提。想要正确理解作品,要对所演唱的作品进行分析,这是表现作品内涵的依据。

首先,要分析歌词与时代背景。歌曲包含了词和曲两部分。歌词赋予了歌曲以具体的表现内容,它以文学创作的手法,将歌曲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复杂的人物心理,通过诗词等文学形式加以高度概括,使其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因而更具有典型性。歌词是作者对现实生活、对社会的真实感受。所以,拿到一首新作品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朗诵歌词。分析歌词的内容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歌词是声音、重音和节奏的结合体,它以诗和文学的形式高度概括了歌曲的内容。要按照旋律的节奏来朗读歌词,使无声的歌词语言变成活跃、生动的有声语言。朗诵可以帮助歌唱者找到语感和语言的动态美,体验语言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时的特殊的功能,为语言与音乐的结合、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迈出了艺术实践的第一步。熟读歌词后才能根据其内容与感情色彩,决定抑、扬、顿、挫的语调,才能清楚地咬字和吐字,然后再分析字、词以至标点符号的作用及意义,以便从中了解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定环境和思想感情。歌唱者在歌唱时采用何种情绪来表现歌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取决于我们对词作者创作背景的了解与分析。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引起音乐联想,激发歌唱热情。

其次,要分析音乐元素。歌曲的旋律是音乐表现的最主要手段,蕴藏着深刻而又丰富的内涵。歌唱者要想更好地理解作品,唱熟曲调,就要从音乐元素方面加以分析。谢洛夫曾经写道:“声音艺术的主要魅力、主要的诱人力量就在旋律中。没有旋律,即使有了最勉强的和声组合,发挥了对位法和配器法的全部巧妙作用,一切也仍然是苍白、没有色彩、僵死的。”学习歌唱的同时要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如旋律中的音准、速度、节奏等问题。熟读歌谱后才能发挥音乐思维,对旋律的起伏、转折,以及音色、力度、速度等作相应的安排,把握旋律的风格特点及地域特征,拿捏歌曲的跌宕起伏,通过对音乐的分析,获取对歌曲的更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真正地融入歌曲,进行更加完美的演唱。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主张曲调应该 “完全渗透到已由歌词说出的意义、情景和动作等里去,然后从这种内在的灵感出发,去寻求一种意味深长的表现,用音乐的方式把它刻画出来。一切伟大的作曲家都是这样办的。他们既不给出不符合歌词的东西,又不妨害曲调中声音的自由融化以及不受干扰的发展过程,因此乐调自有独立的价值,不只是为歌词而存在。”清代徐大椿在 《乐府传声》中说:“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

最后,要了解与掌握歌曲的音乐风格。考察一首歌曲作品的风格时,一般都不能离开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民族诸因素。不同的地区或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这种不同在音乐上则表现为各具特色的地域或本民族特有的音调。曲作者常常会有意识地运用自己比较熟悉的某地区或某个民族的音调作为素材溶于自己的创作中。歌曲的音乐风格在歌曲表现中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了解歌曲的音乐风格,对于表现作品的内涵具有重要的作用。

正确理解词曲对于歌唱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作品的内涵是否有深刻的理解,结果是有很大差别的,只有在深刻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到真情实感的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越深,演唱时就越纯真和完美。

三、 对作品表现的处理

声乐是以人声为 “乐器”,通过歌唱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对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是指歌唱者创作性的运用训练有素的声音和熟练的发声技巧,将歌曲的旋律与内涵以真挚的情感生动的表现出来,达到感染听众、引发共鸣、获得启发和的目的。在声乐作品的一度创作中,歌唱艺术表现的某些部分,词曲作家已在乐谱上设计并提示出来了,而要体现更深层的思想内涵,达到歌唱艺术表现的理想境界,则必须依托歌唱者正确的歌唱方法、熟练的技术技巧、真挚的情感表达及丰厚的文化修养等综合素质。

(一)注重歌唱方法的表现

歌唱方法是作品的表现基础。赵梅伯先生指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除了有一副好的声音外,还要对呼吸控制方法与发声的方法有彻底的了解并能运用自如,然后才能谈到演唱,才能把自己的天赋、技术与内心浓厚的音乐感混成一个整体,将作家的深意传播给广大听众。”

歌唱艺术是人的本能的创造。在歌唱中,呼吸、发声、共鸣三者是同时出现并有机协调的统一运作活动。没有呼吸做动力,就不会使音源一一声带产生振动,继而发出声音;没有共鸣,音源发出的声音就不会得到扩大和美化,从而形成动听而美妙的歌声。可见,美妙歌声的形成必须通过歌唱呼吸器官、发声器官与共鸣器官良好协调的运作过程,而良好协调的运作过程则需要科学、合理的调节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成就美好的歌唱;美好的歌唱才能激发丰富的艺术表现。

可以说,歌唱者没有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就不能唱出美好、动听的歌声;不能唱出美好、动听的歌声,即使领悟了歌词和曲调的寓意,有了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的欲望,也会因受到歌唱方法的制约和演唱能力的限制,对歌曲的诠释力不从心,使歌曲的艺术表现减色,缺乏感染力,想到了却表现不出来。所以,正确的歌唱方法是艺术表现的基础和根本。

(二)充分激发情感

情感的表现是声乐作品表现的灵魂。情感是指被刺激后的一种心理反映,歌唱声音是在歌曲思想内涵的刺激下内心感情的激发所致,如喜欢、愤怒、悲伤、爱慕、厌恶、恐惧等。

赵梅伯先生说:“技术是我们的工具,只有被我们使用,而不能被它驾驭”,“有一个易犯的毛病:当技术发展到高峰时,却变得机械起来,显得缺少了生命活力。”由此可以看出,歌唱者即使掌握了一定的歌唱基本功与技术技巧,也不等于完全具备了歌唱艺术表现的全部条件,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与情绪的激发,歌唱者的歌声也就不会令欣赏者所感动。

我国古代 《乐记》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歌唱艺术不但通过歌声,而且通过歌唱者的情感、情绪及面部表情,将具有思想内涵的语言融入美妙的歌声之中,为人们塑造一种崇高的精神世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指出:“对于观众的活生生的人的肌体来说,没有什么比演员本身活生生的情感更有感染力的了。观众只要感觉到演员的敞开的心灵,窥视它,认识到他的情感的精神真实及其表露的形体真实,他们就会马上倾心于这种情感的真实,不由自主地相信在舞台上所看到的一切”。所以,歌唱者要用心挖掘歌曲的思想内涵,并以特殊的思维本质、认识本质和意识形态本质,向客体或感性事物渗透,用包含真情实感的歌声且情感投入地塑造音乐形象。

(三)演唱要声情并茂

声情并茂是声乐作品表现的境界。

例如,我国清代王德晖在 《顾谈录》中阐述:“口中有曲,心中无 ‘曲’者,纵令字正音和,终未能登峰造极。”歌唱艺术的美及其真正的价值,在于歌词与旋律的完美融合,歌词 “激”情,旋律 “发”声,声情并茂。再如,我国 《乐府传声——曲情》上记载:“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为尤重。盖声者众曲之所尽同,而情者一曲之所独异”,如果 “唱者不得其情”,“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悖,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喻宜萱先生所说的:“好的歌唱,声音优美悦耳,感情真挚动人,语言形象准确,技法运用自如”,“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歌唱中的 “声”为正确的歌唱方法,娴熟的技术技巧,准确的咬字吐词,训练有素的音乐感受;“情”则指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崇高的道德情操,广泛的生活实践体验,准确、良好的审美意识。“情”依 “声”动,“声”靠 “情”发,两者的关系是相互统一,缺一不可的。只有把歌词内涵与声音线条均以平衡、交融、俱佳的势态呈现,才能达到艺术表现的理想境界——声情并茂的歌唱。正如捷克歌唱家亨利·费尔迪南·曼什坦所说:“表情是歌唱的灵魂。因此,歌唱者要调动一切所掌握的技术技巧,力求达到歌曲内容与表现形式高度融合的理想境界。只有当声音和表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能被称为 ‘艺术’。”

四、 对作品情感的处理

(一)情感分析

歌唱者若想准确地把握作品中的情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作品进行情感分析,准确了解作品的风格、内容及情感基调等。

1.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

所有歌曲都是一定的时代背景中产生的。可以说,一首优秀的歌曲,是作曲家以音乐的形式对自身所处时代的深刻感悟与理解。歌唱者只有正确分析出作品的时代背景,了解那个时代背景中的人与事,才能完美诠释出作品的内涵。

2.分析作品的民族特色

世界上任何民族的音乐都有既明显又与众不同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歌唱技术,歌唱者应该借助语言学民族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科研支持,更好地分析和演绎不同国家、民族风格作品。例如,德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含蓄、内向、诗意,声音要求圆润、情绪变化幅度小,情感更加细腻,小动作多。再如,意大利的艺术歌曲演唱就比较倾向于热情洋溢,大起大落,感情很外露夸张。因此,意大利风格的艺术歌曲演唱需要更多的热情浪漫,声音的变化和幅度可以强烈些。我国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黄自为代表的艺术歌曲的风格内向、典雅、小巧精制、文人气比较浓。

3.分析作品的风格

要唱好一首作品,歌唱者需要对作品的风格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这首歌曲是阳刚的,还是柔美的;是赞颂的,还是缅怀的;是粗犷的,还是细腻的;节奏是欢快的,还是沉稳的……歌唱者只有正确把握了作品的风格,才能在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歌曲原有的情感。以蒙古族民歌 《牧歌》为例。这是一首描绘大草原的歌曲,歌曲的旋律时而悠长、飘逸,仿佛是蓝天中飘着的朵朵白云,展现了草原牧区美丽、壮阔的景象,体现出了蒙古族人民豪迈、粗犷的风格。所以,了解歌曲的风格才能在歌曲的表现中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给人以美的享受。(www.daowen.com)

4.分析作品的体裁形式

从声乐内容的角度来看,声乐作品的体裁主要有赞颂曲、抒情曲、叙事曲三类。其中,赞颂曲是歌功颂德,赞美江山,宣扬敬爱的歌曲,声音要求热情饱满,色彩明亮、华丽,如 《党啊,亲爱的妈妈》。抒情曲擅长刻画典型人物的心态或描写对客观事物的深切感受,它的旋律舒展优美,较适合用淳朴细腻、清纯透丽的音色来演唱,如 《那就是我》。叙事歌曲是一种以叙说事件为主题的歌曲体裁,其特点是音调和节奏富有戏剧性变化,歌词内容密切结合旋律,音乐形象极为鲜明,如 《看见你们格外亲》,在演唱时为了表现歌曲的旋律线条和优美的律动感,要做到虚中求实,虚实结合,暗中求亮,亮暗适度的歌唱音色比例调整的发声感觉。

5.分析歌词的含义

歌唱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歌曲蕴含的思想感情。在唱歌之前,歌唱首先应了解歌曲所表达的含义及曲作者的表达意图。对歌词的理解越深刻,感受就越强烈;感受力越强烈,想象力则越丰富;想像力越丰富,那么表达的能力则越强、越生动、越完美。歌唱者要了解歌词的含义,需从词义入手:

歌曲是因为字音而发声,而发声则根据感情而表意。“声为情设,腔为情设”,“情之所至,音之所生”,就是这个意思。一曲终了,情深意切,或撩人情思,余味无穷;或感人肺腑,激情沸腾;或荡人心怀,心旷神怡;或催人泪下,悲切难平……然而要做到“不唱无情之曲,不为无情之唱”,就必须做到 “未成曲调先有情”。为此,深入挖掘词义,就成了表现词曲思想情感与揭示曲调主题的首要一环了。曲词的感情体验,一般是从曲调的局部分析理解人手,到曲调概括掌握,既有感性的形象认识,又有理性的逻辑综合,并在反复艺术实践中加深认识,而不断完善。有了理解才能感受,有了感受才能有感而发,有感而唱,以情动人。

以 《我住长江头》这首歌为例。这是近代曲作家青主根据北宋词人李之仪 《卜算子》这首词谱写的歌曲:“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歌曲原是写一个女子怀念爱人的深情,同样借助音乐的反复咏唱使激情鼎沸,突出了真切执著的思念之情。但由于曲作者当年是大革命的参加者,正被反动派通缉,作者通过古代的爱情词,寄托对过去战斗岁月和殉难战友的深沉思念,渗透了作者对明天的向往。如果演唱时不了解这一点,往往就会唱得委婉柔美,而表达不出那种亢奋的力量。可见,深入挖掘词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6.分析作品的基调

每一个声乐作品都有一个情感基调,或深情赞颂,或亲切自豪,或欢乐热情,或雄伟壮丽,或明朗开阔,或真挚自然,或哀伤委婉……歌唱者必须要分析并把握住情感的基调,这样才能有助于内容的表达与主题发挥。情感基调是作品情感表现的总趋势,它表现出一种情感的整体综合,而这种整体综合正是高度概括的主体表现所需要的。为此,必须加强对歌词内容的情感体验,准确地把握情感基调,才能使歌曲主体能够得到准确地揭示。

以 《谁不说俺家乡好》为例。这首歌以山东民歌为基调,旋律抒情、明朗,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风格,表现了人民对家乡和解放军的热爱、赞颂之情。歌曲一开始就显示了明朗、舒展的色彩。歌词运用 “一座座”“一朵朵”“一片片”“一阵阵”等一系列排比,配上起伏有致优美抒情的旋律,仿佛向人们展现出一幅丰收、美丽、喜人的锦绣画卷,同时也表达了军民间的骨肉情深。紧接着是一个长拍、坚强的衬词 “哎”的出现,将音乐的情绪推向高潮,感情深切真挚,歌声更加明亮、甜美。后面又巧妙地运用了山东民歌中富有特性的衬词 “得儿呦依儿呦”,增强了歌曲的感染力,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听后回味无穷。曲尾 “哎”的运用,更让人有余音未尽之感。这首歌非常抒情、明朗,风格特征也十分鲜明,演唱时速度要适中,要亲切、朴实、深情。特别是衬词的演唱要轻巧、有韵味,恰到好处。装饰音的运用要巧妙,突出风格和地方特色。可见,在演唱中,情感基调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感情表达不准确,曲调的主题自然就得不到准确的表现。

另外,在把握感情基调的同时,歌唱者还需要注意情感变化要细。感情基调是声乐作品的 “主旋律”,然而要丰富它的表现力,还必须注意情感的细微变化。追求情感表现真实而细腻的歌唱家,从不放松曲调的一字一句的情感体验和处理,以增强 “主旋律”的表现色彩,而局部的细致处理,不仅不影响体现,而且还能发挥深化主题的作用。

由此可见,对作品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是展示演唱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才能正确而深刻地通过艺术化的方式表达出来,达到作品应有的艺术效果。

(二)情感表达

声乐艺术用人声来表达情感,情感蕴藏在声乐之中,声音——作品——情感,在声音和情感之间,作品是一座艺术的桥梁。尽管我们有丰富的情感,有美丽的声音,要借助具体的作品来体现。所以歌唱者要想把歌曲真正表现好,必须在所唱的每一首歌上,下一番深刻的功夫。

1.情感表达的方法

首先,要合理安排乐句的呼吸与分句。声乐是由许多乐句组合而成的。乐句有长有短,就像许多娓娓动听的甜言蜜语连绵起伏,画出一条条美丽的音乐线条。演唱时,歌唱者要忠实于歌曲的自然乐句和自然段落,不能随随便便地把乐句唱断。歌曲中的呼吸也就是换气点是依据节奏、旋律、句法等来确定的。一般是一个乐句换一次气,遇到大的乐句,以每一小乐句结束时换气。若乐句太长,可在乐句中缓一下气,也就是 “偷气”,但也应选择在词组与词组之间,绝不能将词组隔开,否则意思不清,更无从表达情感。

其次,要熟练掌握歌曲的节奏。节奏是音乐的支柱,是乐感的核心。歌唱者在掌握歌曲的节奏时,既要做到准确稳定,又要富有动感、充满活力。要把握好节奏就要注意节奏的各种关系。第一种是快慢关系。即唱快速的曲子,内心应该有稳定的节奏感,要做到快而不乱,而唱慢的曲子,则应强调流动感,要做到慢而不滞,否则沉重呆板,就会失去丰富的表现力。第二种是强弱关系。歌曲中的强音往往是为表达作品的强烈情感而设置的,在唱强音时,要运用弹性呼吸、高位置的发声,再结合良好的咬字、吐字技巧来唱好它。但有些需要用弱音来表现的地方,往往比强音更难唱,因为唱弱音时气息的控制比唱强音时难度更高。唱弱音,并不意味着声音的位置可以随着音量减小而低些,相反,弱音的高位置比强音的高位置难度更大,然而在表达情感时,有时弱音的效果比强音更深刻更感人。

第三,要把握歌曲的音色与力度。音色是表现歌曲情绪情感的基本定位,不同的歌曲需要用不同的音色演唱。歌唱的音色有许多种,大体分为明亮积极的和较暗低沉的。一般来说,表现快乐、幸福、天真活泼、开朗、奋发向上的情绪情感时,音色应该偏明亮些;声而表现悲痛欲绝、黑暗、残暴、恐惧、阴险、死亡时,就要采用比较暗的音色。声音力度的变化相对比较大,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根据歌曲的内容需要,采用合情合理的力度演唱。在一个人进行演唱的时候,力度的对比是本身声音的对比,不存在与别人的力度相比较的必要性。

最后,要唱好歌曲的音符与休止符。声乐作品中的每一个字符都是作曲家心中情感的倾诉和流露,所以要尊重作者,认真对待每一个音符、休止符和表现记号。例如,《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是7/8拍的曲子,而许多人把它唱成6/8拍,把其本身的民族风情变成了圆舞曲风格,这是不可取的。休止符虽然不发声音,但它也是音符的一种,而且重要性不比任何一个音符差,古人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也表现了休止符的重要性。

再如,《云雀》中的第二段第二句 “却不知道送给谁”和第四句 “心中自能领会”,都是在 “道”“自”的后面和 “送”“能”的前面有休止,如果忽略了休止符,就和第一段没有区别,也没有对比了。因此,歌唱者在歌唱时应该做到:谱子上有的音一个也不能少,谱子上没有的音一个也不能多,没有速度变化记号的地方也不能随意改变速度。

总之,通过对声乐情感表达认识,运用声音和表达的方式方法,使情感的表达和接受能产生共鸣,是我们需要去学习和研究的。歌唱者只有了掌握通过声音的调节而恰如其分地表现内心的方法,继而熟练运用,才能在这些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表现中,攀登艺术的高峰。

2.情感表达的要素

一个具有艺术魅力的声乐作品,是歌唱者情感成功表达的结果。一个好的歌手能用自己心灵深处那份最真挚的情感,将作品进行加工处理,并正确的运用气息、共鸣、吐字、咬字等声乐技巧,把歌曲的内容用情感深刻的表达出来,这才足给作品灌注了生命的活力。,想更深入的体会和表现作品的感情,必须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一是良好的歌唱技能。歌唱者是否能很好表达感情,它受到技术因素的影响,如果歌唱者没有一定的声音技能条件,即使他对音乐作品有再敏锐的感受能力,有再深切的演唱欲望,也很难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艺术表现需要技巧,没有娴熟的技巧就会力不从心,看似激情满怀,声音却不听使唤,要速度达不到,要连贯柔和,气息支不住;高音扯,低音下不来等。这极大地阻碍了歌曲的表现,失去了艺术的美感,所以要善于运用歌唱的技能把作品反应的内容意境表达到极限。

二是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歌唱者表达感情的来源,恰如其分的想象可以使歌唱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内涵,使表演更加富有情感,使听众对作品理解更加深入。在唱不同题材歌曲的时候,歌唱者要调动生活的积累,发挥丰富的想象,将自己完全融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中,把自己所体会到的情景、人物更生动、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三是独特的演唱个性。一个优秀的歌唱者应具备较高的声音表现能力和独特演唱风格。由于每个人的社会经历、文化素养、思想水平和审美观念上的差异,对同一事物的感受和反应也是不相同的。对于同一首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因而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例如,当我们一听到 《父老乡亲》这首歌,就会想起彭丽媛;一听到 《走进新时代》,就会想到张也;一听到《西部放歌》,就会想起王宏伟,这是因为他们的演唱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使我们很容易把他们的名字与歌曲联系在一起。所以,每个歌唱者都要充分挖掘和发展自己的个性特点,通过认真地分析作品,用自己的智慧和对艺术的直觉,唱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而不是一味的模仿,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歌唱艺术离不开“情”字,情从何来,来自于对作品的理解,对生活的体验和艺术想象,来自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思想品格。歌唱者就是要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把声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忠实地并富于个性特色地传达给听众。才能真正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境界。

四是丰富的生活经验。艺术来源于生活,歌声要求声情并茂,感情真挚,因此,丰富的生活经验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搞创作还是搞表演,都需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寻找真实的艺术表演感觉。只有这样才能演什么像什么,唱什么像什么。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音乐成了表现社会生活的现实,并反映着它的情感和思维,起到唤醒人类与造益社会之作用的时候,就体现了它的美的因素了,并且逐渐得到强调与重视,伟大的歌唱家通过他们的音乐、歌声,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杰出的启示者。因此,我们同样要用充满思想感情的歌唱和内在心灵的激情,使发出来的歌声具有永远的生命力。

五是良好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歌唱者艺术和文化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他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声乐艺术是文学和音乐的综合,所以歌唱者除了学习歌唱方面的技巧外,平时应该多了解一些音乐专业知识和文学方面的知识,要努力地在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方面下功夫。要不断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提高分析作品的内容、掌握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歌曲主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演唱中把歌词与优美的旋律所呈示的生动形象表达准确,从而强化情感的抒发与表现。

由此可见,声乐艺术既是审美的艺术,又是再创造的艺术。只有当歌唱者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和扎实的声乐基本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诠释音乐的能力,才能将艺术进行再创造,才能把声音与情感表达紧密结合。用声情并茂的演唱,情牵声、声传情,声情交融,给作品赋予生命的活力,才能活脱脱地表达出作品的形象与思想感情,艺术的魅力才能永存。

(三)情感控制

在声乐演唱中,情感的表达不是越满越好,声音响亮不一定就刚强,声音弱不一定就软弱。感情的表达不能过于激动,也不能表达不到位,要恰到好处。这里就出现了情感表达的控制力问题。很多歌唱者在演唱时往往满含热泪甚至泪流满面,一度达到了忘我的状态,也取得了感人动人的效果,但实际上这种表演是不可取的,因为他们的演唱忽视了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把听众引入了一个本末倒置的误区。

1.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先正确区分情绪与情感。情绪是人们对事物的低级的简单的态度体验,情绪总是带有情境而生的。也就是说情绪总是由当时的情境所引起的,因此容易迅速减弱,一般不太稳定,常常随情景改变而改变。而情感则是指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体验,这种态度体验是高级的、复杂的。情感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一般说来不会因情境改变而改变。情绪在强度上比情感要强一些,而且情绪常常伴随肌体生理上的变化,情感则不大明显。由此可见,情绪是人们受外界事物的刺激而产生的暂时的、外现的精神体验,带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和外露性。情感则是受事物刺激后,经过个人的思考与经验的判断而形成的一种长期的、内在的精神体验,具有明显的稳定性和内隐性。

情绪与情感虽然不同,但二者是有联系的,一般来说,情绪是情感的外部显现,情感能够左右情绪的发展,情绪作用于人脑会逐渐产生情感。演唱中,歌唱者所表现出的情绪与情感应该是歌唱者对歌曲思想内容的一种反映形式,歌曲的思想内容是歌唱者的情绪与情感的源泉。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同的歌唱者与同一首歌的歌曲形象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对歌曲形象所持的态度自然也就不同,进而对歌曲中人、事、物、景的情绪反映也就会形成很大的区别。因此,歌唱者必须对歌曲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理解,使对歌曲的情绪体验转变为一种理智的情感体验。

2.情绪失控

歌唱的目的是激起听众符合歌曲思想内容的情感,它是靠歌唱者的声音来完成的,当然有时也会借助于某些外在情绪的渲染。情感本身是心理的主要品质,它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内部感受和心理的反应。声乐是将对作品理解而产生的情感转化成听得见的艺术形式,但如果歌者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演唱情绪,就无法把握声音的控制,从而无法表达作品的真正意韵。

同时,每一个声乐作品表达的情感并不是单一的,往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所以,任何一个优秀的歌唱者在准备演唱一首新的声乐作品前,都会将歌曲进行仔细分析,使得对每句的不同意境都有细致的体会,从而在演唱过程中才有可能将不同的意境连接成一根完整的情感线索,时时刻刻牵动听众的心。如果歌唱者在丰富的情感变化中,过分注重情绪的表现与渲染,就会在开始就陷入一种情绪之中,无法完美演绎作品的真正内涵。

声乐是一种三度创作的艺术形式,即作曲创作、表演创作和欣赏创作。这三个过程都是为了实现音乐独特的艺术表现魅力。作曲创作时产生的情感不是停留在感性阶段,而是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中,对艺术形象的感受。因此,作曲创作的情感是一般情感的浓缩、改造和升华,是带有感性内容又放射理性光芒的情感。这就要求歌唱者必须具备对艺术情感同化作用的敏感性,能迅速用自己的情感去表现不同任务、不同场景等不同的艺术形象。而不同的欣赏者由于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他们对同一首歌曲的认知和理解是不同的。这就完成了音乐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但如果一个歌手在表演过程中过分注重情绪的渲染,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就会将观众带到一个单一联想的心理旅程,从而延搁了欣赏者对全曲的欣赏,使其失去了三度创作的权利。这样的艺术就不能称之为完整的艺术,歌唱者也不能和欣赏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无法进入到同一个审美境界。

3.情绪的把握

歌唱是一种情感艺术,是通过旋律、速度、节奏、音色、力度等要素直接表达情感的艺术。在歌唱的过程当中,情绪的显露是感染观众的有力手段,但需要注意的是要把握好分寸。歌唱者不是为了暴露内心情感而流出悲伤的眼泪,而是要通过内心情感的艺术表现,达到使观众悲伤流泪的目的。如果歌唱者一味地追求情绪的渲染,过多地展示由情感而引发的外部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等外在的东西,就会使歌唱者沉醉在与音乐作品整体风格不符的单一情感之中,延误了作品内在含义及整体思维的全面表达。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人通过语言、词汇概念、术语或声音符号对客观事物及自身与客观事物的关系进行自觉的、有意识的反映,在反映过程中,人应该明楚自己感知到的是什么对象,做的是什么事情,思考的是什么问题,以及产生了什么样的感觉等。

在声乐演唱中,歌唱者也同样必须时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唱什么,怎样唱,以及如何正确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等。因此,歌唱者在演唱中必须恰到好处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做到喜而不狂、怒而不暴、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放在心里、声音里,通过音乐的本质要素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传达给听众,这样才会真正发挥声乐艺术的魅力,实现歌者感化观众,展现音乐魅力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