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民族声乐表演的原则
(一)民族性
民族性是民族声乐生存的根基,民族声乐如果没有民族性或者缺乏民族性,就割断了其原始的基因和历史传承。我国的 “民族声乐”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向民间音乐寻求创作灵感,将民族声乐传统与科学化、专业化演唱方法、理论、创作技巧相结合,创造出自成体系的美学观念,而且专业民族声乐教育也得到了发展,在创作和表演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形成的声乐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1]
(二)艺术性
要提高民族声乐表演的艺术性,不仅要加强歌曲一度创作的艺术性,而且作为二度创作的主体——演唱者,也需要具备各方面的修养和积累,如音乐修养、文化修养、生活积累与艺术感悟等。除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基础理论外,还要多欣赏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多阅读文学作品,多接触相关的姊妹艺术,如戏曲、戏剧、舞蹈、美术等,提高自己的美学鉴赏力;同时,还要从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在学好自己音乐专业知识的同时向其他学科拓展,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有了丰富的文化和生活积累,在演唱作品时展现的不仅仅只有技巧,还能为歌曲情感内涵的挖掘和表达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科学性
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民歌演唱,其歌曲难度一般不大,大多歌手以自然的发声状态为主。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界音乐文化之间的互相渗透,歌曲创作力度、难度的加强,对演唱能力、声音以及音乐的表现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唱法势必出现声音的挤、卡、白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声音的充分发挥和音色的变化,也无法很好地表现作品。如此,民族声乐的发声的科学性成为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共同追求,这就是:取美声唱法之所长,为民族唱法之所用,在气息、喉头位置、共鸣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借鉴和融合。正如金铁霖教授提出的“声音是歌唱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其中要先讲共性,才讲个性”,因此解决呼吸、打开喉咙,学会使用混声实现上、下声区统一等问题,从而使演唱者具备宽广的音域,较强的歌唱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2]
(四)时代性
如今,随着科学的发展,各国之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使得音乐元素更加多元化。中国乐坛在引入外来音乐的同时,也肩负着走向世界的重任。因此,在不断发展和开放的时代面前,我们的音乐创作,特别是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必然会在坚持民族风格、民族韵味、民族情感、民族语言的方向下,不断融入新元素。演唱者也要力求去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与时俱进。吃透词曲作者意图,尽最大努力去演绎作品。民族声乐一旦具有时代性,就能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和时代气息的作品,成为受时代欢迎的歌手、歌唱家或音乐人。[3]
二、 民族声乐表演的基本特征
(一)神
“神”,是指演唱者的精神气质和在演唱中赋予民族声乐作品的“精”“气”“神”。
演唱者的精神气质和演唱时赋予作品的 “精”“气”“神”,对于演绎作品的情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里的 “精”,主要是指演唱者的精神头儿:要求演唱者有艺术家的精神头儿,精神抖擞气宇轩昂,但绝不可盛气凌人、趾高气扬,举手投足落落大方,舞台作风一定要正派。“气”,主要是指演唱者的神气儿,要求演唱者必须要有 “唱活”歌曲的灵气儿和二目有神、眼中有物、眉目传情的神气儿。这里的 “神”,主要是指演唱者必须要有引人关注的神韵,要求演唱者的一字一句、一招一式都要有韵味儿,都要规范、协调。这种 “精”“气”“神”,从始至终都要具体展现于演唱者甜美、抒情、打动心灵的演唱中。
演唱者的精神气质来自演唱者综合素质的修养。一个人的综合艺术修养,是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不断地完善的积累中得来的;是在加强文学修养、艺术修养的沉淀中发掘出来的;是在提升对姊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不断丰盈中外艺术的底蕴中培育得来的。(www.daowen.com)
对于演唱者来说,综合素质的修养与艺术造诣同等重要。无论欣赏民族声乐作品,还是诠释民族声乐作品的情感,综合艺术修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演唱者有了丰厚的艺术修养做支撑,那么,他站在舞台上就会有熠熠生辉的神采;有了熠熠生辉的神采做支撑,他就会活力四射地投情于演唱之中;有了活力四射的投情演唱,他就会攫取欣赏者的心;攫取到欣赏者的心,欣赏者才会随着演唱者的情感流程,缠绵于民族声乐演唱的情感旋涡之中,或陶醉或享受或震撼,而演唱者自身也因此达到了情与神相合、神与貌相合、形与唱相合的境界。
(二)形
“形”,是指演唱中演唱者的表演和形体动作。
对于一名民族声乐演员来说,全面掌握表演和形体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舞台上的民族声乐演唱,既有演又有唱,有演有唱是欣赏者对演唱者听觉、视觉完美结合的艺术享受。我国的民族声乐表演艺术,是在继承戏曲、曲艺和民歌的传统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我国有不少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就是伴随舞蹈表演形式进行的,如 《兄妹开荒》《逛新城》等都是在表演中进行的,这种载歌载舞的演唱形式,符合广大中国观众的欣赏要求,也倍受广大欣赏者的欢迎和喜爱。
不同于 “神”的训练,“形”的训练需要演唱者在科学形体训练方法指导下,一招一式认真地去练。
这里所谓的科学训练方法,有三种:一是芭蕾舞的基本功训练,它可训练演唱者的动作柔美性、舒展性、协调性;二是民族民间舞的身韵基本功训练,这样可以规范演唱者的体态、风度及动作的韵味性;三是戏曲 “手眼身法步”的基本功训练,它可规范演唱者手、脚的动作及身段韵味,同时,也可以提升演唱者以目传情的能力。
经漫长的历史演变,我国的形体表演已经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东方神韵,这种糅合了赏心悦目的形态表演的演唱,可以大大提升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魅力。民族声乐演唱者可以通过 “声情并茂”的歌唱,通过 “神形兼备”的表演,将歌曲中浓重的 “情”,将经演唱者二度创作解析的 “情”,全部送达欣赏者,使欣赏者得到心灵的慰藉、情感的共鸣、聪慧的启迪和睿智的陶冶,这是民族声乐艺术正能量的释放,也是广大民族声乐艺术工作者圆梦的追求。[4]
民族声乐艺术是我国绚丽多彩的艺术瑰宝。如今的民族声乐艺术旖旎多姿、流光溢彩,正以其鲜明的民族性、艺术性、科学性和时代性,散发着历久弥新的神韵,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释放能量,实现美丽中国梦,贡献其独特的动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望广大的民族声乐爱好者和演唱者根植民族沃土,用充满浓重情感的心去讴歌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时代,让民族艺术瑰宝发散出更加璀璨耀眼的光彩。
[1] 靳晓莉.声乐艺术概论 [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
[2] 孟新洋,柯琳.民族声乐理论教程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3] 臧学军,岳炳丽,纪璐.声乐表演训练与声乐审美研究 [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
[4] 杨玲.民歌演唱技巧 [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