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景德镇陶瓷旅游资源挖掘与保护

景德镇陶瓷旅游资源挖掘与保护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考古调查资料显示,景德镇自五代小规模地生产瓷器,景德镇瓷业习俗也当始于五代。至此,景德镇瓷业习俗文化体系已经形成。1954年的调查资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景德镇客帮瓷商已增加到33帮,几乎覆盖全国。

第四节 景德镇陶瓷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和保护

一、景德镇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一般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两大类。在本书上两节中,已经详细介绍了景德镇市的陶瓷遗址和风景名胜,在这一节,我们就不再赘述,只简单介绍景德镇的民俗美食、文学艺术等其他旅游资源。

(一)瓷业习俗

景德镇瓷业习俗文化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伴生物。考古调查资料显示,景德镇自五代小规模地生产瓷器,景德镇瓷业习俗也当始于五代。宋代,景德镇瓷业逐步发展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规模,《陶记》描绘的“利坯、釉坯之有其法,印花、画花、雕花之有其技,井然规则,各不相紊”,至此,景德镇瓷业习俗已具雏形。

入明以后,由于各代皇帝都非常重视景德镇制瓷业,加之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刺激了景德镇制瓷业的蓬勃发展。到明中晚期,几乎所有散落在乡村的小窑作坊都集中到城区,形成了众多的手工业工场,吸纳了大量的从业人员。“窑户与铺户当十之七八,土著十之二三”,有了资本主义萌芽。“五方杂处”,“十八省码头”的陶瓷大都会为景德镇瓷业民俗文化在清代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清王朝袭明代旧制,在景德镇珠山设厂造瓷,并确立“官搭民烧”的管理制度,使“景德一镇,……熙熙乎称盛观矣!”同乡会、行帮应运而生;各地会馆迅速发展;各种行规也日益增多;一些祭祀活动(俗称“做会”)盛行;产生了中秋节烧“太平窑”的习俗等。至此,景德镇瓷业习俗文化体系已经形成。

民国时期,景德镇瓷业习俗文化的突出表现是客籍瓷商队伍的不断壮大及瓷行、瓷庄和瓷号的大量涌现。据《江西构筑沿革》所载,民国19年前有天津帮、广东帮、宁绍帮和关东帮等26个客帮。1954年的调查资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景德镇客帮瓷商已增加到33帮,几乎覆盖全国。各商帮都有自己的瓷行、瓷庄或瓷号。他们沟通了景德镇与外地的联系,也操纵了景德镇瓷器的运销。这一时期因处在社会大变革中,新增加的瓷业习俗内涵丰富、生动,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景德镇瓷业习俗,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行帮、行会、会馆。这属于管理方面的,是陶瓷各行各业自发形成的组织(行帮、行会)以及这些组织的管理机构(会馆),行使着在本帮、本行范围内的管理、约束、调控、奖惩与联络感情的职能。

清代著名的督陶官唐英曾奉敕编绘《陶冶图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景德镇的陶瓷生产习俗,影响很大。此处以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内的瓷祖庙里收藏的民间青花《陶冶图说》以反映唐英的《陶冶图说》的面貌。

与瓷业有关的行业莫不有行会和行帮,甚至连一些细微的事如挑瓷器、拣废瓷等都有行帮,都有行规来约定,组织非常严密、规范和细致。这些行帮,可以分成许多类别。一般来说,可以从地域、从行业本身进行分类。

从地域上分,有徽(州)帮、都(昌)帮和杂帮(除以上两帮外的其他区域的行帮)。都帮人多势众,是一个较有影响的大帮,清代郑廷桂在《陶阳竹枝词》中有一首诗反映这种情况:“蚁蛭蜂窠巷曲斜,坯工日夜画青花,而今尽是都鄱籍,本地窑帮有几家。”在另一首诗里,更是这样来描述都帮:“江南雄镇记陶阳,绝妙花瓷动四方。廿里长街尽窑户,赢他随路呼都昌。”从行业上分,可以分为商帮、手工业行帮和工人行帮。行业行帮和地域行帮相应交织,如徽帮主要是商帮,都帮主要是工人行帮。这些行帮纷纷设立会馆,或者公所,或者书院,名称尽管不同,其职能都是一样的。

景德镇的会馆(公所或书院)众多,清嘉庆年间有7所,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计27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景德镇瓷业的状况。

1.商人行帮情况

民国时有26个商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发展为33帮。这些商帮,为景德镇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作出了重要贡献,“九域瓷商上镇来,牙行花色照单开;要知至宝通洋外,国使安南答贡回”、“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在某种程度上是商帮众多的一个形象反映,“舟帆日日蔽江来”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陶舍重重倚岸开”。

2.手工业行帮情况

手工业行帮情况,景德镇瓷业,“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工艺程序繁多,造就了众多的行业,有“8业36行”之说。这8业36行大致是:(1)烧窑业,包括窑厂、满窑、砌窑(鸾窑与补窑)三行;(2)制瓷业,包括脱胎、二白釉、四大器、四小器、冬小器、饭闭、饭闭灰渣器、古器、十五寸、满尺、描金等十一行。(3)彩瓷业,包括画大器、画脱胎、画灰器、画描饭闭等四行;(4)匣钵业,有硅山、大器匣、小器匣三行;(5)包装搬运业,包括菱草、番色、打络子、削杀利蔑、打货篮、挑瓷把庄、下驳、挑窑柴、搬运九行;(6)下脚修补业,包括彩红、洲店二行;(7)瓷业工具业,包括模型和坯刀二行;(8)为瓷业服务业,包括轿行与马行二行(资料来源:景德镇市志编纂委员会编,《景德镇市志略》,汉语大辞典出版社)。

这8业36行,各有自己的行帮和行规,如窑帮,便有“陶成”、“陶庆”两帮之分。陶成是指柴窑帮,陶庆是指槎窑帮。在清代郑廷桂《陶阳竹枝词》中便有反映:“青窑烧出好龙缸,夸示同行新老帮;陶庆陶成齐上会,酬神包日唱单腔。”

3.工人行帮情况

工人行帮基本上按照以上8业36行分类,有多少行,基本上分成多少行帮,或者更多。如装小器的工人便有“五府十八帮”之说。五府指抚州府、南昌府、饶州府、九江府和南康府。

4.行规和习俗

既有行会、行帮,就有行规。行规分三种,一是文字约定;二是口头约定;三是约定俗成。

(1)中秋节前,小孩开始上柴船讨柴,到河边拾渣饼叠成一座座渣饼窑叫“太平窑”,中秋晚上生火并燃爆竹,一片欢呼,达到高潮。沿江河岸太平窑一座接一座,十分热闹。

(2)五月三十日据说是关羽的生日,供奉关帝的行帮这天集众做会,除焚香拜神外,主要是聚餐、谈心、互通情况、联系感情。工人为了集结势力,组织兄弟会结义,每年轮流在各“兄弟”家做会。

(3)蒋知四是传说中清朝的坯房工人,率领工人争取改善生活待遇打派头(罢工)而被杀害,以后每当工人吃肉时,先在晒架上点烛供肉以资纪念,故称之为“知四肉”。

(4)装小器的工人规定二十年一届开禁收徒,非五府所属各县的人不得参加,开禁时组织一支吹打乐队挑一组涂上红色的装坯竹篮叫“挑红篮子”,又称“开红禁”。

(5)许真君名许逊,家住南昌新建,做过旌阳县令后弃官学道,据说全家飞升,宋代封为“神功妙济真君”,南昌新建一带地区的人每年七月三十日晚上开始迎神,八月做会。

(6)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由窑户请“摸利酒”,客人是摸利店、刀子店、坯房做头师傅、烧窑把桩师傅、装小器做头师傅各一人,窑户上手管事先生相陪,刀子店老板坐首席,这叫三十六行,铁匠坐上。

(7)瓷业工人违犯了帮规,街师傅通知有关工人在饭馆聚会,介绍该工人犯规情况,宣布“割草鞋”(意即驱逐,不许在景德镇做工)聚会上馆的费用由犯规工人付。

(8)窑户开业前要向制瓷工人的上街师傅登记,把做几乘辘轳车、利坯车写上账簿,以后雇用的装坯工人就永远是这个帮的工人。

(9)传说元代每十户派一头人统治,老百姓受尽欺压、侮辱,相约中秋这天起事,中秋晚上老百姓一齐行动,将头人拖下河边杀死,从此形成一种游戏叫“拖尸下河”,又叫“拖缸”。

(10)腊月歇工后工人没事做了,为了维持生活,挑担串街走巷叫卖蔬菜、土产杂品及泥鳝、小鱼、田螺,因为挑的担子前后各有四股索子。故称“八股索”。

(11)农历十月廿六日坯房工人和老板结算一年生产账,清点架上的坯(结架)称为“人工节”,十一、十二月以后生产的坯,年终歇手结账,叫“找账”。

(12)圆器业规定腊月初八工人不再做坯叫“歇手”,生意好或窑里有坯得工人同意,可延长几天,但最多不超过五天,叫“扯尾巴”,每天每个工人另补贴四两猪肉钱和“耳朵”(佐料)。

(13)七月变工节有各工种工人辞退,由做头师傅请工人上茶馆吃茶叫“定事茶”,六脚工人(六个工种)中有一脚工人被辞退另请别人叫“换板板”,由老板请各脚师傅吃“蒸肉饭”。

(14)坯房工人要罢工由上街师傅派人分别手持头上涂有绿色或红色的竹牌送到各坯房,工人接到绿头牌子可做完当天定额停工,接到红头牌子可以做半天工

(15)由上街师傅派人将一白纸上插有三根鸡毛的信号送到坯房,该坯房工人又立即转送到另一坯房,这叫“鸡毛大书”,就是立即停工的信符。

(16)发生了火灾,该图保(地区)要请道士打太平火簾,据说景德镇是火龙地,越烧越发,火灾后酬神的场面十分热闹,结束的一天由道士领队到各家“清宅”驱邪,费用由图保店铺分派负担。

(17)窑户辞退把桩师傅说带到“马吃砖”,所谓马就是高脚三角凳,用来堆栈装了坯的匣钵,吃砖意思是脚手架移到叠砖的地方,不需堆匣钵了,也就是说不用你了。

(18)妇女不能进入窑屋内,就是家属也只能在窑门外叫唤工人出来,否则就是压了窑神,瓷器烧不好甚至会倒窑,犯了禁规要放爆竹上香酬神,并要请工人上饭馆。

(19)烧窑工人要向窑户交钱“买位置”,才能有工做。为了弥补,工人又向做坯户要“包子钱”、“酒钱”、“吹灰肉钱”等,做坯户又将这费用算入成本转嫁给瓷商,最终落在消费者身上。

(20)刀子店是生产坯刀的行业,摸利店是用黄泥做碗模型的行业,窑户和店是世代相传的宾主关系,一般三代之内不能更换,做瓷模和利刀的收费是以“利坯”工人多少计算。

(21)木龙会是各行帮民间救火组织,从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开始,各行帮陆续做会至端阳节前后止,做会时演习救火,过后聚餐或发放莲碗面和包子票给出龙人员(救火员)。

(22)农历腊月至翌年三月,烧窑户联合一致,硬性规定减少烧窑次数或提前歇手停手叫“禁窑”。

(23)各坯房的瓷坯送窑里集中,待配满一窑后才能烧炼,待到烧时坯上的渣子灰尘必须吹掉,否则烧好后有疤迹。这种吹灰工作由装坯工负责,老板要付钱,称“吹灰肉”。

(24)景德镇女工及居民大都信奉观音菩萨,互相结合组成“姊妹会”,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生日,六月十九日得道日,九月十九日升天日做会,一般九月十九日做会的最多。

(25)元宵晚上各家除将厅堂、住房点上灯烛外,并应在房厦所有阴暗角落里的地上插上一支小蜡烛,点上一枝香,叫“照虫蚁”,大人哄小孩说这是老鼠半夜嫁女,不要睡着,守住总能看见。

(26)开业规模热闹隆重,窑户、窑工均参加做会,恭迎广利窑神火轿田地。一次开业,迎神约需五、六万银圆,相当于当时一万两千担米。

(27)御窑厂督陶宫的衙门前,在头门外有一片开阔地,春节元宵这里有各种杂耍和生意摊子,五花八门布满场地,大人、小孩及乡下人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28)“补窑店”是修建窑工人组织的所在地,窑户老板请家补窑店不能随意选择,要看老根子在何处,即所谓“窑脚”,新做的窑则可选择,订定后永远不能变动。

(29)坯房在中秋节休息一天,老板按八至十人一桌供应猪肉四斤和瓜子、鲜蛋、黄花、木耳、潥粉、粉丝咸鱼芋头、青菜十样菜肴,另加四十个铜钱作酒钱,每人一只生糖酥,一只扁麻酥。

(30)农历十月廿六人工节,窑户老板定好了明年各工种后,工人向老板借定钱叫“扯八升”,即腊月给八圆,到第二年六月按给拾圆钱在工钱中扣除,工人为了办事和有钱返乡过年,只有接受。

(31)腊月十三日以后花朝前坯房老板要继续做或提早开工的叫“春窑”,全部应在二月十五日结账作一结束。另应付给每个工人双份起手钱,叫“小酒钱”。饭食由老板派人送至坯房。

(32)九皇是人皇的别称,景德镇有九皇宫两座。农历八月三十日信奉九皇的行帮及居民讨餐,九月初九开斋,九天之内吃素,日夜香火不断。

(33)端阳节这天,坯房老板供给工人每人两只粽子,两只咸蛋,八至十二人一桌的十碗头“黄瓜酒”席,也称“雄黄酒”,工人从初四到初六这天做四板坯。

(34)童庆社是烧炼工人会帮组织名称,二十年收一次徒弟,叫“开禁”。这时上了名册的徒弟可从小夫手升到把桩师傅,称为“长做”。

(35)做好瓷坯,放在料板上,工人左右肩各扛一板送往窑里,路上行人不小心撞翻了,则要请工人上饭馆给予赔偿。

(36)农历二月十五日坯房开工叫“花朝起手”,老板要办“起手酒”,付给每个工人三十二个铜圆,又叫“起手钱”,这天做坯师傅按例规只做四板坯。

(37)七月“变工节”老板另换做头师傅,则要请师傅上馆“吃大茶”即炒菜喝酒,停工七天,调整生产。

(38)从事瓷业的工人死后,限于条件,不能扶棺返乡,由行帮料理,各行帮均买有坟山,山上立有大石碑,上书“某某泣义祭总墓”字样,清明前后七天各自帮会举行扫墓,扫墓后返祠堂、会馆吃酒。

(39)腊月廿四日一过,有的坯胎未烧完,生意不好,烧窑户就到各做窑户组织剩余的坯凑成一窑烧炼叫“撞火窑”,成本消耗一窑一清,工人要增加补贴,叫“包子钱”。

(40)坯房地面上,坯车上的脏瓷土堆积厚了,工人要清理出,卖给做粗瓷器的小老板,叫“卖捡渣”。这笔收入是工人的外快。(www.daowen.com)

(41)农历十一月坯房老板除要给每人的“冬至酒钱”外,并停工一天,不停工则加四两猪肉钱,叫“买冬至”。

(42)烧窑老板在腊月必须确定把桩师傅,把桩的定了事,则由他去请窑里各脚工人。装坯工人也在此时由老板定好“做头”的。再由做头的请定其他工人。

(43)搬运行业由把头操纵,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人须交两块银圆给把头,才允许参加,叫“买扁担”。除此还有搭扁担的规矩,即每个人抽出搬运力资的三分之一给把头。

(44)农历腊月廿四一过,每天都有迎年的,各地的风俗在景德镇形成了一个大观,如南昌在腊月廿五日过小年,都昌一部分余姓和邵姓在廿八日过豆腐年,还有的在野外砌大灶,蹲着吃大锅菜过年。

(45)开窑的瓷器有些破损的,集中起来卖给收破瓷器的小商店,修补再卖叫“收烂产”,卖烂产的钱由工人平分,但老板娘须得一份,叫“花粉钱”。

5.行业神崇拜

瓷业工人除根据各自的信仰供奉观音、许真君、关公和天后娘娘之外,在景德镇瓷业里,还有自己的行业神,如高岭土神、窑神等。这些行业神,都是瓷业工人供奉和祭拜的对象。行业神崇拜是中国的传统,如木匠便供奉和祭祀他们的祖先鲁班

景德镇行业神主要有:高岭土神、窑神和瓷祖。

(1)高岭土神:这是陶瓷原料之神,高岭土的神奇妙用,产生美妙的传说,也导致了对高岭土的神化,便有了高岭土神之说,也因此才有了高岭土神的崇拜。

(2)窑神:陶瓷是火的艺术,陶瓷器的成败、好坏,莫不取决于火,陶瓷器是一切都要“出火而后定”的。因此,窑神,或者说火神,是瓷业工人顶礼膜拜,需要虔诚地去信奉和祭祀的。景德镇瓷业工人信奉和祭祀的窑神或火神是指童宾。

(3)瓷祖:传说东晋是景德镇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即完成了由陶至瓷的转化与发展的历史使命,而完成此任务的,便是赵慨,人称“制瓷师祖”,受到供奉和祭祀。

(二)景德镇美食

景德镇菜点属赣菜系,善烹山珍野味和水产,菜品色重油浓,喜好辣椒,口感肥厚。菜肴朴实量足,注重原味,尤其是各地的土产制馔,口味淳厚,充满乡情。著名菜肴有:瓷泥煨鸡、炒狗肉片、豆冲、豆冲烧鲇鱼、腐竹焖鸡、豆瓣、烩豆腐皮、知事肉、藜蒿炒腊肉、腐竹浇肉、五彩豆腐、金镶玉、煨牛筋、豆腐爆肉、韭黄炒豆腐、红烧豆泡、炒碱水粑、三闾庙臭豆腐干、油炸豆腐、汤粉牛肉、炒粉丝、煎肉饺、油炸豆泥腐、包桂花糖、水豆腐、辣油水豆腐。

除了这些菜点,景德镇小吃也十分独特。

冷粉:这是景德镇的一绝,景德镇冷粉区别于外地就在于其粉条格外粗大,一般直径在0.5厘米左右。冷粉以辣椒和拌料一分高下,而拌料的主要组成成分有湿盐菜、橘子皮、豆豉、香葱、辣椒酱、酱油、蒜、姜等。

饺子粑:景德镇特色小吃,它用鹅湖晚米磨粉,用开水将粉和好,以韭菜豆腐或虾米、萝卜丝为馅,包好后上笼蒸熟即可,咬一口油水溢出,味道极好。市区戴家下弄是景德镇经营饺子粑店铺相对集中的地方。戴家弄的饺子粑深受市民喜爱。慕名而来的食客一拨接着一拨。正因为如此,戴家弄饺子粑店在景德镇市到处可见。

碱水粑:最具传统特色的景德镇传统美食,虽然没有详细的资料记载,但据传说,至少存在了几百年。所以它的历史比天津的狗不理还要长一些,只是因为它一直停留在景德镇市老百姓的餐桌上,因此名声并不是很响亮。

油炸馄饨:景德镇市的风味小吃,尤以东门头夜宵摊最为出名。

二、景德镇旅游产品开发和保护

(一)旅游产品开发

旅游产品的开发常常体现在旅行社所提供的产品线路中。就景德镇来说,应针对不同客源地的游客,以景德镇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为基础,开发富有景德镇特色的山水文化之旅。

我们可把景德镇的旅游者大体分为市内旅游者和外地来景旅游者。对于市内旅游者,着重开发周末休闲度假游。这种周末游具有的两个特点,一是时间短,二是休闲娱乐性强。

我们在上一节曾提到景德镇周边其他地区景区的竞争问题,如庐山、婺源等。事实上,只要挖掘出本市自然景点自己的特色,也未必不能留住本地客人。庐山风景虽好,但山势较高、景点颇多,两日游尚嫌太急,且因山路崎岖,运动量大,对体力消耗较多。因而,对于追求轻松、休闲的周末游客并不十分适合。婺源的景色主要体现在徽派建筑和田园风光上,这一点,景德镇附近的瑶里景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且因开发较晚,商业化不浓,仍能保持原始的民风民貌。只要做好市内营销工作,完全可以将周末旅游市场一手掌握。

要抓住游客的心,重点在于能给游客带来什么样的特殊价值。或者娱乐设备齐全,可尽享休闲度假之乐;或者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高,可作闲暇疗养之用;或者美食诱人,吸引饕餮之客。景区要做的,就是敏锐地洞察游客最迫切的需要,提炼出最清晰明确且实用的市场定位。

对于外地来景旅游者,要着重开发产品的深度,增加其参与性。

1.开发手工制瓷体验之旅

景德镇瓷器历经千年,可以说,其技巧、艺术都走在世界最尖端。目前景德镇还有许多保存非常完好的窑址,如御窑厂、景德镇历史博物馆、高岭矿场遗址等。拥有如此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再融合各种游客动手体验的项目,就可以大大延长游客在景德镇的停留时间,更能留给游客深刻记忆,在宣传营销方面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开发乡村休闲度假之旅

景德镇自身具有非常丰富的文物古迹,瑶里古村落的徽派建筑、三闾庙古街古码头、乐平古戏台、浮梁古县衙、祥集弄民宅等,这些古迹体现了景德镇的历史文化脉络和民情风俗,再结合景德镇古镇山水风光,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在开发这个方向的时候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培养高素质、高文化的导游团队。文化旅游与山水旅游最大的不同就是其文化内涵,游客不论是对当地古迹,还是对瓷器的了解都相当有限,只有依托导游的讲解,才能对当地的文化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也只有深入到文化内部,才能真正体会到景德镇与众不同的文化风格。

第二是市场营销,这一点婺源、湖南凤凰都做得相当不错。它们能针对市场提出一个具有特点,具有吸引力的主题,一个是“最美的乡村”,一个是“最美的两座小镇之一”。当然,仅仅有这个主题还是不够,后期的宣传也不容忽视。我们对比同样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小镇之一”的福建长汀,就可见宣传的重要性了。景德镇未来的主题是什么,这个主题如何适应当前游客的需要,这才是目前最迫切的问题。

3.开发陶瓷专业研修之旅

虽然这不是一条常规旅游线路,可接待的游客数量不多,但是我们要看到,针对目前国内陶瓷市场激烈竞争的现状,景德镇瓷都地位岌岌可危。我们开发这条线路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满足陶瓷专业人士对景德镇瓷器技艺文化研习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些研究之旅和政府举办的相关陶瓷盛事,打造景德镇瓷器行业权威的目的。陶瓷是景德镇的立市之本,也是景德镇旅游开发的基础,没有了陶瓷的依托辅助,景德镇的旅游价值,势必大打折扣。

4.特别注意规范旅游商品市场

目前国内旅游商品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商品弄虚作假,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价格混乱。二是商品没有特色,我们能在泰山上买到海南的贝壳,在海南买到湘西的蜡染,没有地方特色。

事实上,景德镇的旅游商品市场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产品的独特性使之具有特殊的竞争力。而且景德镇陶瓷精美高档,属于高消费产品,一旦购买,金额巨大。但是,如果我们对市场不加控制,而任由外地假冒伪劣瓷器遍布景德镇市场的话,那么,景德镇的旅游市场优势不仅丧失殆尽,而且,还会给景德镇本身的瓷器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而,规范市场是关系到旅游发展和瓷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旅游资源的保护

旅游资源并非永恒存在,由于自然衰败和人为破坏,旅游资源时刻经受着各种考验。如果不进行保护,势必造成严重后果难以挽回。

就国内来说,由于环境保护不利,已经导致许多地区蒙受巨大的损失。比如张家界,2001年,张家界武陵源的核心景区天子山,因过度开发旅游,建起的几十万平方米的旅店,形成了“山中小城”、“天上街市”的局面,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遗产委员会“黄牌”处罚,联合国世遗专家认为,张家界景区内城市化严重,破坏了环境和自然景观,要求限期拆除,张家界不得不斥资3亿元进行整改。

在2007年举行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世界遗产委员会21国代表一致通过整治方案,要求“三江并流”在次年召开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再次接受“验收”,如果没有明显改善,可能被列入“濒危名录”,吊销“世界遗产”称号。另故宫、颐和园、天坛、丽江古城和布达拉宫五处世界遗产景点同时受到“黄牌”警告。

要保护旅游资源,首先要了解资源衰败和破坏的原因。一般来说,旅游资源衰败和破坏的原因可以归纳为自然衰败和人为破坏两个方面。

1.旅游资源的自然衰败

旅游资源,无论自然形成的还是人工创造的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的发展、变化都会影响旅游资源的变化,使之衰败。根据影响的速度和程度,可分为灾变性破坏和缓慢性风化。

(1)灾变性破坏。自然界中突然发生的变化如地震、火山喷发、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出现,会直接改变一个地区的面貌,毁掉部分或全部旅游资源,这种现象称为旅游资源灾变性破坏。如雕塑于公元前4—2世纪的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图得岛太阳神,就毁于地震。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云南省丽江大研镇在1994年大地震中,部分古建筑也遭破坏。1997年8月12日,夏威夷岛上最古老的瓦吼拉神庙,被基拉威火山喷出的熔岩全部淹没,一座有七百年悠久历史的名胜古迹毁于一旦。

(2)缓慢性风化。在自然状况下,由于寒暑变化、风吹雨淋,导致旅游资源的形态和性质缓慢地改变,这种现象称为旅游资源的缓慢性风化。任何名胜古迹都时时刻刻受到自然机械风化的危害,如埃及的基奥斯普大金字塔,近一千多年来风化产生的碎屑体积达5万立方米,平均每年损耗约50立方米,即整个金字塔表层每年损耗约3毫米。有些更古老的台阶式金字塔风化更为厉害,很多大石块几乎完全损坏,或者只剩下很小的近似球形的团石,台阶上则堆积很厚的碎屑。又如秦始皇陵,原名骊山,据三国时魏人说:“坟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余”经折算,高约为120米,底边周长约2167米,这座由人工用黄土堆造的骊山,随着2000多年的风雨侵蚀,高度降到64.97米。我国的云冈、龙门、敦煌三大石窟及帝王陵墓石雕也同样受到自然机械风化的破坏。

2.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

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是多方面的、严重的,大多超过自然风化的破坏,有的甚至是完全毁灭。按其破坏的根源可以分为建设性破坏和管理性破坏。

(1)建设性破坏。建设性破坏指工农业生产、市镇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规划不当导致旅游资源的破坏。其破坏方式如下:

①直接拆毁、占用文物古迹。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旅游价值的文物古迹比比皆是,这是古人留下的一份宝贵遗产。但是,由于无知,在建设中遭到很大的破坏,如我国很多城市的古城墙都被拆毁;苏州在城市建设中,有61.9%的古典园林和庭院已被破坏,昔日有“十八景”盛誉的洽隐园被占用后,玲珑剔透的假山石被烧成石灰,山洞埋入地下,楼阁不见踪影。

②工程建设对景区环境的破坏。在风景区,工程建设不当,破坏了风景区周围景观的和谐及古建筑风格意境。如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苏州拙政园,周围盖了6个工厂,烟囱、水塔、高楼等建筑挡住人们的视线,站在园内已难见到雄伟挺立的北寺塔,破坏了景区的整体环境美。

③工业对旅游区的污染。在旅游区若发展带污染性的工业,将对旅游区造成空气和水体的污染。空气的污染导致酸雨的产生,从而腐蚀破坏旅游资源。如北京故宫、天坛等汉白玉围栏、石雕、铜制品等正在受到酸雨的威胁。西安市是一座中国古代风貌保持最好的城市,古老的城墙、鼓楼、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等景观吸引着中外游客。然而,西安正在遭受国防工业、飞机工业和纺织工业对该市的污染,这定将会加速侵蚀缺少保护措施的历史古迹。

④风景区内采石、开垦耕地引起的破坏。近几年来,一些个人和单位只顾眼前利益,到风景区去开山取石、开山造田、砍伐森林,致使风景区遭受很大的破坏。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云南路南石林,成批的农民到风景区采石,将造型优美的高石芽截去半截,用于烧石灰或造水泥,使石林伤痕累累。又如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漓江两岸,长期以来,植被不断被砍伐,开山取石、开山造田、挖河淘沙等现象十分普遍,甚至在桂林市区乱开山石达35处,这不仅使风景遭受破坏,还因水土流失加剧使漓江航道变窄变浅,一到枯水季节,从桂林到阳朔的航线有一半不能通航。

⑤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不当造成的破坏。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规划不当也会造成旅游资源特色及景观的破坏。如云南大理是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系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但在其旅游开发过程中曾一度由于片面考虑古城石板地面不利旅游车行驶,将石板路改为柏油路,与古城风貌格格不入,破坏了古城的特色。又如不少风景区建设,就地采石,结果,风景区建设好了,却留下了裸露石场的伤痕景观,破坏了景观的完整度。

(2)管理性破坏。旅游景区是为游客服务的,但若管理不善,也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具体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①旅游活动加速石刻、雕塑、壁画古迹的损坏。古代丰富多彩的石刻、雕刻、壁画是我国的重要旅游资源,尽管在自然条件下也要经历风化作用而逐渐衰竭,但其风化缓慢。旅游开发后,旅游活动的开展,大量游客的涌入,加速了自然风化的速度,导致古迹的破坏。如我国著名的敦煌石窟,自然条件下石窟中的空气干燥,自然风化极为缓慢,壁画经千百年仍栩栩如生。但是,随着旅游开发,游客进入,石窟内的大气环境条件变了,游客的呼吸带进了湿气;游客的衣服同墙壁的摩擦;光线的增强使雕塑和壁画大受其害,许多壁画的逼真细节已失去光泽,变得暗淡模糊,红色和肉色逐渐变成黑色。

②游客踩踏带来的破坏。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著名风景名胜区游客倍增,游客的踩踏使区内地面因磨损而失去原来的特色。如故宫,许多大殿前和内部的路面、地面,因游客密度较大而严重磨损。有人估算,故宫铺地的“金砖”每年磨损达10~20毫米。故宫御花园的土地也因严重踩踏而板结,几棵古树已濒临枯死。颐和园蜿蜒700多米的长廊路面的砖,也因踩踏而每隔几年要更换一次。

③游客素质低,直接破坏旅游资源。由于部分游客素质低下,随意毁坏旅游资源。如游客对景物的任意刻划、涂抹,在很多景点我们都能看到“×××到此一游”的刻痕。又如地下溶洞洞顶的石钟乳被游人采走做盆景,使溶洞顶部千疮百孔。还有的农民不知长城上的砖是文物,随意拿去盖猪圈等。

④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生态环境的污染。在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游客的进入、旅游活动的开展和满足游客基本生活需求、都会给旅游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如由机动车船排出的废气、废油污染了大气和水体;满足游客生活必需的食宿条件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排入环境。以黄山为例,一年由游客排放污水4万吨、粪便3000吨、垃圾2800吨、煤渣3000吨,这些废水、废气、垃圾物若不采取措施,将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目前景德镇的旅游开发尚处于初期,游客数量不多,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这个问题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在开发上,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目前有些地方时兴修复文物古迹,这个问题上要小心谨慎。一些地方以重新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形象为名,不惜投入巨资,改造旧有的小街小巷,修复古迹、古建筑,甚至为了追求真实再现,大搞所谓的“现代古迹”而同时,与这些古迹相对应的文化环境却得不到相应的保护,使得真正的古迹变成了仿古市场,文化味渐淡,市场味却越来越浓。还有一些人为复制古迹,造成整体景观不伦不类。比如在不少古城修复中,用现代工艺手段恢复修葺破损的古建筑,不进行任何标注,以假乱真制作“仿冒品”。其形态不堪入目。

其次在管理上,我们应该做好一切预防措施,将旅游造成的环境影响降到最低。一是限制游客数量,针对景区的大小和特点,计算出日最大容量,一旦超出这个数目,便停止接待。二是时间限制,这一点对于自然景观尤其重要。我们应该给景区一定的自我修复时间,或者减少游客接待数量。三是宣传教育。所有旅游从业人员在进行旅游工作的时候都应该时刻提醒游客注意保护环境,不能随地乱扔垃圾,在林区尤其要注意防火等问题。同时政府也应该教育市民,维持干净整洁的城市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