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蒙太奇和成组拍摄:电视摄像的首要技巧

蒙太奇和成组拍摄:电视摄像的首要技巧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蒙太奇与成组拍摄一、为节目而拍摄初学电视摄像的人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花了很多时间,很辛苦、很精心地拍摄的镜头结果在节目编辑时却发现很难编成一个好节目。每一个镜头都依赖于其他镜头才能获得意义,而将这些镜头组合在一起的技巧即称为蒙太奇。从以上国内外学者所作的解释来看,虽然说法各不相同,但基本论点都是一致的,即蒙太奇就是对镜头的组接。蒙太奇组接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蒙太奇和成组拍摄:电视摄像的首要技巧

第一节 蒙太奇与成组拍摄

一、为节目而拍摄

初学电视摄像的人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花了很多时间,很辛苦、很精心地拍摄的镜头结果在节目编辑时却发现很难编成一个好节目。许多拍摄时自认为很好、很漂亮的镜头没法用,而一些必要的镜头却没有拍摄,很是懊恼。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呢?

判断一个镜头的好坏一般而言有三个标准:其一是看镜头在技术上是否符合技术标准,聚焦是否准确,曝光是否正确,色彩还原是否正确,等等;其二是看镜头构图是否工整,主体是否突出,画面色彩是否和谐,画面是否均衡,画面的立体感、气氛、表现力等因素怎样;其三看镜头是否符合整个节目编辑的需要,在编辑时是否好用等。

与单幅的图片摄影相比,电视摄像不仅要求所拍摄的画面具有单幅摄影上的美感,而且要求画面在整个电视节目中具有编辑使用价值。显然,这是电视摄像特有的与单幅摄影不同的要求。例如,在突发类新闻的纪实电视摄像中,摄像师常常会使用长焦距镜头而使画面产生晃动,使用增益而使画面的清晰度下降,因为时间紧迫来不及调整白平衡而使画面色彩不够准确,来不及精确构图使画面不够完美,但是,如果就此拍摄到了转瞬即逝的精彩场面,这样的镜头都算是成功。在一些纪录片中也经常会出现晃动等上述情况的镜头,但这恰恰是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在当下,许多除新闻播报类节目外,经常会出现一些晃动的,偏色的,构图古怪的镜头,单独的看这些镜头都是不精美的,但是只要在节目中很合适,则它们就是成功的。

需要强调的是,镜头符合基本的技术要求是摄像师的基本功。只有在节目中有特殊要求情况下,才能对技术和构图做特殊的处理,这也是摄像师编辑意识的体现,也就是说,摄像师在拍摄每一个镜头时都应该明确这个镜头在节目中的位置、作用,摄像师心中应该装着整个节目,他不是为某一个镜头而拍摄,而是为整个节目而拍摄的。

想一想:

单个镜头与一个节目中镜头的内在关联是什么?

二、蒙太奇与蒙太奇思维

镜头是节目的基本结构单位,就单个镜头而言仅仅是素材。节目中,镜头不仅仅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服从于一定的创作意图,依据一定的规律组接起来。每一个镜头都依赖于其他镜头才能获得意义,而将这些镜头组合在一起的技巧即称为蒙太奇。

(一)蒙太奇定义

蒙太奇(montage)一词来自法语,原为建筑学中的名词,意为构成、装配,而影视创作中所用的蒙太奇简言之有构成组接的意思。关于蒙太奇的定义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现摘录几种流传较广的说法。

爱森斯坦:“蒙太奇以什么作为它的特性呢?它的特性是冲突,两个彼此相反的片断的冲突。斗争和冲突是它的特性。……我认为蒙太奇是一种冲突,由两个元素的冲突而‘涌现’出某一概念。”

普多夫金:“以若干镜头组成一个场面,以若干场面构成一个段落,以若干段落构成一个部分等,这就叫蒙太奇。”

夏衍:“蒙太奇就是依照情节的发展和观众的注意力及关心的程度,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印象或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一件事情的发展的一种技巧。”

从以上国内外学者所作的解释来看,虽然说法各不相同,但基本论点都是一致的,即蒙太奇就是对镜头的组接。组接前与组接后产生的效果不一样,而且不同的组接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组接效果。我们认为蒙太奇是镜头组接前对镜头组接后所产生的作用与效果的构思,是一种艺术的创作,是导演在这个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创作手段。

蒙太奇包括这样两层意思:

第一,它不只是超过原来意义的形式上的组接,而是艺术构思;

第二,它不是在统一要求下的组接,而是个性化的组接。

例如,有这样一组镜头:a.一张紧张恐惧的脸;b.一支手枪;c.一张哈哈大笑的脸。按abc的顺序组接,给人的感觉是被枪指着的这个人具有英雄气概,而按照cba的顺序组接则效果完全相反,让人觉得他胆小懦弱。可见不同的组接手法带给观众的感觉是不同的。

(二)蒙太奇思维

影视作品中把不同的镜头画面用蒙太奇的方法组接起来,可以使观众在观看经过组接的画面后能够理解和接受,并且感觉不到组接的痕迹,通过画面的组接,影视表现的手法被大大地拓展了。蒙太奇组接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符合人们的视觉心理规律和思维规律

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总是从具象到抽象,从抽象再到具象。这个过程包括人的视觉感受规律和心理感受规律,并从画面产生了分析、综合、联想、回忆和想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由此,电视节目的镜头组接就应该符合人们这种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的规律,引导观众按导演、编剧的特定构思对镜头画面内容进行理解,从而激发起相应的感情。

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其中有许多已经为人们所了解、熟悉,成为人们的经验,这些经验被影视艺术家们利用,就成为镜头组接的重要依据。例如,在一个镜头中,一个人正在埋头工作,忽然画外传来“啪”的一声玻璃被打碎的声音,这个人抬起头来,这时观众很自然地会推测什么东西被打碎了,这时下一个镜头是被打碎的玻璃窗,因为实际生活中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定有什么东西被打碎了,那么下一个镜头就应该表现被打碎的东西,这样才会让观众觉得合情合理。如果不这样处理,会让观众的视觉好奇心理得不到满足。再如,有这样一组镜头:a.某人投掷标枪,出手;b.天上飞鸟;c.标枪在空中飞行;d.草丛中扎在泥地的标枪。这虽然不是投掷标枪过程的连贯拍摄,但是人们仍然可以知道这个人标枪飞行得远,因为这样的4个镜头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同时它们的组接顺序也合乎逻辑,所以不会有理解上的困难。

其实,现实中发生的事情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原封不动地搬上屏幕,只要我们把各个镜头组接得巧妙,就会让观众感到如同真的一般,感觉不到有组接的痕迹。当然,蒙太奇并不应该使观众对组接后的镜头产生错误理解,而是要启发观众,使他们产生联想,让他们从这种“镜头序列”中领会到新的含义。观众的这种联想特征也成为蒙太奇得以存在的依据。

2.遵循艺术创作的原则(www.daowen.com)

艺术作品反映的是社会生活,其素材来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因此创作时需要对原始素材进行选择、提炼、集中、加工和改造,使之更加典型化和富有美感。这一创作过程既渗透着创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态度和创作意图,也必须遵守艺术的典型化原则。

首先,影视画面能产生活动的视觉形象,具有还原现实世界的特性,但它不应是现实世界的完全再现,而一定要有取舍,应将最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性的事件与人物呈现给观众。

其次,在有限的短时间内大容量地传递信息是影视作品的特点,要在有限的播放时间内反映复杂的故事情节、刻画形形色色的人物,首先要求创作者在稿本阶段就用各种创作手段对内容进行提炼和加工,并特别要求导演在分镜头稿本和摄制过程中,认真考虑怎样表达内容、怎样分切镜头、怎样拍摄、怎样组接才能使片子更具有艺术表现力,蒙太奇就是适应这一需要而产生的。

想一想:

一个学生走进一幢教学大楼,穿走廊,上楼梯,推开门走进教室,走到自己的座位旁,坐下,从书包中拿出教材翻到第100页,用笔在书上划杠,抬起头看黑板。试着用蒙太奇分镜头方法叙述画面组成。

三、蒙太奇的作用

(一)构成作用

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的结构方法,是影视作品叙事的语言和语法,它把各个分散的镜头进行合乎逻辑规律的组接,使之构成完整的影视艺术形象。

影视作品中最小的单位是镜头,如果将这些镜头与整部作品所叙述的情节、环境及其他镜头分割开看,它们是没有意义的。将各个镜头经过有意义的组接(即蒙太奇构造),就产生了比每一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更丰富的意义。例如,有这样三个镜头:鲜花,玩具婴儿熟睡的脸。当这三个镜头单独存在时,它们互不相关,每个镜头只代表它自身的意义,但是如果将这三个镜头组接在一起,就产生了新的意义,即表现了婴儿童年的幸福,使观众体会到一种温情,这样的含义不是单个镜头所能传达的。分散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传递了新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它们所产生的效果总和大于单个镜头之和,即我们常说的1+1>2的效果。当然,能够使观众产生合理联想的前提是这样的镜头组接是符合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思维逻辑的,是符合人们认识世界的视觉及心理规律的。如果把以上三个镜头换为:一张婴儿熟睡的脸,一节电池,一只打火机。那么这三个镜头组接起来非但不能产生新的意义,反而会把观众搞糊涂。这就说明,我们在进行镜头组接的时候一定要对其进行筛选,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事物本质的、最富有艺术表现力的镜头,并按照蒙太奇组接规律将其连接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发挥蒙太奇的作用。

(二)创造时空的作用

影视作品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表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就需要运用蒙太奇方法对现实生活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剪辑、组织、加工和改造。把一些冗余的、缺乏代表性的内容省略,而把关键的、具有代表性的内容集中呈现给观众,省去的内容会由观众的联想得到补充。例如,有一个家在外地的大学生在暑假结束后返校,人要从家到在外地的学校,那么,他会乘坐公交车或地铁到火车站或飞机场,然后再坐火车或飞机到学校所在的城市,然后再坐公交车到学校,这会有很多地理位置上的变化,但是如果把这样的过程全部按真实的情况交代给观众就显得太烦琐了,没有人能接受得了。

在运用蒙太奇方法时,编导要处理的素材就是显示过程的片断,他应该根据自己艺术构思的需要删掉一些不必要的中间过程,重新组合时间与空间。对于刚才说到的一个家在外地的大学生返校的过程,如果用镜头内容来表现的话,使用三或四个镜头就足够了。先用一个镜头表现他出门的情况,然后直接表现他走进火车站或是飞机场,接着第三个镜头就是学生走进校门,这样就可以明确地告诉观众他是坐火车或是飞机到了学校,至于出行的过程就被省略掉了,而观众也决不会因此觉得电影在弄虚作假,也不会有理解上的困难,省去的部分也由观众的联想得到了补充。

通过蒙太奇手法,可以在画面上制造出假定的时间或虚幻的时间,即电影或电视时间。这种由蒙太奇制造的电影时间可以是对现实时间的压缩,如前面提到的从走出家门坐火车或飞机到学校的中间过程。反之,也可以有意识地延长某个过程,实现对现实时间的扩展,使某个过程被加强,达到编导所需要的效果。

“多空间、多时间”地展现社会生活是影视艺术的特点,在不同地点拍摄的镜头,经过导演剪辑放映在屏幕上就形成了新的空间——电影空间。例如,前文提到的从家里到学校,住处可以在甲城市,火车站或飞机场可以在乙城市,而学校则可以在丙城市,许多地域上不连贯的场景经过镜头组接,创造出了完整的视觉空间,这就是蒙太奇创造特殊的影视空间的作用。

(三)创造节奏的作用

节奏对于一部影片是非常重要的,影片的节奏包括外部节奏、内部节奏与心理节奏等。通过把角度不同、景别不同、持续时间不同、色彩影调不同、音响节奏旋律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连接起来,可以体现影片中的发展规律,使故事节奏丰富多变,情节发展生动自然、和谐统一,并且还能产生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形成完整的声画结合的银幕形象。

补充阅读:

电视连续剧《离别广岛的日子》是中、日合拍的片子。原分镜头剧本为16集,中方剪辑完成后播放集数是28集,整整长出了12集。播放后,反响一般,观众越看越觉得冗长乏味,收视率越来越低,效果不佳。而日方却在所提供的众多素材中经过重新结构,大量删减,合理压缩,在原来16集的基础上剪出6集和3集的两个版本。播出后,反响强烈,好评如潮,收效甚佳。由此可见两次不同的剪辑产生了决然相反的作用,收到了完全不同的效果。因此,剪辑的作用和功能,确实不可小视!

(资料来源:傅正义.影视剪辑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四、成组拍摄

电视节目的蒙太奇结构要求摄像师在现场成组地拍摄,每一个被摄对象都包含着大量的信息,而一个镜头往往不能够将这些信息完整地表达出来。例如,拍摄一个人,他的表情用特写,手臂下意识的动作用中景,移动过程用全景,移动的方向及其同伴的反应、精神状态等使用仰角或俯角拍摄来体现编导对该拍摄对象的评价,所处环境用大全景,现场气氛的色彩处理效果,等等,都需要摄像师用不同的技巧来表现,只有拍摄一组镜头才可能包含这么大的信息量。

那么是否可以使用一个长镜头来表示呢?除非特殊要求,一般来说是不能的。因为长镜头往往比较沉闷,不断运动的镜头又容易给人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有些节目如拍摄一个人一天的生活,就更不能用长镜头来表现了。

既然说要传达的信息量很大,是否就是镜头数量拍摄越多越好呢?也不是的。决定拍摄哪些镜头,应当从两个方法来考虑。其一是重点内容要多拍和细拍。一般而言,拍摄重点往往是人物。对表现的重点一定要花时间和精力。首先要仔细观察,尽可能地深入了解拍摄对象;然后抓住他最重要、最富表现力的形态、动作重点拍摄。每一个人物都是处在具体的环境中,因此要对主要人物的交流对象,环境等要加以注意。例如,拍摄一个会议,就应该对主席台上发言的人物做重点拍摄,发言中最精彩,最具代表性的段落一定要拍到,拍到听众的反应镜头,如鼓掌、与会的主要代表、会议的规模、会场的环境等也是不能漏拍的。其二是为编辑后的效果拍摄。摄像师在拍摄时脑海中应该有编辑后节目的大体模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例如,要遵循轴线规律以保证正确的方向性,要有景别的变化以保证剪辑的流畅,要拍摄全景做定位镜头。重点人物用小景别以突出他在段落中的地位,整个场面的色调要保持一致,等等。有时还要拍摄一些多余的空镜头以备编辑中的不时之需。总之,摄像师不仅要能处理具体的画面,还要有节目的总体观,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用最少的镜头表现最多的内容,所拍摄的镜头才是可以成组使用的。

讨论:

观看优秀电影或电视片,分析电影时空、节奏的运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