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电视摄像 | 轴线规律的不匹配与匹配

电视摄像 | 轴线规律的不匹配与匹配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不匹配”是“匹配”的反义,是指上下镜头连接缺乏形式上的和谐及内容上的连贯,镜头的造型因素之间的冲突对比明显,视觉的跳跃感和心理的间断感强。图7-5上下镜头位置的呼应与匹配2.方向的匹配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视线方向是画面方向性的重要因素。

电视摄像 | 轴线规律的不匹配与匹配

第二节 轴线规律

补充阅读:

在追逐性场面中,比如警察在万仞大山中追逐吸毒分子,双方的运动方向相同。近距离追逐可以在同一个镜头里拍摄,如果双方空间距离很远,必须用不同镜头分别拍摄。这时双方也必须保持运动方向的一致:从左向右的运动,或者从右向左的运动,因为观众在头脑中对这场追逐也合乎逻辑地保持着方向的一致性。

如果抛开故事内容,这种交切表现不出谁追谁。也许警察在追贩毒分子,也许贩毒分子在追警察。双方好像在互相追逐。拍摄时只要给定一点线索,比如贩毒分子不时地回头张望或警察不断地朝前面开枪,双方的关系就会明确。

如果运动着的双方有一方改变了方向,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就会发生变化。比如假定贩毒分子从右向左跑,而警察从左向右跑。你会怎么想?这有两个可能:(A)他们的方向由相同变成了相对,他们的关系也由追逐变成了对攻;(B)他们的方向由相同变成相异,他们的关系由追逐变成分离(可能是在一场激烈的遭遇战之后,也可能是警察失去了目标而撤退)。

如果警察追逐贩毒分子的运动一直从左到右,而在某个特殊场合或时刻必须改变一下方向,变成从右到左的运动,怎样才能改变了方向而又不造成观众方向性的错乱呢?导演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A)运动着的人物在同一个镜头内改变运动的方向。比如,贩毒分子一直是驾车从左向右跑,突然他们来到一个悬崖峭壁之前,他们不得不停车,打轮,改变方向,从右向左逃。在另一个镜头中,警察同样来到这个悬崖峭壁前,他们也不得不停车,打轮,改变方向,从右向左追去。(B)摄影机在拍摄过程中越过轴线。这个时候,虽然运动着的人物没有改变方向,但由于摄影机轴线变了,运动的方向也就改变了。

(资料来源:刘书亮.影视摄影的艺术境界[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一、镜头的匹配

镜头的“匹配”是指上下镜头在连接时具有顺畅的、一致的或对应的关系,从而保持视觉连贯,符合人们日常心理体验,这种一致或对应关系通过人物的位置、视线、运动方向、动作等因素及剪接点位置来体现。所谓“不匹配”是“匹配”的反义,是指上下镜头连接缺乏形式上的和谐及内容上的连贯,镜头的造型因素之间的冲突对比明显,视觉的跳跃感和心理的间断感强。但是,如果镜头错位所带来的感觉可以被纳入一个可感知的结构中,那么在表达特殊含义情绪时,“不匹配”也可以被作为有效的技巧。

以两个镜头表现一个人骑马不断向前奔跑的内容,如果前一个镜头是全景,那么下一个镜头是中景,并且保持同一运动方向,这样的剪辑是“匹配”的;如果下一个镜头没有景别、空间位置的变化,似乎就是上一个镜头的重复,其结果是这个人好像在不断地周而复始骑着马向前奔跑,这是“不匹配”的剪辑,因为不符合生活逻辑,但是在表现人物心理的特殊情形下,比如梦境中,这样的不匹配恰恰是在实现一种情绪功能,是合理的。

两种重要的匹配原则如下。

1.位置的匹配

位置的匹配是指上下镜头的同一被摄主体在同角度或同方向变化景别时,要保持在上下画面中大致相似的位置上,而具有对应关系的不同主体应该处于相反位置上,以使内容间建立明确的逻辑关系。

根据主体所处位置的可能性,电视画面的划分或是划为左、右两个区域,或是划为左、中、右三个区域,两个镜头的主体处于不同画面区域内,会形成镜头之间不同的对应关系。

上下镜头中的同一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一般应该保持在画面的同一侧,这是最基本的镜头组接匹配原则。从视觉效果上看,镜头转换时,主体位置呈重合状态,视觉注意中心很容易地从上一镜头过渡到下一镜头,这样保持了视觉转换的连贯。如果违反这一规则。会使观众的视觉幅度变化加剧,甚至导致空间关系不明。比如,前镜头中主人公在画左侧与人交谈,后镜头中主人公则位居画右。这样不仅视觉变化幅度大,跳动强,而且会使人不明白,谈话者之间的空间关系究竟突然间发生了什么变化。

例如,图7-5中左侧的上下画面中的人物都是在分割虚线的左侧,视觉中心不变,比较流畅但是右侧两个画面的组接,视觉中心变化很大,会有跳动感。

img202

图7-5 上下镜头位置的呼应与匹配

2.方向的匹配

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视线方向是画面方向性的重要因素。在利用视线因素时要注意视线方向应该合乎一定的逻辑关系。例如,前一个镜头中正在讲话的甲的视线向左,而下一个镜头中正在倾听的乙的视线方向是向右的,这两个镜头连接在一起,那么这两个人的关系会使观众感到困惑,他们到底是与谁在交谈,而如果前一个镜头中的正在讲话的甲的视线向右,而下一个镜头中正在倾听的乙的视线方向是向左的,这两个镜头连接在一起显然更合理,两个人的交谈很清楚地展示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表现两个人向对应的关系或采访中需要利用正、反拍镜头,即从一个人物的目光正对方向拍摄另一个人物。也就是从后者的肩后侧拍摄前一人物的正面镜头(通常称过肩镜头),利用正反两个镜头可以很容易地看清每一个人的状况,同时也清楚地表现了呼应关系。

例如,在图7-6中的两人对话,穿深色衣服的人是站在左侧的,机位1、2、3都正确地反映出这点,但是机位4由于在两个人的轴线的另一侧拍摄,使画面中穿深色衣服的人出现在画面的右侧,如果中间没有其他镜头交代清楚,常常使观众不明白,谈话者之间的空间关系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img203

图7-6 上下镜头方向位置的呼应与匹配

讨论:

如何看待镜头的匹配与不匹配,它们之间能转换吗?

二、轴线规律

在多人或多机拍摄的情况下,“越轴”的素材在所难免。然而在编辑过程中就不能将“越轴”的画面组接在上下的镜头里,因为镜头的方向性也是关系镜头组接连贯流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电视画面中,被摄主体的方向不是由主体本身的方向决定的,而是由摄像机的拍摄方向决定的。换言之,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方向与其现实方向并不一致,它具有一定的假定性。这是因为电视屏幕的画框空间为主体的方向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沿一个方向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屏幕中就可能因摄像机拍摄方向的不同,而显出平行运动(向画面左或画面右运动)、垂直运动(向画面上或画面下运动)、斜向运动(向画面对角线方向运动)和弧线运动(在画面上呈环形运动)等不同的运动形态。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而且绝对不会搞错运动的方向。一方面是因为有环境参照物可供参照,容易把握物体运动的总方向;另一方面是因为有视点转换的心理依据。由于可以同时看到物体本身及其所处的环境,所以当人们从运动物体的一侧移到另一侧时,就已经意识到了视点的变化。但反映在屏幕上的运动就不同了,摄像机的位置对画面中物体的运动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朝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站在不同的侧面去拍摄它,在屏幕上会出现完全相反的运动方向。因此,我们在组接镜头时,要注意处理好相邻两个镜头之间的方向关系,也就是要熟练掌握轴线规律,保证画面空间的视觉完整感与统一感。否则,画面中的方向关系就会混乱不清,甚至造成画面意思的改变。

(一)轴线和轴线规律

轴线是指被摄主体运动(包括位移、视线运动)或交流所形成的一条假想线,它是制约摄像机水平拍摄方向的界线。轴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大致包括运动轴线、方位轴线和关系轴线三种。

轴线规律则是影视摄制中保证空间统一感的一条规律。它规定在用分切镜头拍摄同一场面的相同主体的时候,摄影的总方向必须限制在轴线的同一侧(如果轴线是直线,则各拍摄点应规定在这条线的同一侧的180°以内)。任何越过这条轴线所拍的镜头都会破坏画面空间统一感,造成视觉方向的错误。如驶去的火车又驶回来了,相对坐着谈话的人们不是互换了位置就是背对背或冲着一个方向说话等,即画面主体的运动方向或视线方向无缘无故发生改变,就是所谓的“越轴”、“跳轴”现象。

1.运动轴线

运动轴线也称动作轴线,它由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路线或轨迹构成。运动轴线会随主体运动方向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为了保持运动主体在画面中运动方向的前后一致,编辑时应将在运动轴线同一侧拍摄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如果把在轴线不同侧面拍摄的镜头直接组接在一起,画面中主体的运动方向就会出现前后相反的情况。例如,在图7-7中,一辆汽车从画面的右上方驶向左下方,有六台摄像机分别放置在汽车运动方向的两侧,从下方的六个方框图中的箭头所指的方向可见1、2、3号摄像机所拍摄画面中的行驶汽车方向是一致的,但4、5、6号摄像机所拍画面中汽车的行驶方向与1、2、3号摄像机所拍画面是相反的。由此可见,当采用1、2、3号摄像机画面,将这些位置上拍摄的不同景别的画面组接在一起,就能保证画面主体运动方向的一致,不会产生越轴的错误。或是采用4、5、6号摄像机画面,这些位置上拍摄的不同景别的画面组接在一起,也能保证画面主体运动方向的一致,不会产生越轴的错误。相反,在同一个场景内拍摄这辆汽车时,如果违背轴线规律,在轴线的两侧分别采用1号摄像机和4号摄像机机位,那么在1号机拍出的画面中,车向左行驶,而在4号机拍出的画面中,车向右行驶,将两机拍出的画面直接组接在一起,就会造成“撞车”的现象,令人搞不清这辆车到底是向左开还是向右开。

img204

图7-7 运动轴线

2.方位轴线

方位轴线是由静止的单一主体到它对面支点间的垂直线。以人来讲,则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人物直视时的视线与其所看到的物体之间构成的轴线。所谓“相对静止”是指人物没有进行离开所处位置的较大幅度的移动,但不排除人物腰部以上的动作。方位轴线通常是拍摄主体人物时应遵循的原则,即各分镜头的机位和拍摄方向须保持在这条轴线的同一侧。

例如,在图7-8的分析中,左侧上图是一个在红绿灯下正在朝画面右方向看的路人,那么连接的左侧下图就是看见的景象,左侧下图中的右侧是一个少女,将这两个镜头组接在一起,产生的效果是上图中的男子面向右(向右看),看见马路对面的少女面向左(向左看),观众就会明白这两个人是在互相观望。

img205

图7-8 方位轴线

又例如,在图7-9的两人交谈中,1号机位画面中的男生视线是向右的,2号机位画面中男生的视线是向左的,如果把1号机位画面直接组接2号机位画面,观众会对两人的方位和视线方向产生混乱,搞不清这两个人到底是谁在左边,谁在右边。

img206

图7-9 方向轴线的错误机位

3.关系轴线

关系轴线是指两个以上静态主体每两者之间的连接线。如果屏幕上出现两个主体,那么只形成一条关系轴线,拍摄各个主体的总方向必须保持在这条线的同一侧180°以内。如果屏幕上出现三个以上的主体,那么每两个主体之间都可以形成一条关系轴线,主体越多,轴线也越多,拍摄总方向只能设定在每两条轴线之间的夹角之内。

关系轴线通常由画面人物之间的交流(如对话、对视等)线构成。需要指出的是与方位轴线不同,关系轴线是依据两个人物头部之间的交流线设定的,与人物各自的视线方向无关。换言之,无论人物之间的位置如何改变(如面对面、背对背或一人在另一人斜侧面),或者视线方向改变,他们之间的关系轴线都不会发生改变。因此,无论两个人物对话的方向是何种状态,我们始终要依据两人头部之间的关系轴线,选择在轴线的一侧拍摄,这样才能防止越轴,从而保证画面中人物方向的正确性。

人物是电视图像中出现最多的影像,也是最能够引起观众注意的信息主体。观众看见人物时,最希望的是能够看见人物的脸和眼睛。在人物交谈中,当两人面对面视线成一条直线时,在关系轴线的一侧可以有三个顶端位置,这三个顶端位置构成一个底边平行于关系轴线的三角形,机位分布在这个三角形上,构成如图7-10所示的几种机位和画面效果。图7-10中共有7个机位,其中1号机位称为顶机位,2号和3号是平行角机位,4号和5号是内反拍机位,6号和7号是外反拍机位。

img207

图7-10 两人交流谈话关系线、大小三角图

顶机位:机位处于三角形的顶端。画面同时表现两个人物,两个人物处于同一平面,所占画面空间相等。顶机位是交代环境和人物关系的一种角度,常常用来做一个场面开始或结尾的定位镜头。

平行机位:在关系轴线一侧设置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视轴线平行的摄影角度。该角度所拍摄的画面往往只有一个人,画面效果是侧面影像。该两个机位拍摄的景别经常是相同的用于并列表现不同的对象,带有客观评价的含义。两个人物方向相对时也可以用来暗示人物关系。

内反拍:在关系轴线一侧两个方向相背的角度,机位处于两个人物之间。画面中只有一个人物的斜侧面影像,从摄影的角度讲,这个角度拍摄的人物影像立体感好,一般景别较小,便于细致地刻画人物的神态。

外反拍:在关系轴线一侧两个方向相对的角度,机位处于两个人物的外侧。画面中的人物可以互为前景或后景,具有明显的透视效果。画面主要表现面向摄像机镜头的人物,但由于两个人物同时纳入画面,也可以表现两人之间的关系。

上述顶机位、平行机位、内反拍、外反拍画面组合在一起,形成7个或更多可以提供全部剪辑所需要的摄像机位置。

上面我们介绍了三种最基本的轴线,然而在实际拍摄中,轴线并非总是单一出现,有时还会交叉出现,即出现“双轴线”甚至“多轴线”问题。只要根据物体运动方向的逻辑要求,选择运用好过渡铺垫镜头,就能编辑出脉络清晰的叙述段落。(www.daowen.com)

关于造成越轴错误的原因,华南理工大学南方新闻传播学院黄匡宇教授研究如下。

(1)前期拍摄时出错。拍摄时,由于摄像师没有掌握好轴线规律,拍的素材镜头本身就存在拍摄方向不统一的情况。

(2)多机拍摄造成混乱。有些较大的场面(如联欢会、运动会、群众游行等)需要用多台摄像机从多个方位同时拍摄,如果摄像师事先没能协调好拍摄的总方向问题,各自为政,拍的素材就可能产生某些越轴镜头,造成画面方向不统一。

(3)镜头剪接时出错。有时素材镜头本身的方向性没有问题,但在编辑时由于常常要打乱原来的镜头次序,拆散原来连续的画面或插入新的镜头,重新排列组合,一旦没注意镜头的方向性问题,就容易出现越轴的错误。

(4)借用资料画面时出错。编辑时经常会用到一些资料画面,如果其拍摄方向与正在编辑的画面不一致,也会造成越轴错误。

编辑的任务不是鉴别运动轴线正确与否,而是正确地把握轴线和校正拍摄时的越轴错误。如果拍摄的素材运动方向有错误时,就要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使轴线自然地转换过来,也就是使越轴变得合理化。

重点提示:

轴线规律是建立正确的影视空间结构的重要概念,在影视叙述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越轴的技巧

轴线是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对象之间关系所形成的一条假定的直线。为了保证同一场景中的人物在画面空间中正确位置,以及所拍画面在方向上的对应和一致,摄影角度的处理一般要遵守轴线规则,即在轴线一侧180°之内设置拍摄角,这是保证画面空间统一的基本前提。但有时为了寻求角度的变化,追求视觉的新颖,也会故意去突破轴线规则;或是无意中过了轴线拍摄,造成了画面空间上的不一致、不连贯,这时就要采取补救措施。越轴的方法和补救措施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利用拍摄对象的运动改变轴线

拍摄对象在画面中改变了运动的方向,利用拍摄对象改变运动方向这一机会,下一镜头就可以按照新的轴线设置机位。

例如,图7-11中,在人物A和B对话或活动的场景中,1号和2号摄像机机位分别处于人物A和B轴线的两侧,所以拍摄的镜头不能直接组接。但是,如果在1号摄像机开拍后的不久,让人物A活动走到(A)的位置,对于变化后的轴线,两台摄像机处于两个人物的同一侧,在前一个镜头的后半部分画面中,人物A和B的位置关系和后一个镜头中的位置关系相一致,镜头的组接不会产生越轴。

img208

图7-11 利用拍摄对象的运动改变轴线

另外,在拍摄一个运动对象时,可以让其中的一台摄像机表现出该对象运动方向的改变,然后再和轴线另一侧的镜头相组接。

例如,图7-12中,1号摄像机所拍摄画面一直等到被摄人物向左转弯后再组接2号摄像机机位的画面。

img209

图7-12 利用拍摄对象的运动改变轴线

(二)利用摄像机的运动直接越过轴线

摄像机在拍摄过程中利用自身的移动来改变原来的轴线。建立新的轴线。这种越轴方式在画面里会直接看见人物位置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人物视线的改变、空间背景的改变。

例如,图7-13中,1号摄像机在1号机位开拍后不关机连续拍摄,并利用摄像机的运动直接越过轴线到与2号摄像机同侧的位置,因为在一个镜头中是允许摄像机运动越轴的,所以,观众从连续的画面中能够清楚地看到这种由拍摄位置变化而引起的主体运动方向和位置关系的变化,然后再与轴线同一侧的2号摄像机机位镜头相组接,就不会有“跳轴”的感觉了。

img210

图7-13 利用摄像机的运动直接越过轴线

另外,例如,图7-14中,当被摄主体具有鲜明运动方向时,也可以利用摄像机的运动直接越过轴线。

img211

图7-14 利用摄像机的运动直接越过轴线

(三)利用双轴线关系硬越轴

运动对象为两个以上时,利用运动轴线和运动对象所产生的关系轴线,在越过一个轴线之后,由另一个轴线来完成空间的统一。

例如,图7-15中,并行行走的一男一女同向行走,两人之间产生了运动轴线和关系轴线两条轴线。就关系轴线而言,1号机位和2号机位同在一侧;以运动轴线而言,1号机位和2号机位互为越轴关系。这时我们越过了运动轴线,选择两人的关系轴线位主导轴线,完成镜头的调度和画面空间的统一。可以看到,虽然因不遵循运动轴线而产生了1、2两个镜头中运动画面方向的不一致,即画面1中两人的行走方向是从左向右,画面2中两人的行走方向是从右向左,但是,却保证了1、2号两个机位所拍摄的画面黑发人A和白发人B的位置关系相统一,即均是黑发人A在画面左侧而白发人B在画面右侧。而我们如果越过关系轴线而遵循运动轴线,把2号机位设置在跨过关系轴线的两个人物的身后,与1号机位同在运动轴线的一侧,两个镜头中的方向感是一样的,在画面中都是由左向右行走运动,但是两个画面中黑发人A和白发人B的位置却发生了互换,在视觉上会有一定的跳跃感。相比之下,前一种情形即遵循关系轴线所拍的画面要比按照运动轴线处理给观众带来的视觉跳跃感小。

img212

图7-15 以方向性轴线为主的越轴

(四)利用仰角和俯角硬越轴

仰角和俯角在视觉上会形成向上的力和向下的视觉力,可以冲抵轴线关系产生的矛盾。

(五)利用景别的反差硬越轴

利用中近景和远景在视觉上的反差来缓解轴线关系的矛盾。例如,图7-16中,左侧是中景画面,运动方向由左下往右上并且十分明显。组接的右侧画面采用远景,机车在画面中所占比例很小,运动方向是右下到往左上,与前一个画面的运动方向向背,但是由于采用了远景使画面的运动感被大大减缓了,利用上下画面景别反差来缓解轴线关系的矛盾。

img213

图7-16 用景别反差硬越轴

(六)利用无明显运动方向的画面来间隔越轴画面

在运动对象的正面或背面拍摄,这些无明显运动方向的画面,可以用来间隔具有方向矛盾的画面。例如,图7-17中,摩托车手的越轴是在1号和2号机位镜头中插入一个无方向性的摩托车手特写镜头作为过渡,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插入一些环境空间中的实物特写作为过渡镜头。

img214

图7-17 用无明显运动方向画面硬越轴

图7-18中,在碧波上划船的一对情侣,1号机位画面是男右女左并向左划去,越轴的2号机位画面是男左女右并向右划去,如果在两者之间借用水鸟双飞的3号机位的特写画面作为过渡不仅能给画面语言赋予某种意境,同时也将越轴拍摄的镜头组接起来。

img215

图7-18 用视线方向越轴

(七)利用无明显观看方向的观众画面来间隔越轴画面

拍摄无明显观看方向的观众画面和场面用来间隔越轴画面。

(八)利用观众的情绪来实现越轴的目的

利用观众不同方向的观看的画面,特别是那些情绪化的画面。

轴线规则是影视拍摄和表现中所特有的一个规则,违背了这个规则,轻则会给观众造成视觉上的怪异,重则会给观众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如单人画面越轴会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混乱,双人画面越轴会给观众带来空间位置上的混乱,所以,在拍摄当中对轴线问题要给予足够的注意,避免因越轴给后期的编辑剪辑带来麻烦和困难。如果不慎越过了轴线,要注意及时发现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留下更大的遗憾。

重要提示:

越轴技巧随着现代影视观念的发展,随着现代人影视观看感知的提升而不断发展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