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电视摄像-画面景别划分标准与构图技巧

电视摄像-画面景别划分标准与构图技巧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人的身高作为景别的划分标准,见图5-2,主要常见的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共五种,见图5-2至图5-2;还有一种是以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画面面积比例大小来划分,有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和大特写共九种。大远景和远景的构图不常用前景,构图中运用空间关系的构成把观众的视线引导到远方或是其后画面组接的地点。

第二节 画面景别

一、电视景别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的大小和范围,不同的景别可以引起观众不同的心理反应。当摄像师面对拍摄事件的时候,选取什么样的景别,就是为了选取需要观众注意的内容,不同景别的视觉结构不同,材料内容不同。所以景别的处理既是摄像师进行视觉创作的重要造型手段,也是摄像师进行艺术创作的组成部分。

景别的选取应该是根据需要表现的内容、目的和不同需要来确定被摄景物的取舍与范围,排除一切多余的、目的不明确的部分,保留那些本质的、重要的、引起观众注意、观众期待的画面内容。电视画面不同景别的组合,就像音乐的不同音符组成一样,变化极为丰富。不同景别的组合不仅造就了电视画面特有造型和观赏视觉效果,也使电视观众因为画面的不同组合而产生特定的观赏节奏和情绪。例如,在紧张的时候,电视画面经常出现特写镜头,观众不但被特写的细节所深深吸引,也加深了内心的紧张情绪。

摄像机镜头的焦距和摄像机与被摄对象间的距离决定着景别的大小。在摄像机与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长,画面景别越小,镜头焦距越短,画面景别越大。在摄像机镜头焦距不变的情况下,当摄像机距离被摄对象逐渐接近时,被摄对象主体在画面中的形象会逐渐增大,画面内被摄主体的周围环境范围会逐渐减少,景别也逐渐变小。反之,当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时,被摄对象主体在画面中的形象会逐渐变小,画面内被摄主体的周围环境范围会逐渐增多,直至被摄主体可以几乎完全被环境所吞没,景别也逐渐变大。需要注意的是,摄像机与被摄主体的距离是一种相对的距离,当摄像机镜头焦距不变时,不同的拍摄对象在相同的景别,摄像机与被摄主体的距离是有很大不同的。例如,拍摄一棵大树的近景和拍摄一个人的近景,或者即便拍摄对象都是人,拍摄一个成年人的近景和拍摄一个婴儿的近景其拍摄距离也有很大的不同。

焦距不变,摄距改变形成的不同景别,见图5-1。

img170

图5-1 焦距不变,摄距改变形成的不同景别

景别的区分以镜头所涵盖的面积多少和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大小作为划分标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人的身高作为景别的划分标准,见图5-2(a),主要常见的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共五种,见图5-2(b)至图5-2(f);还有一种是以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画面面积比例大小来划分,有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和大特写共九种。

img171

图5-2 景别的划分及示意图

a)景别划分示意图;(b)远景;(c)全景;(d)中景;(e)近景;(f)特写

(一)远景

远景在所有的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其视野十分开阔,场面宏大,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比例很小。由于远景的这一特点,在电视节目中远景常常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广阔空间或开阔场景。

如果细分的话,远景还可以分成大远景和远景。大远景适合表现辽阔、深远的背景和渺茫宏大的自然景观。摄像机在一个很远的距离拍摄,例如,拍摄高楼群耸、浩渺海洋、绵绵群山、浩瀚星空、无垠草原等。概括性是远景的一个特点,画面结构一般比较简单、清晰,如果被摄对象是人,在开阔的场面或空间环境中,人物的轮廓清晰但是其外部特征则无法具体辨识,例如,该人物穿什么款式的服装等。由于远景中被摄人物的形象很小,所占画面的比例很小,所以拍摄远景重点表现的是环境、气势、气氛,而不是人物。

1.远景的特点

画面注重对被摄景物的全貌和整体场景的反映。在画面内要表达出被摄景物和事件的空间规模、环境和气势、气氛,注意利用全景画面交代事件与环境、人物与场景之间的关系,人物的空间运动轨迹方向等。画面构成从大处着手。

2.远景的作用

广阔的空间或活动场景,主要是通过远景介绍环境,以景为主的抒发情境,以景表意而产生特殊的联想,如宁静、孤独、悲观等。远景中活动的被摄对象的活动轨迹及其与环境的关联,可以用远景来表示,并通过远景与其他景别画面的组合,使观众对活动被摄对象的方位感、动作关联有视觉上的连续感。比如,在远景出现一个人在空荡的街上急速奔跑,后面组接一个急速拍打门的手,表示被摄主体是穿过大街急忙赶回家的。远景的景别特征,经常在观众的心理上产生一种过渡和退出感,或者作为转场效果的镜头。在各类电视节目中,远景经常被作为节目的开头,尤其是电视剧,用来介绍事件发生的地点和环境,同样,在一个故事结束后,也经常用远景作为影片的结尾,在结尾和开头之间有一种呼应,产生退出的心理感觉。

3.远景的拍摄要点

远景的拍摄很重要的任务是对景物的宏观介绍,表现开阔空间和宏伟场景。取景构图时摄像师要注意画面构成的气势、气氛,通过画面的布局、色彩、明暗、线条等画面要素的合理安排,传达出远景画面的整体氛围和特殊意境

构图时要从大处着眼,传达出人与场景的空间关系和运动轨迹,做到言之有物。大远景和远景的构图不常用前景,构图中运用空间关系的构成把观众的视线引导到远方或是其后画面组接的地点。为此,要注意人物或者摄像机的调度的位置,要为全部场景中镜头调度的变化做某些铺垫和提供必要的空间关系。

远景画面中景物数量多,布局杂,摄像师可以通过色彩、线条或光线等效果简约画面。经常采用侧光或侧逆光形成画面的层次和明暗,将繁杂的景物分成几个表现层面,通过对画面结构的安排,使被摄主体得到突出。

远景效果对电视观众的影响常常是缓慢展开的,因为远景中信息量大,观众需要足够的时间细细观看,所以远景拍摄的技术手段经常是静止固定的,或者是缓慢运动的,画面平稳、沉着,并有一定的长度

远景系列示意图见图5-3。

img172

图5-3 远景系列示意图

(二)全景

全景是指反映事物的全貌,是表现人物全身或是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与远景画面比较,全景画面具有明显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主体。通常表现为画面中某个被摄主体视觉轮廓现象和视觉中心地位,被摄主体与环境在全景中几乎具有相同的重要的地位。例如,在拍摄一个快速奔跑的人,肩上跨着一个包,周围环境是教学楼模样的走道。这个全景画面不仅表现了奔跑学生的全貌,而且使观众看见奔跑的学生是跑在教学楼的环境中,因而观众能够对画面所表现的事物和场景有一个系统和完整地认识。全景画面能够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通过对人物的形体动作来反映内心情感和心理状态,而全景中的环境又对全景中的人物起到特定环境和特点场景的介绍作用,激发观众的视觉欣赏效果。

1.全景的特点

经过研究表明全景中的被摄主体和环境在视觉关系上都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被摄主体是画面的主体,环境对被摄主体起到了说明和烘托作用。

被摄主体在全景中不仅被完整地表现出其外部线条的轮廓,而且该主体在环境空间中的方位或方向感或与画面中其他被摄景物的空间关系是被确定的。

2.全景的作用

全景经常是作为一个场景的主要镜头出现的,它不仅是拍摄了人物的全身,而且决定了场景的空间关系。很多电视节目中,全景镜头经常充当介绍、记录的角色,在一个场景中作为介绍镜头而存在,所以全景镜头被称为定位镜头。对被摄主体的地理位置、空间关系、物体间的互相关系,以及对画面其他要素如光线、色彩有很好的描述,如果再合理运用人物调度和镜头调度,全景镜头传达的画面信息不仅全面,而且活跃,所以,全景镜头几乎是必不可少的。

电视画面的被摄主体是人物的情况很多,全景中的人物是全景的表现中心,全景中的环境和背景主要作用是对人物做进一步介绍或烘托。由于全景拍摄的是人物全身,所以人物的形体动作对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心理状态有说明性的作用,并且能够清楚地表现出人物的动作范围和活动轨迹。例如,拍摄舞台上的独舞场面,全景表现一个舞蹈演员,从舞台一侧不断地旋转、跳跃、舞向舞台的另一侧。

全景镜头可以将多个拍摄的被摄物体纳入画面并留有一定的环境空间,不仅介绍了多个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而且以此推动节目叙述结构向前发展。

全景画面由于被摄主体在画面上所占比例相对远景大,画面上留有被摄主体一定的运动方向空间,画面的构成结构比较舒缓。

3.全景的拍摄要点

全景中拥有被摄主体、环境、背景等诸多因素,摄像师在构图时要协调好画面中各个物体之间的互相关系,主要的手段有光线、色彩、影调、线条等方面。体现在主体人物身上的光线要求准确、统一、真实。

全景是介绍性的镜头,其总角度的确定制约着该场面与其他镜头切换时在人物运动及其位置、场景事件的时间光线等因素。摄像师在拍摄全景的时候,必须考虑全景画面在场景段落中表达全面的构成关系,这种逻辑上的构成关系要使被摄主体的全景镜头和整个场景其他不同景别镜头的使用相匹配,形成必要的画面叙述节奏。

全景镜头画面中的人物虽然是全身的,但是在构图中不允许出现被摄主体人物顶天立地,在画框的上边缘和下边缘都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位置,让主体有足够的活动空间,特别是主体运动方向的空间要留有余地。

全景拍摄要注重画面前景和背景的运用,利用有形的或无形的线条来建立具有纵深感的三位空间,考虑人物与环境的构成关系和构图关系。

全景系列示意图见图5-4。

img173

图5-4 全景系列示意图

(三)中景

中景是指被摄主体大部分出现的画面,即拍摄人物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画面。它可以完整地表达出人物上半身最为活跃的和明显的手臂或场景局部画面。中景使观众看到人物膝盖以上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中景画面中的环境处于次要的地位,使观众的主要注意点集中在人物而不是环境上,与全景中的人物相比,中景中的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人物更为清晰,但只是可以隐约观察到人物的神态表情。

1.中景的特点

中景画面中的人物占据主要位置,致使环境空间降至次要的位置。由于主体人物只拍摄膝盖以上的部位,造成被摄主体的轮廓不够完整,但是使观众的注意点集中在人物的形体动作和人物与其他物体间的交流上。

中景的画面结构较之全景画面结构显得紧凑,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的视线、动作线、关系线被加强了。例如,拍摄人物间交流的中景镜头,画面的重点不但有人物的关系位置的安排,而且还有人物间动作、视线的连接点。

中景中的人物形象相比全景中人物形象应该有鲜明的身体特征和被摄景物的具体特征。

2.中景的作用

由于中景的空间关系与现实生活中的空间关系相近,符合人们的观看心理。中景画面能给人物以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的活动空间,并且不与周围的气氛和环境相脱节,可以揭示人物的情绪、互相关系和动作的目的,所以在有情节的场景中,常常被用作叙事性的镜头,是电视节目中用得比较多的一种镜头。

中景中的环境虽然较全景已经减去很多,但是依然在画面中占有一定的份额,通过环境的映衬进一步加强了画面主体人物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揭示人物的身份、互相关系等,推动情节的发展。

中景镜头通过画框对被摄主体形象的截取,强迫观众的注意点落在人物的上半身和身体动作,以及主体间或主体与主体的周围景物间的关系上。

3.中景的拍摄要点

拍摄中景画面时,构图要准确,掌握好画面尺寸的大小,将被摄主体始终安排在画面的结构中心。

场面调度要富于变化,这种变化要服从于人物的视线、动作线,以及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线。防止出现轴线的混乱,并注意构图的优美,准确地在画面中表现出人物之间的透视关系和空间关系,特别注意和全景镜头的呼应,便于后期剪辑。

拍摄中景画面要注意抓取具有本质特征的现象、表情和动作,使人物的形象饱满,画面富有变化。注重人物因情绪的转换而出现的动作和视线的变化,尤其是人物主要的动作变化点即上半身的动作变化。如果画面拍摄的就是人物的半身像,可以称之为中近景,中近景更多考虑的是以中景依托,但还要考虑人物神态的表现。画面中不断变换的情节中心点也要求中景的构图随之变化,应该始终把情节中心点处理在画面结构中心位置。

中景系列示意图见图5-5。

img174

图5-5 中景系列示意图

(四)近景

近景是指表现人物胸部以上,一般占画面的一半以上,或具有主要功能和作用的物体局部的画面。

与全景和中景相比,近景表现的画面空间范围进一步缩小。主体所处的环境空间被淡化或是被整体推向背景,环境和背景变得次要了。被摄主体的细节特征、质感、人物的面部神态和情绪通过电视画面被放大了。近景将观众与拍摄对象拉得更近,画面人物与观众的交流有面对面的感觉。

1.近景的特点

近景画面中人物头部成为观众注意的焦点,视觉效果明显和强烈。近景画面的光效要准确生动,其中眼睛成为近景画面的重要表现元素,布光过程中要注意对眼睛的表现,使用眼神光。

近景中的被摄景物在画面用来突出被摄对象的局部。这些局部不仅可以用来强调与之有关的某些东西,以期引起观众的注意,而且还可以有意忽略其余的部分,从而有助于观众做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更好地传达画面的含义和信息。

近景中的环境已经很小,环境的表现作用被严重淡化,是绝对的陪衬。为使人物脸部不变形,近景常常是由长焦距镜头拍摄的,所以景深范围小,更进一步突出了主体,画面中的地平线几乎消失殆尽。

2.近景的作用

近景中的主体人物已经成为观众注意力的中心。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被摄人物脸部表情的细微变化,因而成为表现人物脸部表情和情绪,刻画人物心理状态的主要景别之一,其中眼睛更是成了重要的表现元素。

近景中的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占有较大的面积,被摄主体的重要细节或富有意义的局部被放大,使观众与被摄主体的心理距离缩小,很容易形成交流感。是电视画面吸引观众,并将观众带入特定情节或现场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当前大多数电视台的新闻播报员在演播室的出境,几乎都使用近景镜头。

近景画面与远景、全景、中景的组合,可以强迫观众将注意力集中于画面表现的内容,近景对观众的视线有明显的约束和限制作用。例如,观看电视转播杂技顶碗表演,随着头顶上碗的增加或是动作难度的增加,观众自然会把注意力转移到杂技演员的头、手、碗等局部,这时近景画面的出现,不仅给予观众视觉上的享受,也是完全符合电视视觉观赏心理。

3.近景的拍摄要点

对细节的表现,要注意纹理和质感的表达。近景画面要充分注意到被摄景物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情节内容的客观性。拍摄对象是人物时,特别要注重用抓取人物的脸部表情、神态、手势等细节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绪变化。(www.daowen.com)

构图时要把被摄对象安排在画面的中心,在拍摄动态的手势时要预留空间范围,防止人物手势动作因景别的限制而挥舞到画面外。

近景中的视觉主体是被摄主体而非环境背景,因此在拍摄时,背景要力求简洁,特别要防止在背景中出现明亮夺目,易于分散观众注意力的物体,以免削弱观众对画面主体的注意力。同时要避免画面中出现两个具有相同视觉重量的被摄物体,如果确实有必要出现此种情况,可以用色彩、光线等方面加以辅助调整。

近景画面的细节放大效果和短景深效果,使近景的准确聚焦十分必要。特别是被摄主体处于纵深运动或画面反差较低时,很容易出现对焦不准和焦点不实的情况,因此在拍摄中摄像师必须精确对焦,确保画面清晰。

近景系列示意图见图5-6。

img175

图5-6 近景系列示意图

(五)特写

特写一般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主体细节的画面,形成清晰强烈的视觉效果。特写的人物肖像一般指画幅下方取景到人物的第一粒和第二粒纽扣之间,形成头肩关系的画面。通过特写可以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头部、眼睛、手部、身体上或服饰的特殊标记及身体局部一些细微的变化,从而表现人物的瞬间表情。

1.特写的特点

特写人物镜头通过脸部表情的表现,能够深入到被摄主体的内心深处,揭示人物形象更深刻的内涵、复杂多变的心理。特写镜头的造型能力和表情能力具有渗透性,能够准确地传达叙事情节从而直接影响观众的心理。例如,在一些访谈和现场调节矛盾的节目中,当事人讲到情深处,眼泪慢慢流出眼眶,挂在脸颊上,这时的摄像师常常把镜头从中景慢慢推到特写,使电视观众清楚地看到当事人脸上的眼泪,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常常触景生情。

特写人物画面中被摄主体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环境空间由于构图关系和镜头焦距关系几乎被完全淡化和虚化。特写排除了一些多余的形象,特别能够突出强调人物的某一个局部,起到放大形象,突出细节的作用。

2.特写的作用

特写能准确地表现被摄体的质感、形体、颜色等。因为特写的近距离观看的效果能够看得更清,利用特殊的微距光学镜头,特写的细微表现能力更能使观众看清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物体的细部,使观众的注意力被牢牢地锁在画面所框出的视觉中心上。

特写画面内的被摄主体的形象有种突破画框向外扩张的趋势,由于特写镜头几乎没有了背景,大特写中的主体形象通常是不完整的,这种不完整使电视观众有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电视画面剪接中,由特写镜头过渡新的景别,观众不会觉得突兀和跳跃,这是因为特写镜头分割了被摄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在节目的视觉节奏构成中,何时何地出现特写镜头是需要精心设计的,特写就像音乐中的重音一样,对观众的视觉观赏心理有突出的强化效果,从而成为画面语言中的重点部分。

3.特写的拍摄要点

特写的构图一定要饱满,要剔除一切多余的形象。对形象的处理宁大勿小,对环境的控制宁小勿大。

特写拍摄的聚焦一定要十分准确。拍摄人物特写时,对焦点经常选择在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特写中的眼睛与观众的眼睛会形成一种心理上的视觉互动,更有利于画面情绪的传达。

当拍摄特写时,尽量采用手动曝光模式。因为特写画面的过度曝光或曝光不足会造成被摄主体因画面色彩还原效果不佳而造成画面细节的丢失,从而大大影响画面的艺术表现力。如果采用自动曝光模式,根据画面情况合理使用曝光补偿装置。

由于特写镜头不利于表现完整的空间和被摄主体的整体形象,为避免观众出现空间混乱和对物体形象的不确定,在表现任何一个场景时都不能孤立的使用特写镜头,而应该与其他景别的镜头配合使用。滥用特写镜头不仅会使叙事结构脱节,而且会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从而在该出现特写镜头时,达不到特写成为画面语言重点的效果。

当特写包含人物的眼睛时,在构图上要注意使特写中的眼睛是在画幅的上半部分,为此要注意人物的头肩位置。通过人物的眼睛传达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由于特写和近景镜头是电视画面语言中很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最能够表现电视作品的心理和戏剧内涵,因而也是电影电视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景别之一。通过特写或近景,人们不再是一般视觉效果地观看生活,而是深入了生活,生活的最隐秘处被放大了。

特写系列示意图见图5-7。

img176

图5-7 特写系列示意图

想一想:

为什么景别的选用是视觉功能的重要体现?

二、景别的造型功能

电视景别的造型功能在于景别表现范围是对景别在画面中呈现大小关系所产生的视觉限制。电视景别是电视观众在电视节目中最先接受的画面形态,不同景别经过电视画面框架的约束,产生出不同的造型能力。

1.不同景别的视觉距离性

不同景别使被摄主体在画面上占据不同的面积。小景别画面中的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占据较大,甚至很大的面积,如近景、特写、大特写,被摄主体的细节被放大,质感被精细描述。观众观看小景别的画面,犹如近距离,甚至是很近或极近距离地观看。反之,大景别的画面,如远景、全景等,被摄主体在画面所占面积较小,观众只能看清被摄主体的基本轮廓,产生较远距离观看的效果。

2.不同景别的视距主次性

视距的主次性主要由被摄主体在画面上所占面积的大小和被摄主体与场景环境的比例关系决定的。

在远景、全景等大景别的画面中,被摄主体所占面积较小,被摄主体被反映的是其轮廓或运动轨迹,而环境的整体效果得到显现,环境是画面的主体。在近景、特写等小景别画面中,被摄主体所占面积较大,被摄主体是画面的主体,而环境处于次要地位。

被摄主体在不同景别画面中因所占面积大小而得到的主次性,其实就是不同景别的视距主次性。电视节目中如何选用不同的景别叙事,这是编导控制观众视觉的主要方法,不同景别会产生不同视觉效果。例如,小景别的画面具有视觉冲击力强的特点,强化视觉效果。大景别的画面具有舒缓性,淡化视觉效果。

在节目叙述中,由于被摄主体不可能始终都处于视觉上主要的地位,这不仅是节目叙事的需要,也是观众视觉心理所造成的,而景别的划分恰恰达到了视觉上主次的区别。

3.不同景别的视觉约束性

景别对视觉的关系,主要是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观众在观看时,受到画框的制约,由此观众的视线受到摄像师的控制。

大景别的远景、全景对画面被摄主体的约束较小。观众在观看大景别画面时,由于画面内包含的信息量多,不仅有被摄主体而且还有环境,所以观众的观看视线既可以浏览全画面,也可以注意画面的局部,所以大景别的视觉约束小。反之,小景别画面的信息集中,观众的视线被约束到画面的主体上,所以小景别的视觉约束大。

导演通过对不同景别的组合,完成有序、有目的的视觉表现,进一步强化了不同景别的视觉约束性。

三、景别的意义

(一)景别反映的画面语言外在形式

景别是电视摄像的一种最重要的外在视觉语言形式。电视观众看电视时首先看到的是画面景别,然后才是画面的内容。导演把不同景别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列组合,便会产生一种画面视觉变化规律和视觉变化节奏。

(二)景别反映电视创作者的思维

一个电视节目的中的镜头排列顺序能够形成电视画面特有的视觉节奏。即便面对一个相同的电视节目,不同导演也会对镜头景别的排列有不同的理解和创意。对景别的有序排列直接反映出导演对被摄主体的拍摄意图,成为导演叙述风格的一种体现方式。通过对景别的设计,电视创作者在有限的电视二维屏幕上创作出无限的现实空间。

补充阅读:

《天云山传奇》里,当宋薇决心要给罗群平反的时候,遭到了她的丈夫、组织部长吴遥的强烈反对。这里面一半原因是出于面子,因为当年把罗群打成右派的正是吴遥自己,另一半原因是出于吴遥狭隘的私情,因为宋薇曾经是罗群的恋人,吴遥一直担心宋薇还没有彻底断绝对罗群的感情。吴遥从外地回来的当天晚上,宋薇就向他提出了罗群的问题,但被吴遥支吾过去。第二天在办公室,吴遥先以“组织原则”把宋薇上纲上线地训斥了一通,继而迫不及待地盘查起宋薇与罗群的关系,最后当他看到宋薇给第一书记写的报告时,终于撕破了脸皮,暴露了他对这种“背叛”的愤怒。他把宋薇的报告撕成碎片,甩到宋薇头上。但转眼之间他又以一副冠冕堂皇的面孔在组织部会议上把宋薇“语重心长”地批评了一番。看到这种虚伪的“表演”,宋薇突然意识到自己二十多年来竟然嫁给了这样一个伪君子,这个人她以前只觉得有些古板与僵硬,没想到竟然如此卑鄙与虚伪!一连五个急推镜头,一次又一次从中景急推成脸部特写,表现了宋薇的震惊与愤怒。继而反打吴遥的时候,又有一连三个急拉镜头,从吴遥的中近景急拉成小全景,表现了宋薇此时此刻重新审视、重新评价吴遥的主观感觉。在宋薇的眼里和心目中,这个与她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人现在是那样陌生、那样遥远、那样可憎。

(资料来源:刘书亮.影视摄影的艺术境界[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四、景别的作用

(一)对电视节目整体风格的影响

电视节目对景别的运用,首先会对电视节目叙述风格产生影响。在不同的电视节目类型中,不同景别使用频率的高低,在不同的电视节目类型中会不一样。例如,在纪实类和叙述类的电视节目中,中景、近景使用的频率较高;在艺术类电视节目中,远景和全景的出现次数多。

(二)对场景、画面中环境空间境进行有机取舍的影响

景别的形成是为了电视节目叙述的需要和视觉观看的需要。通过对场景中最具有特点和被摄主体造型部分的选择,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组合,实现对场景和环境的描绘及对画面中被摄主体的表现,展现被摄主体与环境,人物间的互相关系。

电视画面中一般运用大景别画面来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轨迹、环境与主体环境等,视觉弱化效果好。用小景别画面表现人物的动作、服饰、表情、细节等具体内容,视觉冲击效果强。

(三)对观众视线指向性的影响

不同景别本身的外部形式可以集中、规范观众的注意力。虽然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时与电视屏幕的距离是不变的,但是景别的变化不仅使被摄主体在屏幕上的形象大小有变化,而且使观众在心理上产生了接近或远离被摄主体的感受。

电视编导通过对不同景别的组合使观众能对被摄主体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观看,不仅引导了观众的视线,而且实现了对观众视线的控制,达到对观众视线指向性影响的要求。电视景别排列调度是电视视觉语言创作的重要环节,是电视编导创造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对画面视觉节奏的影响

景别的变化是产生视觉节奏、形成节奏变化的重要原因。影响电视画面节奏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人物的动作、摄像机的运动、画面景别及其排列变化组合。

景别的变化组合有前进式句式: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这种句式的视觉节奏相对舒缓,而后退式句式:特写—近景—中景—全景的视觉效果显然与前进式句式不同。不同景别对画面内部和外部运动的节奏分别是远景或全景对画面的内部运动有减缓的效果。近景和特写则对画面的外部运动有加速的效果。

景别音阶见图5-8。

img177

图5-8 景别音阶

想一想:

景别的变化是如何影响视觉节奏的,并举例说明。

五、景别处理中要注意的问题

景别是一种视觉语言,是画面表现的重要手段。摄像师在领会导演意图,实施画面构成创作中,要综合考虑造型因素、技术因素、视觉因素、形式因素等多方面。

(一)景别的表现范围与画面表现形式

电视画面构成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场景中物体的多少与复杂程度;二是动作幅度的大小。当需要表达画面全部内容时,应该使用大景别镜头,而只要展现画面局部内容时,应该使用小景别镜头。摄像师要做的事情就是根据电视节目叙述的需要,结合导演意图,通过拍摄不同景别的镜头将表现内容最大幅度地呈现在屏幕上。

(二)注意景别处理的具体要求

对不同画面景别时间长度上的控制主要有技术上、艺术上、视觉上、心理上、剪接上等诸多方面的考虑,完全依赖于编导对叙述要求、语言要求、视觉排列等创作要求。

理论上因为不同景别包含的信息量不同,从远景到特写,画面观看的时间常常是从7秒左右到3秒左右在逐渐缩短,但是,在很多时候不同景别的观看时间是服从于叙述情节的需要和情绪渲染的需要,在拍摄中灵活确定景别录像的时间也是摄像师必须要注意的,不能一概而论。

景别对曝光的影响,在艺术创作中,技术与艺术是互相影响的。

根据全片画面景别的总体趋势,考虑景别造型元素和景别的变化方式。因为任何一部影视剧,由于影片风格、导演风格所致,必然会在某些景别的数量上形成一定的比例趋势。主要的变化方式有逐步式、跳跃式和无规律的随意搭配式。

景别自身变化的方式及其规律。主要有导演决定的主观式、不以观众的主观臆想为转移的强制式、景别变化不受风格影响的随意式、镜头景别变化风格式样很多的多样式、强调不断同组景别重复与排列的重复式。

讨论:

观摩一部优秀获奖电影,选取其中某一段落,分析景别对故事叙述方式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