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的受制受气,无奈人生:中华帝王故事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的受制受气,无奈人生:中华帝王故事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穆宗同治帝和清德宗光绪帝两朝,权欲女狂人慈禧太后操纵国柄,加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覆灭进程,也使中国人民蒙受了深重的苦难。她为咸丰帝生了唯一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淳,因而晋封为懿贵妃。载淳即位,是为清穆宗,尊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生母懿贵妃为圣母皇太后,徽号分别为慈安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爱新觉罗·载湉,即位时年仅四岁,其生母恰是慈禧的妹妹。珍妃和瑾妃之兄志锐,因为支持光绪帝,所以被处以流放。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的受制受气,无奈人生:中华帝王故事

清朝皇帝陶醉在天朝大国梦幻般的“盛世”中的时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产业革命,迅速强大起来。清宣宗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爆发了鸦片战争英国侵略军用坚舰利炮敲开了中国封建的大门,两年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文宗咸丰帝时,爆发了太平天国革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廷摇摇欲坠,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处于崩溃前夕。清穆宗同治帝和清德宗光绪帝两朝,权欲女狂人慈禧太后操纵国柄,加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覆灭进程,也使中国人民蒙受了深重的苦难。这里,仅说光绪帝的事迹。说光绪帝,还得先说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满洲族人。咸丰帝时被选为秀女,后封贵人、懿嫔。她为咸丰帝生了唯一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淳,因而晋封为懿贵妃。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把六弟恭亲王奕留在北京,“办理抚局”,自己带领部分大臣和后妃,仓皇逃往热河避暑山庄。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咸丰帝因纵欲过度,不治身亡,遗诏由六岁的儿子载淳继位,肃顺、载垣、端华、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载淳即位,是为清穆宗,尊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生母懿贵妃为圣母皇太后,徽号分别为慈安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

慈禧太后素来怀有野心,急欲专断朝政。为此,她和奕结成联盟,精心策划,发动政变,杀害和废黜八位顾命大臣,进而取得垂帘听政的权力,完全控制了同治帝。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同治帝在忧郁中染病而死,无子。按照清朝祖制,应从皇族近支中选个晚辈继承皇位。清穆宗是“载”字辈,晚辈当是“溥”。如果“溥”字辈当了皇帝,那么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很难再干预朝政。经过一场预谋,慈禧与慈安决定,立咸丰帝弟弟醇亲王奕之子载湉为帝,他就是清德宗光绪皇帝。

爱新觉罗·载湉(公元1871~1908年),即位时年仅四岁,其生母恰是慈禧的妹妹。慈禧立他为帝的用心显而易见,就是要利用太后加姑母的双重身份,控制小皇帝,继续专权。两宫太后再次垂帘听政,实际上是慈禧一人说了算。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慈安太后莫名其妙地死去,慈禧独自垂帘,成了显赫无比的“老佛爷”。为了专制和独裁,她严厉约束和管制光绪帝,规定皇帝每天必须进宫向自己请安,如实汇报当天的情况;她见皇帝,总是板着面孔,冷若冰霜,从无笑容,轻则斥责,重则罚跪,极力显示无限的权威与尊严。她还派心腹太监李莲英监视光绪帝,皇帝的所有言行,皆在她的掌控之中。清德宗生活在慈禧的淫威下面,整日提心吊胆,诚惶诚恐,逐渐失去了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受制受气,成为一个奴化、驯服、唯命是从的木偶。他只能全身心地读书,借以驱散心头的阴影。光绪帝有一位很好的老师——正派博学的翁同龢。正是在翁同龢的教诲下,他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懂得了皇帝应当拥有权力、安邦治国的道理。慈禧专权期间,依靠中外反动势力,残酷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和各地的农民起义,先后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步步加深。光绪帝对此感到耻辱,却又无可奈何。

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按照垂帘之初的约定,慈禧答应次年归政于皇帝。懿旨刚刚颁布,她又指使奕等人,奏请太后继续训政数年。经过“不许”、“不从”之类装模作样的谦让,方“许之”、“勉从之”,办法是:“一切政事,恭候懿旨遵行”。也就是说,光绪帝亲政,事事必须由慈禧定夺,他只是“遵行”而已。

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慈禧强迫光绪帝立自家兄弟桂祥之女为皇后(隆裕皇后)。次年,光绪帝十八岁,举行大婚典礼。这时,慈禧再无任何理由垂帘听政了,迫不得已,只好宣布“撤帘”。然而事实上,对于慈禧来说,要她放弃权力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她的所谓“撤帘”、“归政”,只是表面文章,而在幕后,一天也没有放松过对光绪帝的操纵。

慈禧操纵光绪帝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一是光绪帝的皇后,她实际上是慈禧安插在皇帝身边的密探;二是世铎、奕、徐桐、孙毓汶等朝臣,他们都是慈禧的心腹,组成“后党”,严密把持着朝政中枢;三是李鸿章等地方实力派,他们的心目中只有慈禧,根本没有皇帝。

光绪帝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亲政的。一方面,他受翁同龢的影响,很想干一番事业,改变国弱民穷的状况;另一方面,他受“后党”的钳制,什么事也干不成。诸如颁布政令、任免官员等大事,他虽然决定了,但若慈禧不同意,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在后宫,光绪帝对皇后全无感情,一心眷恋美貌的珍妃、瑾妃姐妹。这更招致了慈禧的忌恨。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光绪帝在一些正直朝臣的支持下,极力主战,企图通过战争的胜利提高自己的声望。慈禧也是批准对日宣战的,但她不愿意光绪帝因此得势,威胁自己的地位,所以处处和皇帝对着干。她唆使“后党”成员设置障碍,干扰光绪帝的部署,特别让负责军事外交的李鸿章,按兵不动,不听皇帝的调度。结果形成了这样的局面:凡皇帝赞成的,“后党”坚决反对;凡皇帝急于要办的,“后党”故意拖延。战争的结局可想而知,清军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以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签订而告结束。

《马关条约》的签订,举国激愤,国人纷纷上书,要求处分失职之人。光绪帝明知罪魁祸首是慈禧,但他不敢对她如何,转而以“调度乖方”的罪名,将李鸿章革职留用。此举激怒了慈禧,就在处分李鸿章的次日,她颁布懿旨,将光绪帝宠爱的珍妃、瑾妃革去妃号,降为贵人,并脱衣廷杖。珍妃和瑾妃之兄志锐,因为支持光绪帝,所以被处以流放。

中日战争爆发的这一年,正逢慈禧六十岁寿辰。此前,慈禧为了自己的享受,曾动用海军军费,修复圆明园故址清漪园,改名颐和园,其壮美景致,世所罕见。这年,她又别出心裁,要求各省“贡献”,为之祝寿。从故宫到颐和园,“跸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还要设置什么“万寿点景”,沿路五步一景,穷极奢侈。大敌当前,慈禧置国家危难于不顾,一味追求个人享乐,激起了许多大臣的反对。清德宗也认为这样做实在过分,下令停止祝寿,把省下来的钱充作军费。慈禧万没想到皇帝竟敢违背自己的意志,恨得咬牙切齿,随时等待报复的机会。

御史安维峻不满慈禧长期独揽朝政,专权跋扈,上书说:“皇太后既已归政皇上,若仍遇事牵制,将何以上对祖宗,下对天下臣民?”慈禧大怒,强迫光绪帝以“妄言无忌,恐开离间之端”的罪名,硬将安维峻革职发配。安维峻获罪,声震中外,人多荣之,访问者集于门,送饯者塞于道,或赠言,或赠物,车马饮食,争相供应。人们用这种方法,以表示对慈禧专权的不满和抗议。

《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予年轻的光绪帝以强烈的刺激。他痛感丧师失地的耻辱,很想革新政治,振兴国家,借以摆脱慈禧的控制。为此,他采纳翁同龢的建议,罢免了孙毓汶、徐用仪等“后党”人物。慈禧见自己的心腹遭到排挤和打击,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命将翁同龢逐出毓庆宫,除去了皇帝的得力助手;并任命亲信王文韶为直隶(今河北)总督,控制京畿地区;任命旧时情人荣禄为文渊阁大学士,掌握朝政机枢。

光绪帝对于慈禧处处掣肘,事事刁难,既很气愤,又很沮丧。他赌气地要庆亲王奕劻转告慈禧说:“我不愿做亡国之君。太后如果不给我皇帝的权力,我不如逊位。”慈禧气得破口大骂,说:“这个不孝的畜生,他不愿坐此位,我还早就不愿让他坐了呢!”经过奕劻的劝说和斡旋,慈禧口头允诺:凡事由皇帝去办。

光绪帝得此允诺,遂于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四月颁布《明定国是诏》,任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开始了维新变法。从四月到七月,一百多天内先后发布了数十道除旧布新的诏谕,内容包括废除科举取士制度、设立学堂、新法操练军队、兴办农学、整顿商务、开采矿产、撤减官署、裁汰冗员等,史称“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www.daowen.com)

戊戌变法尽管是改良性质的,但还是触犯了顽固腐朽势力的利益。守旧派群起反对,许多人跪请慈禧继续训政。有人甚至说:“宁可亡国,不可变法。”慈禧是一切顽固腐朽势力的总代表。变法开始时,她感到来势猛烈,假意对光绪帝说:“苟可致富强者,儿可自为之,吾不内制也。”而在内心里,她对变法怀着刻骨仇恨,咒骂说:“小子以天下为玩弄,老妇无死所矣!”她的策略是,由你去干,等干不出名堂来再说。也就是先让光绪帝和改良派惹起守旧派、顽固派的反抗,而后由她出面算总账。

慈禧所谓“吾不内制”是完全骗人的,她没有也根本不可能不“内制”。就在清德宗《明定国是诏》颁布后的第五天,她就威逼光绪帝免去翁同龢的职务,遣还原籍,永不起用。同时,威逼光绪帝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统领各军,控制了北京。接着,又威逼光绪帝颁诏,规定二品以上大臣升迁赏赐,都要到她跟前谢恩,以示她才是决定他们命运的主宰,皇帝不过是个傀儡而已。

改良派与顽固派之间展开决战。七月,慈禧密令荣禄、王文韶星夜进京,议定了推翻光绪帝的政变计划,然后一头钻进颐和园,游山玩水,看戏消遣,似乎真的不管朝政了。正当光绪帝轰轰烈烈地进行变法的时候,宫中不时传出谣言,忽儿说皇帝身患多种疾病,忽儿说皇帝已经病危。光绪帝和改良派知道,这是慈禧故意使人放出的谣言,目的在于为废黜、扣押甚至杀害皇帝制造舆论和借口。

光绪帝得知慈禧的政变阴谋,焦急而又惊慌。他让改良派成员杨锐带出一道密诏给康有为,说:“朕惟世局艰难,非变法不足以救中国,非去守旧衰谬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不能变法。而皇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几谏,太后更怒。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朕十分焦灼,不胜企望之至。”康有为等都是没有实力的文弱书生,在危急关头岂能救得皇帝?他们经过紧急磋商,最后决定争取荣禄的爪牙、直隶按察使袁世凯,指望他能杀死荣禄,保护皇帝。

于是,光绪帝两次召见袁世凯,赏以侍郎衔,命他专管练兵事宜。谭嗣同秘密会见袁世凯,要他在天津杀死荣禄,然后以一半兵力包围颐和园,一半兵力护卫皇宫。谭嗣同对袁世凯说:“你如果不干,可到颐和园告密请赏,把我谭嗣同杀了。”袁世凯信誓旦旦,慷慨陈词,一再表白自己不是那种卑鄙小人,还说:“诛荣禄,如杀一狗耳。”可是,袁世凯回到天津权衡利害以后,立即向荣禄告了密。荣禄火速进京,跑到颐和园与慈禧密商。慈禧气得脸色发紫,七窍生烟,骂道:“这个畜生,竟敢阴谋害我。想不到虎不伤人,人倒有伤虎之意了。”她决定提前发动政变,命令荣禄率兵进宫,囚禁了光绪帝。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八月,慈禧重新回到皇宫,宣布再度垂帘听政。接着下令逮捕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代表人物及支持变法的官员。结果,康有为逃亡香港,梁启超逃亡日本,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被残酷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慈禧又下令,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拆去石桥,不准与外人交往。关押珍妃,不准与皇帝见面。

慈禧再度垂帘,专制和独裁更甚于前。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底,她策划废黜光绪帝,宣布立端亲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皇太子),并拟于次年正月初一举行册立典礼。这一行动,遭到朝臣的强烈反对。最让慈禧头疼的是,英、法、日、德等国考虑在华的既得利益,不同意中国皇帝易人,扬言要出面干涉。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正月初一,洋人驻华使节拒绝参加册立溥儁为大阿哥的朝贺典礼。这给了慈禧一大难堪,也激起了她的仇恨。加之康有为、梁启超外逃,得力于洋人的帮助;她杀害戊戌六君子,洋人曾发照会表示不满。这一切,均使慈禧气愤,她要寻找机会,报复洋人。恰在这一年,山东、河北等地爆发了以农民为主体、以反洋教为特点的义和团反帝运动。义和团打出的旗号改为“扶清灭洋”。这一改变,为慈禧利用义和团,并将之引向盲目排外的歧途提供了可能。

慈禧对义和团采取“剿”、抚兼用的两面政策。最初以“剿”为主,后来看到义和团声势浩大,且可用来报复洋人,遂以抚为主,默认了义和团的合法地位。四月,义和团开始进入北京;六月,北京城内义和团队伍发展到十万多人,坛厂林立,旗帜飞扬,实际上控制了北京城。

端亲王载漪为使自己的儿子早日由大阿哥变成皇帝,伪造了一份各国要求慈禧归政于光绪帝的照会。慈禧当时最忌讳的就是“归政”二字,所以勃然大怒,吼道:“外人竟敢如此干涉我的家事,是可忍,孰不可忍!洋鬼子如此无礼,我此仇不报,誓不为人!”当天,她发布懿旨,对各国宣战,并派人慰抚义和团,鼓励他们攻杀洋人。

英、美、日、俄、法、德、奥、意八国侵略军迅速采取行动,攻陷天津。义和团攻打北京东郊民巷的外国使馆,八国联军火速向北京推进。这时,慈禧慌了手脚,为了自保,一再向各国列强献媚,表示愿意“道歉,赔款,惩凶”,只求洋人别进攻北京。然而,穷凶极恶的洋人不予理睬,步步逼近北京。八月十五日凌晨,慈禧改扮成汉人农妇模样,挟持光绪帝,带领亲近王公大臣仓皇出逃,经居庸关,过大同、太原,逃往西安。离京前,她不忘将光绪帝宠爱的珍妃杀害。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烧杀抢掠。慈禧在逃亡途中想到的只是“义匪”,不断发布命令:务要将义和团剿尽杀绝,斩草除根。慈禧逃到西安,惊魂未定。北京的事,由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总督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与各国议和。八国联军在议和中态度蛮横,提出支持义和团的“祸首”名单,必须严惩,但为顾全中国的“体面”,有意不把慈禧列为“祸首”。李鸿章如实电告慈禧。慈禧又惊又喜,无耻地宣布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八国联军贪婪的正是“中华之物力”,至于谁来掌管大清朝,并不重要。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七月,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辛丑条约》签订,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超出想象,仅战争赔款白银连本带息,就达十亿两之巨!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个月,慈禧携带搜刮的金银财宝,从西安起銮回京,仍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为了笼络人心,取媚洋人,她居然也改弦更张,宣布施行她所深恶痛绝的“新政”来。她一面大兴土木,重修颐和园;一面加紧修建陵寝,为死后到阴间继续享乐作准备。

光绪帝被囚禁在瀛台,除了参加必要的礼仪活动外,不允许露面,基本上与世隔绝,而且受到严密的监视。政治上的失意,精神上的折磨,使他情绪低落,意志消沉,逐渐百病缠身。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慈禧和光绪帝都患了重病。十月二十一日,孤苦寂寞的光绪帝死于瀛台。二十三日,慈禧也一命呜呼。光绪帝到底是怎么死的?历来有三种说法:一说是病死的,一说是慈禧害死的,再一说是袁世凯与庆亲王奕劻合谋,买通御医,在光绪帝的药中下毒,从而使其三十八岁就断送了性命。

光绪帝是一位带有悲剧色彩的皇帝。他接受了一定的先进思想,有志于发愤图强,然而受制于慈禧太后,无法也无力冲破封建势力的束缚,到头来只能一事无成,“怫郁催伤,奄致殂落”。他的死,成为一个信号:“国运亦由此而倾矣!”光绪帝死后葬于崇陵(今河北易县西),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