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隋文帝杨坚:开创盛世——中华帝王故事

隋文帝杨坚:开创盛世——中华帝王故事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年后,汉族人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以其雄才大略,使中国重新获得统一,并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繁荣景象。隋文帝治国有方。隋文帝又改革府兵制,规定军人户籍划归地方州、县,兵归于农,兵农合一。隋文帝的改革和整顿,不仅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而且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景象被称作“开皇之治”,足可与西汉初的“文景之治”相媲美。七月,隋文帝病倒。隋文帝是个功过参半的人物。

隋文帝杨坚:开创盛世——中华帝王故事

北周武帝宇文邕未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但已为此奠定了基础。四年后,汉族人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以其雄才大略,使中国重新获得统一,并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繁荣景象。

杨坚(公元541~604年)小名那罗延,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出身于名门望族,父亲杨忠早在西魏时就为大将军,北周时晋位柱国大将军、大司空,封隋国公。杨坚依仗父亲的功勋,十四岁进入官场,历任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骠骑大将军、隋州刺史、柱国大将军、定州总管、亳州总管等职。杨忠死后,他承袭父爵,封隋国公,女儿为周武帝之子周宣帝的皇后,因此又拜上柱国、大司马。大成元年(公元579年),周宣帝死,杨坚辅佐八岁的外孙宇文阐继位,任大丞相,再任相国,封隋王,掌控了军政大权。期间,他成功地组建起自己的权力中心,铲除了宇文氏宗室的势力。大定元年(公元581年),杨坚废黜宇文阐,自己称帝,改国号为隋,建元开皇,他就是隋文帝。

隋文帝开国后完成的第一件大事是,在长安东南龙首原畔新建一座都城,定名为大兴城。大兴城以规模宏大、布局严整而闻名,包括宫城、皇城、郭城三大部分,城内面积达八十三平方公里。它,就是日后的唐长安城

隋文帝是一位兢兢业业、励精图治的皇帝。建国后,一改先朝弊政,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稳定形势,发展生产,使国力逐渐强盛起来。开皇七年(公元587年)灭后梁,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南朝陈,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近三百年的大分裂局面,统一了天下。此举意义如同秦始皇统一中国,推动中国封建社会的车轮,滚滚向前,去攀登又一个新的高峰。

隋文帝治国有方。他首先建立起强大的中央政府机构,首创三省六部制。三省指负责决策的内史(中书)省,首长称内史(中书)令;负责审议的门下省,首长称纳言;负责执行的尚书省,首长称尚书令。三省互相独立,又互相牵制,共同执行秦、汉以来丞相的职权。因此,三省首长同为宰相。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掌管官吏任免、户口赋税、礼仪、军事、刑律、工程建筑等方面的事务,为政府的职能部门。这种制度,后来被历朝沿用,直至清朝灭亡。地方上,他把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隋炀帝时改州为郡,实行郡、县两级制),撤去五百多个郡,合并了若干个州。这样就简化了地方行政层次,裁汰了大量冗官,提高了办事效率,节省了财政开支。特别重要的是,隋文帝改革了选吏制度,废除长期为世家豪族所把持的九品中正制,设科取士,使中、小地主阶级通过举荐和考试,有了参政的机会。这一举措,实为中国科举制的创始。他还重视吏治,奖励贤良,严惩贪官。有时派人故意贿赂一些官员,官员一旦接受贿赂,立即处以死刑。

隋文帝又改革府兵制,规定军人户籍划归地方州、县,兵归于农,兵农合一。平时,军人像农民一样,分配土地和缴纳赋税,但保留军职,受军府管辖;战时,军人应召集中,担负保卫国家的使命。当然,皇家禁军例外,他们仍是专业军人,负责保卫皇帝和京城的安全。隋文帝注重法制,按照“以轻代重,以死为生”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开皇律》,废除以前枭首、车裂等酷刑,除谋反罪外,不许使用灭族的刑罚。《开皇律》的颁行,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大进步。(www.daowen.com)

经济方面,隋文帝继续推行均田制,保证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采取轻徭薄赋、鼓励农桑的政策,促进发展农业生产。采用“大索阅貌”和“输籍定样”的方法,按人严格查对户口,整顿户籍,一年中就查出一百六十多万丁男,登记造册,使之成为应该纳税服役的税民。同时新铸五铢钱,作为统一流通货币;规范度量衡,便利发展工商业。

隋文帝的改革和整顿,不仅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而且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势日盛,他仍倡导节俭,并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他说过:“自古帝王,未有奢侈而长久者。”因此,平日顿饭不过一肉,宫廷用物,残坏了的经过修补再用。皇后独孤伽罗不尚丽服艳饰。宫人的衣服,总是穿了再穿,少有新制。一次,隋文帝治病,需用胡粉一两,寻遍整个皇宫,也没有寻到。皇帝如此,达官权贵也以节俭朴素为荣,便服多用布帛,饰物不用金玉。久而久之,形成了隋初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

开皇年间,隋朝疆域广大,东起大海,西到新疆,南抵云广,北至大漠,东西四千六百多公里,南北七千四百多公里。国家稳定,经济繁荣,百姓乐业,大安大治。全国民户有八百九十余万户,人口有四千六百余万人,接近东汉时的水准,即一千万户五千万人。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户部官员呈报说:“府藏皆满,粮食布帛无处容纳,已经堆到走廊和房下了。”隋文帝诏令再造新库。后来,官员又呈报说:“新库落成,亦堆积无余。”隋文帝只好下令说:“告知州县,寓富于民,不藏于府,免除今岁租赋,赏赐百姓。”史载,当时的粮食布帛,足够朝廷支用五六十年,及至隋末洛阳被围时,城内的布帛山积,以致有用布帛当柴烧,用绢代绳汲水的。这一景象被称作“开皇之治”,足可与西汉初的“文景之治”相媲美。

隋文帝后期同许多皇帝一样,猜忌心理很重,听不进反对意见,“其草创元勋,及有功诸将,诛夷获罪,罕有存者”。他“天性沉猜,素无学术,好为小数,不达大体”,崇信佛教,不悦诗书,甚至下令关闭州县的学校。他尤其不善治家,先立长子杨勇为太子,后来听信谗言,莫名其妙地将杨勇废掉,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杨广善于伪装,荒淫无耻,隋文帝对之全然不察。独孤皇后死后,隋文帝广纳嫔妃,特别宠幸宣华夫人陈氏和容华夫人蔡氏。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四月,隋文帝驾幸仁寿宫(今陕西麟游境),宣华夫人、容华夫人和杨广等随行。七月,隋文帝病倒。杨广一面通过丞相杨素,加快筹备登基即位事项;一面淫性大发,意欲逼奸庶母宣华夫人。宣华夫人不从,把情况报告隋文帝。隋文帝这时方才看清杨广的真实面目,说:“畜生何堪付大事!”他想到被废的杨勇,说:“真是冤枉了我儿啊!”然而,这已无济于事。凶恶的杨广指使亲信张衡等,杀害皇帝。随着一声惨叫,隋文帝命归西天,“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时年六十四岁,葬于泰陵(今陕西武功西南),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

隋文帝是个功过参半的人物。一方面,他是英明之主,平一四海,勤于政事,造成“人庶殷繁,帑藏充实”的气象;另一方面,他又“持法严峻,喜怒失常,果于杀戮”,“灭父子之道,开昆弟之隙,纵其寻斧,翦伐本根”。尤其是他立杨广为太子,不仅使自己惨死,而且使隋王朝形势逆转,步上灭亡之路。故而,《隋书》评论说:“迹其衰怠之源,稽其乱亡之兆,起自高祖,成于炀帝,所由来远矣,非一朝一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