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北魏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全面汉化

北魏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全面汉化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魏汉化的进程,其实质是封建化的进程。为此,他准备迁都洛阳,以图长治久安。拓跋宏命令大军驻于洛阳,迁都成了定局。拓跋宏坚决予以镇压,拓跋恂被废黜,进而被赐死。这次迁都,从平城迁至洛阳的人口,约有一百万人。皇家公主,则嫁给汉族大姓子弟为妻子。元宏实行汉化政策,是认真、全面而彻底的。南齐明帝萧鸾受到惊吓,于次年病死。这时北魏后方的高车部发动叛乱,元宏遂以“礼不伐丧”为由,回师平定高车。

北魏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全面汉化

北魏汉化的进程,其实质是封建化的进程。这一进程遇到相当大的阻力,直到第六任皇帝拓跋宏时,才大大加快,民族融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

拓跋宏(公元467~499年),文成帝拓跋濬之孙,献文帝拓跋弘之子。三岁时被立为太子。拓跋弘十八岁时因为受生母冯太后制约,心灰意冷,决定禅位给太子,自己做了太上皇。于是,拓跋宏即位,尊祖母冯太后为太皇太后,由她临朝听政,掌控军政大权。冯太后年轻寡居,风流淫荡,担心太上皇儿子卷土重来,以一杯鸩酒,将其毒杀;她还担心孙子皇帝对己不利,很想废黜他。一次,她把小皇帝关在空屋里,三天不给饭吃。又一次,她听信谗言,竟对小皇帝处以杖刑。不过,冯太后颇有才干,算得上一位女政治家。听政期间,推行政治改革,以皇帝名义,颁行了俸禄制、三长制和均田令。三项改革,革除了传统弊政,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冯太后病死。拓跋宏二十四岁,“绰然有人君之表”,得以亲政。亲政后,深知要国富民强,必须继续实行改革,尤其要抛弃民族偏见,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为此,他准备迁都洛阳,以图长治久安。迁都问题,以前提过多次,但遭到达官权贵的坚决反对,每次均以搁置而告结束。这次迁都,拓跋宏决定变换手法,秘而不宣,召集群臣,声称要自统精锐,进攻南齐。此话一出,群臣哗然,以任城王拓跋澄为首,无不反对。拓跋宏故意发怒,说:“国家是朕的国家,任城王难道想阻挠朕用兵吗?”拓跋澄说:“国家固然是陛下的国家,但我等是国家大臣,明知用兵危险,焉能沉默不语?”

朝会之后,拓跋宏单独召见这位叔父,向他交底说:“我们鲜卑人,起自漠南,徙居平城。平城是个输军马,出战士,宜于用兵的地方,可不宜作为文治的中心。我们欲与江南相对峙,争正朔,就不能不借助中原,迁都洛阳。朕这次是以用兵南征之名,行移众于洛阳之策,卿意如何?”拓跋澄一经提醒,恍然大悟,转变态度,支持侄儿皇帝迁都大计。

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秋天,拓跋宏统领步、骑三十万大军,渡过黄河,进驻洛阳。这时,正值秋雨连绵,文武百官的心情,犹如秋雨一样,惨淡而沉重。他们想,皇帝有必要南征吗?南征会是什么结果呢?尤其想到当年的盱眙之战,更是心有余悸,惶恐不安。九月的一天,拓跋宏全副戎装,统领三军,摆出一副出征的架势。文武百官齐刷刷地跪在马前,叩头劝谏,反对南征。拓跋宏满面怒容,说:“朕要统一天下,卿等屡屡阻挠,该当何罪?”一个名叫拓跋休的贵族,一把鼻涕一把眼泪,陈说利害,哀求皇帝放弃南征。拓跋宏顿时变换脸色,改用缓和的语气,说:“卿等不同意南征,也行,那么必须迁都。迁都,你们赞成吗?赞成的可站在左边,不赞成的可站在右边。”

或迁都,或南征,二者必须选其一。文武百官这时只能避重就轻,倾向前者,不约而同地都站到左边了。这出戏演得相当成功。拓跋宏命令大军驻于洛阳,迁都成了定局。(www.daowen.com)

迁都期间,朝廷内部的守旧势力,仍然负隅顽抗。贵族穆泰、陆睿等,勾结太子拓跋恂,发动叛乱,企图在平城另立朝廷,同洛阳分庭抗礼。拓跋宏坚决予以镇压,拓跋恂被废黜,进而被赐死。

这次迁都,从平城迁至洛阳的人口,约有一百万人。接着,拓跋宏下达一系列改革的诏令,主要是:所有迁至洛阳的鲜卑人,改为洛阳户籍,统称洛阳人;禁止穿鲜卑服,一律改穿汉服;禁止说鲜卑语,一律改说汉语。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更进一步把鲜卑姓统统改为汉姓,其中包括皇室拓跋,改姓元。拓跋宏以身作则,改称元宏。而且提倡鲜卑贵族与汉族世家通婚,元宏带头,娶了崔、卢、郑、王四姓的女子为嫔妃。他的五个弟弟,分别娶了汉族的女子为王妃。皇家公主,则嫁给汉族大姓子弟为妻子。一次,元宏在大街上见一乘车女子仍作鲜卑打扮。他在朝会上责备任城王元澄(拓跋澄),说他执行圣旨不力,督察不严。元澄辩解说,那只是个别现象。元宏尖锐地批评说:“难道全部那样打扮,才去督察吗?你这话,简直是一言丧邦!”他转而命令史官说:“应当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引以为戒!”

元宏实行汉化政策,是认真、全面而彻底的。他尊孔重儒,尊谥孔子为“世圣尼父”,命在中书省悬挂孔子画像。创办国子学,按照汉族的教育模式,建立起完备的教育体制。还专门设置皇子学,规定皇家和王公子弟,必须入学,系统地学习儒家经典。这些措施,使北魏的封建化不断深入,其统治地位更加巩固。元宏本人具有深厚的汉文化修养,史籍记载说:“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而且“才华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在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元宏还是一位以崇奉佛教而著称的皇帝。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就是他迁都洛阳后开始开凿的,中经东魏和西魏、北齐和北周,以及隋、唐诸朝,连续大规模营造达四百多年,共开凿石窟一千三百多个,佛龛七百五十多个,造像约十万余尊,造像题记和碑碣三千余块,佛塔四十余座,从而成为世所罕见的佛教艺术宝库

元宏汉化取得巨大的成就,进而滋生野心,也想统一中国,做普天下的皇帝。他在一首诗中说:“白日光天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明。”这里的“江左”,就是指南方的齐朝。为了让“未明”的江左,也能普照北魏的“光曜”,他于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统领二十万大军南征,连克新野、南阳、彭城等地。南齐明帝萧鸾受到惊吓,于次年病死。这时北魏后方的高车部发动叛乱,元宏遂以“礼不伐丧”为由,回师平定高车。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南齐反攻北魏,企图收复部分失地。元宏带病亲征,打败齐军,回师途中病死,时年三十三岁。葬于长陵(今河南洛阳附近),庙号高祖,谥号孝文皇帝。

鲜卑拓跋部与汉族的融合,在孝文帝元宏时达到高潮。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强悍的征服者,总是被所征服民族较高的文化征服。正因为如此,北魏才会进入全盛时期。可惜好景不长,自元宏之后,北魏的政治渐趋腐败,最终导致分裂,出现了东魏和西魏两个对立的政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