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黄河流域大乱,长江下游一支割据势力迅速崛起。这支势力的首领是军阀孙坚,也曾逐鹿中原。孙坚死后,长子孙策初投袁术,后来独立,占有江东六郡,二十六岁时中箭身亡。死前,他把未竟的事业交给弟弟孙权,郑重地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你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你。”孙权继承父兄的遗志,着意开发东南地区,日后也称皇帝,正式建立吴国,他就是吴大帝。
孙权(公元182~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少年时“才秀明达,形貌奇伟”,具有“大贵”之相。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他十九岁,承袭兄职,成为一方军阀。他所占有的江东地区,即今江苏、浙江一带,自然条件优越,属于鱼米之乡。然而当时,那里及其以南的广阔地带,农业仍处于“火耕水薅”的原始状态,大多山区居住着山越族,与世隔绝,封闭落后。当曹操和袁绍彼此争锋的时候,孙权稳居江东,致力于收罗人才,用兵征服山越族人民,强迫他们出山定居,接受先进的耕作技术和封建文化,从而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曹操听说其人其事,有意拉拢,利用汉献帝的名义,任命孙权为征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兵于吴(今江苏苏州)。这时,孙权帐下已聚集起张昭、周瑜、鲁肃、程普、吕范、诸葛瑾、太史慈、韩当、周泰、吕蒙等一大批文武英才。他继续用兵,消灭黄祖、李术等“不从命”者,统治区域扩大至今江西、广东一带。
孙权一心经营江东及其以南地区,中原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曹操打败袁绍,北征乌桓,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荆州牧刘表。刘表死,其子刘琮投降。刘备被一路追杀,最终逃至樊口。曹操占领江陵,控制了半个荆州。孙权驻军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如何动作,举棋不定,静观形势的发展。此前,鲁肃见过刘备,首先提出孙、刘联兵,共抗曹操的建议。于是,刘备派诸葛亮出使柴桑,拜见孙权,共商大计。
诸葛亮见到孙权,知他尚在犹豫不决,采用激将法,说:“曹操破了荆州,威震四海。现在,他又顺江而下,直逼江东,不知孙将军有何打算。你若想以江东与中原对抗,那就该立即和曹操断绝关系;假若没有这个胆量,何不趁早按兵束甲,向曹操投降称臣呢?形势逼人,若再犹豫,恐怕就要大祸临头了。”孙权反问说:“刘备为什么不向曹操投降呢?”诸葛亮从容地回答说:“刘备乃汉王室的后裔,德能盖世,人心所向,眼下遇到一点困难,哪能就此低头,屈居于他人之下?”孙权受激,猛地站起,说:“我也不会举吴越之地和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接着,诸葛亮给他透彻地分析了敌我形势,指出曹操不可克服的诸多弱点,以及孙、刘联军必胜的基本条件,坚定了孙权联刘抗曹的信心和决心。
恰好,曹操派人送给孙权一封信,说:“我奉诏讨伐叛逆,大军南下,刘琮束手就降。现在,我率水军八十万人,准备与将军一起会猎江东,如何?”这既是诱降,更是威胁和恫吓。长史张昭等人吓得惊慌失措,竭力渲染曹军的强大,主张投降自保。孙权又犹豫起来,步出殿外思索。鲁肃紧跟其后,说:“张昭等人的话,万万听不得,那会耽误大事。试想,要投降,像我这样的人,是可以的,大小总可以捞个官做。可是将军呢?投降了,曹操会轻易放过你吗?张昭他们想的,无非是自己的妻子和儿女,而将军肩负着父兄的基业啊!”孙权点头,深以为是。
孙权接受鲁肃的建议,召回正在鄱阳湖练习水军的大将周瑜,商量军机大事。周瑜坚决主战,并分析形势说:“曹军诈称八十万,其实不过二十多万,其中还有七八万是荆州降兵,他们是慑于威势,不会真心服从曹操调度。曹军长于陆战,我军习于水战。现在,曹操舍鞍马,仗舟楫,以其所短,对我所长,哪有不败的道理?请拨给我数万精兵,开赴夏口,这正是活捉曹操的大好时机!”孙权听周瑜这么一说,精神为之一振,心中升起豪情。他召见部属,抽出佩剑,“咔”的一声,砍下几案的一角,传令说:“从今往后,谁敢再提‘投降’二字,就和这几案一样!”
孙权决计后,任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兵三万,屯于长江南岸的赤壁(今湖北赤壁)。同时联合刘备、刘琦的军队,共抗曹军。曹军屯于江北的乌巢,与赤壁隔江相望。十月,爆发著名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利用火攻,大败曹军。此战为日后的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www.daowen.com)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孙权将治所迁至秣陵,改秣陵为建业(今江苏南京)。并在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边)建坞,防御曹操南侵。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进攻濡须,孙权以水军与之对抗,歼灭曹军数千人。孙权乘坐轻舟,现场指挥,往来于巢湖水面,舟船、军伍、器仗排列有序,阵容整肃。曹操见后,喟然赞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的字)儿子若豕犬耳!”孙权写信给曹操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另附一纸,写道:“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读信后,说:“孙权不欺孤。”随之撤军北去。其后,孙权和曹操在濡须、合肥(今安徽合肥)一带,多次发生战事,互有胜负,谁也没有占到便宜。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由于曹操的挑拨,孙权和刘备的结盟出现裂痕。孙权大将吕蒙、潘璋等,袭杀镇守荆州的关羽,夺回荆州。曹操大喜,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封南昌侯。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死,曹丕建魏,是为魏文帝。孙权为避免西、北两面受敌,权且向曹魏称臣。次年,刘备亦称帝,是为蜀汉昭烈帝。十月,魏文帝册封孙权为吴王。孙权派遣都尉赵咨使魏。魏文帝接见赵咨,询问说:“吴王何等主也?”赵咨回答说:“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魏文帝说:“何以见得?”赵咨说:“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于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孙权“屈身”于魏文帝,确实是一种“略”,属于权宜之计。魏文帝要孙权把长子孙登送到魏国当人质。孙权断然予以拒绝,表现了不愿受制于人的态度和意志。
刘备称帝的次年,急于为关羽报仇,忘记诸葛亮制定的“联吴抗魏”的国策,不听文武大臣的劝阻,执意进攻孙权。孙权提出和议,遭到拒绝,只能派陆逊为大都督,率兵迎战。结果有彝陵之战,陆逊火烧刘备连营,大获全胜。战后,刘备病死,丞相诸葛亮继续与东吴修好,彼此间恢复关系,建立了松散的联盟。黄初七年(公元226年),魏文帝死,其子曹叡继位,是为魏明帝。诸葛亮多次北伐,蜀汉与曹魏之间,战事不断。有人劝孙权及早称帝,孙权并不着急,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在经济发展上,使得农业和手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造船业非常发达,这为开发沿海地带以及国际交往创造了便利条件。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认为条件成熟,遂称帝建国,定国号为吴,定都建业。至此,魏、蜀汉、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孙权称帝后,依然实行对内开发、对外防御的方针。此前,吴人在海上行船,常有遭遇风暴而漂流到夷州(今台湾)和亶州(今日本列岛)的情况。而且,沿海人民和海外夷人,存在着贸易关系。这一事实,引起孙权的注意。黄龙二年(公元230年),他派出万人船队,由将军卫温和诸葛直率领,出海寻访夷州和亶州。船队在海上航行多日,没有找到亶州,却到达了夷州。船队返回,数千名夷州人随船来到大陆。这次航行意义重大,开启了大陆和夷州人民之间大规模密切交往的先河。
孙权为吴王七年,为皇帝二十四年。三十一年间,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才,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后期则变得刚愎自用,猜忌群臣,听信谗言,变易太子,动辄杀人,做了一系列的蠢事。公元252年,新立的皇后潘氏被宫女扼杀,孙权正在病中,且惊且悲,驾崩,时年七十一岁。葬于蒋陵(今江苏江宁钟山南),谥号大帝。
孙权在同时期的风流人物中,算是一位英雄。诚如《三国志》所评价的那样:“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而,他又有许多弱点和失误,“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