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汉武帝刘彻:雄才文武之帝

汉武帝刘彻:雄才文武之帝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景帝共有十四个儿子,长子刘荣,栗姬所生;刘彻排行居中,王夫人所生。汉武帝少年登基,年轻气盛,雄心勃勃。汉武帝的雄心严重受挫。汉武帝亲政,真正掌握了实际权力,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治理国家。汉武帝确立了国家的统治思想,大力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沉着应对,发兵逮捕了刘安和刘赐,二王自杀。汉武帝雄才大略,突出地表现在对匈奴的态度上。汉武帝不能容忍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决心用武力回击北方强敌。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原名彘,继汉景帝后继位,年仅十六岁。他之所以成为太子和皇帝,得力于姑母、馆陶长公主刘嫖的支持。

汉景帝共有十四个儿子,长子刘荣,栗姬所生;刘彻排行居中,王夫人所生。刘荣最早被立为太子,刘彻四岁时被封为胶东王。刘嫖为人势利,原先想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嫁给刘荣,派人提亲,愿与栗姬结为儿女亲家。不想,栗姬心高气傲,一口回绝。这下子惹怒了刘嫖,她转而交结王夫人,联手诋毁栗姬。一次家宴,刘嫖把刘彻抱于怀中,说:“我把阿娇嫁给你,可好?”刘彻童口无心,拍着小手说:“好!我得阿娇,就盖一座金房子给她住。”这句话后来衍生出一个成语,叫做“金屋藏娇”。刘嫖是汉景帝的姐姐,说话很有分量。经过一系列的宫廷斗争,公元前150年,汉景帝废黜刘荣,改立刘彻为太子。母以子贵,王夫人晋升为皇后。刘彻即位后,尊母亲为太后,同时为报答刘嫖,立了陈阿娇为皇后。

汉武帝少年登基,年轻气盛,雄心勃勃。他不满足于祖父和父亲那种安分守成的思想和做法,决心开拓进取,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大事业。他即位的第二年,首创年号“建元”。从此,中国历史正式用年号纪年。他罢免了原来的一些高官,任命舅舅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另外任命儒生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这几个人都很时髦,迎合小皇帝的心理,力主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治国方略。然而,当时还有一位太皇太后窦氏,就是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汉武帝的祖母。这位太皇太后崇奉“黄老学说”,政治上主张清心寡欲,无为而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种学说早已不合时宜。但是,她仍奉为经典,坚信不疑,声称祖制不可更改,万事顺其自然。她不能容忍孙子皇帝无法无天的举动,因而倚老卖老,加紧了对朝廷政事的控制,规定事无大小,必须向她报告,征得同意,方可施行。正是她出面干涉,窦婴和田蚡被很快罢职,赵绾和王臧自杀于狱中。她重新任命几个浑浑噩噩、俯首帖耳的人,担任丞相、御史大夫和郎中令,通过他们掌控了朝政大权。

汉武帝的雄心严重受挫。他不想待在宫里受人摆布,经常外出游玩射猎,驰骋山林。期间,他发现了美貌歌伎卫子夫,大加宠幸。又在长安近郊修建了规模宏大的上林苑,召来辞赋大家司马相如,饮宴吟咏。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他还采取一个果敢的举动,招募张骞出使西域,联络月氏国,为日后攻伐匈奴作准备。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年迈昏聩的太皇太后一命呜呼。汉武帝亲政,真正掌握了实际权力,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治理国家。首先,他要确立一种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恰好,儒学大师董仲舒上了《天人三策》,提出“大一统”的理论,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理,古今之通谊也。”这种理论,适合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很合汉武帝的胃口。董仲舒还吸收道、法、阴阳五行等学派中有利于地主阶级统治的思想,强调“君权神授”,把道家的道统变为封建的法统;强调法制,把儒、法两家揉为一体,主张“以教化为大务”,同时“正法度之宜”,其实质就是外儒内法。此外,董仲舒又提出以“忠君”为核心的“三纲”说,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汉武帝全盘接受了董仲舒的理论,下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了独尊儒术,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儒学教育体制,用儒学思想培养封建地主阶级的接班人。十年后,经董仲舒提倡,公孙弘主持,长安建起了官办的最高学府太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学

汉武帝确立了国家的统治思想,大力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西汉初期,丞相权力很大。汉武帝不愿大权旁落,凡事亲自过问,规定九卿不必通过丞相,可以直接向皇帝奏事;同时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特别注意从中下层官员中,提拔一些智能之士,担任皇帝的高级侍从和助手,帮助皇帝出谋划策,发号施令。这样,朝官中就有了“中朝”(“内朝”)和“外朝”之分。皇帝及其侍从、助手等组成的“中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构;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逐渐成为实施决策的执行机构。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了。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强干弱枝”的政策,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他采纳中大夫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由长子继承王位外,可以“推恩”给所有王子,把土地分给他们,封爵为侯。分得土地的诸侯王子弟,称“王子侯”。王子侯的侯国不受原诸侯王管辖,改由所在地的郡县管理。这样一来,一个大的王国被分成许多小的侯国,诸侯王就很难形成气候,抗衡或威胁朝廷。《推恩令》颁布后,有些诸侯王带头“推恩”,受到朝廷表彰。而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竭力反对,并私下招兵买马,建造兵器,制刻印玺,企图谋反。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刘安、刘赐的阴谋暴露。汉武帝沉着应对,发兵逮捕了刘安和刘赐,二王自杀。酷吏张汤主持审理二王的谋反案,数月之间,获罪被杀的共有五六万人。随后,汉武帝制定几部法律,如“左官律”、“附益法”、“阿党法”等,中心意思是严惩那些和诸侯王来往密切的官吏。从此,诸侯王的势力一蹶不振,汉武帝“强干弱枝”的目的实现了。

汉武帝雄才大略,突出地表现在对匈奴的态度上。汉初实行和亲政策,实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实质是一种妥协和屈辱。汉朝不仅要把汉家公主嫁给匈奴单于,而且还要给匈奴送去大量的粮食、美酒、丝帛等物。尽管如此,匈奴奴隶主贵族欲壑难填,照样时时入侵,烧杀抢掠,使汉朝边境人民蒙受了深重的苦难。汉武帝不能容忍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决心用武力回击北方强敌。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汉武帝第一次对匈奴用兵,命王恢、韩安国等为将军,率领三十万兵马,埋伏于马邑(今山西朔县)周围,引诱匈奴军臣单于入塞,予以伏击。结果计策失败,汉军无功而返。两三年后,汉武帝发现奴隶出身的卫青具有将帅才能,破格提拔为车骑将军,命他率兵北击匈奴,局面顿时改观。

卫青是卫子夫的同母异父弟弟,原先在汉武帝姐姐家当骑奴。卫子夫得宠后,陈阿娇争风吃醋,甚至施行“巫蛊”,因而被废去皇后名号,打进长门宫。馆陶长公主刘嫖偏爱女儿,派人绑架卫青,用以威胁卫子夫。宫廷侍卫救了卫青,卫青这才有机会接近汉武帝,致被重用。卫青升任车骑将军,初次出战,不负所望,进军至匈奴腹地龙城(今蒙古鄂尔浑河西),消灭敌军七百人。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卫子夫被立为皇后。卫青成为国舅,率领三万精锐骑兵,再击匈奴,消灭敌军四千多人。这,更加坚定了汉武帝攻伐匈奴的信心和决心。随后,汉武帝组织实施一系列的战役,均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河南(河套地区)战役”,卫青进击盘踞在河南的匈奴楼烦王和白羊王,采取远途奇袭的策略,大获全胜,斩杀敌军二千三百余人,俘虏三千多人,缴获牲畜一百余万头,收复了整个河套地区。汉武帝随即在那里设置朔方郡和五原郡,使之成为京师长安的北部屏障和出击匈奴的重要基地。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漠南(蒙古高原南部)战役”,五路兵马共十万人,进击匈奴右贤王。其中,卫青一路,三万精骑,三四天内行军六七百里,出其不意地包围了右贤王的王庭,发起攻击。这一仗,共俘虏敌军一万五千余人,其中匈奴小王十余人,还缴获牲畜一百余万头。战事刚刚结束,汉武帝专门刻了大将军印,派人赴军中授予卫青。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河西(河西走廊)战役”。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十八岁,参加了这次战役,初生牛犊不怕虎,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敢,功冠三军,因而被封为冠军侯。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第二次“河西战役”,目标锁定匈奴休屠王和昆邪王。霍去病率领万名精骑,向西挺进千余里,大破匈奴二王,斩杀敌军八千余人,俘虏昆邪王的儿子、相国、都尉等,还缴获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霍去病回到陇西休整,不久再次进击,在失去援军的情况下,毅然孤军深入,长途跋涉和迂回,穿越浩瀚的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到达祁连山麓,发起攻击。这一仗,斩杀敌军三万余人,俘虏七千余人。战后,匈奴伊稚斜单于追究休屠王和昆邪王的罪责。二王畏惧,决定向汉朝投降。汉武帝命霍去病率兵受降。休屠王中途变卦,昆邪王将其杀死,两部共十余万人,接受投降。汉武帝给予昆邪王优厚的赏赐,封为侯爵,并妥善安置了投降的匈奴将士。随之在河西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委派官吏,进行行政管理。汉朝的政治疆域大大延伸,通向西域的道路完全通畅了。(www.daowen.com)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漠北(蒙古高原北部)战役”。这是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决战。卫青和霍去病各率领一支由五万骑兵组成的集团军,跨越大漠作战。汉朝方面,动员起五十余万步兵、民夫队伍,动用十四万匹骡马,运输粮食和作战物资,保证前方供应。卫青歼灭了伊稚斜单于的主力,杀死和俘虏敌军一万九千余人,追击敌人,直至寘颜山赵信城(今蒙古杭爱山南);霍去病歼灭匈奴左贤王的主力,杀死和俘虏敌军七万余人,追击敌人,直至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之畔。从此,匈奴单于逃向更远的地方,“漠南无王庭”。

卫青和霍去病为大汉王朝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分别升任大司马大将军和大司马骠骑将军。他们能够建功立业,表明汉武帝知人善任的品格和胆识。这一点,往往是衡量一位皇帝是否英明的重要标志。

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武帝所做的又一件大事。张骞共两次出使,第一次是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至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使命是联络月氏国,共击匈奴。他带领一百多人出发,途中被匈奴骑兵抓获,扣留了整整十年。他和向导甘父设法逃走,继续西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月氏国。月氏王给予张骞以使臣的礼遇和款待,表示不愿再回东方作战。张骞回国途中,再次被匈奴骑兵抓获,后趁匈奴内乱时脱身,返回长安。张骞汇报了出使西域的情况,使汉武帝大大开阔了视野,看到了西方还有一个雄奇的世界。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河西走廊已属汉朝控制,张骞奉命,第二次出使西域,使命是交好乌孙国,进而通使其他国家,让它们臣服于汉朝。汉武帝特封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每人配备两匹马,携带数万头牛羊和巨额价值的丝绸、茶叶瓷器、铁器等物。这不仅是个通好使团,而且是个通商商团。张骞在乌孙,受到了乌孙王的友好接待。他又派出副使,分别前往大宛、康居、安息、大夏等国,通好通商。这次出使非常成功,其后,西域各国纷纷派出使者团和通商团,朝拜汉武帝,并从事商贸活动。从此,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紧密联系,通好不断,通商不绝,东西方之间形成一条通好通商大道,史称“丝绸之路”。张骞的壮举,被司马迁誉为“凿空”,即空前的伟大事业。

汉武帝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态度坚定,不遗余力。他在位期间,坚决平定了“外臣国”闽越、南粤、朝鲜的叛乱。同时恩威并用,解决了“西南夷”归附和臣服的问题。

汉武帝好大喜功,战争、通使、赏赐、救灾、移民、治水、修建宫殿和苑囿等,花钱无数,造成财政上的极大困难,国库近乎空竭。为了保证各项开支的需要,他重用张汤、桑弘羊等人,改革货币,朝廷铸钱,实行盐、铁、酒国家专卖,通过“算缗”、“告缗”、“均输”等手段,打击大地主、大商人、大高利贷者的势力,从而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从经济方面巩固了地主阶级专政。

青年和中年时期的汉武帝,无疑是一位英明的成功的皇帝。尔后,他恣意追求享乐,迷信神仙,多次巡游和封禅,奢望长生不死。他崇信故弄玄虚的方士,一次又一次地上当受骗,却一直执迷不悟。私欲,昏庸,最终导致了“巫蛊之祸”。

晚年的汉武帝热衷于穷兵黩武。为了获得大宛国的汗血马,他封无能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两次远攻大宛,死伤将近十万人。匈奴逐渐恢复元气,屡屡入侵汉境。汉武帝还像先前那样,发兵进击,连打败仗。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李陵北击匈奴,兵败投降。太史令司马迁实事求是地分析李陵的功过,惹恼汉武帝,竟被处以腐刑。这时,汉武帝外事内事都不顺心,加之经常生病,变得疑神疑鬼起来,老是担心有人谋害自己。他莫名其妙地宠信起一个叫做江充的小人,封为“绣衣使者”,负责纠察权贵的不法行为。江充为人奸猾,为了扳倒太子刘据,凭空捏造出所谓的“巫蛊”,陆续将将军公孙敖夫妇、丞相公孙贺父子等,下狱处死。“巫蛊”案越闹越大,全国各地坐死者达数万人,其中包括已故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儿女和汉武帝的两个女儿。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江充把黑手直接伸向刘据。刘据忍无可忍,捕杀江充。汉武帝误听佞人报告,认为刘据谋反,命令丞相刘屈氂(氂,读作毛)发兵镇压。双方大战长安五日,死者数万。最后,刘据及其儿子、孙子等皆死,刘据的生母、皇后卫子夫也自杀了。次年,李广利率兵十余万北击匈奴,私与刘屈氂密谋,妄图立自己的外甥为太子。事情败露,刘屈氂被腰斩,李广利无耻地投降了匈奴。

汉武帝事后了解到“巫蛊”的真相,纯属空穴来风,子虚乌有。他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然而思想上却很郁闷,大有一种家破梦碎之感。他终于有所醒悟,开始反思自己的过错。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他最后一次巡游,返回途中,召见群臣,说:“朕自即位以来,做了不少狂妄悖乱之事,害得百姓流离失所,怨声载道,悔愧莫及。从今以后,凡是伤害百姓利益、浪费钱财的事,全部停止。”他下令驱散所有的方士,任命田千秋为丞相,封富民侯。搜粟都尉桑弘羊提出建议,说轮台(今新疆轮台)附近有良田五千余顷,可以派遣驻军,招募壮丁开垦,种植粮食,以用作向西域进兵的储备。这一建议已勾不起汉武帝的雄心。他专门颁诏说:“屯戍轮台,经略绝域,等于是扰劳天下百姓,这种事万万不能再干了。当务之急是要禁绝苛刑暴政,停止胡乱征收赋税,发展农业生产。至于军队,只要维持足够的防御力量就行了。”这道诏书缘于轮台屯戍之事,史称“轮台悔过”。

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汉武帝准备立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相当年轻,深受汉武帝宠爱。汉武帝为防止日后出现母后干政的局面,忍痛割爱,将钩弋夫人赐死。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二月,汉武帝出巡,行至周至(今西安周至),病倒在五柞宫。他安排了后事,命立刘弗陵为太子,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四人以霍光为首,共同辅佐幼主。丁卯日,汉武帝驾崩于五柞宫,终年七十岁。汉武帝死后葬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庙号世宗,谥号孝武皇帝。

汉武帝共当了五十四年皇帝。这段时间,占了整个西汉王朝的四分之一。在半个多世纪里,他既重文治,又重武功,毕生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许多个“第一”。是他,第一次确立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由此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先河;是他,第一次北击匈奴取得辉煌的胜利,坚定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边境安宁;是他,第一次派遣使臣通使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他,第一次平定四方,开发江南、西南和西北地区,拓展了中国的政治版图……汉武帝时期的中国,是一个真正统一,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强大国家,不仅称雄于世界的东方,而且威扬四海,誉满天下。从此以后,中国人始称“汉人”,古华夏族始称“汉族”。从中国统一的历史过程看,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但很快失败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诸多措施半途而废,统一实际上是虎头蛇尾。真正巩固和发展中国统一的历史任务,实是由汉武帝完成的。人们习惯上把秦始皇和汉武帝相提并论,称作“秦皇汉武”。这是因为他们都是新生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具有朝气蓬勃、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前者最早统一了中国,后者则把这个统一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现实。他们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汉武帝一生,功业显赫,过失也很突出。值得称道的是,他在最后几年,意识到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深刻的社会危机,通过“轮台悔过”,承认自己“狂妄悖乱”的错误,说出一个“愧”字,并及时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又使治国方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汉武帝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能够自责自律,更弦易张,也属难能可贵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