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75~前221年,称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东周王室的势力更加衰弱,形成齐、魏、赵、韩、秦、楚、燕七国争雄的局面,七国合称“战国七雄”。如果说,春秋的历史是奴隶制崩溃的历史,那么战国的历史则是封建制确立的历史。战国时期,出了几位立志变法,推行改革的国君,他们的举措,有力促进了封建化的进程。其中,秦孝公嬴渠梁任用商鞅变法最为成功,使秦国率先确立了封建的政治、经济制度。公元前307年,嬴则继承王位,就是秦昭王。他在位五十六年,推行强权政治,把秦国的各项事业又向前推进一步,从而为秦国最后统一中国创造了条件。
秦昭王(公元前324~前251年)一名嬴稷,因其异母兄秦武王死后无子,才得以继承王位。他即位后的前期,朝政大权掌握在母亲宣太后芈八子和舅父魏冉手里,魏冉恣意专权,企图废除新法,恢复旧制度。公元前266年,秦昭王羽翼丰满,坚决驱逐魏冉,任用范雎为相,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进攻东方各国,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胜利。
秦昭王在位期间,发生过很多大事:
公元前299年,秦国打败楚国,秦昭王致书楚怀王,约其到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修好结盟。楚怀王冒失而来,即被秦军劫持,予以扣留,三年后忧愤死于咸阳。
公元前288年,秦昭王派人去齐国尊齐湣王为“东帝”,自己则称“西帝”。此举遭到各国的反对,两个月后,称“帝”的闹剧草草收场。(www.daowen.com)
公元前283年,秦昭王得知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出现在赵国,归于赵惠文王。他立刻写信给赵惠文王,声称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赵国派出使臣蔺相如,携带和氏璧使秦。蔺相如凭借大智大勇,巧妙地与秦昭王进行斗争,成功地演出了“完璧归赵”的故事。后来在渑池会,还是蔺相如的大智大勇,秦昭王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公元前262年,秦、赵之间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今山西高平)大战。大战历时三年,秦胜赵败。秦将白起将投降的四十余万赵军,除放归二百四十人回国报信外,其余全部坑杀。当时,秦军本可以以胜利之余威,一举攻克邯郸。而秦昭王却受范雎的蛊惑,命令白起撤军,回国休整。两年后,他要再攻赵国。白起预料赵国得以休养生息,再攻必然失败,借口有病,拒绝挂帅出征。秦昭王听信谗言,逼迫白起自杀身亡,相继任命王陵、王龁、郑安平等为统帅,围攻邯郸。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窃取了魏王的虎符,发兵救赵。公元前257年,秦军在邯郸城外遭到赵、魏、楚军的夹击,一败涂地,统帅郑安平率部投降。这是秦昭王期间少有的一次惨败。
公元前255年,秦昭王归罪于范雎,将其处死,改任蔡泽为相。四年后,秦昭王病死,葬于茝(今陕西西安东)。此时的秦国,封建制正欣欣向荣,由秦国统一天下的时日,越来越临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