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华宦官故事:安德海与李莲英的权谋与腐败

中华宦官故事:安德海与李莲英的权谋与腐败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是到了近代,慈禧太后登上政治舞台,重新起用宦官为她服务,使宦官的个体势力一度恶性膨胀,先有安德海,继有李莲英,狗仗人势,助纣为虐,干了大量坏事恶事。安德海把这一情况报告懿贵妃。于是,她征得慈安太后的同意,密遣绝对忠诚的安德海前往北京,宣召奕赶赴热河,名为奔丧,实为商量大计。慈禧同意,命将安德海处以杖刑,直把他打得皮开肉绽,随后贬往京城宫中当差。次日,奕逮捕率先回京的载垣、端华。

中华宦官故事:安德海与李莲英的权谋与腐败

公元1644年,清世祖顺治帝迁都北京,清朝成为继元朝之后,又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封建王朝。清朝前期和中期,各个皇帝总结和记取明朝的教训,制定完备的法规和制度,抑制宦官势力,严禁宦官干政。可是到了近代,慈禧太后登上政治舞台,重新起用宦官为她服务,使宦官的个体势力一度恶性膨胀,先有安德海,继有李莲英,狗仗人势,助纣为虐,干了大量坏事恶事。

安德海,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所以发迹后,人们多称他“安二爷”。安德海自小好逸恶劳,羡慕那些靠投机取巧而财大气粗的暴发户。他知道,靠种庄稼和做生意是不能出人头地的,因而在刚满十岁时就阉割净身,去到北京,谋求进宫服役。他果真进了皇宫,被分配在太监刘多生手下,学礼仪,干杂活。安德海聪明伶俐,心诡嘴甜,手脚也很麻利,所以很讨人喜欢。当时正当清文宗(咸丰皇帝)朝,通过选美,年轻美貌的叶赫那拉氏进入皇宫,深得清文宗的宠爱。刘多生成为叶赫那拉氏寝宫的太监。安德海精明狡黠,追随刘多生,千方百计巴结叶赫那拉氏。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叶赫那拉氏生了儿子载淳,身价大增,当天由贵嫔升为贵妃,次年升为懿贵妃。安德海跟着沾光,升任御前太监。懿贵妃和安德海都明白,皇宫里禁忌重重,危机四伏,自己若想在其中得以生存和发展,那么必须要有同伙,要有帮手。共同的利害关系,使他们走得更近了。她,需要他帮助刺探情报,传递消息;他,需要得到她的庇护,步步高升,飞黄腾达。

清文宗生性荒淫,迷恋女色,整天吃喝玩乐,以至连奏书也懒得批阅。懿贵妃乘虚而入,代替皇帝批阅奏书,逐渐掌握了朝廷的全部机密,同时也学会了为政之道,萌生出天大的野心。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陷天津,进兵通州,京师大震。清文宗无力抵抗用洋枪洋炮武装起来的西方列强,带领一群后妃、皇子和文武官员,仓皇逃往热河(今河北承德)避难。清文宗的弟弟、恭亲王奕留在北京,“办理抚局”。英、法联军攻进北京,放火焚毁了圆明园。奕奉命与英、法谈判,最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

英、法联军退出北京,可是清文宗迟迟不敢“回銮”,依然在热河的避暑山庄恣意享乐。越年七月,清文宗沉疴缠身,病入膏肓,诏立载淳为皇太子,载垣、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为顾命大臣,随后一命呜呼。清文宗宠爱懿贵妃多年,熟知她的为人,担心载淳即位,母以子贵,懿贵妃会干预朝政,所以死前特地作了一项安排:赐予皇后钮祜禄氏一份密诏,密诏写道:“朕忧劳国事,致擢痼疾,自知大限将至,不得不弃天下臣民。幸而有子,皇祚不绝,虽冲龄继位,自有顾命大臣,尽力辅助,朕可无忧。所不能释然者,懿贵妃既生皇子,异日母以子贵,自不能不尊为太后。唯朕实不能深信此人。此后如能安分守法则已,否则,着尔出示此诏,命廷臣除之,凡朕臣子,奉此诏如奉朕前,凛遵无违。钦此。”

这份密诏属于绝密,外人莫知。安德海神通广大,利用御前太监的身份,居然知道其事,而且侦察到了它的主要内容。安德海把这一情况报告懿贵妃。懿贵妃受到强烈的刺激,更加坚定了擅权干政的决心。

清文宗死后,载淳继位,是为清穆宗,改元祺祥。清穆宗时年六岁,按照定例,钮古禄氏和懿贵妃并尊皇太后,前者称圣母皇太后,后者称母后皇太后。不久又尊上徽号,前者称慈安皇太后,后者称慈禧皇太后。因为两位皇太后分别住在东宫和西宫,所以慈安皇太后又称东太后,慈禧皇太后又称西太后。

西太后慈禧工于心计,有着强烈的权力欲望,一心想利用儿子清穆宗,专断朝纲。为了达到目的,她和慈安太后达成默契,骗使慈安焚烧了清文宗的密诏,开始过问朝政。慈安太后性格软弱,遇事没有主见。所以,过问朝政主要是由慈禧出面,直接面对以肃顺为首的八位顾命大臣。肃顺集团不甘放弃既得的权力,动辄搬出“后妃不得干政”的祖制,时时对慈禧进行压制和威胁。这样一来,两宫太后和顾命大臣之间便产生了矛盾。

慈禧心里清楚,凭自己一介女流,是根本斗不过肃顺的,若要如愿以偿,必须获得第三种力量的支持。她权衡利弊,立刻想到了恭亲王奕。

奕是清文宗同父异母兄弟,排行为六,人称“六爷”。这个六爷,论能力和才智,远远胜过清文宗。所以,清文宗在位时,对他多有戒备和防范,不敢委以重任。清文宗逃往热河,奕留守北京,主持和英、法列强谈判,颇受洋人的赏识。清文宗钦定顾命大臣,名单中没有奕。奕极度不快,大有一种被冷落被排斥的感觉。肃顺集团掌权,他一个亲王还能有好果子吃吗?

慈禧经过分析,认定奕就是她心目中的第三种力量。于是,她征得慈安太后的同意,密遣绝对忠诚的安德海前往北京,宣召奕赶赴热河,名为奔丧,实为商量大计。安德海冒着生命危险,到了北京,传达懿旨。奕心领神会,当即发出奏书,要求赴热河奔丧。肃顺认为来者不善,以“京师重地,留守要紧”为由,驳回奕的奏书,阻挠他前往热河。慈禧大怒,说:“什么顾命大臣?竟敢不让恭亲王前来奔丧,简直反了,反了!”

慈禧是个诡计多端的女人,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她亲自拟旨,盖上两宫大印,再次密遣安德海前往北京,去召奕。这时,肃顺早已采取了措施,调兵驻守热河各地,并严密监视慈禧及其身边的人。安德海无法脱身,自请触犯宫禁,实施“苦肉计”。慈禧同意,命将安德海处以杖刑,直把他打得皮开肉绽,随后贬往京城宫中当差。这样,安德海得以瞒天过海,到了北京,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密旨交给了奕。

奕带着安德海前往热河。两宫太后传令召见。可是,肃顺又以“叔嫂避嫌”为由,阻止他们见面。安德海鬼点子忒多,明里不让见面就暗里见面。他让奕男扮女装,趁暮色苍茫之际,乘坐小轿,谎称是某官女眷入宫向太后请安,成功地骗过了侍卫耳目,将奕引进内宫。慈安、慈禧、奕算是自家人,秘密商定了翦灭肃顺集团、发动政变的方案和步骤,情投意合,心照不宣。因此,当奕返回北京的时候,他的怀中已揣着慈禧拟定的宣布肃顺等谋反的圣旨了。

一切按计划进行。九月二十九日,慈安、慈禧带着小皇帝清穆宗,先于清文宗灵柩,抄小路回到北京。次日,奕逮捕率先回京的载垣、端华。肃顺等人护卫清文宗的灵柩,夜宿密云(今北京密云)。醇亲王奕奉慈禧和奕的命令,前往密云,突然行动,一举将肃顺等人全部抓获。

肃顺暴跳如雷,说:“我是顾命大臣,谁敢抓我?”奕宣读慈禧拟定的圣旨,说:“顾命大臣谋反,我是奉旨抓你,有何不敢?”肃顺耷拉着脑袋,无奈地说:“我等让一个女人算计了,真是天意。”

没有审讯,没有宣判。十月初,慈禧以清穆宗名义下令:肃顺凌迟处死,载垣、端华自裁,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革职流放。

接着,清穆宗举行登基大典,慈安、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同治

这就是清朝历史上著名的“祺祥政变”,一称“热河政变”。慈禧和奕紧密合作,政变获得成功。安德海在政变中穿针引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回报,慈禧提拔他当了总管太监,亲昵地称为“小安子”。其他人则恭敬地称他为“安总管”、“安公公”或“安二爷”。他,一个二十多岁的宦官,眨眼间成了个威风显赫的大人物。

据《清稗类钞》、《清朝野史大观》等典籍记载,安德海升任总管太监后,“自称太子伴读,以比先代名儒”;并笼络朝臣,“势焰骎骎(疾速貌),与明季魏忠贤埒(等同)”。他的活动能量很大,只要在慈禧跟前说句话,就能够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和荣辱。恭亲王奕升任议政大臣,掌管军机处,成为百官之首。安德海略进谗言,慈禧便将奕罢职,让其“居家反省”。安德海只忠诚于慈禧一人,就连皇帝清穆宗,他也不放在眼里。典籍记载说:“穆宗尝因事斥安德海,旋为慈禧所责罚,因是恨之益甚。”清穆宗受到慈禧的压制,不敢公开处治安德海,只能私下用另一种方式发泄仇恨:“以小刀断泥人首,内监请其故,则曰:‘杀小安子!’”

安德海依仗慈禧做后台,大红大紫,炙手可热。久之,越发有恃无恐,人莫予毒,忘乎所以。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八月,慈禧派他秘密出京,到江浙一带置办龙衣。然而,他头脑发热,忘了“秘密”二字,更忘了清朝关于太监不得在外招摇生事的禁令,乘坐两艘豪华的太平船,船上插满龙凤旗帜,载着歌舞伎人,前有娈童,后有妙女,吹吹打打,铺陈张扬。一路上,他大肆宣称:“奉旨差遣,置办龙衣。”地方官员自然视他为“钦差大臣”,争相奉承,卑躬屈膝迎送,明里暗里贿赂。安德海坦然接受,摆出一副钦差的派头,以训示下级的口吻说:“恪守本职,好好办差,我回去给太后言语一声,包你们有泼天的荣华富贵。”地方官员受宠若惊,连声说:“感谢安总管盛情!感谢安总管美言!”

安德海进入山东地界,仍然招摇过市,八面威风。山东巡抚丁宝桢听说其事,十分惊讶,说:“这个安德海是个太监,出京如此张扬,难道不怕违背祖制和禁令吗?”丁宝桢当然知道,安德海是慈禧太后的大红人,这次南行必有来头。他为慎重起见,亲拟奏书,急送北京,询问缘由。奕经过一段时间“反省”,已经官复原职,仍掌军机处。军机处接到丁宝桢的奏书,奕立即奏告慈安太后和清穆宗。慈安太后不便过问此事,让皇帝和奕酌情处理。清穆宗早就想“杀小安子”,奕也因自己被罢职而记恨于安德海。所以二人并不请示慈禧,直接由军机处复旨丁宝桢,说:“太监安德海,违背祖制,擅自出京,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着直隶、山东、江苏各督抚速派干员,严密拿捕,就地正法,毋庸再行请旨。”

丁宝桢接旨,立命役吏赶赴泰安(今山东泰安),捉住安德海,不问原因,就地斩首。随后裸尸三日,任人践踏、唾骂。据说,安德海死前,一心指望慈禧派人救他,殊不知慈禧被蒙在鼓里,直到数日后才从奏报中知悉事情的原委。死人无法复生。慈禧只好说:“我让安德海赴江浙置办龙衣,可没让他张狂呀!死了也好,活该!”其实,她的心里还是很惋惜的,因为安德海毕竟是她最忠实最得力的奴才。

安德海死了,这是慈禧的一大损失。不过,慈禧谋略过人,早有安排,太监李莲英接替了他的位置。李莲英,大城(今河北大城)人。自小父母双亡,成人后好吃懒做,明抢暗偷,是当地有名的流氓、无赖。后因贩卖违禁的硝磺,获罪下狱。出狱后以硝皮修鞋谋生,外号“皮硝李”。李莲英和安德海一样,羡慕暴发显贵,所以自行阉割净身,到了北京,找到同乡沈兰玉。沈兰玉是皇宫的太监,大力援引。李莲英于是也进了皇宫,进了懿嫔的梳头房,干些杂活。

当时,懿嫔刚得清文宗的宠幸,封懿嫔,特别讲究梳妆,爱梳最时髦的发式。众多梳头太监挖空心思,表演绝活,却总梳不出什么新的花样来。懿嫔很不满意。李莲英心地机巧,偷偷出宫,跑到妓院去观察妓女,琢磨她们头上那些千姿百态的发型,并暗自苦练,掌握梳头的要领。没过多久,他的技艺大进,一天有机会给懿嫔梳头,小心翼翼,梳出一种独具特色的新型发式。懿嫔对着镜子左顾右盼,只觉得自己更加妖冶妩媚,光彩照人,不由大喜,指定李莲英以后专为自己梳头。从此,李莲英和懿嫔结下了不解之缘。

懿嫔生了儿子载淳,升为懿妃、懿贵妃。李莲英充当他的梳头太监,几乎天天和她在一起,把她的脾气、秉性摸得一清二楚。他极善揣摩主子的心思,说话办事皆得主子欢心。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更使他成了懿贵妃的贴己亲信。

那是清文宗和大臣肃顺谈论国事的时候,谈到懿贵妃日后母以子贵,干预朝政,有可能成为钩弋夫人。钩弋夫人是汉武帝晚年宠幸的爱妃,生子刘弗陵(汉昭帝)。汉武帝确定立刘弗陵为太子,担心钩弋夫人会以太后身份专权,所以便先将她赐死,除掉了隐患。清文宗和肃顺谈论国事,扯出钩弋夫人,显然流露出要废黜或杀害懿贵妃的意图。李莲英无意间听到了谈话,感到事关重大,必须赶快报告懿贵妃。可是当时已是深夜,无法见到懿贵妃,他灵机一动,钻狗洞爬出宫去,跑到醇亲王奕府中,把听到的机密如实告诉了奕夫妇。奕的夫人恰是懿贵妃的妹妹,听了李莲英的密告,彻夜未眠,次日一早便匆匆进宫,和懿贵妃商量对策。商量来商量去,决定由奕夫妇带着外甥即皇子载淳,去向清文宗请安,借机称赞懿贵妃的贤惠和载淳的聪明,用夫妻之情、父子之情、母子之情,打动皇帝。这一招果然有效,以致清文宗生前始终没有采取措施,除去“钩弋夫人”。

李莲英用实际行动表明,他是绝对忠诚于懿贵妃的。因此,懿贵妃感激他和器重他,宠信有加。清文宗死后,懿贵妃一跃而为慈禧太后,取得了与慈安太后共同垂帘听政的权力。这时候的她,地位崇高,野心勃发,手腕强硬,处事果决,别人很难加以制约了。(www.daowen.com)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慈禧以“行动勤慎,为人诚实”为由,提拔李莲英为首领太监,赐予六品顶戴花翎。这样,李莲英在内宫的地位,仅次于安德海。一个“小安子”,一个“小李子”,成为慈禧的左膀右臂、哼哈二将。

丁宝桢杀了安德海。慈禧恨得咬牙切齿,以为慈安、奕和皇帝串通一气,“打狗不看主人面”,伺机报复,同时格外注意保护李莲英,防止安德海之类的事再次发生。她特别告诫李莲英说:“小李子!以后咱娘俩还得多长个心眼,耳朵放长一点。他们既然敢杀安德海,没准儿什么时候,也会把刀子架到你的脖子上。死了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就惨喽!”她还说:“小李子!你是我看着长大的,眼下你的本事也不比小安子差多少。以后咱娘俩还得靠紧点儿,相依为命才是。我嘛,本想把你晋升为内监大总管,可东边(慈安太后)、亲王、大臣动不动就搬出祖宗家法来压我。你呀,就先委屈着,暂且当个副总管。哼,总有一天,我会把祖宗家法全部推翻,看谁敢说半个‘不’字!”

慈禧的话就是圣旨,就是法律。李莲英先当内监副总管,官阶从六品升为四品,不久又升为内监大总管,成为慈禧须臾离开不得的太监首领。

李莲英对于慈禧,奴颜媚骨,阿谀逢迎,尽显一个奴才的丑陋。一年,北京一带天旱,数月不雨。按照惯例,慈禧摆设香案,祭天求雨。说来也巧,三天后果真下雨了。李莲英跪地磕头,说:“太后真了不得,连天上的佛爷都听您的话。您就像佛爷一样!”因为这两句献媚话,所以慈禧有了一个尊称:老佛爷。

李莲英当值的房间离慈禧的寝殿很近,慈禧经常到他的房间闲坐。他极会投机,把凡是慈禧坐过的椅子,全都用黄色锦缎精心包裹,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当时,黄色是皇帝专用的颜色,其他人禁止使用。他用这种方式告诉慈禧:老佛爷在他的心目中就是皇帝,或者说胜过皇帝。慈禧对这样忠心的奴才,能不喜欢能不赞赏吗?

李莲英巴结慈禧,绞尽脑汁,费尽心机。一次慈禧过生日,文武大臣送的寿礼,无非是金银珠宝之类。李莲英偏偏送个鸟笼,鸟笼里关有两只画眉鸟。他请慈禧打开鸟笼“放生积德”。画眉鸟活泼地飞走了,可一会儿又飞了回来,飞进鸟笼。李莲英趁势说:“老佛爷天恩浩荡,万民依恋,连鸟儿都舍不得离开呀!”

慈禧乐得心花怒放,说:“这鸟儿也怪,莫不是真的依恋天恩?”知情人都明白,那是李莲英花了无数银两,提前派人训练的,目的在于让慈禧开心,沽名钓誉,讨好邀宠。

李莲英长期伺候慈禧,十足的奴性使他极善察言观色,那是超一流的技巧。一次,慈禧乘车去恭亲王奕家,途中经过李莲英府第门前,但见镶嵌醒目的门牌,门牌上写着四个大字:“总管李寓”。慈禧皱了一下眉头,什么话也没有说。这个细微的动作没有逃过李莲英的眼睛,他陪慈禧到达奕家后,借故脱身,匆匆赶回府中,让人摘掉门牌,随后又一阵风似的回到慈禧身边,跪地说:“奴才侍奉老佛爷,很少回家。家人不懂规矩,搞了个门牌,写上什么‘总管李寓’。这是一种张扬,丢人得很。奴才发现,让家人把门牌摘了,还打了家人一顿板子。请老佛爷降罪。”慈禧大笑,说:“你做得很好嘛!懂得自律,不爱张扬,何罪之有?”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清穆宗在慈禧的压制下,心情抑郁,染病而死。清穆宗没有儿子。慈禧一手拍板,立了个年仅四岁的小皇帝载湉。载湉是醇亲王奕和慈禧妹妹的儿子,也就是慈禧的外甥。她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能够长久地操纵国柄。

慈禧选立载湉,遭到许多大臣的反对,御史吴可读甚至实行“尸谏”,也没能动摇慈禧的决定。载湉即位,是为清德宗即光绪皇帝。慈安、慈禧垂帘听政。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慈安太后不明不白猝死,两宫垂帘变成慈禧一人专权。慈禧专权,李莲英红得发紫,一主一奴,呼风得风,唤雨得雨。皇宫内外,朝廷上下,他们的威势和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慈禧成了独裁的“铁女人”,李莲英恰是这个铁女人的一只犬,上咬皇帝,下咬臣民,凶恶至极。

光绪年间,帝国主义列强凭借洋枪洋炮,加快瓜分中国的步伐。当时出现了力图“求强”、“求富”的洋务派,李鸿章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之一。李鸿章准备强令各省筹款,兴建一支海军,但不明白慈禧的态度,不敢贸然行事,遂向李莲英“讨教”。李莲英闭口不谈兴建海军的事,而是说:“太后近年,有意静居,想造个园子,颐养天年。只是花销甚大,时常烦躁,所以……”李鸿章精明过人,立即明白了“所以”后面的潜词。他当下和李莲英附耳密议,达成一笔交易:李鸿章以兴建海军名目,责成各省岁拨定款,从中取出一半,给慈禧“造个园子”,另一半用于建设海军。

这一方案上报,慈禧欣然恩准。于是两三年以后,在原圆明园清漪园的旧址上,造出了一座新的山水相映、豪华奢丽的皇家园林,就是中外驰名的颐和园。颐和园是挪用一半海军经费建成的。它的诞生,李莲英和李鸿章有着很大的“功劳”。

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清德宗亲政。其实,他的亲政只是个形式,真正的权力还掌握在慈禧手里。这一年,李鸿章兴建的海军粗具规模,奏请朝廷派重臣前往天津阅兵。清德宗生父、醇亲王奕奉旨前往。慈禧偏爱李莲英,竟然也派他前去阅兵。李莲英是一名宦官,算什么“重臣”?一时,朝野议论蜂起,指责朝廷处置不当。御史朱一新愤然上书,说:“李莲英随醇亲王阅兵,恐蹈唐朝宦官监军之覆辙,万不可取。”慈禧大怒,立即把朱一新降职,调任补主事。

李莲英到底还是去阅兵了。这样一来,他的地位、名望更是扶摇直上。宫中人私下称他为“九千岁”,将他比作明朝的魏忠贤。一帮蝇营之徒,上自皇亲国戚、军机大臣,下至各省督抚、知府、县令,争相趋附,无不仰承其鼻息。他过四十岁生日,慈禧按照总督、巡抚的规格,赐给蟒缎、如意等礼物,还亲笔书写“福”、“寿”字相赠。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敬献金银珠宝、奇珍异玩等为寿礼,其价难以数计。

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慈禧强迫清德宗立她的侄女为皇后,即隆裕皇后。清德宗不爱这个皇后,专宠珍妃。李莲英用心险恶,无耻地将他的妹妹献进皇宫,奢望利用妹妹的姿色打动清德宗,以便当上国舅。李莲英的妹妹确有几分姿色,身材苗条,面庞红润,唇红齿白,楚楚可人。她一进宫,慈禧百般疼爱,亲昵地称之为“大姑娘”,每日进膳,必令她陪侍,且赐旁座。有时散步、看戏,也要带着她,说说笑笑,十分亲热。清德宗每天都要向慈禧请安,每当这时,大姑娘遵照李莲英的嘱咐,总会使出手段,大献殷勤,眉挑目逗,引诱皇帝。怎奈清德宗历来厌恶李莲英,自然不会对他的妹妹有什么好感。因此,不管大姑娘怎样卖弄风骚,清德宗根本不予理睬,甚至懒得看她一眼。这使李莲英兄妹大为恼火,大骂皇帝有眼无珠,不识抬举。兄妹二人因此摇唇鼓舌,百端谗构,在慈禧跟前尽力攻击和诋毁皇帝。慈禧本来就怨恨清德宗的诸多不是,经李莲英、大姑娘这么一挑拨,太后和皇帝的关系就更加恶化了。

清德宗亲政期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李鸿章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清德宗深感耻辱,很想有所作为,于是便有了戊戌变法。李莲英坚定地站在慈禧一边,充当了密探、打手等多种角色。经过一番激烈较量,变法彻底失败。慈禧将清德宗囚禁于瀛台,再度垂帘听政。清德宗宠爱的珍妃被关在别处,禁止和皇帝见面。

李莲英负责送清德宗去瀛台,幸灾乐祸地说:“万岁爷居此,难道还怕寂寞吗?”

不久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慈禧先是利用义和团打洋人,后又利用洋人镇压义和团。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月,八国联军进逼北京。慈禧吓坏了,慌忙带着清德宗及一些大臣逃亡西安。行前,她命李莲英去杀害珍妃。李莲英穷凶极恶,硬是将珍妃推入东华门内的一口枯井。

慈禧逃亡西安,照样过着奢侈淫逸的生活。李莲英征得她的同意,公然干起卖官的勾当,大发国难财。陕西湫道道员一职,卖给一个浙江人,售价一万两白银。由于李莲英在慈禧跟前说话举足轻重,所以凡想升官发财的人,无不首先贿赂李莲英。那个臭名昭著的袁世凯,一次就给李莲英二十万两银票,因此官运亨通,当上了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再如工部左侍郎孙毓汶,一面贿赂李莲英,一面和李莲英结为异姓兄弟,竟然进了军机处,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

慈禧在西安住了一年多,“回銮”北京。清德宗仍被囚禁于瀛台。转眼到了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月,慈禧和清德宗同时病倒了。清德宗在日记里写道:“我现在病得很重,但我心里觉得老佛爷一定会死在我之前。如果这样,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李莲英一直监视着清德宗,发现了日记的内容,立即报告慈禧,说:“皇上是想死在老佛爷之后呢!”

慈禧恨恨地说:“我不能死在他之前!”十月二十一日,慈禧命李莲英亲自负责清德宗的饮食和医药事项。当天下午,清德宗去世。清德宗到底是怎么死的?有人说是病死的,有人说是李莲英或袁世凯毒死的,史无定论。次日慈禧也一命呜呼。

李莲英自进宫以后,一直陪侍在慈禧身边,而慈禧咽气时,他却不在跟前。曾经有人去召李莲英,而李莲英推托说:“我万分崇拜老佛爷,愿意永远记住她的音容笑貌,不忍心看到他那最后受苦的神情。”他拒绝去见慈禧最后一面,实是害怕慈禧要他的命,让他到阴间继续充当她的奴才。

按照慈禧的安排,载沣的儿子溥仪继位,是为清逊帝(宣统皇帝)。溥仪时年三岁,隆裕皇后升为太后垂帘听政,载沣任摄政王。一朝天子一朝臣,李莲英失去了内监大总管的职权。其实,李莲英对于这一天的到来早有准备,还在慈禧活着时,他就卑躬屈膝攀附隆裕皇后,为自己铺设了后路。新皇帝登基,隆裕太后并没有为难李莲英,相反倒是给他提供了保护。载沣对李莲英的巨额家产垂涎三尺,意欲将他置于死地。可是,隆裕太后一再干预,反对载沣的做法。因此,载沣虽有贪财之心,却始终没能如愿。

几年以后,李莲英平静地死在家中。像他这样一个逞凶肆虐数十年的宦官,得以善终,也算是个奇迹。李莲英一生到底聚敛了多少家产,无人能说清楚。据说,他死的时候,家有良田三十顷,四个养子分得的金银珠宝是用麻袋装马车拉的,两个养女分得的白银各三十四万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