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揭秘中华宦官故事王振:土木之变罪魁

揭秘中华宦官故事王振:土木之变罪魁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宦官王振是导致这场变乱的罪魁祸首。一批朝臣无辜获罪下狱,或冤死,或流放,王振逐渐窃取了一部分权力。张太后对王振算是有所认识的。此举意味着王振决心干预政事了,而且不会受到任何约束。王振大怒,立即将刘球逮捕下狱,用刑致死,随后又肢解其尸。王振查出事情原委,残酷地将这三人磔于闹市。他不直呼王振的名字,专门称“先生”,多次发布褒奖敕谕,文字达到令人肉麻的程度。

揭秘中华宦官故事王振:土木之变罪魁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的第六个皇帝,年号为正统。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北元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率兵南下攻明,明英宗统兵五十万亲征。双方战于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结果明军大败,明英宗竟被蒙古军俘。这一重大事件,史称“土木之变”。宦官王振是导致这场变乱的罪魁祸首。

王振,蔚州(今河北蔚县)人。明宣宗时,他因聪明伶俐,进入内书堂充当侍读太监,伺候皇家子弟读书。当时,皇子朱祁镇亦在内书堂读书,王振倾心巴结朱祁镇,二人结下了非比寻常的亲密关系。接着,朱祁镇被立为太子,王振随太子住进了东宫,二人的关系更进了一层。

明宣宗三十七岁驾崩,年仅九岁的朱祁镇登上皇位,就是明英宗。小皇帝年幼贪玩,王振生性狡黠,尽量投其所好,因而极受明英宗的宠信。其时,明英宗的祖母张太后还健在,朝臣中有杨荣、杨士奇、杨溥、张辅、胡荧等人辅政,王振虽受宠信,但还不敢放肆。他很快升任司礼监太监,唆使明英宗滥用刑罚,以防受到欺诈和蒙蔽。一批朝臣无辜获罪下狱,或冤死,或流放,王振逐渐窃取了一部分权力。

张太后对王振算是有所认识的。一次,王振公开指斥内阁大学士杨士奇,狂妄傲慢,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杨士奇非常气恼,跑到张太后那里告状。张太后大怒,命人鞭笞王振,逼其向杨士奇赔罪,并警告说:“若再如此,杀无赦!”王振心里不服,嘴上还是软的,说:“奴才不敢再犯前错。”又一次,王振引逗明英宗玩耍,彻夜不眠。张太后得知情况,喝令将王振推出去斩首。王振吓得魂飞魄散,幸亏明英宗跪地求情,才使他保住性命。

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张太后病死,辅政大臣亦相继亡故或致仕。这时候,王振依仗明英宗的支持和庇护,开始飞扬跋扈起来。明太祖建国之初,曾在内宫门前竖立铁牌,铁牌上铸有十一个大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明成祖等沿袭其制,内宫门前亦竖此牌。王振嫌铁牌碍眼,鼓动明英宗,硬是将这个铁牌拆除了。此举意味着王振决心干预政事了,而且不会受到任何约束。

王振首先在皇城东侧,为自己修建一处豪华的府邸,又建一座智化寺,穷极奢丽,耗费无数。另将搜刮的部分钱财转移到蔚州,在家乡购置了庄园、良田等家产。接着着手惩治异己官员,恣逞淫威,穷凶极恶。

侍讲刘球上书明英宗,奏陈朝政得失,其中隐约提到宦官专权的隐患。王振大怒,立即将刘球逮捕下狱,用刑致死,随后又肢解其尸。大理少卿薛瑄、祭酒李时勉为人正直,见了王振从不低三下四。王振怀恨,予以报复,随便捏了个罪名,便将薛、李二人贬官。御史李铎一次遇见王振,没有下跪。王振马上派人将他捉进锦衣狱,严刑拷打,然后谪戍铁岭(今辽宁铁岭)。驸马都尉石璟在自己家中责罚奴仆,这个奴仆恰是阉人。王振以为阉人与自己同类,竟然莫名其妙地将石璟下狱拷问,要治他个伤害下人之罪。户部尚书刘中敷,侍郎吴玺、陈瑺,私下议论过王振的诸多过恶。王振得到密报,将这三人罚跪长安门外,当众杖笞,直把他们打得死去活来。内侍张环、顾忠,锦衣卫卒王永,打抱不平,投寄匿名信,揭露王振的罪行。王振查出事情原委,残酷地将这三人磔于闹市。

当是时,王振一手遮天,为所欲为,凡他所忤恨的人,上自王公大臣,下至役吏平民,任其处治,或杀或贬,或囚或打,顺者昌,逆者亡,一片血惺恐怖气氛。而明英宗对这个阉贼却是十分恭敬。他不直呼王振的名字,专门称“先生”,多次发布褒奖敕谕,文字达到令人肉麻的程度。公侯勋戚慑于王振的威势,一律尊称他为“翁父”。奸佞小人争相投机钻营,拜倒在王振的脚下,极尽逢迎之能事。工部郎中王祐因为善于谄媚,凭王振一句话,立马升任工部侍郎。王振的养子王山、王林,不学无术,却官任都督指挥。王振更有一批爪牙,如马顺、郭敬、陈官、唐童等人,狗仗人势,狐假虎威,鱼肉百姓,横行无忌,专门干杀人放火的勾当,坏事做绝,恶贯满盈。

当明英宗宠信王振恣意妄为的时候,亡元残余势力北元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征服漠北各部,成为明朝北方的强敌。也先原先还向明朝进贡,随着势力的增强,反过来向明朝勒索重赏,稍不满足便挑起事端。也先知道王振在明英宗心目中的地位,多次派人和王振拉关系,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王振用心险恶,总是有求必应。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春,也先派使臣向明朝“贡马”,名义上是“贡”,实际上是勒索,以此换取优厚的赏赐。王振嫌马匹质量低劣,故意压低马价。不想此举激怒了也先,也先遂于七月发动四路大军,全面寇掠明朝边境。

警报传来,明英宗慌了手脚,集合朝臣会议。朝臣分作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王振这时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家乡蔚州,北元南侵,他蔚州的家产必然蒙受损失。同时,他也小瞧了北元,一心想滥冒军功,显示能耐,出出风头。因此,就在明英宗是战是和,举棋不定之时,他却竭力主战,而且怂恿明英宗亲征,大言不惭地说:“皇上亲征,军民响应,区区北元贼寇,何足道哉?”

兵部侍郎于谦等人也是主战,但不同意明英宗亲征,说:“兵马不齐,粮草未备,皇上亲征,那会有很大的风险。”(www.daowen.com)

明英宗年轻气盛,加上王振的鼓动,根本听不进反对意见,说:“朕重文治,也重武功,亲征就亲征,难道惧他北元不成?”

轻敌,盲目,草率,仓促,决定了明英宗兵败被俘的厄运。

七月十六日,明英宗亲率五十万大军,以王振为总领,浩浩荡荡地离开京师,取道居庸关,向西北方向进发。二十三日到达宣府(今河北宣化),恰遇大风大雨,道路泥泞,行军艰难。鉴于此,成国公朱勇、兵部尚书邝林、吏部尚书王直等,果断地建议回军。朱勇甚至跪地恳求王振,说:“天时不利,敌情不明,圣驾万万不可冒进,还是回军为好。”王振凶神恶煞,说:“回军?朝廷的威仪何在?皇上的体面何在?”他给朱勇等人定了个怠慢军心的罪名,罚跪于草丛中,大肆加以凌辱。

八月一日,明军到达大同,镇守太监郭敬告以前线实情:敌人来势凶猛,明军前锋三万人,屡战屡败,以致全军覆没,无一人生还。王振这时方知领兵打仗并非儿戏,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吓出一身冷汗,想来想去还是保命要紧,所以奏告明英宗,掉转方向,回军北京。明英宗没有主见,听任王振摆布,进军回军,都是王振说了算。

回军本应取道紫荆关(今河北易县紫荆岭),可是王振却下令取道蔚州,意在让皇帝临幸他的家乡,借以炫耀权势,摆摆威风。大军已经东行四十里,王振忽然想到兵马经过,可能踩坏自家田里的庄稼,故又下令大军由原路折回,绕道宣府。这一折腾,使将士疲惫不堪,而且贻误了回军的时间。大军行至土木堡,天近黄昏。众多将领主张继续前进,扎营怀来(今河北怀来),那里比较安全。而王振却考虑他的千车辎重还在后面,武断地决定,就在土木堡扎营。

土木堡处于丘陵地带,缺少水源,驻军连夜打井,深至两丈,仍不见水。数十万兵马又饥又渴,诅天咒地。次日,也先铁骑抵达土木堡,明军顿时紧张起来。也先实行麻痹计策,一面派人和明军议和,一面催促后续部队快速前进。王振表示同意议和,派出通事前去谈判,同时下令移营就水。正当明军移营之时,也先指挥他的部队向明军发起攻击。一方是兵精将勇,一方是人困马乏;一方是有备而来,一方是仓促应战。结果可想而知,明军大败,尸横遍野,死伤过半,丢失的骡马达二十余万头,遗弃的衣甲、兵仗、辎重物资不计其数。

明英宗和王振哪里见过这种阵势?吓得胆战心惊,犹如缩头乌龟。明军将士拼死奋战,无法使他们的皇帝突围。护卫将军樊忠一眼看到王振,恨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愤怒斥骂说:“皇上遭此危难,将士伤亡,生灵涂炭,都是你王振一人所致。为了朝廷,为了天下,我这就杀了你这个阉贼!”说着,他抡起手中铁锤,朝着王振砸去。王振躲闪不及,脑袋开裂,脑浆飞溅,一命呜呼。王振死了,明英宗还是没能突围,被蒙古军活活俘了去。

“土木之变”的消息传到北京,百官恸哭,纷纷要求族灭王振。王振全家老小均被杀,籍其家,金银珍宝多达六十余库,其中精美的玉盘就有一百多个,六七尺高的珊瑚树就有二十多株。

王振作为一个宦官,惹出这样一个天大的变乱来,实在发人深省。它说明,明英宗之类的皇帝昏庸荒唐,是封建政治腐朽、黑暗的根本原因;而王振之类的宦官一旦得势,必定祸害国家和人民。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明英宗八年后复位时,仍然怀念王振,不仅恢复其官爵,而且立祠刻像供人祭祀,这个祠居然称作“精忠祠”。王振“精忠”在哪里?除了明英宗外,恐怕无人能说清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