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朝专权用事的宦官除李辅国外,还有二人。史籍记载说:“去程得鱼,所谓去虺(毒蛇)得虎。”其中“程”指程元振,“鱼”指鱼朝恩,都是虺、虎类型的人物。
程元振,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人。原任射生使和飞龙厩副使,负责皇家狩猎和养马等杂事,地位低贱。唐肃宗患病时,张皇后与越王李系等密谋,准备发动政变,杀害太子李豫。关键时刻,程元振将情况报告李辅国。李辅国于是抢先动手,矫皇太子令,捉拿张皇后、李系及其党羽。唐肃宗受惊驾崩,李辅国趁势让李豫继位,是为唐代宗。唐代宗登基,程元振因有定策之功,平步青云,升任右监门监军,知内侍省。后来,李辅国失势,程元振任判元帅行军司马这一重要职务,负责皇帝和军界的联络事项,不久升任骠骑大将军,封邠国公,统领皇家禁军。从判元帅行军司马到骠骑大将军,不满一年时间,程元振便权倾天下,地位尊崇,远远超过李辅国。程元振专权,奉行一条原则:顺者昌,逆者亡。为此,他招降纳叛,结党营私,排斥异己,陷害忠良,心狠手辣。淮西节度使王仲升,在一次战争中打了败仗,当了俘虏,获释后寻情钻眼投靠程元振。程元振积极向唐代宗荐举,使之成为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唐朝,文官和武官历来分设。王仲升却是将军兼御史大夫,武职和文职集于一身,前所未有。此举表明,程元振手眼通天,他想做的事情,别人很难阻挡。
程元振最拿手的本事是陷害忠良。裴冕是唐玄宗朝的侍御史,唐肃宗朝的宰相,封冀国公,德高望重。程元振嫌其政见不合自己的口味,反复进谗。唐代宗听从谗言,将裴冕降为施州刺史。来瑱在平定安史之乱中赫赫有名,号称“来嚼铁”,后来官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山林使。程元振求过来瑱办事,来瑱严词拒绝。程元振大怒,遂和王仲升一起,捏造罪名,诬陷来瑱“通敌”。唐代宗不辨真伪,削去来瑱的官职,处以流放,进而赐死。还有杰出将领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战功显赫,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唐代宗朝,官拜太尉兼侍中,封临淮郡王,名藏太庙,画像于凌烟阁。程元振嫉妒李光弼的功勋和荣耀,造谣惑众、恶意中伤,致使李光弼心灰意冷,抑郁消沉而死。同华节度使李怀让,因为受到程元振的谗害,无法辩解,愤然自杀。
程元振把持朝政,兴风作浪,弄得上下畏惧,人人寒心。文武大臣无法相信朝廷和皇帝,离心离德,各打各的算盘。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十月,吐蕃、党项族大举入侵,攻袭长安,形势危急。唐代宗诏集天下兵马勤王保驾,然而竟无一兵一卒响应,足见皇帝号令分文不值。吐蕃、党项族军队兵临城下,唐代宗无可奈何,只得仓皇逃命,逃至陕郡(今河南陕县)。吐蕃、党项族军队攻进长安,立李承弘为伪帝,大肆剽掠府库,焚烧民居,偌大京师,萧然一空。
异族入侵,皇帝逃亡,激起许多正直大臣的强烈愤慨。太常博士、翰林待诏柳伉,满怀义愤,上了一道长篇奏书,痛斥唐代宗的昏庸和程元振的罪行。
这篇奏书义正词严,字字铿锵,掷地有声。唐代宗一面觉得柳伉所言在理,一面又实在舍不得将程元振斩首。他考虑再三,决定采用一个折中的办法:削去程元振的官爵,放归故里。
最后,还是老将郭子仪出马,统兵力战,打败吐蕃、党项族军队,收复了长安。唐代宗重新回到京城,面对一片废墟,感慨不已。程元振不甘心闲居故里,乔装打扮成一个妇人,悄悄潜入长安,藏身于亲信陈景诠家,窥测方向,以求一逞,企图东山再起,恢复昔日风光。他的行踪被人发现,官府将其抓获。御史经过审讯,给他定了个图谋不轨之罪,按律判处死刑。然而,唐代宗眷恋这个宠阉,诏令处以流放。程元振在流放途中忧闷而死。
鱼朝恩,泸州泸川(今四川泸州)人。原任黄门给事,后随唐肃宗到了灵武。他生性阴黠,善于钻营,逐渐得到宠信,出任唐将李光进的监军。郭子仪等收复两京,唐肃宗回到长安,鱼朝恩顿时发迹,升为三宫检责使、左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当时,安史叛军的势力仍很强大。九镇节度使奉命集结于相州(今河南安阳),围歼安禄山之子安庆绪。鱼朝恩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这是代表皇帝,监督出征将帅的最高军职,权力很大。宦官担任这样重要的职务,鱼朝恩是第一人。
然而,鱼朝恩根本不懂军事,导致围歼失败。史思明重新攻占洛阳,鱼朝恩见势不妙,自顾带领部分神策军退守陕郡(今河南陕县),徘徊观望。史思明驱兵西进,企图再攻长安。唐肃宗慌忙调集十万大军,驻守渭河两岸,阻击敌人。鱼朝恩部将卫伯玉抗击史思明部将康文景,略有小胜,挫损了史思明西进的锐气。接着,唐军第二次收复洛阳,鱼朝恩趁势徙屯汴州(今河南开封)。唐肃宗认为鱼朝恩在这次阻击战中建有军功,因而授开府仪同三司,封冯翊郡公。
程元振专权误国,上下离心。吐蕃、党项族趁机攻袭长安,唐代宗舍弃京师东逃。鱼朝恩发现这是自我表现的极好机会,率领本部神策军,奉迎唐代宗于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幸陕郡。唐代宗感激和赏识鱼朝恩的“忠诚”,因此任命他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专领神策军。这样一来,鱼朝恩不仅控制了皇家禁军神策军,而且成了全国各地军队的总监军。
鱼朝恩军权在握,恃宠自傲,肆无忌惮。他出于宦官的阴暗心理,非常忌恨杰出将领郭子仪,“丑为诋谗”。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建立了卓越的功勋,继又率兵打败吐蕃、党项族军队,这才使唐代宗得以重返长安。时人公认,郭子仪具有定天下之功,位居“人臣第一”。因此,尽管鱼朝恩百般诋毁,却很难损害郭子仪的崇高威望。
鱼朝恩居心叵测,以防止吐蕃、党项族再次入侵为由,极力鼓动唐代宗舍弃长安,迁都洛阳,妄图挟天子以令诸侯。一天朝会,唐代宗正与朝臣议事。鱼朝恩突然带领十余名禁军,手执兵器,闯进大殿,恶狠狠地说:“戎狄数犯京畿,应当迁都洛阳,如何?”
这个提议非常突兀,众人不知如何应对。一位大臣见鱼朝恩及禁军携带兵器进殿,怒不可遏,厉声说:“敕使想要造反吗?朝廷屯兵,足以捍寇。而你危言耸听,要挟皇上,弃宗庙,舍京师,该当何罪?”
鱼朝恩意识到自己的唐突与莽撞,喝退禁军,丢了兵器,沮丧地说:“臣一时鲁莽,恳望陛下恕罪。”
唐代宗犹犹豫豫,征询郭子仪的意见,说:“迁都洛阳之事,卿以为如何?”
郭子仪说:“雍州(今陕西关中一带)古称天府,右陇蜀(今甘肃、四川),左崤函(崤山、函谷关),襟凭终南(终南山)、太华(华山)之险,背负渭(渭河)、河(黄河)之固,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兵强将勇,真用武之国,秦、汉所以成帝业也。”
郭子仪这样赞美关中的地理形胜,等于驳斥了鱼朝恩迁都洛阳的提议,从而坚定了唐代宗的信心,遂罢迁都之议。
鱼朝恩因此更加痛恨郭子仪。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他为了进一步讨得唐代宗的欢心,上书请求捐献自家的一座府邸,建造佛寺,以纪念唐代宗死去的生母章敬太后。唐代宗表示同意,批准新建的佛寺取名为章敬寺。鱼朝恩借机大兴土木,挥霍铺张,把佛寺建得富丽堂皇,蔚为壮观。他嫌佛寺占地狭小,便假托圣命,侵占附近的土地,即使是百司官署、将相府第,也统统拆除,夷为平地。郭子仪家的祖坟也在侵占的地域之内。鱼朝恩穷凶极恶,暗中派人将郭家祖坟给挖了,激起郭子仪儿孙们的强烈仇恨。郭子仪鄙视鱼朝恩这样的奸佞,忍气吞声,制止儿孙们的过激行动,这才没有引起公开的冲突。
章敬寺竣工,鱼朝恩又升官了,判国子监使、鸿胪礼宾使,加内侍监,继又兼检校国子监。国子监是全国的最高学府,相当于后世的国立大学。鱼朝恩不学无术,怎会主持国子监事务呢?原来,此人虽是监军,却好故作儒雅,门下集有一帮酸腐文人,常在一起舞文弄墨,讲经论籍。他自我吹嘘“才兼文武”,每次去国子监时,都要让皇帝颁旨,文武百官穿戴整齐,排队等候,听其“讲学”。他还常到国子监视察,数百名禁军前呼后拥,为之护卫。京兆尹负责招待,管吃管喝,每顿饭都要花钱数十万缗。尽管如此,鱼朝恩还嫌花钱太少,不足以显示他及禁军们的威风与气派。(www.daowen.com)
鱼朝恩既掌军权,又掌文权,吆五喝六,神气活现。每当朝会之时,他总会摆出一副百官之师的架势,忽而训文臣,忽而斥武将,就连宰相王缙、元载也屏声敛气,不敢大声说话。偏有礼部郎中相里造、殿中侍郎李衎,厌恶鱼朝恩的德性,敢于与之争辩。鱼朝恩因此怀恨二人,狠狠地说:“哼,你们胆敢跟我作对,那就走着瞧!”
鱼朝恩为了震慑朝臣,决定拿宰相王缙、元载开刀,意欲罢免二人职务。一天,他召集百官,训斥两位宰相说:“作为宰相,应当调和阴阳元气,绥抚黎民百姓。可是现在天道不济,非涝即旱,连京城数十万屯兵的给养都供应不上。皇上为此食不甘味,卧不安席。你们宰相是怎么当的?我看应该退避贤路,还死死赖在朝廷干什么?”
王缙、元载低头不语,百官相顾失色。相里造猛地站起,反驳说:“阴阳不和,粮价跃贵,都是你观军容使造成的,这与宰相何干?军旅不散,天降之沴(灾害)。现在,京城无事,六军可相维镇。而你却在京城屯兵数十万,致使供应紧张,百官俸禄也难以为继。这都是你观军容使决定的,宰相只是发布文告执行而已,何罪之有?”
李衎也站出来说话,仗义执言,为王缙、元载辩护。鱼朝恩弄巧成拙,恼羞成怒,拂袖而去,边走边说:“哼,你们结成朋党,专门害我!”后来,他胡捏罪名,硬是将相里造、李衎罢了官。
鱼朝恩并不死心,继续谋划罢黜宰相。一次,他给百官讲解《易经》,当将到“鼎折足”爻辞的时候,故意影射说:“宝鼎断足,意味着什么?这可是宰相不祥的征兆啊!”
王缙听了这话,满脸怒色。元载听了这话,神态怡然。鱼朝恩看到两个宰相的不同反应,说:“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意思是说,元载比王缙有心计,更难对付。
鱼朝恩手下有一帮铁杆心腹,狗仗人势,狐假虎威。兵马使王驾鹤事事仰承鱼朝恩的鼻息,封徐国公。都虞侯刘希暹最爱拍鱼朝恩的马屁,封交河郡王。刘希暹鼓动在神策军中私设监狱,唆使地痞流氓,随意抓捕富商,严刑拷打,乱栽罪名,抄没家产,以供军中需用。一时,诬服冤死者无数,时人号之为“入地牢”。万年县小吏贾明观,投靠鱼朝恩,“捕搏恣行,积财巨万,人无敢发其奸”。鱼朝恩养子鱼令徽,十四五岁,在宫中当内给使,穿绿色五品朝服。鱼令徽一次与人发生口角,回家埋怨鱼朝恩,嫌自己官位太低,经常受人欺侮。鱼朝恩说:“这有何难?”次日入朝,奏告唐代宗说:“臣养子鱼令徽官位低下,他想穿金色和紫色朝服,位列同僚之上。”唐代宗未及回答,有司忙将紫色三品朝服奉上。鱼令徽当场穿戴起来,跪地谢恩。唐代宗心中老大不快,脸上还是露出笑容,说:“小儿如此穿戴,倒是非常合体好看。”
鱼朝恩专断朝政,胃口越来越大。朝廷决事,如果他不知情,他会勃然大怒,说:“天下事有不由我乎?”唐代宗由此意识到,鱼朝恩威权过重,长久下去,必成祸患。
宰相元载感觉到了皇帝对鱼朝恩的不满。他私下进言,建议及早铲除鱼朝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唐代宗未置可否。元载便悄悄采取了行动,命左散骑常侍、京兆尹崔昭通过贿赂,结交鱼朝恩的党羽皇甫温和周皓,从中掌握了鱼朝恩大量的反逆言行。他把鱼朝恩的言行报告唐代宗。唐代宗这才下定决心,但又有几分疑虑,说:“办事要周密,切莫打虎不成,反受其害。”
元载说:“陛下尽管放心,臣自会竭尽全力,不负圣望!”
鱼朝恩一伙做贼心虚,特别是刘希暹,隐约觉察到了什么。他提醒鱼朝恩说:“最近的气氛好像不大对劲,大人得多提防着。”
鱼朝恩也感到有点紧张,但见皇帝对待自己,态度和神情并无异样,也就放下心来,只是在暗中预作准备,密谋发动叛乱。为了防止发生意外,他特地加强了侍卫力量,每次入朝,必带武士百人,由皇甫温和周皓统领,全副武装地守候在殿外,严阵以待。
元载老谋深算,内紧外松地进行着部署。他一面奏请皇帝,给鱼朝恩加官晋爵;一面以重用为名,调动皇甫温代理凤翔节度使。这时,郭子仪秘密通知元载说:“鱼朝恩曾经联络周智光为外应,阴谋作乱,不早图之,麻烦可就大了!”元载于是采取了一个大胆的步骤:策动周皓倒戈,密约共诛鱼朝恩。周皓良心未泯,欣然同意站在朝廷一边,铲除奸佞。一切准备就绪,元载把情况报告唐代宗。唐代宗还是那句话:“善图之,勿反受祸。”
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寒食节,唐代宗依例在内殿设宴,招待文武百官。宴会结束,鱼朝恩准备回归军营。突然有诏,命鱼朝恩速到中书省议事。鱼朝恩身体肥胖,平时出入中书省都坐小车,老远就能听到车轮滚地的声响。唐代宗提前到了中书省,听到声响,赶紧正襟危坐,元载侍立,心情都很紧张。
鱼朝恩下车跨进大门,见皇帝也在这里,好生惶恐。他正要跪地叩头,唐代宗声严色厉,斥责鱼朝恩久蓄异志,图谋不轨。鱼朝恩没有思想准备,先是支支吾吾,词不达意,极力为自己辩解,说着说着,嗓门高了起来,公然顶撞皇帝,悖傲不驯。元载使了一个眼色,早已埋伏待命的周皓及皇帝侍卫猛地冲将出来,一拥而上,把鱼朝恩按倒在地,当场用绳子勒死。
鱼朝恩死年四十九岁。唐代宗和元载担心鱼朝恩的部下寻衅闹事,暂时封锁鱼朝恩的死讯。在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以后,唐代宗命将鱼朝恩的尸体送回其家,由他的家属埋葬,并赐钱六百万缗作为埋葬费用。
民间传言,说鱼朝恩是“奉诏投缢”而死的。殊不知他的死是元载精心谋划,唐代宗亲自到场,由其昔日党羽周皓等执刑的。
“去程得鱼,所谓去虺得虎。”这形象地说明专权乱政的宦官,本质上是一样的,非虺即虎,属于一丘之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